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何必洗白李隆基,宣扬他爱杨玉环?

何必洗白李隆基,宣扬他爱杨玉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写乎 访问量:4616 更新时间:2024/1/13 13:27:41

作者:小螃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霸占儿媳的李隆基,被后人洗白成都是为了爱情?

爱情这件事常见,可是却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李隆基身上。都说法海不懂爱,偏要拆开许仙和白素贞。其实真的不懂爱的人是李隆基,李隆基就是个水仙花,这辈子只爱自己。

李隆基在人生最惶恐的时候,娶妻王氏。此时李隆基王爷的待遇被剥夺,除了一个所谓的身份,啥都没有。而王氏也没有抱怨,拿着自己的嫁妆,和李隆基同甘共苦。这个时候的李隆基还是很喜欢王氏的,毕竟王氏是他目前最大的依仗。

因为王氏对于李隆基的付出,让王氏的父亲也尽力帮扶李隆基。历史上有一则轶事,王氏的父亲在李隆基生日那天,将自己的衣服买了,只为了给李隆基换一碗长寿面。

王氏出身武将世家,是一个有脑子的女人。所以在李隆基和韦皇后以及太平公主的政变中,一直为李隆基出谋划策。可以说李隆基登基为帝,有王氏辅佐的原因。

最初的李隆基还算长心,登基后册封王氏为皇后。

可是成了皇帝的李隆基忘记了同甘共苦的过去,开始流连各色美人中,王氏这个皇后只能守着贤后这个称号。

李隆基最初的宠妃是赵丽妃,因为赵丽妃生子被立为太子,王氏开始惶恐。

因为王氏虽为皇后,却一直没有子嗣。

好在李隆基转眼就忘了赵丽妃,开始宠幸表妹惠妃

这个时候,李隆基想要废后,将武惠妃推上后位。王氏想要唤醒曾经的温情,可是李隆基还是废黜了王氏的后位,不仅如此,帮助过登基的王氏家族,也家破人亡。

就这样,在废后的三个月后,王氏便去世了。

王氏死了,李隆基开始怀念王氏,并且迫于大臣们的压力,终于放弃了将武惠妃立为皇后的想法,并且厚葬王氏。所谓的厚葬,就是给王氏葬了,并没有恢复王氏的皇后封号。

王氏死了,李隆基可以正大光明的宠幸武惠妃。

其中武惠妃有一个儿子李清,在参加姐姐的婚礼时,见到了一个美貌的女子杨玉环,便求着亲妈预定要将杨玉环娶过门。

因为李清的喜欢,所以即使杨玉环的身份不高,终究还是让李清满足了心愿。

杨玉环嫁给李清的时候17岁,正是这时候李清正是改名为李瑁

两年后,武惠妃去世,李隆基开始郁郁寡欢,三年后,有人说杨玉环貌美,李隆基一见动心,将杨玉环宣进宫。

就这样,杨玉环被迫结束了和李瑁的五年婚姻。

就这样,61岁的李隆基再做新郎娶儿媳妇。

皇命难违,所以杨玉环不能反抗,李瑁也只能将妻子拱手相送。

然后就是11年的盛宠,到了马嵬坡,李隆基还是将杨玉环送上了黄泉,而此时的李瑁被安排安抚士兵。安抚这些喊着杀了杨玉环的士兵。

李隆基天生凉薄,你不能指望他在60岁高龄突然就重情重义,这根本不现实。

盛世需要贵妃的美貌,乱世需要贵妃的死亡。这才是李隆基的真心,惺惺作态的令人恶心。

哪来的什么爱情,都是后人的杜撰,满足自己的性癖,给无耻找借口。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标签: 杨玉环

更多文章

  • 千古君臣楷模,唐太宗与魏征,为何会发展到坟前毁碑的地步呢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魏征

    古之君臣楷模,当以唐太宗李世民与谏臣魏征为最,流传至今的“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名言,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令人极度惊讶的是,当魏征死后,李世民一度愤怒之下,曾将魏征坟前墓碑砸烂,心中那个“一鉴亡矣”的感叹已不复存在,可见其心中积怨之深。这又是为何呢?一、皇室教育问题,教出叛逆太子,引发千古君臣

  • 落魄酒鬼到长安,一夜之间成唐太宗宠臣!史家评价,他比魏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魏征

    唐朝大诗人李贺写过一首《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内容呢?在唐朝,没有家世背景的读书人要想做官出头

  • 魏征、范仲淹、曾国藩史上获得“文正”谥号的大臣,谁成就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古今千秋原创标签:魏征

    说起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正公,赞美之词无以复加。他们不仅学问高,而且政治远见也是享誉盛名,在这些文正公中,有这几名在当时比较出色,魏征、范仲淹、司马光、曾国藩,那么谁的影响最深呢?魏征是唐朝的一代文臣,作为著名的谏臣,他多次直言不讳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太宗李世民的过失,因此唐太宗经常的把魏征比喻成自己

  • 刀下留人:盛怒下的唐太宗是怎么被魏征一句话劝乐的?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魏征

    【引文】起初,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因事犯罪被关入狱中,自恃品秩高,谩骂陈仓县尉尉氏人刘仁轨,仁轨命人用乱杖将他打死。岐州的州官上报朝廷。太宗大怒,命令将刘仁轨斩首,但还不明白:“县尉算得什么,竟敢杀我的折冲都尉!”又命将刘仁轨押至长安当面质问他。刘仁轨说:“鲁宁当着陈仓百姓的面如此侮辱我,我实在是忿恨之

  • 魏征死后,唐太宗曾为他失声痛哭,为何最后却下令毁掉他的坟墓?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魏征

    魏征:直言纳谏还是沽名钓誉?魏征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创下“贞观之治”,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唐太宗李世民也因虚心纳谏而被后人称赞为“一代明君”。魏征从来不会因为李世民是皇帝而说出阿谀奉承的话,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

  • 魏征一生规劝唐太宗,却在死后被皇帝怒砸墓碑,是唐太宗太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诸葛侃史标签:魏征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唐太宗李世民也算得上是千古一帝的存在。而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经跟随父亲举起义旗,最后定鼎天下。在刚刚创造的唐朝社会之中,唐太宗对治理国家的方法还不是十分熟悉。而当时最熟悉国家治理知道的就是唐太宗手下的那些臣子了,唐太宗当时虚心纳谏向魏征学习,可在魏征死后不久唐

  • 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到废朝五日,为何后来又怒砸其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魏征

    唐太宗虽然是夺位当的皇帝,但他的功绩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千古明君。正是因为唐太宗创立了“贞观之治”,才让“大唐”一步步变成“盛唐”。当然唐太宗能够建立盛世,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他能够慧眼识英、举贤纳谏,就说明他是个有主见的君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每个人都与唐太宗有着深厚情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凌

  • 唐太宗李世民要杀魏征,女子拦下,最终挽救了一代贤相!

    历史人物编辑:怪兽看电影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的进谏受谏之举,也为后世历代树立了榜样,真是如此吗!他们君臣之间真的没有猜忌吗!真的很亲密吗?在我看来,情况可能并非如此。这个君臣之间的故事,不过是他们之间默契配合的游戏罢了!为了留名于史册,何必如此说!有两个原因!1、大家想一想,李世民是怎么得到皇位的,是

  • 李世民想娶弟媳做皇后,魏征讲了1个故事,唐太宗乖乖放弃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魏征

    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在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埋伏着,他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此人就是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李世民决定杀了自己的哥哥,这样太子之位就是他的了。等到李建成途径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突然之间冲了出来,他拉弓射箭把李建成射死了。弟弟李元吉慌

  • 在魏征去世后,为什么李世民下令将他的墓碑给推倒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魏征

    在历史上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敢于直谏的忠臣,另一个是善于纳谏的帝王,两人之间的关系传为千古佳话,为历代君臣之典范。在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伤心欲绝,为他废5天。然而,不久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的态度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命人直接把魏征的墓碑都给推倒了。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到底为什么会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