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瀛奎律髓116卷46侠少类, 王建被要挟,作七律赔罪

瀛奎律髓116卷46侠少类, 王建被要挟,作七律赔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2324 更新时间:2023/12/7 17:09:06

前言

方回在《瀛奎律髓·卷46侠少类》中,七律收录了9首。

不过,方回收录的这些七律,有些似乎与“侠少”并无什么关联。

一、赠王枢密 王 建

三朝行坐镇相随,今日春官见小时。

脱下御衣先试着,进来龙马每教骑。

长承密旨归家少,独奏边机出殿迟。

自是姓同亲向说,九重争得外人知。

这首诗说宦官王守澄在唐宪宗还是太子时,就侍奉左右。唐宪宗即位后,更加深受恩宠。

这和世家子弟因出身好,很轻易加官进爵类似。或许这就是方回将这首诗归类为“侠少”的原因吧。

中二联,奉承王守澄受到皇帝的偏爱和重用。御衣、龙马都是皇帝之物,可见恩宠之深。长承密旨、独奏边机,可知大权在握。

尾联有摇尾乞怜之意。据说王建和王守澄聊天时,说起了汉朝桓帝与灵帝宠信宦官,造成了朝廷混乱 ,引起王守澄不快。

于是王守澄威胁他说,你作的那些宫词(七绝诗)天下流传,这些宫禁中的秘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把王建吓坏了,赶紧呈上这首《赠王枢密》大拍马屁,表示忠心。

这首诗有点像张九龄当年向李林甫示弱的《咏燕》: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王建用赋的形式,张九龄用比兴之法,目的都是一样,希望对方放过自己。

只是,这类诗与侠少何干呢? 大概是指王守澄年轻时就侍奉太子李恒,后来拥立李恒(唐穆宗)有功被封为枢密使。

二、富平少侯 李商隐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绿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这首诗,只是写了”少“(富家子弟)的骄奢放纵,并没有见到“侠“的一面。

年纪轻轻继承了侯爵之位,根本不为国家之安危担心。汉朝景帝时的张安世被封为富平侯,富平少侯是他的五世孙张放。

七国三边,汉景帝时有七王之乱,即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又称七国之乱。三边,泛指边关。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如同韩嫣一样用金弹打鸟并不回收,如同淮南王一样:后园凿井银作床。颔联表示平时喜欢玩乐,生活奢侈浮华。

颈联描写居所的富丽:绿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尾联说沉溺于美色,不搭理一早拜访的客人。当关,守门人,侵晨客,一早来拜访的客人。莫愁,一语双关。

李商隐这首诗并没有题目这么简单,富平少侯张放是汉成帝的表弟,也是他的男宠,二人喜欢微服出游,对外自称是富平侯家人。

因此,大多读者认为李商隐讽刺年轻的皇帝唐敬宗李湛,也有人说是讽刺他的弟弟唐武宗。

唐敬宗李湛16岁即位,沉迷于游乐,荒废朝政,不到18岁就被宦官谋害。

三、丁年 王安石

丁年结客盛游从,宛洛毡车处处逢。

吟尽物华愁笔老,醉消春色爱醅浓。

垆间寂寞相如病,锻处荒凉叔夜慵。

早晚青云须自致,立谈平取彻侯封。

这首诗也莫名其妙,明明是王安石感旧之作,不明白方回为什么收录于"侠少"类。

首联回忆自己当年到处游玩并结交朋友,次句是首句的补充,在城市之间乘车往来常常相遇。

宛洛,今河南南阳和洛阳 ,常借指名都。丁年,丁壮之年,指男子达到服役的年龄,不同时代的成丁之年有不同,例如男子16岁、18、20、21、22岁等,老年人亦有老丁之说。这里指年轻时期。

吟尽物华愁笔老,醉消春色爱醅浓。颔联说自己才华横溢喜欢饮酒作诗,只是春光渐去,年华已老。

垆间寂寞相如病,锻处荒凉叔夜慵。颈联用司马相如嵇康的典故,一个在拥垆卖酒,一个在打铁,表示自己丁年尚未得到赏识。

早晚青云须自致,立谈平取彻侯封。尾联则说,虽然丁年怀才不遇,但是早晚会青云直上,封侯进爵。

出句化用李白的《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对句出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

结束语

从方回收录的这是诗可以看出,他的”侠少“,与史记《游侠列传》中的”侠“不同。并非江湖上的侠客、侠士,大多是世家子弟。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七律习作116侠少类《拟古侠客行进退格隐括体》:

赵客吴钩霜雪明,银鞍白马疾如星。

交游然诺炙和酒,杀伐不关身与名。

纵死犹香侠士骨,更惭穷守太玄经。

侯嬴朱亥知多少,青史空怀世上英。

@老街味道

标签: 王建

更多文章

  • 朱友贞说:你帮我做上皇帝,我给你50万贯钱他说:好

    历史人物编辑:珂梦历史人文标签:朱友贞

    后梁起于朱温,朱温称帝后,生活荒淫无度,包括儿子们在内,都有很大的意见,这也直接导致了二子朱友珪在公元912年弑父登基一事。本来朱友珪杀父登基,就引起了其它兄弟们的很大不满,在其登基之后,同样荒淫无度,闹的人心沸腾、民怨四起。于是,善恶终有报,不足一年时间,被其信任的四弟朱友贞发动兵变,就把朱友珪给

  • 李从珂:别人打江山靠刀口舔血,风里来雨里去,我哭一鼻子就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李从珂

    (后唐王朝)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后唐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唐闵帝李从厚办了一件糊涂事儿。这一年,他把原任凤翔节度使的潞王李从珂从凤翔调到了河东,并且让其改任河东节度使。朋友们,凤翔和河东,那可真叫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凤翔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民风淳朴,物资富饶,更是军事意义上的咽喉之地。而河东一代,虽

  • 李从珂的皇位有多难?将士闹军饷,藩镇要官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李从珂

    唐末帝李从珂,五代十国后唐最后一位皇帝,原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少年时期,跟随李嗣源南征北战,凭借勇猛过人的胆识,受到李嗣源的极度信任。李从珂打起仗从来没有退路,永远都是“兄弟们跟我冲”,而不是“弟兄们给我上”。由于能够身先士卒,冲锋在先,深得手下的将士拥戴,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年轻小将。一次偷袭,名

  • 老子孬种儿好汉,誓死不向契丹称臣的后晋石重贵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石重贵

    石敬瑭当了七年的儿皇帝。于辽会同五年(公元942年)六月死掉。他的儿子石重贵继位。但后晋的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派以李崧为代表,主张遵循石敬瑭的道路走下去,继续臣服于契丹,这反映了一部分毫无气节,苟安享受的地主阶级上层分子的要求。另一派以景延广为代表,主张采取强硬措施,调整与契丹的关系

  • 后周幼主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之后,柴氏家族在宋朝处于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柴宗训

    在古代,亡国之君的下场一般都不是太好,甚至会死得很惨。不过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汉献帝刘协,退位后被封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地上颐养天年,逍遥快活。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幼主柴宗训也被迫将皇帝位禅让给了赵匡胤,那么柴宗训以及柴氏家族在宋朝的待遇怎么样呢?柴氏家族,无奈禅位的命运公元960年,在一场十分奇妙的而

  • 后周太祖郭威为什么将皇帝位传给柴荣,而不选择张永德或李重进?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被认为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英明的皇帝,他带领军队南征北战打下了大片领土,也为后来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乱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由于他英年早逝,使得后周统一全国的进程被打断,也给赵匡胤黄袍加身带来了机会。柴荣在历史上留下的谜题很多,在关于继承皇帝位的讨论上,其中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柴荣并非后周太祖郭

  • 排除英年早逝,郭威、柴荣和赵匡胤谁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柴荣

    导读:其实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算统一了全国,当然如果柴荣没有早逝的话也轮不到赵匡胤称帝。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看,郭威因为称帝时年事已高基本属于守成派;而柴荣表现出来的格局、能力和强硬程度来看,也许柴荣才是统一全国建立一个比两宋强硬国家的最佳人选。所以说三位帝王按照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来说柴荣赵匡胤郭威。下文我

  • 柴荣主张先除掉辽国,而赵匡胤要先定南方,到底哪个战术是对的?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柴荣

    周世宗柴荣与宋太祖赵匡胤对于先南下统一全国,还是先北上征讨契丹这个问题,做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因为宋朝都是被北方游牧民族消灭的,于是不少人对先南后北的战略,看成是赵匡胤这辈子最大的战略失误。然而其实,不管是哪条战略都没有什么问题,由于二人面临着并不相同的具体情况。尽管赵匡胤执行了“先南后北”的战

  • 这个大臣为什么说五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柴荣可以当三十年的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柴荣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天子,是上天派来统治万民的,这皇帝的权威死不能受到挑战的,大臣在皇帝身边看着风光但是也不是那么好混的,都说伴君如伴虎,有时候一句话,就可能给自己招来杀人之祸,所以大臣们给皇帝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的,这也就是古代为什们有那么多的小人能得到皇帝的赏识,毕竟是人都想要听顺耳的话,这也是佞臣能大

  • 如果上天再给柴荣至少30年时间,他能一统华夏建立汉唐一样王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柴荣

    导读:后周世宗柴荣继位的时间是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如果在位30年推算的话应该到了公元983年。如果后周世宗柴荣真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不敢说汉唐但是后周成为隋朝一样大一统的王朝还是大概率的。至于说世宗柴荣会不会死磕大辽导致亡国,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下面我们做一下详细阐述。柴荣继位的历史背景后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