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江平定了方腊起义?历史上的宋江,连给方腊提鞋都不配

宋江平定了方腊起义?历史上的宋江,连给方腊提鞋都不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 访问量:3054 更新时间:2024/2/11 14:38:2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多数百姓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以前受限于视讯条件的落后我们只能从书本、报刊获取信息咨询。

而现在5G时代的到来让更多视频画面成为常态,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电视题材选择以古典名著作为脚本进行翻拍。

正如《水浒传》一样,相信很多读者对这本书并不陌生,我们感叹于梁山上108位兄弟的结义之情,敬佩替天行道的英勇仗义,也曾为痛击童贯高俅等奸臣拍手叫好。

但也就在我们都认为水泊梁山将开霸业之时,宋江的一纸招安却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水浒传》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恐怕还是108位好汉排座次和小说的结尾征讨方腊损伤惨重,董平秦明张清等骨干力量相继遇害,但却也擒得方腊为国除害。

但说起历史上的方腊和宋江,两人的能耐地位甚至是发动的起义规模都有着天壤之别。不要说宋江能平定方腊起义,他的起义力量在方腊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真正历史中的宋江方腊起义军。

虚假的宋江起义

水浒传中描述的宋江起义是以梁山泊为中心,啸聚天下英豪,更是为108位好汉排座次,赏封号。

击溃童贯10万天兵天将,生擒高俅,之后叶落归根接受诏安,平定田虎王庆,最后更是血战方腊,众兄弟损失殆尽,归顺朝廷的宋江饮毒酒自杀。

看似是一出英雄好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豪迈壮歌,实则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与之大相径庭。同水浒传中描述的一样,宋江的起义也是建立在宋朝末年朝政昏庸、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前提之下。

绝大多数的百姓连自己的生活保障都面临问题,根本无力应对朝廷繁重的税目征收,更不用说还要整日面对贪官酷吏的为所欲为。就这样,以宋江为首的38个渔民占据梁山泊,树起了起义反抗的大旗。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壮大,以这38人为首的梁山泊逐渐变成了百余众的大帮。

可即便如此,他们单薄的势力依然难以同坐拥几十万军兵的宋朝军队抗衡,也只是利用梁山泊天然的地理优势,同当地的土匪、官军打打游击战,偷袭赚取一些生活日用品,勉强度日罢了。

直到后来兵马越聚越多的宋江不单单把水泊梁山作为起义根据地,转而攻占山东各地,企图做大起义之势。

数年间,宋江率领攻占的城池也有十几座,缴获的物资当然也不计其数,不过相比于方腊的起义势力,宋江的起义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以至于最后宋徽宗还没来得及对其进行招安,宋江的一众势力就被当地政府官兵剿灭,宋江也被擒获斩杀,这场小起义也不知不觉就平息了下来。

团结民众的方腊起义

方腊原是睦州一家地主家的佣工,在深感以杨戬、蔡京、王黼等六贼祸乱朝政、搜刮民财,不仅朝中忠臣皆为愤恨,劳苦百姓更是深受其害,便利用明教暗中组织群众发动起义。

出于对统治阶级封建专制统治和奢侈腐化的深恶痛绝,方腊向劳苦百姓深刻揭露了地主统治阶级严苛的赋税徭役和万恶封建制度,号召百姓团结激发群众觉悟。

他提出法平等主张,在几日之内聚集起义军数万余众,击杀封建酷吏,建立农民政权,同时建元永乐,自称圣公。

如果说第一年成立起义军的方腊尚处于雏形,还未引起朝廷重视,那起义之后的第二年,以方腊为首的起义军收获了东南各地农民及百姓的支持,从几百人的小团体发展到近十万人的起义部队。

一举攻破六州五十二县,革命火焰蔓延至浙江、江西等南方省市,进一步助长了革命军队志气。然而起义军力量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大宋王朝的恐慌,宋徽宗一边下令草拟诏书受降招安,一边急忙派遣童贯征集十万大军进行残酷镇压。

宣和三年,刚刚起义一年的方腊起义军,因武器装备不足、军队实力悬殊等原因,在与朝廷军兵的作战中节节败退,最后几十名护卫军兵保护方腊退守梓桐洞,却被当时尚为帐前一小卒的韩世忠巧妙擒获。

最后一场战争之中,七万起义军英勇就义,数十位帐前大将命丧沙场,而方腊束手被擒,并于当年八月在东京英勇就义。

两场起义的分析比较

读到这里,屏幕前的读者可能多少有些疑问不解,既然宋江的起义并非确有其事,那为何施耐庵不以方腊为原型续写水浒传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过去封建朝代的时代影响下,任何后世典藏和书籍的出版都必须经过当时朝政的允许同意。

即使很多在我们现在看来有着十分价值的典籍著作,但是因受限于当时时代的影响依旧是不被承认的。

以水浒传为例,正因为方腊的起义是具有革命性而且给宋朝的统治给予了致命性的打击,所以施耐庵才不敢也不能以之为主人公详写。

相反正因为宋江的起义缺乏根本的路线方针,也没有真正威胁到宋朝的统治,所以以宋江造反为原型不仅能体现古代官逼民反的时代悲剧,更通过接受招安出征方腊不但降低著作的风险性、更显示中原统治的大一统思想。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都曾对水浒有感而发称,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这一反面教材更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投降派。而在传统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和起义战争,才能真正推动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如此对比看来,宋江和方腊的起义从动机到规模再到成果来看,没有一处具有可比性。宋江的起义更像是建立在为满足生活基本物质追求、解决食不果腹的问题而发动的小规模游击偷袭。

而方腊的起义军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更加的完整也更具规模,并且这次起义也达到了最重要的目的效果,那就是成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变革,更号召了全天下的劳苦百姓参与其中。

所以如此看来宋江的起义军同方腊相比还差着很远,这是不争的事实。

标签: 方腊

更多文章

  • 鲁智深活捉方腊后说了两句话,仅六人听懂,离开宋江最后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历史标签:方腊

    许多影视剧对名著《水浒传》都有大幅度的改编,比如最后抓住方腊的剧情,几乎都改成武松单臂擒方腊。事实上,在原著小说中,真正抓到方腊的人是鲁智深。众所周知,有人称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也有人认为水浒传是一部英雄好汉打抱不平的侠义小说。但是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因为水浒108位好汉,真正能称为农民

  • 梁山十大步兵首领,一个比一个武力高强,七人皆因征讨方腊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方腊

    提起水浒传,我们想到的便是那些敢于反抗压迫的英雄们,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英雄们。水浒传是发生在宋朝时期的一次农民起义,以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为例子,书写了一幅可歌可泣史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十大步兵头领:(前五位)花和尚鲁智深1、花和尚鲁智深: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

  • 是谁擒杀了方腊?不是武松,也不是韩世忠,且看方腊被擒之罗生门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方腊

    《水浒传》有一回书写柴进簪花入禁苑:柴进与燕青在东京城的酒楼上饮酒,偶然见班直(宋代御前当值的禁卫军)人等出入宫廷。柴进立生计谋,戴簪花混入宫中,三转五转,便转到了宋徽宗的御书房,抬头见素白屏风上书四大寇姓名:“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柴进立刻拔出匕首,割下“山东宋江”四字,安然而

  • 宋江和方腊为什么不联手?只因宋江有一个死穴,不是方腊不愿意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奇闻录标签:方腊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作品在讲述后期时,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被朝廷招安后,为朝廷四处征战,最后在与方腊的交战中大伤元气,那么有些人会问了,他们同为民间的乱世英雄,为什么不能强强联合,一起攻打宋朝呢?小编分析后觉得有几点原因:其一,宋江与方腊的志向就不同。宋江让梁山

  • 宋江打败了方腊?事实上,宋江根本无法和方腊相提并论

    历史人物编辑:梦中C标签:方腊

    宋朝先后爆发过数百次起义,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宋徽宗时期的宋江和方腊两次农民起义。北宋末年,蔡京等奸臣当道,宋徽宗耽于玩弄书画,不理朝政。在《水浒传》中,黑暗的朝代逼着一个个好汉走向了梁山,落地为寇。真实历史中,也差不多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北宋朝廷对外唯唯诺诺,献上白银,对内极力压迫,增加赋税,导致百姓

  • 水浒好汉为何征方腊之前无人伤亡,出征方腊却死伤无数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方腊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随着最近几年影视剧的影响,《水浒传》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重要,几乎人人都能说出来几段关于108位英雄好汉的故事,可是不少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何水浒好汉在出征方腊之前,各个都是以一当十,但是出征方腊之后,确是死伤无数,这是

  • 梁山好汉战力高超,为何征伐方腊却损失惨重?注意看皇帝这道命令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方腊

    梁山泊108个好汉,除了段景住与时迁这几个凑数的以外,基本上个个都有着高强的武功,像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都有着万夫不当之勇,梁山的整体战力相当高超。以至于大宋朝廷对梁山泊都头疼不已,甚至于大宋的最高军事长官高太尉率领精兵,前来攻打梁山,都失败了好几次。最后还是因为宋江的一番“忠君爱国”之心,梁山

  • 梁山有108条好汉,方腊只有8员大将,为什么征方腊损兵折将?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方腊

    《水浒传》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绝大多数人水浒,前半部分酣畅淋漓,让人热血贲张,到了后半部分,108条梁山好汉被朝廷招安,南征方腊损兵折将,108人最终只有27人班师回朝,让人看得心里十分不痛快。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征方腊之前,108条好汉聚义梁山、替天行道,四处征战无一人身亡,为什么打方腊时,108

  • 他是明教护教法王,跟随方腊起兵,力大枪沉,反被徐宁一招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方腊

    提到明教,很多人都想到《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教主张无忌,但明教其实跟《水浒传》也有着些许的联系。明教的正式名称,称作摩尼教,也写作牟尼教。最早发源于古波斯的祆教,公元三世纪时,波斯人摩尼杂糅了祆教、基督教甚至还有佛教的思想,创建了二元论宗教,而且崇尚光明。公元六世纪到七世纪,摩尼教传入西域地区,在经

  • 方腊只有八员大将,为何能让梁山损失70名好汉?实力不在一个层次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方腊

    《水浒传》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形象,这些好汉在征讨辽国的时候,一百零八人甚至都没有一个受伤的,看起来实力特别强大。但是到了征讨方腊的时候,这些人的战斗力仿佛下降了一般,而且伤亡惨重。有人就问了,梁山只是将领就有一百零八人,而方腊手下却只有八员大将,为什么能让梁山损失大半的好汉呢?有学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