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死后,唐太宗曾为他失声痛哭,为何最后却下令毁掉他的坟墓?

魏征死后,唐太宗曾为他失声痛哭,为何最后却下令毁掉他的坟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月光侃历史 访问量:4970 更新时间:2024/1/19 5:23:39

魏征:直言纳谏还是沽名钓誉?

魏征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创下“贞观之治”,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唐太宗李世民也因虚心纳谏而被后人称赞为“一代明君”。

魏征从来不会因为李世民是皇帝而说出阿谀奉承的话,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望尘莫及的。

魏征

贞观十六年,魏征疾病缠身,卧床不起。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关心,曾几次到魏征家中探望。

可是,魏征终归是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家中。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后,亲临吊唁,想起往日魏征的正直,不禁失声痛哭:“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随后,唐太宗废朝五天,以示哀悼。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如此哀悼魏征,为何还要在他死后破坏他的坟墓呢?

李世民

因为就在魏征死后没多久,太子李承乾造反了!李承乾由于身体有残疾,自己的弟弟李泰又觊觎皇位,总担心自己太子地位不保,于是在侯君集杜正伦等人的怂恿支持下发起“叛乱”。而侯君集和杜正伦恰巧是魏征推荐给李世民的,魏征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可以提拔任用。

同时李承乾的老师正是魏征,唐太宗十分宠爱太子李承乾,“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以李世民对他十分严苛,还特意让魏征做他的老师来教育他。

《三字经》里面有句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李世民自己是李承乾的父亲,这次太子谋反自然有责任,但他是皇帝,皇帝在封建王朝就是正确的代表,总不可能自己问自己的责任,所以自然而然,太子谋反,魏征责无旁贷。

李承乾影视形象

这里面太多的巧合,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怀疑魏征是否卷入并谋划了这场事件。魏征生前是否结党营私?屡次直言上谏,冒犯龙颜是否有目的?

其实这也不怪李世民,作为帝王就是需要有高度的敏觉性,况且魏征平时的举动确实不得不让人多想。

据《旧唐书·魏征传》记载“(魏征)自录前后谏辞以示起居郎褚遂良者,上愈不悦”

就是魏征把平时自己向唐太宗纳谏的时候,唐太宗表现的言行都交给史官记录。而李世民是十分爱惜自己的名声的,魏征多次直言不讳,让唐太宗不得不联想到魏征想毁掉自己的明君形象,同时留给魏征自己一个忠臣形象,这无疑触犯了唐太宗的底线。

李世民影视形象

再回想起过往种种,唐太宗在询问魏征“忠臣”和“良臣”区别时,魏征说:“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 同时还说:“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这句话其实话里有话,通俗来讲就是说:皇上,我说话很直,但是皇上你别杀我,杀我你就不是明君了。

这次的太子谋反再结合魏征生前的一些言行,唐太宗此时就认定魏征就是一个居心不纯的人,一想到自己这么多年的感情错付,任谁都不好过,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一气之下手诏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叫人毁了魏征的墓。

世事变幻莫测,到底事情真相如何,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了,而我们后人只能通过流传下来的史料来推测大概......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魏征一生规劝唐太宗,却在死后被皇帝怒砸墓碑,是唐太宗太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诸葛侃史标签:魏征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唐太宗李世民也算得上是千古一帝的存在。而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经跟随父亲举起义旗,最后定鼎天下。在刚刚创造的唐朝社会之中,唐太宗对治理国家的方法还不是十分熟悉。而当时最熟悉国家治理知道的就是唐太宗手下的那些臣子了,唐太宗当时虚心纳谏向魏征学习,可在魏征死后不久唐

  • 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到废朝五日,为何后来又怒砸其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魏征

    唐太宗虽然是夺位当的皇帝,但他的功绩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千古明君。正是因为唐太宗创立了“贞观之治”,才让“大唐”一步步变成“盛唐”。当然唐太宗能够建立盛世,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他能够慧眼识英、举贤纳谏,就说明他是个有主见的君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每个人都与唐太宗有着深厚情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凌

  • 唐太宗李世民要杀魏征,女子拦下,最终挽救了一代贤相!

    历史人物编辑:怪兽看电影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的进谏受谏之举,也为后世历代树立了榜样,真是如此吗!他们君臣之间真的没有猜忌吗!真的很亲密吗?在我看来,情况可能并非如此。这个君臣之间的故事,不过是他们之间默契配合的游戏罢了!为了留名于史册,何必如此说!有两个原因!1、大家想一想,李世民是怎么得到皇位的,是

  • 李世民想娶弟媳做皇后,魏征讲了1个故事,唐太宗乖乖放弃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魏征

    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在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埋伏着,他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此人就是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李世民决定杀了自己的哥哥,这样太子之位就是他的了。等到李建成途径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突然之间冲了出来,他拉弓射箭把李建成射死了。弟弟李元吉慌

  • 在魏征去世后,为什么李世民下令将他的墓碑给推倒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魏征

    在历史上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敢于直谏的忠臣,另一个是善于纳谏的帝王,两人之间的关系传为千古佳话,为历代君臣之典范。在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伤心欲绝,为他废5天。然而,不久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的态度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命人直接把魏征的墓碑都给推倒了。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到底为什么会有如

  • 唐朝知名宰相魏征是如何以身作则影响李世民以俭治国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魏征

    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一生刚正磊落,守法不移。他身为朝廷的国公、宰相,由于敢于直言相谏,因此深受皇帝李世民的高度信任和重用。李世民把他喻为历史的一面“镜子”。魏征身上具备许多优秀品质,其中节俭朴素可堪称世人的楷模。他提倡节俭治国,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由于李世民采纳了魏征提出的“偃武修文”的主

  • 从死囚走到位极人臣的千古名臣,历史上的魏征有多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魏征

    魏征,一个能从死囚走到位极人臣的千古名臣,一个力压“房杜”的伟大人物,他的下场有多惨,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公元643年,太子太师魏征病逝,时年63岁。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伤心,为了魏征废朝五日,就是大家都不上班了,悼念魏征。追赠魏征司空,位列三公。相州都督,谥号“文贞”。这种谥号已经是绝无仅有了。这还不够

  • 魏征的人生经历有多坎坷负责?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强哥去旅行标签: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称为“魏文忠公”。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风波和坎坷,但最终以卓越的才华和智慧在唐代的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魏征出生于隋末乱世,魏征最早当过道士,也当过隋朝底层官员,后来在瓦岗军中担任谋士,而后又归降李唐,再之后又被窦建德抓了俘

  •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的朝堂里还有能谏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魏征

    魏征本来是太子李建成的侍从,但是因为太子犹豫不决,没有接受魏征的意见,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李世民乘机而入,魏征也被俘。李世民的俘虏。因为李世民非常欣赏魏征,特赦免了他,而魏征依然保持着个人作风,敢说敢做,成为了一代谪友。可以说,魏征是李世民朝廷中胆子最大的人。他们都敢于直言,互相劝告,但因为李世

  • 魏征生前忠心耿耿,死后没多久墓碑就被推倒,李世民:我非常后悔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魏征

    魏征生前忠心耿耿,死后没多久墓碑就被推倒,李世民:我非常后悔文/小先生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少有的贤明君主,他有一句名言更是流传千古: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贞观时期政治开明,唐太宗又是一个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皇帝,因此经常接受臣子的劝谏,而其中最有名的自然就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