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只是一介凡人,为什么能砍下泾河龙王的头?

魏征只是一介凡人,为什么能砍下泾河龙王的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马文成 访问量:594 更新时间:2024/1/21 3:04:57

魏征的大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以耿直进谏著称,而他所进之言无时无刻不在为大唐考虑,却实在是“忠言逆耳”,让人听到之后难免会不舒服。

幸好,魏征遇到了李世民这样的君主,他的耿直并没有被李世民放在眼中,而他的进言却全部被李世民听了进去。

君臣之间相互成全,也算是一段佳话。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魏征的传言有很多,有一些与事实密切相关,有一些却带有许多传奇色彩。

例如说在一段传说当中,就曾描述过魏征作为一介凡人,奉玉皇大帝的命令斩杀了一个龙的故事。

更为奇妙的是,在《西游记》中还真的出现过关于这一段的描写,虽然与传说略有出入,但还是为这件事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那么,为什么魏征能够砍下泾河龙王的头呢?

01 传说故事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西游记》中的这段描写入手。

相传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城里,有一个叫作袁守城的算命先生,所算之卦异常准确,被人们视作了“活神仙”一样的存在。

他的名声逐渐传遍了长安城,甚至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入了泾河龙王这一神仙的耳朵里。

泾河龙王心想,自己掌管的可是这长安城里的降雨,他袁守城算得再准,还能算到自己明天降多大的雨吗?

于是,他抱着

一定打败对方的想法来到长安,找到了袁守城,并且与他打了个赌,让袁守城算出第二天是否会降雨、降多大的雨,倘若算得不准确,那自己便要砸了他的招牌,让他先前积累起来的“神算子”的美名毁于一旦。

袁守城不愧是大师,他非常淡定地接受了这个赌注,并且在一番仔细的测算之后,告诉泾河龙王说,明天会有降雨,并且降雨量是“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泾河龙王对这个答案根本一点都不在乎,因为无论袁守城说多少,他只要在明天不下雨就好了。

他抱着自己赢定了的心,愉快地回到了龙宫当中,没想到刚一回去就接到了玉皇大帝的旨意,告诉他说明天要在何时降多大的雨。

泾河龙王仔细一看,大惊失色,没想到玉皇大帝圣旨上所写的降雨,竟然和袁守城算出来的一字不差!

从必胜一下子降到了必输无疑,这让泾河龙王非常不甘心。

他思前想后,最后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那便是私自改动一下这圣旨上的命令,将降雨的时间推迟一个时辰。

这样一来袁守城自然成了输的那一方,泾河龙王报复一般地砸了人家的招牌,只觉得心中十分痛快。

02 魏征斩龙王

可是让泾河龙王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很快就因此受到了惩罚。

他私自改动降雨时间这件事是触犯了天条的,玉帝对此事极为愤怒,所以当即下令要砍了他的头,并且将这件事交给了凡间的一个大臣,也就是魏征。

泾河龙王吓坏了,连忙跑到皇宫当中找李世民帮忙,李世民在得知事情经过之后,答应帮他这个忙。

在行刑当天,李世民特意将魏征约到了宫中,称要与他一同下棋。

皇命不可违,魏征只好陪着李世民下了一整天,眼看着天都要黑了,一直徘徊在宫殿门口的泾河龙王终于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躲过了这一劫。

彼时,李世民也以为此事过去了,便放下棋子准备散场。

没想到就在魏征起身告退的时候,他竟然脑袋一沉,直接晕了过去,而后一瞬之间,宫门外响起一声凄厉地喊叫。

随后在一片混乱的喊叫声当中,一颗血淋淋的头滚了过来,李世民低头一看,正是泾河龙王。

魏征竟然在睡梦当中砍了泾河龙王的头,这是李世民都没有想到的,而泾河龙王就这样死了,非常不甘心。

于是,他的鬼魂缠上了李世民,让李世民在那段时间当中不堪其扰,只好跑去了阎王府,询问阎王要如何解决这件事。

03 能砍泾河龙王的原因

在与阎王交谈的过程中,李世民无意中知道了魏征作为一介凡人,为何能够砍下泾河龙王这位神仙的头的原因。

原来,即便是神仙,也需要受到诸如“生死簿”的束缚,他们的命运早在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好。

在泾河龙王的命运当中,他最后正是被“人曹”所斩杀的。

所谓“人曹”是天庭与人间的一种连接,即天庭派往人间当官的一个使者。

“人曹官”的职责中既包括天庭如实反应人间的种种情况,也包括向人间传达天庭的诸多旨意。

很显然,魏征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曹官”。

当天庭有了要斩杀泾河龙王的命令时,魏征便需要服从这一命令,无论如何都要砍掉泾河龙王的头。

由此可见,魏征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凡人而砍掉泾河龙王的头,最大的原因便出在这“生死有命”四个字上了。

当然了,这只是阎王的一种说法,其背后是否还蕴藏着更深层次的理由,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都秉持着属于自己的见解。

毕竟,魏征砍泾河龙王这件事,可以说是西天取经的一个开端了。

要知道,在李世民从阎王处回来之后,他当即开始了大兴佛教,并且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取经之人,最后选中了唐僧前往西天取经。

所以说,在泾河龙王丧命的背后,是否会有其他更高的势力在从中操作,目的就是让李世民大兴佛教,这尚且是一件值得推敲的事情。

泾河龙王作为最底层的一个神仙,或许他的“生死簿”上写的命运,并不只是被凡人斩杀,而是作为一个棋子,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贞观之治,李世民的“两个魏征”,一内一外,缺一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魏征

    魏征是一个谏臣,在朝堂上直言敢谏,纠正了李世民的许多错误,为盛世贞观之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征死后,李世民为其留下了千古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但是,李世民还有一个“魏征”你知道是谁吗?这个“魏征”叫徐惠,她是后宫的妃子,是李世民的充容。之所以称她为“魏征”,是因为他在后宫所起到的作用堪比在魏

  • 名臣魏征,后代家道中落,唐宪宗看不下去了:由朝廷接济一下吧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魏征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贞观十七年,唐庭重臣魏征卧病在床,恐不久于人世,唐太宗李世民闻讯后,当即从宫中赶往魏征的府邸前去探视。魏征见太宗皇帝亲临府中探视自己,十分感动,拖着病体,穿

  • 魏征当初差点害死李世民,为何李世民偏偏独信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魏征

    魏征,唐初著名宰相,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个正直的大臣,经常为皇帝献计献策,辅佐唐太宗建立贞观之治。魏征先后在李密、王世充、李建成手下工作。为什么直到李世民创造出这个千里马,才得到真正的重用。617年,魏征在舞阳县做官,元宝手下,元宝被李弥迟造反。元宝给李密的密信是魏征写的,所以召见了

  • 唐太宗能虚怀纳谏,魏征敢于直言,才有了贞观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魏征

    我们都是通过别人的评价和态度,来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所以如果有一天别人的评价都变得不客观了,我们可能会对真实情况失去判断的准确。对于皇帝来说,顺从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有的是畏惧皇帝的生杀大权,有什么想法也不敢真的说出口,有的是盼望通过谄媚的方式对待皇帝,以便自己能讨皇帝的欢心,得到更多的

  • 太宗陛下和魏征的联合计谋,一个明君、一个铮臣?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魏征

    宗陛下和魏征的联合计谋,一个明君、一个铮臣?魏征也是多面的。什么刚正不阿都是后人把自己对官员的美好希望加上去的,举个例子唐太宗修改史书,就是魏征力倡的,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魏征是为了提升地位之后更好地提意见。李世民啥时候修改史书了?皇帝频繁的看史书甚至隐晦地提出对实录的修改意见,主流观点都认为是从太宗

  • 魏征作为唐朝一个凡人臣子,为何有资格斩首泾河龙王?

    历史人物编辑:留名青史标签:魏征

    历史上的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前一名敢于直言进谏的诤臣,曾被李世民喻为自己明得失,识对错的镜子。魏征很优秀,可他也就是大唐的一名凡人臣子罢了。但在《西游记》中,魏征却可以梦斩位列仙班的泾河龙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可是一场大阴谋呀,主要和南海的观音菩萨,以及天庭的玉帝有关。当时,泾河龙王手下的一名巡

  • 明末士人为了美化投降,以魏征自居,将李自成比作唐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魏征

    清顺治二年,龚鼎孳在朝堂上指责大学士冯铨明朝时是阉党,冯铨反唇相讥,说龚鼎孳曾投降过李自成。摄政王多尔衮对此满脸惊讶。多尔衮问龚鼎孳这件事是真的吗?龚鼎孳则理直气壮地答道:“是真的。岂止是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过?魏征亦曾归顺过唐太宗。”多尔衮错愕无语。阉党指明天启年间投靠司礼监太监魏忠贤的一派,与

  • 饺子的来源,魏征被唐玄宗放鸽子意外发现饺子并推广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则故事是关于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魏征的。据传说,唐玄宗在位期间,曾多次招募有才干的人才来辅佐他的政治事业。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位名叫魏征的人才很有能力,于是他决定将他召见。但当魏征到达长安时,唐玄宗却因为事情繁忙而无法会见他。魏征只好在酒楼中等待,等了很久也没等

  • 一代谏臣魏征最重要的官职“侍中”,相当于今天什么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魏征

    魏征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他在太宗朝的最重要官职“侍中”,相当于最高监督长,多数人印象模糊,分不清职责;本文尝试从唐朝职官制度出发,结合我国2018年新强调的监察系统,来谈谈这一古代官职。魏征生于隋末乱世,命运非常坎坷,在李世民之前跟过五位主人,“元宝藏→李密→李渊→窦建德→李建成”;到玄

  • 都想不到魏征的聪明,他多次顶撞唐太宗,竟然主要在于会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原上的雪标签:魏征

    自古以来,奸臣能够得到皇帝的宠幸,是因为会拍马屁。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当皇帝的,无论多么伟大,或者多么暴政,听到这些马屁话,基本上都会龙颜大悦。所以韦小宝深得拍马屁的精髓。即使说出几句粗话,康熙也不以为意,反而哈哈大笑。但既会拍马屁,又能做忠臣的,纵观史册,其实也就魏征一个人。都知道魏征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