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骁勇善战的契丹骑兵,为何败给晋王李存勖的步兵?

骁勇善战的契丹骑兵,为何败给晋王李存勖的步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兄弟 访问量:2414 更新时间:2024/1/18 19:17:10

公元917年,晋王李存勖命令大将周德威任卢龙节度使,镇守榆关、新州等地。因为榆关的地形险要,且又与契丹相接壤。早年,在李克用为王的时候,晋王就跟契丹主耶律阿保机互相结为友好,以兄弟相称,并相约在彼此有困难时,应该相互援救。

因此,周德威到任后,对契丹人并没有严格的防范,虽然也有时双方发生过一些小的摩擦,周德威也不去认真对待。可是,李存勖被封为晋王以后,地盘渐渐地大起来。契丹王对中原的大好河山和幽州、营州的肥沃之地就开始垂涎三尺。契丹人见周德威放松了防备,便突然率领数万铁骑一举攻占了榆关(河北山海关)、新州等地。

晋王李存勖得知契丹王背信齐义、边关失守的消息,又气又急,急忙下令周德威率步兵三万去收复失地。不料,周德威中了契丹军的理伏、被杀得大败而逃,不得不退守到幽州(北京西南地区)。周德威向晋王连连告急。晋王便派使者火速通知李嗣源、阎宝等三位将军即刻带兵去解救幽州的周德威。

李嗣源等三人接到命令,立刻带七万步骑兵在易州汇合,共同商议解救幽州的计策。但是,契丹军以众多的骑兵占了优势。晋军则是以步兵为主,而且形势是契丹人众、晋军人寡。

所以说,晋军的步兵一旦与契丹骑兵在平原相遇的话,契丹的数万铁骑势必会一举冲垮晋军的步兵。因而说,如何选择发挥晋军步兵作战优势的地形,是非常重要的。

晋军大将们通过分析,作出如下部署:晋军大部队尽可能走山路,隐蔽地向幽州进发。由主将李嗣源亲率三千骑兵作为开路先锋,余下的步兵大部队要紧紧跟随。若是中途偶遇契丹骑兵,则要凭险抵抗。

为此,晋军大部队立即从易州出发,越过大房岭,沿着山涧直奔幽州。晋军行至离幽州六十里的地方,和契丹军相遇。李嗣源带领骑兵,扬鞭催马,向契丹军冲去。契丹军见晋军来势凶猛,抵挡不住,只好边战边退。

山峰之上,李嗣源率领的三千骑兵紧紧追赶,契丹骑兵拼命奔驰;山谷之间,晋军的步兵风尘仆仆地急速前进。正当晋军的大部队走到山口时,契丹大军集中了万余铁骑堵截了晋军的去路。

李嗣源脱掉头盔,扬鞭跃马,带领众骑兵前后三次冲入契丹军中,并斩杀了契丹前锋军的主将。契丹大军于阵前失去了主帅,于是阵势大乱,慌忙败逃。从而,晋军步兵才得以顺利冲过山口。

李存勖的步兵行了不多时,契丹军又结集了大批骑兵冲了过来。李存勖亳不慌张,他下令叫士兵们折树取枝,每个士兵手里都拿了一棵带叉的树枝,形似鹿角,然后把这些树枝托在自己的营寨上。

这时的晋军营寨犹如隐蔽在丛林之中。李存勖又把弓箭射手集中在营寨之内,让他们听到命令后才能发射。契丹的骑兵把营寨包围起来了。李存勖看到这种局势后,就命令士兵擂响战鼓,弓箭手猛烈射击。

顷刻之间,遮天蔽日的箭羽向契丹军飞去。契丹军左闪右躲,不好防备,一点优势也发挥不出来。伤亡惨重,只好调头而逃。

晋军乘胜追击,拔营前进,终于到了幽州城下。

契丹军又重新组织力量,布好阵势,抵抗晋军。这时,阎宝和李存勒带领步兵转到契丹军的背后,并让一部分战斗力较差的士兵带着燃着的柴草,在前面开路。

这样一来,硝烟弥漫,尘土飞扬,使得契丹军无法判明晋军到底有多少人,顿时慌了手脚。这时,战鼓又敲响了,李嗣源所率领的骑兵从正面与契丹军开始激战起来。

李存审带领步兵则袭击契丹大军的后方。由于契丹大军前后受到夹击,死伤无数,夺路往北山方向仓皇而逃。晋军大获全胜,于是,幽州的困局也就解除了。

在古代战争中,善于运用步兵跟敌人的骑兵交战时,则要充分利用山林、丘陵、草木丛生的有利地形,才能获得胜利。若是在战场上没有这种地形可可以选择的话,则要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同时,更需要和骑兵加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互为配合,届时必定会战而胜之。

标签: 李存勖

更多文章

  • 从《伶官传序》,看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李存勖

    文:hawk8255《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一篇体例特殊的传记。欧阳修先以较大的篇幅来讲述伶官的过错,然后再具体到个人的传,后世就将这个篇幅称为《伶官传序》。这个序的长度仅次于《冯道传序》,因为《伶官传序》曾收录于高中课文,更使它广为流传,也使得唐庄宗李存勖,成为南唐后主李煜和周世宗郭荣(柴荣)之

  • 李存勖二次击败朱温,后梁河北局势急剧恶化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李存勖

    大家好,欢迎来到五代十国系列的第二集:李存勖再次击败朱温,夺得了两个节度使的地盘上一集我们说到,朱温建立后梁不久就丢失了重镇潞州,但是厄运还没有结束。下面我们就来细说一下。我们看看后梁的版图,周边一堆割据势力,形势并不妙。更要命的是,后梁地盘上的一些州县并不完全忠心,比如义武成德两镇只是名义上归附后

  • 李存勖命令制造皇帝所用之物得玉玺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李存勖

    实际上是这两个人自己想当皇帝,先把李存勋推出来为他们探探路。如果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他们也就随后称帝。于是乎中国大地上会一下子多出来几个“名君”。李存勖何尝不明白这中间的道理,他把蜀主与吴主的信给将军们看,从前王熔也曾经写信给我,劝我说唐朝已经灭亡了,应该自立为帝。可是先父曾经对我说过:‘从前天子幸石

  • 后唐庄宗李存勖——高开低走的传奇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高开低走,宠信伶人导致被杀,实际上李存勖就是死于吃相难看,五五代十国从李存勖开始,无论是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乃至后周郭威都和多少和李存勖有些联系。可以说,在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李存勖堪称第一名将,身在河东,杀的契丹人头滚滚,耶律阿保机不敢侧目。为将的时候英明果敢,为君

  • 李存勖的后唐王朝,到底是新的王朝还是唐朝复辟?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李存勖

    在五代十国时期,存在这样一笔历史糊涂账:那就是李嗣源建立的后唐王朝,到底该怎么算?应该是为新王朝,还是是为复辟唐朝?其实个人感觉,李嗣源本身也是主张把后唐的定位问题,进行模糊化处理。毕竟,五代十国的年月,人们倒也不在乎这个。1、晚唐风云唐朝唐僖宗在位期间,黄巢起义爆发。起义军席卷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同

  • 后唐李存勖:武功赫赫,疆域五代之首,却死于戏子之手,还有位鞭打亲爹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李存勖

    五代十国是个礼崩乐坏,人伦失余的时代,唐末以来长期的藩镇割据,诸侯混战导致人命贱如草芥。命都不保了,那套礼法自然没什么人讲究了。武将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拔高,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任你才华横溢,也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为了活命,无耻一点,不顾礼节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甚而为了自身地位,亲情骨肉也不认的,同样大有

  • 《画江湖之不良人》人物志之李天下—李存勖

    历史人物编辑:小爽的生活记录标签:李存勖

    李存勖,是十三太保的二太保,李克用唯一的亲生儿子,爱好戏剧,平时总是带着一副面具,用戏腔说话,武功平平,但具有很好的军事才能,擅长领兵打仗,是一个野心家。李存勖初次登场第二季初次登场,朱友贞攻打李存勖守卫的潞州城,李存勖去找李嗣源调兵遣将,李嗣源派出李存忠李存孝前去相助。潞州陷落,李星云以自己交换潞

  • 为什么后唐被伶人控?李存勖的艺名是??最终结束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李存勖

    灭掉后梁后,李存勖从繁忙的军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完全投入到自幼就喜好音律歌舞中去,原来所豢养的伶人也因此得宠。有时候,李存勖还亲自粉墨登场,与伶人同台演戏,甚至给自己取了艺名“李天下”。自然,后唐的朝政大权就被得宠的伶人所掌握,后唐庄宗时期的后唐王朝也就成了伶人王朝,这在历史上也是可拍案的特例了。这

  • 权力与背叛的终结,开国皇帝李存勖的悲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清风新视野标签:李存勖

    926年5月15日,李存勖在做了四年的皇帝后去世。他是五代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后唐也是五代时期最强大的国家,而李存勖并非自然死亡,而是死于他的亲兵叛乱,亲族也基本被叛军诛杀殆尽。堂堂开国之君,为何会被亲兵所杀呢?首先,李存勖军事才能优秀,但太过于喜欢只身涉险。在攻打燕国时,他喜欢跟士兵一样拼杀,他时

  • 李存勖,苻坚的灭亡,原因究竟在于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李存勖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不仅要看个人的努力,还要看历史的进程。个人有雄才大略是一方面,但如何实现雄才大略却是另一方面,而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历史的发展来实现雄才大略则又是一方面。李存勖和苻坚两个人,一个是不知道如何实现雄才大略,而另一个是不知道利用历史的发展来实现雄才大略。先说后唐庄宗李存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