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影视剧对名著《水浒传》都有大幅度的改编,比如最后抓住方腊的剧情,几乎都改成武松单臂擒方腊。事实上,在原著小说中,真正抓到方腊的人是鲁智深。
众所周知,有人称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也有人认为水浒传是一部英雄好汉打抱不平的侠义小说。但是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因为水浒108位好汉,真正能称为农民的只有陶宗旺一人而已。
原著中对陶宗旺有这样的描写:“庄家田户出身,惯使一把铁锹,有的是气力,亦能使枪抡刀”。再者,梁山的几位核心领导人,也并非穷苦出身,因此说是农民起义小说是不正确的。
那么,梁山好汉真的都是打抱不平的侠义之士吗?这种说法更是大错特错,就拿水浒传里的几个主要人物来分析,宋江的确是向晁盖通风报信,但是晁盖等人确实是犯了法,这是包庇,不能说是侠义之举。
武松和林冲也都是基于自身的利益,才不得已出手杀坏人。因此整个水浒中人,真正能做到行侠仗义的只有两个人,鲁智深和史进,本文主要聊一聊鲁智深的故事。
事实上,当时除了梁山之外,就属鲁智深的二龙山实力最强。但是鲁智深是官宦出身,早已看透官府的黑暗和腐朽,若想改天换日,唯有让几座山头合并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才有希望。
然而,梁山泊英雄排了座次之后,宋江却提出了向朝廷招安的意愿。事实上招安的确是投资最小利益最大的一个方案,只不过当时的朝廷奸臣当道,黑暗无比,根本容不下梁山众好汉。
鲁智深看得很清楚,明确反对招安,但宋江想赌一把,而且支持招安的人也占大多数。结果也证明鲁智深是对的,梁山被招安之后,朝廷的政策就是以黑治黑,开始四处征讨反对朝廷的各个势力。
平定田虎和王庆,以及征辽的过程中,梁山好汉并未减员,直至征讨方腊时梁山众好汉开始死的死,伤的伤,离开的离开。可以说梁山以极大的代价,才战胜了方腊,这种胜利更像是一种离别的悲情。
鲁智深活捉方腊之后,并未表现的对么兴奋,因为他深深的明白,这将是梁山好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开始。宋江认为鲁智立了大功,一定要回去领取朝廷的封赏,鲁智深则表示:“心已成灰”。
宋江不忍还要再劝,鲁智深又说了一句话:“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鲁智深的这两句话只有六个人听懂,武松断了一臂,留在六和寺出家,活了八十岁,寿终正寝。林冲以生病为由留下,虽然最后因病去世,但至少是善终。
燕青心思机敏,早已看透朝廷的用心,早早地离开。李俊也以重病为由离开宋江,带着童威童猛,漂泊海外,打拼出一番天地。梁山的几位核心领导,宋江、卢俊义、吴用,包括李逵和花荣的等人,并没有看清现实,无一得到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