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伶官传序》,看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

从《伶官传序》,看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捌斗藏书阁 访问量:2687 更新时间:2024/1/18 10:01:31

文:hawk8255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一篇体例特殊的传记。欧阳修先以较大的篇幅来讲述伶官的过错,然后再具体到个人的传,后世就将这个篇幅称为《伶官传序》。

这个序的长度仅次于《冯道传序》,因为《伶官传序》曾收录于高中课文,更使它广为流传,也使得唐庄宗李存勖,成为南唐后主李煜和周世宗郭荣柴荣)之外最为大家熟悉的五代帝王之一。

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有非常浓厚的借古吟今的用意。他的《后妃传》中,着重写了刘后弄权,意在告诉当政者,要革除后宫当政;《宦者传》开篇即说“呜呼,自古宦、女之祸深矣……虽然,不可不戒。”之后更是借题发挥,写到唐朝的宦官之害!《冯道传》《死节传》《死事传》更是褒贬明显。

《伶官传》则告诉人主,“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是告诉明君要谨小慎微,对自己的喜好,要做好防范!

《伶官传序》中所写的晋王李克用临终时赐庄宗李存勖三支箭这个传说。因正史中没有记载,所以欧阳修用了“世言”两个字,来说明这只是传说。简单解释传序中几句话:

“梁,吾仇也,”梁晋结仇是在击破黄巢后,朱温在上源驿大宴李克用,席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亦或是朱温早有预谋。梁人将李克用灌醉,而后进攻上源驿,李克用已经醉得不省人事,在养子李嗣源的救护下,才逃得一命,自此梁晋结下大仇。双方攻战,虽各有胜负,但在李克用临死时,为朱梁所破,只剩太原和潞州二城,形势万分危急!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燕王刘仁恭,本是幽州军校,在内斗中战败奔晋。李克用占领幽州后,任命刘仁恭为节度使。哪知刘仁恭为节度后不再听晋使唤,对晋的要求不予理采。

晋王写信责备,刘仁恭将晋王留下的监视兵将全部杀死,公开与晋决裂。李克用派兵攻打刘仁恭,却为刘仁恭所败,刘仁恭赢得独立。之后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将他囚住,自称节度使,仍与梁、晋为敌。故而李克用说“燕王,吾所立”。

契丹背晋的事情,对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时李克用与契丹阿保机约为兄弟,但梁篡唐之后,契丹即向梁称臣,遣使贡于梁。之后更是数次出兵与晋为敌,牵制了晋的兵力,延缓了晋灭梁的战争进程。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李克用赐了三支箭给李存勖,让李存勖记住要灭梁、燕和契丹!传箭,是北方少数民族常用的礼仪,起兵或者有其他号令,则传箭为信。所以这三件事情,即是临终嘱托也是李克用最后的号令!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李存勖在潞州和柏乡大破梁军之后,刘守光竟然称帝!被晋将周德威围城一年有余,刘守光走投无路,只有降晋一途。犹豫未决之时,晋军攻入幽州。李存勖将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缚入太庙,献于李克用灵前。这就是“系燕父子以组”之后将刘守光斩首,将刘仁恭押解至雁门李克用墓前,刺出他的心血祭墓,然后斩首。

李存勖经过二十年苦战,终于灭粱,梁末帝朱友贞自杀,李存勖允许梁朝旧臣收葬朱友贞的尸体,将其头颅漆制后,装于木匣内,收藏于太庙。本来想发掘朱温的尸体,被梁朝旧臣劝阻,只削去陵墓封土。而后斩杀了一批梁臣,很可能也将这些人的头颅漆制收藏于太庙,这就是“函梁君臣之首”。

灭粱之后,李存勖派长子李继岌和谋士郭崇韬率兵灭蜀,看上去他们后唐如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但是,北方契丹日益强大,攻陷平州;南方杨吴也并未臣服,强兵举于东南,李存勖却视而不见。其父李克用的三箭遗命,李存勖还有一箭的目标没有实现时,就开始志得意满了。

李存勖有两大业余爱好,一样是唱戏,所以宠信伶人和宦官。另一样是打猎,他打猎不分季节的,大肆践踏农田,影响农业生产。有县令于马前劝阻,李存勖即将他杀死,而后继续打猎。对方镇的贡献,他纳入内库,不为国用,又杀了郭崇韬等功臣,克扣兵士军饷,造成举国上下离心离德。

魏博兵士皇甫晖晚间赌博,输了钱,即聚众造反,造反规模越卷越大。李存勖派出李嗣源率兵平叛,熟料李嗣源手下的兵将也哗变,逼迫李嗣源造反。于是叛兵和平叛兵合兵一处,一起造反。

庄宗李存勖只得亲率兵将前往平叛,他所带的兵,也是没有领到军饷的兵!无心征战,开始沿路逃亡!李存勖亲自对他们说,魏王继岌很快就会带着蜀国的钱财来了,我会分给大家的!

军士回答:“陛下赐予太晚,大家得到了也不会感激的!”李存勖对此毫无办法,唯有流泣,诸将百余人割发置地,相与发誓。

李存勖东趋汴州,李嗣源却先入汴州,李存勖只得退回洛阳。伶人郭从谦又煽动军队造反,射伤李存勖于兴教门内,李存勖不治身亡。

所以,欧阳修发出感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当五代乱出,为政者多是武将,文化修养低是很普遍的事情,他们并不能从前人的成败中得到借鉴,做起事来我行我素,或多或少地认为可以于马上得天下,也能于马上治天下的思想。

正是经过李存勖的成败,以及后汉的急剧灭亡,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才让后周的统治者吸取经验,终于找到了一统天下和长治久安的钥匙,为宋朝的安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无谓脑补解读过度。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

标签: 李存勖

更多文章

  • 李存勖二次击败朱温,后梁河北局势急剧恶化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李存勖

    大家好,欢迎来到五代十国系列的第二集:李存勖再次击败朱温,夺得了两个节度使的地盘上一集我们说到,朱温建立后梁不久就丢失了重镇潞州,但是厄运还没有结束。下面我们就来细说一下。我们看看后梁的版图,周边一堆割据势力,形势并不妙。更要命的是,后梁地盘上的一些州县并不完全忠心,比如义武成德两镇只是名义上归附后

  • 李存勖命令制造皇帝所用之物得玉玺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李存勖

    实际上是这两个人自己想当皇帝,先把李存勋推出来为他们探探路。如果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他们也就随后称帝。于是乎中国大地上会一下子多出来几个“名君”。李存勖何尝不明白这中间的道理,他把蜀主与吴主的信给将军们看,从前王熔也曾经写信给我,劝我说唐朝已经灭亡了,应该自立为帝。可是先父曾经对我说过:‘从前天子幸石

  • 后唐庄宗李存勖——高开低走的传奇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高开低走,宠信伶人导致被杀,实际上李存勖就是死于吃相难看,五五代十国从李存勖开始,无论是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乃至后周郭威都和多少和李存勖有些联系。可以说,在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李存勖堪称第一名将,身在河东,杀的契丹人头滚滚,耶律阿保机不敢侧目。为将的时候英明果敢,为君

  • 李存勖的后唐王朝,到底是新的王朝还是唐朝复辟?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李存勖

    在五代十国时期,存在这样一笔历史糊涂账:那就是李嗣源建立的后唐王朝,到底该怎么算?应该是为新王朝,还是是为复辟唐朝?其实个人感觉,李嗣源本身也是主张把后唐的定位问题,进行模糊化处理。毕竟,五代十国的年月,人们倒也不在乎这个。1、晚唐风云唐朝唐僖宗在位期间,黄巢起义爆发。起义军席卷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同

  • 后唐李存勖:武功赫赫,疆域五代之首,却死于戏子之手,还有位鞭打亲爹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李存勖

    五代十国是个礼崩乐坏,人伦失余的时代,唐末以来长期的藩镇割据,诸侯混战导致人命贱如草芥。命都不保了,那套礼法自然没什么人讲究了。武将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拔高,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任你才华横溢,也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为了活命,无耻一点,不顾礼节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甚而为了自身地位,亲情骨肉也不认的,同样大有

  • 《画江湖之不良人》人物志之李天下—李存勖

    历史人物编辑:小爽的生活记录标签:李存勖

    李存勖,是十三太保的二太保,李克用唯一的亲生儿子,爱好戏剧,平时总是带着一副面具,用戏腔说话,武功平平,但具有很好的军事才能,擅长领兵打仗,是一个野心家。李存勖初次登场第二季初次登场,朱友贞攻打李存勖守卫的潞州城,李存勖去找李嗣源调兵遣将,李嗣源派出李存忠李存孝前去相助。潞州陷落,李星云以自己交换潞

  • 为什么后唐被伶人控?李存勖的艺名是??最终结束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李存勖

    灭掉后梁后,李存勖从繁忙的军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完全投入到自幼就喜好音律歌舞中去,原来所豢养的伶人也因此得宠。有时候,李存勖还亲自粉墨登场,与伶人同台演戏,甚至给自己取了艺名“李天下”。自然,后唐的朝政大权就被得宠的伶人所掌握,后唐庄宗时期的后唐王朝也就成了伶人王朝,这在历史上也是可拍案的特例了。这

  • 权力与背叛的终结,开国皇帝李存勖的悲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清风新视野标签:李存勖

    926年5月15日,李存勖在做了四年的皇帝后去世。他是五代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后唐也是五代时期最强大的国家,而李存勖并非自然死亡,而是死于他的亲兵叛乱,亲族也基本被叛军诛杀殆尽。堂堂开国之君,为何会被亲兵所杀呢?首先,李存勖军事才能优秀,但太过于喜欢只身涉险。在攻打燕国时,他喜欢跟士兵一样拼杀,他时

  • 李存勖,苻坚的灭亡,原因究竟在于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李存勖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不仅要看个人的努力,还要看历史的进程。个人有雄才大略是一方面,但如何实现雄才大略却是另一方面,而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历史的发展来实现雄才大略则又是一方面。李存勖和苻坚两个人,一个是不知道如何实现雄才大略,而另一个是不知道利用历史的发展来实现雄才大略。先说后唐庄宗李存勖。

  • 基于李存勖的治理思想探析唐末政治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李存勖

    前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长久的王朝之一,其辉煌的历史文化影响着后世。但是,在唐朝的后期,政治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李存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创始人,他在治理后唐的过程中,秉持着一系列治理思想和策略,为解决唐末政治危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将基于李存勖的治理思想探析唐末政治危机,并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