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前蜀皇帝王建永陵

前蜀皇帝王建永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方轩 访问量:1896 更新时间:2024/1/29 6:30:20

王建,许州人,前蜀建立者。少年时为无赖之徒,杀牛,贩盐,可以说不务正业,因排行老八,又姓王,外号:贼王八。

因为身材健硕,投军从戎,后投靠秦宗权,在黄巢攻打长安后,唐僖宗逃往蜀地,率部因为护驾有功,而被重赏赐,是为随军五都,并被田令孜收为养子。

黄巢败退,长安收复,被擢升为禁军将领。后因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矛盾,唐僖宗被迫再次南逃,王建再次被擢升,为清道使,负责唐僖宗的人身安全保卫工作。

因为田令孜的缘故,他被杨复恭借故外调蜀地壁州刺史。并藉由此组织了一只武装力量,迅速扩张势力。

他先是联合东川顾彦朗,借口西川陈敬宣(田令孜的弟弟)的不信任,攻城略地,顺利拿下成都。陈敬宣被杀,他的养父关押饿死。

东川顾彦朗为其亲家,在其病逝后,王建利用李茂贞与顾彦晖矛盾,顺利攻克东川。

907年九月,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大治。918年,王建去世。死后归葬于永陵。

其死后,儿子王宗衍继位,在位期间荒淫无度,卖官鬻爵,民怨四起。

925年,后唐大将郭崇韬仅用七十天灭蜀。

标签: 王建

更多文章

  • 瀛奎律髓116卷46侠少类, 王建被要挟,作七律赔罪

    历史人物编辑:老街味道标签:王建

    前言 方回在《瀛奎律髓·卷46侠少类》中,七律收录了9首。不过,方回收录的这些七律,有些似乎与“侠少”并无什么关联。一、赠王枢密 王建 三朝行坐镇相随,今日春官见小时。 脱下御衣先试着,进来龙马每教骑。 长承密旨归家少,独奏边机出殿迟。 自是姓同亲向说,九重争得外人知。 这首

  • 朱友贞说:你帮我做上皇帝,我给你50万贯钱他说:好

    历史人物编辑:珂梦历史人文标签:朱友贞

    后梁起于朱温,朱温称帝后,生活荒淫无度,包括儿子们在内,都有很大的意见,这也直接导致了二子朱友珪在公元912年弑父登基一事。本来朱友珪杀父登基,就引起了其它兄弟们的很大不满,在其登基之后,同样荒淫无度,闹的人心沸腾、民怨四起。于是,善恶终有报,不足一年时间,被其信任的四弟朱友贞发动兵变,就把朱友珪给

  • 李从珂:别人打江山靠刀口舔血,风里来雨里去,我哭一鼻子就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李从珂

    (后唐王朝)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后唐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唐闵帝李从厚办了一件糊涂事儿。这一年,他把原任凤翔节度使的潞王李从珂从凤翔调到了河东,并且让其改任河东节度使。朋友们,凤翔和河东,那可真叫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凤翔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民风淳朴,物资富饶,更是军事意义上的咽喉之地。而河东一代,虽

  • 李从珂的皇位有多难?将士闹军饷,藩镇要官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李从珂

    唐末帝李从珂,五代十国后唐最后一位皇帝,原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少年时期,跟随李嗣源南征北战,凭借勇猛过人的胆识,受到李嗣源的极度信任。李从珂打起仗从来没有退路,永远都是“兄弟们跟我冲”,而不是“弟兄们给我上”。由于能够身先士卒,冲锋在先,深得手下的将士拥戴,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年轻小将。一次偷袭,名

  • 老子孬种儿好汉,誓死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石重贵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石重贵

    石敬瑭当了七年的儿皇帝。于辽会同五年(公元942年)六月死掉。他的儿子石重贵继位。但后晋的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派以李崧为代表,主张遵循石敬瑭的道路走下去,继续臣服于契丹,这反映了一部分毫无气节,苟安享受的地主阶级上层分子的要求。另一派以景延广为代表,主张采取强硬措施,调整与契丹的关系

  • 后周幼主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之后,柴氏家族在宋朝处于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柴宗训

    在古代,亡国之君的下场一般都不是太好,甚至会死得很惨。不过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汉献帝刘协,退位后被封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地上颐养天年,逍遥快活。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幼主柴宗训也被迫将皇帝位禅让给了赵匡胤,那么柴宗训以及柴氏家族在宋朝的待遇怎么样呢?柴氏家族,无奈禅位的命运公元960年,在一场十分奇妙的而

  • 后周太祖郭威为什么将皇帝位传给柴荣,而不选择张永德或李重进?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被认为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英明的皇帝,他带领军队南征北战打下了大片领土,也为后来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乱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由于他英年早逝,使得后周统一全国的进程被打断,也给赵匡胤黄袍加身带来了机会。柴荣在历史上留下的谜题很多,在关于继承皇帝位的讨论上,其中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柴荣并非后周太祖郭

  • 排除英年早逝,郭威、柴荣和赵匡胤谁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柴荣

    导读:其实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算统一了全国,当然如果柴荣没有早逝的话也轮不到赵匡胤称帝。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看,郭威因为称帝时年事已高基本属于守成派;而柴荣表现出来的格局、能力和强硬程度来看,也许柴荣才是统一全国建立一个比两宋强硬国家的最佳人选。所以说三位帝王按照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来说柴荣赵匡胤郭威。下文我

  • 柴荣主张先除掉辽国,而赵匡胤要先定南方,到底哪个战术是对的?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柴荣

    周世宗柴荣与宋太祖赵匡胤对于先南下统一全国,还是先北上征讨契丹这个问题,做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因为宋朝都是被北方游牧民族消灭的,于是不少人对先南后北的战略,看成是赵匡胤这辈子最大的战略失误。然而其实,不管是哪条战略都没有什么问题,由于二人面临着并不相同的具体情况。尽管赵匡胤执行了“先南后北”的战

  • 这个大臣为什么说五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柴荣可以当三十年的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柴荣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天子,是上天派来统治万民的,这皇帝的权威死不能受到挑战的,大臣在皇帝身边看着风光但是也不是那么好混的,都说伴君如伴虎,有时候一句话,就可能给自己招来杀人之祸,所以大臣们给皇帝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的,这也就是古代为什们有那么多的小人能得到皇帝的赏识,毕竟是人都想要听顺耳的话,这也是佞臣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