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作为唐朝一个凡人臣子,为何有资格斩首泾河龙王?

魏征作为唐朝一个凡人臣子,为何有资格斩首泾河龙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留名青史 访问量:2673 更新时间:2024/1/23 15:13:57

历史上的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前一名敢于直言进谏的诤臣,曾被李世民喻为自己明得失,识对错的镜子。魏征很优秀,可他也就是大唐的一名凡人臣子罢了。但在《西游记》中,魏征却可以梦斩位列仙班的泾河龙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可是一场大阴谋呀,主要和南海的观音菩萨,以及天庭的玉帝有关。

当时,泾河龙王手下的一名巡水夜叉,偶然间听到了樵夫李定和渔夫张稍的谈话。张稍说长安城里的西门街上,有一位卖卦先生。他每天送这位先生一条金色鲤鱼,而先生则会告诉他,到哪里下渔网必是百下百得。

夜叉一听大惊,一路狂奔,汇报给了泾河龙王。龙王大怒,这个打鱼法,那我的水族岂不是都要被打尽了。泾河龙王抄起宝剑,就要入长安城去杀了那个算卦的。旁边的龙子龙孙、虾臣蟹士赶紧劝,大王不可呀。这一去,必定云从雨助,惊了长安百姓,上天会见责的。龙王一听有理,就变成了一名白衣秀士,去找算卦先生。

原来,这名算卦先生名叫袁守诚,乃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叔父。龙王见到了袁守诚,问天气阴晴之事。袁守诚说,明天必有雨,并将布云、发雷、下雨、雨停的时辰,以及雨量统统告诉了龙王。龙王与袁守诚约定,如果算的准,付谢金五十两,否则,就拆了袁守诚的卦摊。

泾河龙王本就是司雨之神,觉得这次自己赢定了。可是让龙王没想到的是,刚回到泾河龙宫,就有一名金衣力士来传玉帝旨意,让泾河龙王第二天布雨,时辰和雨量,竟然和袁守诚所说,无半点偏差。

龙王郁闷了,这可怎么办,难道就救不了我的水族了。这时候,鲥鱼军师说,想赢不难,兴雨时,差了时辰,少些点数就可以了。龙王一听大喜,推迟了时辰,少下了雨量。

袁守诚算的不准,龙王高高兴兴地跑去拆了袁守诚的卦摊。但是,让龙王没想到的是,他的所做所为已经犯了天条。袁守诚说,龙王大祸临头,必遭斩刑,而且行刑人就是人曹官魏征。

龙王一听大惊,求解救的办法。袁守诚就告诉泾河龙王,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臣子,去求李世民也许可以得救。结果就是,泾河龙王去求了李世民,李世民答应了。可是,魏征在与李世民下棋时睡着了,梦中斩了泾河龙王。

从此,泾河龙王引魂不散,夜惊李世民。最后还是秦琼尉迟恭,替唐王把守宫门才得以缓解。龙王又在菩萨的指引下,前往阴曹地府状告李世民,这才引得李世民魂魄游地府。还好,李世民在阴司丰都掌案判官、大唐旧臣崔珪的帮助下,加了二十年阳寿,得以返回阳间,并举办水陆法会,超度亡魂。

观音菩萨则趁机售卖袈裟、禅杖,并说服太宗派玄奘去西天取真经。

魏征斩泾河龙王,整个事件的过程我们了解了,如果细细一琢磨,这背后可是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呀。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其实就是佛教扩张,抢占道教地盘过程的故事。如来佛祖下了扩张任务,观音菩萨主动请缨。观音菩萨,是整个西行取真经行动的策划者和管理者。

所谓的神算卦师袁守诚,就是菩萨安排用来制造泾河龙王与李世民之间矛盾的。否则,袁守诚再神,也仅是一个凡人而已,如何识破得了变为秀士的泾河龙王。这种能力,也只有二郎神的天眼、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以及高等神仙才能做到。

同时,观音菩萨应该在天庭也收买了暗线。如来和菩萨都善于用金钱开路呀。孙悟空对战独角兕大王时,就是如来送了十八座金山给太上老君,老君才出面解围。玉帝的天庭,看来也很污秽不堪呀。

观音菩萨的这个天庭暗线到底是谁,不知道,但是,通过这个暗线,观音菩萨鼓动玉帝下旨给泾河龙王降雨。能够轻易说服玉帝的,必然是天庭的高级神仙。

泾河龙王敢于改动时辰,并且少下雨量,说明这在泾河龙王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可能之前他也做过。可是这次却跌了跟头,这也说明观音菩萨在天庭收买的这名暗线很厉害,随时可以在玉帝旁边告别人的黑状。有人说玉帝昏,与此也有关,不明真相,受人摆布么。

判官崔珪可以偷偷的改李世民的生死时间,从“一十三”改为了“三十三”,都没有什么事。而孙悟空在车迟国对阵虎力大仙,比布云雨时,也可以随时制止风婆婆、云童子、雷公电母,以及四海龙王。虎力大仙可是用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南极长生大帝,俗称雷神,也是伏羲他亲爹)的五雷法,请得玉帝旨意。由此可见,随时改变云风雷雨的时刻和大小,违逆玉帝旨意,并不是什么大罪。这就足以证明,观音菩萨是要通过暗线,借玉帝之手灭了泾河龙王,然后通过魏征嫁祸唐王。

那为什么魏征能斩泾河龙王呢?这完全也是观音菩萨的安排,就是要制造泾河龙王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然后再唆使泾河龙王去阴曹地府告状,借以恐吓唐王。至于崔珪,还有阎王们,估计同样都已经被观音给收买了。所以,崔珪帮李世民改阳寿,什么事情都没有。

按道理说,泾河龙王的案子都惊动玉帝了,那应该是仙界派人抓了泾河龙王,然后由天庭掌管刑法的人来斩。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在斩妖台由天兵天将动手,刀砍斧剁,之后又是火部、雷部诸神,火烧雷劈,最后才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魏征呢,虽是凡人,却担任仙界“人曹官”一职,也就是仙界设立在人间传达消息的一个小小代理人。按道理来说,轮不到他来斩泾河龙王。可是,观音菩萨应该不想让泾河龙王有申辩的机会,所以,就指使在天庭的暗线,说服玉帝,小案一桩,事实明了,直接让魏征斩就行了。

玉皇大帝呢,完全就跟一个提线木偶一般,跟古代被那些太监、佞臣愚弄的昏君简直一模一样,他旁边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玉帝下旨了,由魏征负责斩杀泾河龙王。

有了玉帝旨意,魏征即使不是人曹官,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自然也可以斩得了泾河龙王了。这就是魏征斩杀泾河龙王资格的由来。

细细看《西游记》的话,这玉帝不就是一个昏庸之人,他身为道教之主,却受周围的奸佞蛊惑,一步步丧失了很多的地盘。由女娲补天石所幻化的石猴,他都不认识,真的不明呀。如果玉帝慧眼识珠,那孙大圣必是天庭抗击如来的一柄利刃,结果却被如来所用。

而天庭一众神仙呢,也在如来、菩萨的糖衣炮弹之下,纷纷倒戈。孙大圣开始倒是在为自己而奋斗,可是在被菩萨招安之后,也不过是如来和菩萨的金牌打手罢了,所谓的斗战圣佛,地位还没观音菩萨高。

至于魏征,跟孙大圣、袁守诚等一样,很可能也早已经倒戈了观音菩萨,只是观音菩萨手中的一把利剑而已。只有泾河龙王成了倒霉蛋一个,不过好在菩萨也不敢亏待他,在李世民入地府之前,就让十殿阎罗安排他去投胎转世了。果然是诱之以利,利、利、利,这才是观音菩萨手中的真正法宝呀。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明末士人为了美化投降,以魏征自居,将李自成比作唐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魏征

    清顺治二年,龚鼎孳在朝堂上指责大学士冯铨明朝时是阉党,冯铨反唇相讥,说龚鼎孳曾投降过李自成。摄政王多尔衮对此满脸惊讶。多尔衮问龚鼎孳这件事是真的吗?龚鼎孳则理直气壮地答道:“是真的。岂止是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过?魏征亦曾归顺过唐太宗。”多尔衮错愕无语。阉党指明天启年间投靠司礼监太监魏忠贤的一派,与

  • 饺子的来源,魏征被唐玄宗放鸽子意外发现饺子并推广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则故事是关于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魏征的。据传说,唐玄宗在位期间,曾多次招募有才干的人才来辅佐他的政治事业。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位名叫魏征的人才很有能力,于是他决定将他召见。但当魏征到达长安时,唐玄宗却因为事情繁忙而无法会见他。魏征只好在酒楼中等待,等了很久也没等

  • 一代谏臣魏征最重要的官职“侍中”,相当于今天什么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魏征

    魏征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他在太宗朝的最重要官职“侍中”,相当于最高监督长,多数人印象模糊,分不清职责;本文尝试从唐朝职官制度出发,结合我国2018年新强调的监察系统,来谈谈这一古代官职。魏征生于隋末乱世,命运非常坎坷,在李世民之前跟过五位主人,“元宝藏→李密→李渊→窦建德→李建成”;到玄

  • 都想不到魏征的聪明,他多次顶撞唐太宗,竟然主要在于会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原上的雪标签:魏征

    自古以来,奸臣能够得到皇帝的宠幸,是因为会拍马屁。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当皇帝的,无论多么伟大,或者多么暴政,听到这些马屁话,基本上都会龙颜大悦。所以韦小宝深得拍马屁的精髓。即使说出几句粗话,康熙也不以为意,反而哈哈大笑。但既会拍马屁,又能做忠臣的,纵观史册,其实也就魏征一个人。都知道魏征是个

  • 宋太祖为什么说他得寇准好比唐太宗得魏征呢?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魏征

    作者:赵心放在中国历史上,寇准算得上是一代名相,给历代后世人留下的印象是刚直、清正、善断大事,但他在仕途上却是屡进屡退,最后竟客死于偏远的雷州。是啥原因呢?本文专门聊聊他的故事。(一)勤奋好学入仕为官寇准出生于名门望族,远祖苏忿生曾在西周武王朝任司寇,因多次立大功,遂以官职为姓。曾祖父、祖父因逢乱世

  • 魏征多次冒死进谏却毫发无损,难道李世民那么大度?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魏征

    在历史中,都许多的皇帝都为人类后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汉文帝刘恒,历史中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等等多位皇帝都为后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世民这个名字想必我们都不陌生,他继位唐朝后,当时不仅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更出现了文化繁荣的景象。李世民是唐

  • 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魏征,为何死后被唐太宗砸毁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慢步史书标签:魏征

    说李世民忌恨魏征多次谏言屡屡顶撞他,所以才秋后算账的,大概是真的小看李世民这位可以比肩秦皇汉武的明君了。李世民,唐太祖李渊第二子,西魏“八柱国”李虎之后,出身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战国末期秦国陇西侯李信,西汉汉武时期的飞将军李广,魏晋时期西凉王李暠……这个氏族一直都是非富即贵。隋末

  • 位列凌烟阁的大唐功臣-魏征,先后效力过六个主子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魏征

    一提起历史上的忠义之臣,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立刻浮现出这些熟悉的名字:诸葛亮、岳飞、包拯、狄仁杰、寇准、文天祥、于谦……,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良将在沙场上奋不顾身、平定四方,忠臣在朝堂上尽忠直谏、护佑政举朝纲。贤臣谏臣之所以能够青史流芳,扬名万世,往往都是因为人们知晓他们的忠义之举,敬服他们高尚的人格。

  • 历史探秘|郑国公魏征为什么敢当面批评唐太宗花心呢?

    历史人物编辑:使汝说娱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综合能力最强的皇帝之一,他开启了著名的贞观之治,成为了大唐兴盛的开端。李世民在贞观17年时,设立了凌烟阁24功臣来纪念对自己有功的大臣们,其中第四位就是郑国公魏征。魏征的前半生站队能力很差,他最初跟随李密参与了瓦岗寨起义,失败后归降了李唐政权。但此后他却选择帮助太子李建成的

  • 从君臣奏对,看敢于直谏的魏征有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魏征

    魏徵以直言敢谏闻名于后世,最著名的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三鉴”中,把魏征当作“人鉴”来警示自己。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余次,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上对魏征的褒扬大多停留在犯颜直谏的胆识上,其实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