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柴荣英年早逝,7岁儿子被迫禅位,赵匡胤如何对待柴荣后人?

柴荣英年早逝,7岁儿子被迫禅位,赵匡胤如何对待柴荣后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食堂 访问量:4149 更新时间:2024/1/23 22:53:34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不得不说确实是占了柴家的便宜,或者说是摘了柴荣的桃子。

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代雄主,只可惜英年早逝,才活了38岁,他的人生在他的事业即将达到鼎盛的时候戛然而止。

对于柴荣在位时期的成就,《新五代史》如是评价: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从954年即位为帝到959年驾崩,柴荣虽然在位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但是却已经基本上奠定了江山一统的基础。

赵匡胤在960年自导自演了陈桥兵变,唱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可是仅仅过了5年,便在965年又唱一出“杯酒释兵权”,收了将领手中的兵权,谁来为他打江山?他之所以敢这么做,说白了是因为五代的戏到这时候已经快收尾了!

柴荣已经铺好了路,只要赵匡胤不犯什么致命的错误,稳稳当当地走下去,江山迟早会落到他的手上。

柴荣还为自己制定了三个“十年计划”:“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这份自信、霸气,也是赵匡胤所欠缺的,倘若赵匡胤能有柴荣这份自信和霸气的话,在“杯酒释兵权”之前一鼓作气往北打过去,也未尝不能收复燕云之地。

赵匡胤也就只能在柴荣死后,欺负欺负孤儿寡母了,仗着手中的兵权逼迫后周7岁的小皇帝柴宗训禅位。

当时年幼的柴宗训或许理解不了这份屈辱,但是当他成年之后再回头去看自己的禅位诏书的时候,看到“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这句话的时候,恐怕也能气得吐血。

为了禅位给你,我还得自辱?老赵简直欺人太甚了。

不过,不论成年懂事之后的柴宗训心里再怎么不甘,也无能为力了,只能默默地吞下苦水,倘使世宗仍在,何至于此?

赵匡胤迫使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开创了宋朝,坐上了江山当了皇帝之后,又是如何对待柴家人的呢?

柴家人在宋朝的地位应当说是颇为尴尬的,至少柴宗训和他的儿子这两代人是处于这样的尴尬之中。

赵匡胤当了皇帝,那么之前的皇帝柴宗训自然得要降一级,降成了郑王。

不过,柴宗训虽然已经禅位了,可是效忠于柴家或者说后周的人并不会因此消失,所以他对于赵匡胤来说仍然是一个威胁。

纵观历朝历代,哪个禅位给外人的皇帝能有好下场?

赵匡胤当然也想一口气解决了柴宗训这个可能成为后患的威胁,但是那样的吃相未免太过难看,所以只能一步一步地将柴宗训推到死地。

962年,柴宗训和他的母亲周太后被赵匡胤送到了房陵,房陵在哪?

今日之湖北房县,从开封到房县,隔了万水千山。

赵匡胤之所以让柴宗训远离开封这个权力中心,说白了便是想用距离和时间来消除柴宗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过了11年之后,此时的柴宗训已经20岁了,赵匡胤已经坐稳了江山,人们对于柴宗训这个前朝皇帝也没那么关注了。

虽说此时所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遗忘了柴宗训这个前朝皇帝,但是他对于占了柴家便宜而当了皇帝的赵匡胤而言仍然是个潜在的威胁,只有让他彻底地消失,赵匡胤才能舒舒坦坦地坐在皇位之上,不会感觉膈应。

所以,柴宗训也离死不远了。

973年,柴宗训死在了房陵,对于他的具体死因,史书则避之不言。

柴宗训死得蹊跷,他的几个弟弟也同样如此,柴熙让在赵匡胤篡位之后不知所终,柴熙谨在被潘美收为养子之后没过多久一命呜呼,柴熙诲也在被卢琰收为养子之后不知所终。

柴宗训这一代没了之后,柴家对赵家还略有威胁的便属柴宗训这个曾经当国皇帝的郑王的儿子了。

对于柴宗训的儿子们,赵家懒得再记入史书,一来他们没什么作为,也不敢有什么作为;二来则是赵家进一步弱化柴家的存在感。

一直到了1059年,“老好人”宋仁宗赵祯这才想着补偿一下柴荣后裔,让人去翻了翻柴家的族谱,然后“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奉周祀”

这个被宋仁宗选中的柴荣后人叫柴咏,被封为崇义公,弄这么一个崇义公干嘛呢?让他负责后周祭祀之事。

这也等于是在说,你们后周太庙什么的祭祀,老赵家不管了,让老柴家自己管。

虽然赵祯的做法看上去有那么一点不厚道,不过,这事对于柴家人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毕竟能够名正言顺地祭祀自家的列祖列宗了。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赵匡胤的眼光,离开新登基的皇帝身边,甘愿烧冷灶跟随柴荣

    历史人物编辑:时夏的光影标签:柴荣

    (16)做皇帝的代价刘承佑昏了头,杀掉了郭威和柴荣的全家,最终郭威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了开封城,而在此之前,这个皇帝早就如同丧家犬一样,逃走了。都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被赶下台的皇帝,恐怕连个丧家犬都不如,丧家犬还有流浪和生存的权力,但刘承佑逃走之后,没两天就被人原来的部下逮住杀了,在此时后

  •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荣后代,不怕他们复辟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柴荣

    听到这个问题,赵匡胤冷笑了:“我要是连这点儿自信都没有,我还敢改朝换代吗?”从前还见过另一个问题。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柴荣的心腹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反抗?柴荣的心腹哪里去了?柴荣的心腹在发动陈桥兵变呀。谁是柴荣最大的心腹?就是赵匡胤。如果赵匡胤不是柴荣最大的心腹,柴荣怎么可能给他那么大的权利?在病

  • 赵匡胤篡夺了柴荣江山,为何没有杀柴氏子孙以绝后患?原因在此!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柴荣

    后周郭威通过黄袍加身,让他从臣到君,驾崩时把皇位传给了义子柴荣。没想到几年后,赵匡胤照搬了过来,夺走了柴氏江山。柴荣死时,把位置传给了柴宗训,还只是七岁的孩子,并对赵匡胤委以重任,也给赵匡胤兵变提供了条件。而新帝不能亲政,赵匡胤具备着称帝的条件,也为此暗中准备。但戏还是要演足的,在陈桥时,将士拥护他

  • 该如何评价后周世宗柴荣?

    历史人物编辑:澜阅史记V标签:柴荣

    努力过后最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不是失败,而是成功的果实被他人窃取……细数历朝历代的帝王,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特存在,有的人心狠手辣;有的人心系天下;还有的人沉享乐无法自拔……但是要说这些皇帝之中谁最令人惋惜,我想后周世宗柴荣最有发言权。柴荣戎马一生,就如同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费尽千辛万苦才打下半

  • 乾隆裹尸布拍1.3亿,萧太后:拿我的寿衣来!藏友:34亿卖不卖?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萧太后

    继乾隆老爷子的裹尸布后,最近又有一件稀世珍宝在网络中颇为吸睛。这就是号称不止34亿的萧太后寿衣。消息一出,不少人都隔着屏幕发出了阵阵感叹:现在的文物是真值钱啊!不过,面对这样的消息,我不禁想要问大家一句:不要34亿,34万,您买么?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不会买的。当然,我也买不起。言归正传,咱们先来聊

  • 萧太后一生幸福圆满,可是她的姐姐们却命运悲惨,只因为她那个善于投机的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萧太后

    辽国最出名的太后萧绰一生幸福,贵族之女出身,从贵妃当到皇后、皇太后,当了皇太后不用守寡受寂寞,还和旧情人韩德让同居,让韩德让凌驾于皇帝和众臣之上,成为实质上的“太上皇”,而她的儿子辽圣宗却不反感,还在她病逝后象服侍父亲一样服侍韩德让。萧太后的一生很圆满很幸福,可是她的姐妹就惨了,虽然都是王妃,都被她

  • 萧太后墓被偷盗过多次,为何这件价值34亿的“寿衣”却无人敢碰?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萧太后

    引言在过去的考古工作中可以发现,许多古代帝王的墓葬中都有许多稀世珍宝的出土。对于封建社会时期的统治者而言,由于他们在国家范围内有着绝对的权力,因此这些人即使是在死后,也能拥有一般人所无法企及的财产。只要是与皇帝、皇家有关的物件,无论忌讳与否,都会有很多人生出觊觎之心。对于辽国的萧太后来说,她的墓葬就

  • 自古文臣不善武,而这位名相却是个例外,率军击退大辽萧太后犯境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萧太后

    当年一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令下达,汉武之后数千年,儒生几乎等同中国古代文人群体。儒家虽有礼、乐、射、御、书、数,但经过历代王朝统治的转化,其中武学思想渐渐褪去历史色彩,儒生群体有了一个新的形象——手无缚鸡之力。但这位儒家出身的大宋名相却是个例外,亲自率军击退了声名赫赫的萧太后,他就是寇准。说

  • 辽国萧太后墓多次被盗劫一空,为何价值34亿的寿衣,却没人拿走?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萧太后

    电视剧《燕云台》开播后,一个传奇的女子又被大家所知,她便是辽国历史上一位名叫箫绰的女子,小名为燕燕。她的故事,充满着传奇,在一开始的时候,只觉得是傻白甜的剧情,但是,最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个有着政治奇才的女子,有勇有谋,胆识逼人。她掌管了辽国的政权长达27年,甚是令当时的宋朝都向她握手言和,可

  • 在位近40年的大辽萧太后,用战争结束了战争,和初恋汉人相爱到死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萧太后

    提起大宋朝,可以说在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页,经济发达,地域辽阔。然而,北宋在军事上却有不堪回首的镜头,尽管有能征善战的杨家将,也不敌一个辽国的萧太后。在历史故事中,萧太后阴谋诡计,残忍嗜杀,她屡次违背誓约,对大宋发动一次又一次战争,最终还是败在了杨家将的手里,灰溜溜地退回了北方。几百年来,在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