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臣魏征,后代家道中落,唐宪宗看不下去了:由朝廷接济一下吧

名臣魏征,后代家道中落,唐宪宗看不下去了:由朝廷接济一下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迪 访问量:2368 更新时间:2024/1/22 3:43:38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贞观十七年,唐庭重臣魏征卧病在床,恐不久于人世,唐太宗李世民闻讯后,当即从宫中赶往魏征的府邸前去探视。

魏征见太宗皇帝亲临府中探视自己,十分感动,拖着病体,穿戴朝服,向李世民行礼,李世民见状,悲从心来,留着眼泪问魏征还有什么牵挂的事情。

《新唐书》卷97《魏徵列传》:十七年,疾甚。徵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后复与太子臻至徵第,徵加朝服,拖带。帝悲懑,拊之流涕,

魏征则强忍病痛,缓缓地说道:陛下,微臣对于妻子和儿女都挂怀,唯独担心国家的安危。

此话一出,令李世民十分动容,一边抚摸着魏征的双手,一边用言语鼓励魏征保重身体,将身体养好,在为朝廷效命。

过了几天之后,太宗李世民在夜间梦见魏征的身体状况恢复如初,像以往一样向自己谏言献策,但是等到天亮之时,魏征的府中却传来了噩耗,魏征以于昨日在睡梦中病逝,唐太宗李世民闻此消息之后,如同晴天霹雳,当即伤感至极,泪如雨下。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前往魏征的府邸登门哭祭,并且宣布“废朝五天”,用最高规格的礼仪来为这位老臣送丧。

《旧唐书》卷71《魏徵列传》:及病笃,舆驾再幸其第,抚之流涕,问所欲言,徵曰:“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后数日,太宗夜梦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

但是,魏征的妻子裴氏却用言语拒绝了唐太宗李世民用最高规格的礼仪来为魏征送葬,裴氏对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说道:陛下,魏征一生勤俭朴素,您用这样的隆重的“丧礼”,不符合魏征的志愿,因此,请陛下遵从魏征的志愿,一切从简。

《旧唐书》卷71《魏徵列传》:及将祖载,徵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竟以布车载柩,无文彩之饰。太宗登苑西楼,

唐太宗李世民见魏征的妻子裴氏态度坚决,只好遵从魏征的志愿,用牛车载着魏征的棺木去往墓地下葬。

魏征一生清廉为官,是封建王朝为官者的楷模,他贵为宰辅之臣,居住的府邸竟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民宅,连一个正厅都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知道这个情况后,便要为魏征调房,但是魏征却言词拒绝了李世民的好意,表示自己住习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富丽堂皇的院落,请求唐太宗李世民能够理解他,不要不要给他调房了,就这样,在魏征的再三推辞之下,唐太宗李世民只是象征性的派遣工匠们翻新了魏征府邸内几间老房子。

魏征病逝后,他的子孙们秉承他的遗志,将魏家“戒奢尚俭,克己勤勉”的家风继续发扬光大,过着清贫、淡泊而宁静的生活。

唐宪宗年间,魏征一脉传到了第四代,这个时候的魏氏家族已经是家道中落,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和荣耀,当时,魏征的第四代曾孙中有一个叫做魏稠的家伙。

这个魏稠秉承了魏征的遗志,坚持贯彻魏家“戒奢尚俭,克己勤勉”的家风,这就使得魏稠过得十分贫苦,常常为了生计问题,找身边的同僚好友借钱度日。

后来,由于入不敷出,魏稠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够卖祖宅解决生计的问题,当时,魏稠在京师长安内到处找合适的买家,要将祖宅尽快脱手,以此来解决自己生计困难的问题。

而这个时候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恰好来到京师觐见唐宪宗,他听说魏征的曾孙魏稠四处售卖祖宅度日的消息后,心生怜悯之心,便将魏征的曾孙魏稠四处售卖祖宅度日之事上报给了唐宪宗,并且表示自己要自掏腰包,拿钱为魏稠赎回祖宅。

唐宪宗对于此事并没有多想,当即就准奏,允许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去落实这个事情,但是,这个时候白居易却站了出来,反对由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去落实这个事情,白居易对唐宪宗这样说道:陛下,魏征是我大唐王朝的功勋之臣,太宗皇帝当年将上等的木材赏赐予他,让其修建府邸,与其他同僚官员的府邸很不相同。

现如今,他的曾孙为了生计,将魏征传下来的府邸典当了出去,理应由朝廷出钱将这个府邸赎回来,而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如果拿钱去赎的话,显然是极为不合适的。

白居易的这一席话,不仅令唐宪宗茅塞顿开,及时醒悟,也使得作为九五之尊的唐宪宗有点看不下去了,毕竟魏稠是开国功臣魏征的曾孙,现如今竟沦落到卖老宅为生,这件事情如果传遍京师长安,将会令朝廷颜面扫地,成为唐宪宗的诟病之处。

于是乎,意识到这一点的唐宪宗当即下旨,由朝廷接济魏稠的生活,再由朝廷出钱,帮助魏稠赎回祖宅,同时,还对魏稠作出了警示,告诫他不准再将魏氏老宅进行抵押和售卖。

《资治通鉴》:魏征玄孙稠贫甚,以故第质钱于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请以私财赎出之。上命白居易草诏,居易奏言:“事关激劝,宜出朝廷。师道何人,敢掠斯美!望敕有司以官钱赎还后嗣。”上从之,出内库钱二千缗赎赐魏稠,仍禁质卖。

而魏稠本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售卖魏氏老宅一事竟能够引起唐宪宗的关注,他有一点“受宠若惊”,也有点诚惶诚恐,因此,魏稠秉承圣意,不敢再将魏氏老宅进行抵押和售卖。而在这起事件中,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可谓是“功不可没”,他深知自己如果擅自帮助魏征的曾孙魏稠赎回老宅,很有可能会落人口实,触怒龙颜,因此他才会出此计策,选择以上报朝廷的方式,来让唐宪宗直接参与此事,使得这件事情有了一个最终圆满的结局!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魏征当初差点害死李世民,为何李世民偏偏独信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魏征

    魏征,唐初著名宰相,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个正直的大臣,经常为皇帝献计献策,辅佐唐太宗建立贞观之治。魏征先后在李密、王世充、李建成手下工作。为什么直到李世民创造出这个千里马,才得到真正的重用。617年,魏征在舞阳县做官,元宝手下,元宝被李弥迟造反。元宝给李密的密信是魏征写的,所以召见了

  • 唐太宗能虚怀纳谏,魏征敢于直言,才有了贞观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魏征

    我们都是通过别人的评价和态度,来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所以如果有一天别人的评价都变得不客观了,我们可能会对真实情况失去判断的准确。对于皇帝来说,顺从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有的是畏惧皇帝的生杀大权,有什么想法也不敢真的说出口,有的是盼望通过谄媚的方式对待皇帝,以便自己能讨皇帝的欢心,得到更多的

  • 太宗陛下和魏征的联合计谋,一个明君、一个铮臣?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魏征

    宗陛下和魏征的联合计谋,一个明君、一个铮臣?魏征也是多面的。什么刚正不阿都是后人把自己对官员的美好希望加上去的,举个例子唐太宗修改史书,就是魏征力倡的,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魏征是为了提升地位之后更好地提意见。李世民啥时候修改史书了?皇帝频繁的看史书甚至隐晦地提出对实录的修改意见,主流观点都认为是从太宗

  • 魏征作为唐朝一个凡人臣子,为何有资格斩首泾河龙王?

    历史人物编辑:留名青史标签:魏征

    历史上的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前一名敢于直言进谏的诤臣,曾被李世民喻为自己明得失,识对错的镜子。魏征很优秀,可他也就是大唐的一名凡人臣子罢了。但在《西游记》中,魏征却可以梦斩位列仙班的泾河龙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可是一场大阴谋呀,主要和南海的观音菩萨,以及天庭的玉帝有关。当时,泾河龙王手下的一名巡

  • 明末士人为了美化投降,以魏征自居,将李自成比作唐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魏征

    清顺治二年,龚鼎孳在朝堂上指责大学士冯铨明朝时是阉党,冯铨反唇相讥,说龚鼎孳曾投降过李自成。摄政王多尔衮对此满脸惊讶。多尔衮问龚鼎孳这件事是真的吗?龚鼎孳则理直气壮地答道:“是真的。岂止是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过?魏征亦曾归顺过唐太宗。”多尔衮错愕无语。阉党指明天启年间投靠司礼监太监魏忠贤的一派,与

  • 饺子的来源,魏征被唐玄宗放鸽子意外发现饺子并推广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则故事是关于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魏征的。据传说,唐玄宗在位期间,曾多次招募有才干的人才来辅佐他的政治事业。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位名叫魏征的人才很有能力,于是他决定将他召见。但当魏征到达长安时,唐玄宗却因为事情繁忙而无法会见他。魏征只好在酒楼中等待,等了很久也没等

  • 一代谏臣魏征最重要的官职“侍中”,相当于今天什么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魏征

    魏征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他在太宗朝的最重要官职“侍中”,相当于最高监督长,多数人印象模糊,分不清职责;本文尝试从唐朝职官制度出发,结合我国2018年新强调的监察系统,来谈谈这一古代官职。魏征生于隋末乱世,命运非常坎坷,在李世民之前跟过五位主人,“元宝藏→李密→李渊→窦建德→李建成”;到玄

  • 都想不到魏征的聪明,他多次顶撞唐太宗,竟然主要在于会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原上的雪标签:魏征

    自古以来,奸臣能够得到皇帝的宠幸,是因为会拍马屁。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当皇帝的,无论多么伟大,或者多么暴政,听到这些马屁话,基本上都会龙颜大悦。所以韦小宝深得拍马屁的精髓。即使说出几句粗话,康熙也不以为意,反而哈哈大笑。但既会拍马屁,又能做忠臣的,纵观史册,其实也就魏征一个人。都知道魏征是个

  • 宋太祖为什么说他得寇准好比唐太宗得魏征呢?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魏征

    作者:赵心放在中国历史上,寇准算得上是一代名相,给历代后世人留下的印象是刚直、清正、善断大事,但他在仕途上却是屡进屡退,最后竟客死于偏远的雷州。是啥原因呢?本文专门聊聊他的故事。(一)勤奋好学入仕为官寇准出生于名门望族,远祖苏忿生曾在西周武王朝任司寇,因多次立大功,遂以官职为姓。曾祖父、祖父因逢乱世

  • 魏征多次冒死进谏却毫发无损,难道李世民那么大度?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魏征

    在历史中,都许多的皇帝都为人类后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汉文帝刘恒,历史中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等等多位皇帝都为后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世民这个名字想必我们都不陌生,他继位唐朝后,当时不仅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更出现了文化繁荣的景象。李世民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