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可谓是昏庸无道,庸俗无能,可以说他的大半疆土都是李世民帮他打下来的,可历史上却不完全是这样的,李渊也是一个充满野心胸怀抱负的皇帝,而且他的野心已经在给儿子取名的时候清晰明示出来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渊的真实面目吧。
不过李家毕竟是一个大家族,所以李渊的童年生活和教育都没有落下。也许正是这样的童年遭遇导致了李渊后来在乱世中站稳脚步最终称帝
到隋炀帝执政时期,李渊就充分体现出了他的政治能力,他先后做过太守、大理寺少少卿等职位,而且政绩突出,大大的提升了他的知名度,也获得了一些人脉,为之后的起义做了铺垫。
不过也正因为李渊打退了突厥,才使得隋炀帝开始穷奢极欲。于是大兴土木,开通京杭大运河,兴建东都洛阳,频繁征收男子充军发动战争兴建都城,致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一看就是要被灭国的前景。
当时起义的已经不只是黎民百姓了,还有很多官宦世家,其中以李密势头最盛,已经打到洛阳就差直取关中了,但是李密却担心如果没有攻破关中,那自己的老巢也会不保,于是就暂时停了下来,而这一停恰恰给了李渊一个绝好的机会。
这时李渊前面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就得以施展出来了,先后进行了合突厥,以给突厥供奉关中的金银珠宝为代价避免腹背受敌。赐封赏,给沿路的诸侯们赏赐封地来维护自己的地位。最后在半年后攻占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
首先就是太子李建成,建成取建功立业,成就无量之意。而建功立业的最高标准就是成为开国明君,一代皇帝。而李渊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成为了大唐盛世的第一个皇帝。
还有卫王李玄霸,他在《隋唐英雄传》里被叫做李元霸,但其实历史上只有李玄霸这一个名字,而玄霸取自雄霸天下之意。还记得李渊说过的天下共主吗,天下是很大的一个概念,既然要雄霸天下那便要“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李渊的野心有多大。
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李渊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他的儿子也是一样,尤其是二儿子李世民,他的功绩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太子李建成甚至他的父亲李渊。可是李渊依旧没有改立太子,而是给李世民一个“天策上将”,地位在王公之上。
李渊这一生或许不尽完美,但也没有世人眼中那么不堪,只是他教的儿子太厉害了,把他的光芒给遮盖住了。说起唐代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这是不可否认的盛唐的治理方法,但既然要了解历史,就不要从某一片段来过分解读整段历史。
希望我们也可以了解李渊的雄心壮志,而不是他的昏庸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