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中冯道形象差异很大,哪个才是真的?

《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中冯道形象差异很大,哪个才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1806 更新时间:2024/1/21 12:11:31

冯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刘守光起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最后在后周时期去世,去世时追封瀛王,赐谥文懿。他主要生活在五代十国,这是一个大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大乱世,他在大乱世中毫无损伤,而且担任高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传奇。

传奇的第二点在于他的出身普通,就是一个耕读之家,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中产阶级,而不是世家大族。那个时代没有家族支撑是很难获得一席之地的,结果冯道却硬生生在这个乱世中出人头地而且活得好好的。

传奇的第三点在于他是一个文官,而不是武将,手中没有任何兵权作依靠却最终能保身。

最传奇的一点在哪里呢?

《旧五代史》中的冯道与《新五代史》中的冯道的形象完全不同。

《旧五代史》成书于北宋,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由薛居正主持。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编修,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

从《旧五代史》到《新五代史》冯道形象的变化至少可以看出冯道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具体差别在哪里呢?

先看盖棺定论:

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然而事四朝, 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所以始终之典,不得谥为文贞、文忠者,盖谓此也。——《旧五代史》

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 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给出的结论以正面为主,不过也对冯道事四朝六帝这种行为进行批评,因为作为官修史,也是要给别人看的。如果宣扬这种行为,显然对统治不利,后面这句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应该是为了思想正确所加。主要是为了解释他不能谥为文贞、文忠的原因。

欧阳修则完全不客气说冯道这个家伙是一个无廉耻之人,完全是反面人物。他认为冯道不以事四朝六帝为耻,反以为傲,这简直是不要脸至及。

司马光在主持修订《资治通鉴》时就将欧阳修对冯道的看法直接录在《资治通鉴·后周纪·后周纪二》,然后加上自己的评论。

他先对北宋初年北宋初年宰相范质的观点进行批评。

范质认为冯道是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这是很高的评价。结果司马光在下面加了一句话: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才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

态度与欧阳修一样,只是用词没有欧阳修这么激烈。

欧阳修与司马光是同时代的人,而范质与薛居正是同时代的人。时间过去几十年,冯道的形象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择选二处对比,你就能发现“笔杆子”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同样是描述冯道与契丹之主的对话。

契丹主从容问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道曰:“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其后衣冠不至伤夷,皆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也。——《旧五代史》

这里记录契丹为什么没有伤害中原百姓,主要是由于冯道和赵延寿的暗中保护和周旋造成。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新五代史》

看上去内容差不多,实际上你仔细读读就会发现差别很大。

《旧五代史》中没有记者冯道的表情“俳语”,《新五代史》中记载了,《旧五代史》记载耶律德光的表情“从容”。

为什么欧阳修会删除耶律德光的表情而增加冯道的表情。耶律德光从容的态度说明是一种气度以及当时的气氛并不紧张,这是在请教,是用心在听冯道的意见。

俳语说明是半开玩笑的方式,这说明冯道与耶律德光之间的关系是存在猜忌的,冯道只能用试探的方式表达。这个俳语是暗示冯道救下中原百姓纯粹巧合。

这一处总体来说差别不大,只是暗伤。

下面举的这一处就完全不同了。

欧阳修说冯道: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

这显然是突显其只求功名。

《旧五代史》则记载他劝过唐庄宗李存勖不要因为小事处罚郭崇韬,当时的人佩服其胆量。他也劝过唐明宗李嗣源不要放纵享乐等等。这些与欧阳修所说未尝谏诤完全相冲突。

在《旧五代史》中冯道的人品是很好的,他在后唐任职时,遇到灾难会将自己的俸禄送给灾民,自己住在茅屋中,拒绝官员给自己的贿赂。

评价也很高,唐明宗认为冯道是宰相之才,契丹很想得到冯道这个人才,当时准备抢人,幸好没被抢走,后来冯道代表后晋出使契丹时,契丹国主想出城去接,被人劝阻说一个皇帝怎么可以去郊外接宰相呢?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宋朝刚刚建立之时,谁也不知道宋能持续多久,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因为皇帝不断地变更,像冯道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经过五六十年之后,宋朝统治地位稳固了,像冯道这种行为就应该被谴责,不然会误导很多人,使他们认为不忠才可以获得最好的收获,这会影响宋朝廷对天下的统治,必须加强思想教育,这样冯道很自然成了反面教材,被鄙视和唾弃。

这也是从宋初对冯道的偏正面的评价到司马光时期产生变化的原因。

那冯道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我们看一下谥号文懿,这是一个褒谥,不是恶谥,这就是后周对冯道的定论。周世宗听到冯道死后废朝三日也能说明态度。

还有一个小细节是对冯道死的描述,《旧五代史》用薨,《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用卒。这里有区别吗?

封王之人按规定应该用薨,普通人或低阶之人去世用卒。欧阳修和司马光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用卒更能代表对冯道的态度实际上是对冯道的降级,一种厌恶。

这些是文人习惯的用法,比如曹操没有称帝,但是陈寿却用崩字来形容他的死。崩是皇帝专用词。孙权死时已经是皇帝,但陈寿却用薨,因为魏国封孙权为吴王,从吴王的角度去论述只能用薨。刘备的死描述更奇怪,用“殂”。殂就是死亡的意思,为什么刘备连个薨都没有资格用呢?陈寿认为刘备最后合法的官职是左将军,只能用这个。

这些小细节也可以反应出很多东西。

那你们觉得冯道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标签: 冯道

更多文章

  • 冯道:历仕四个王朝,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却有个不爱读书爱弹琵琶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冯道

    历史上活得久,官也当的久的常被称为元老,恰巧碰上皇帝短命,就成了前朝元老。古装剧中也时有“三朝元老”的提法出现。而论元老之级别,侍奉帝王之多数,那是谁也无法与他相比较了。此人就是五代时最著名的宰相冯道。五代五个中原王朝,他一人就历仕了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四个朝廷,且朝朝是高官,从宰相到太师,次次位

  • 历经四朝十代君王的冯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冯道

    历经四朝十代君王的冯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一般说到当官久的人,我们都会说几朝元老。但这位竟然历经四朝十代君王,世称“十朝元老”。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他算是比较奇葩了。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天祐年间,冯道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这也是他官宦生

  • 无条件地服务人民,有原则地忠于皇帝,冯道并非“不知廉耻”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冯道

    冯导生活在五朝十国战火纷飞的时代。他们都在朝中,侍奉皇帝。用现代人的话说,冯道是江湖常青树,永不倒下。观察冯导的一生,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姑且称之为冯导的官场本领吧。一、冯导的官场技巧第一点:当今皇帝刚刚下台,篡位者还在城门外。冯道将不顾旧朝,携文武百官拥护新帝登基。第二点:不管新皇帝是谁,冯导都会送

  • 历史异数、乱世奇人,五代名臣冯道毁誉参差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河北沧州人。仕四朝,事十帝,三入中书,为相二十余年,位极人臣,号称“十朝元老”。生荣死衰,享年七十三,追赠瀛王,谥号“文懿”。五代十国,纷争扰攘,五十三年之间,历五朝、易八姓、历十三帝,如此乱世,冯道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与虎狼为伍,独善其身,保全功

  • 五代史的全程经历者:传奇宰相冯道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冯道

    在中国历史上,人生最为传奇的宰相,莫过于冯道。冯道的传奇之处在于,在五代十国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如同吃饭喝水一样频繁的年代里,冯道居然能长期做宰相,即便是契丹灭亡后晋以后,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也颇为欣赏冯道。冯道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后周柴荣做皇帝的光景了。而柴荣在冯道去世后,也给了冯道一定的追封。接下来

  • 若是职场太艰难,不妨看看“十朝元老”冯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冯道

    ′′说起“三朝元老”,人们首先会想到那些资格老,声望高的人。比如西汉的霍光,唐朝的徐茂公,宋朝的李纲,明朝的叶向高,清朝的张廷玉等。但如果再说起“十朝元老”,人们一定会瞠目结舌:伴君如伴虎,能被十个皇帝重用的,又该有着怎样的本事和能耐!但历史上确有这么一个人,他历经五朝,从桀燕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

  • 符彦卿:五代十国最完美名将,曾五朝三度封王,三个女儿皆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符彦卿

    我们知道,南北朝时期的名将独孤信常被称为“史上最牛岳父”,因为他有三个女儿成了皇后:长女为北周明帝宇文毓之后;四女嫁给了当时唐国公李,后育有一子李渊(即唐高祖),李渊称帝后,追封其母为元贞皇后;小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成为一代著名女政治家独孤皇后。而在五代十国时期,也有一位名将符彦卿,三女皆为皇后:

  • 逃兵归来成为将领,练夫人多年前的善举,保一座城免于被屠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练夫人

    自古以来,古人便一直十分相信善恶有报、因果循环这个观念,认为一切事物届时循环,做了坏事之所以还安然无恙,那是因为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大多是后这些道理告诉我们的是,只要我们做一个好人,多做好事,多积善德,那么未来一定会有突然到来的收获在等着我们,它们不会缺席。有的时候人的一点点善念,就会在岔路口之

  • 揭秘: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不务正业的商人皇后——刘玉娘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刘玉娘

    刘玉娘,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小名玉娘。刘氏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和李存勖一道聚敛钱财,贪婪而且吝啬。刘氏与父亲刘叟,自幼失散。当刘叟确认宫中贵人就是女儿后,迫不及待地来到宫中求见。刘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认这个贫病父亲,还用棍棒打他,赶出宫门。老人气得昏死过去,醒来之后号啕大哭,从此再也没

  • 《画江湖之不良人》:蜀王孟知祥拥有大智慧,懂得花式秀恩爱?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星座标签:孟知祥

    《画江湖之不良人》:蜀王孟知祥拥有大智慧,懂得花式秀恩爱?一直以来,在《画江湖之不良人》中,李星云作为“幸运”的主角,不但能够得到师妹陆林轩的好感,还和姬如雪一见钟情,更是成为女帝的暗恋对象,还意外俘获圣女蚩梦的以身相许,可谓是“后宫无数”,桃花运爆棚。不过,随着《画江湖之不良人》剧情的发展,陆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