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哪了?最终结局如何?

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哪了?最终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明毅 访问量:2159 更新时间:2024/1/21 9:49:52

王平是唯一一位在正史与演义中出入不大的人物,他在公元215年追随曹操,在曹军中由于王平斗大字不识一个,因此没有受到重用。可是他在战场上有谋略、有才能,武力值也不算太弱。就是这样一个人被曹魏埋没了,在汉中大战的时候,王平向自己的领导提建议被拒绝后,转身就投入蜀汉阵营。

投入蜀汉阵营前期他也没有受到重要,他当时投到了赵云的帐下。赵云听了他对曹军的建议,让赵云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若曹操听从了王平的建议,汉中一战的结果都尚未可知。其实相信大家是有疑惑的,王平在归顺蜀汉后也并未创下大业,为何他的建议能改变汉中之战的战局呢?

不过王平是有这个实力的,他虽然不识字但是喜欢让部下讲古书给他听。听完之后王平开始自己的总结,让部下代笔。总的来说,王平评价的古代战役没有一场是评价错的。王平是属于深藏不露的一种,他在曹军中没有受到任何礼遇,因此他非常的生气。这导致他在军中再也不发一言。

自从到蜀汉后,他便的爱与人交流,尤其是赵云十分器重王平,直接将王平交到了诸葛亮的帐前效力,孔明见王平如同伯乐见千里马甚是爱惜,在一些大事上除了问马谡,王平也成为了孔明的倾诉对象。王平一生中最大的缺陷就是他从来不相信自己,对自己一点都不自信。王平一生中都非常的谨慎,可是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造成他孤僻的性格。

在蜀汉最信任他的无疑是诸葛孔明,王平一直将孔明视为自己的恩师,孔明说什么他就去做什么,不论生死,都毫无怨言。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可是说孔明就是他的知己,没有孔明对王平信任的话,相信王平在蜀汉阵营中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或许也会像在魏军中是一样的默默无闻。

可是既然孔明给了他这个机会他当然是会牢牢把握住的,关于王平最能令人值得提起的就是,劝谏孔明一定要杀马谡。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孔明交给马谡与王平一个任务,那就是去镇守街亭,孔明反复叮嘱二人:遇水下寨,失利布疑。二人接到命令后,火速前往。为了能够抢立头功,马谡选择上深山扎营,认为这样就能抵挡住魏军的进攻,最终的结果相信大家也知道,王平由于抵挡不住回到蜀军大营求援,不一会马谡便回到大营告知孔明街亭已经丢了。

第一次北伐是孔明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可是就这样被马谡葬送了。当时所有的人都为马谡求情,劝孔明不要杀他,可是王平非常的生气,这本来是一次大破曹军的良机,却被马谡破坏掉了,平时脾气非常好的王平开口便说:丞相,马谡不死,我几万将士命丧街亭之过算在谁的头上?臣,多次请求马谡在五寨总口下寨,可是他不听,请丞相赐死马谡。

王平说这话并不假,如果当时没有马谡的话,不论派谁去都会遵守孔明的谋略。在五路总口下寨,这样是一定能够抵挡住魏军将领张颌的。对于这件事情,本人的看法是王平能力虽算不上拔尖,但也会听从孔明的话,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他虽然自信不足,但是他对孔明对蜀汉的忠诚程度是非常高的。

公元224年,魏军派遣大将军曹爽带领十几万军队进攻蜀汉,当时王平手中只有三万兵,可是他接到的任务是坚守待援,这样实力悬殊之下,相信只有顶级谋士与将领才有可能将等到援军到来的时刻。可是王平孤身一人他做到了,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放弃城寨与魏军进入山中战斗。魏军不熟悉地形必败。

可王平对于这种看法并不认同,如果要是丢了城寨,不说王平自身难保,蜀军若不战自退的话,很增长敌军的士气,还有一点魏军占领城池若不出城,蜀军也很难将城池夺回来。因此王平下定决心要守城,根据王平的极打细算,山中有一部分疑兵,让魏军不敢擅进,等到蜀军来援的时候,曹魏大败而归。王平也因此战在蜀汉的声望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公元248年,王平病死,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从总体来看,王平的结局并不错,他还与马忠邓芝有着“平安三侯”的美誉,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标签: 王平

更多文章

  • 逆势飞扬的文盲将军王平,以少胜多改写了历史进程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王平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是非常明显的,非但如此,为突出某个人,拉另外一个人来垫背的春秋笔法并不鲜见,比如曹魏大将军曹真,被忽视和损害就是非常严重的一位。如果说是为了衬托诸葛亮,倒也符合尊刘贬曹的主旨,我们还可以想得通,拿曹真来存托司马懿又是为何呢?其实还是遵循了尊刘贬曹的这一主线,曹

  • 开国上将王平在长征时将驮机枪的马腾给一位失去战马的将军,警卫员不舍,王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王平

    有一名开国上将,在红军时就被王平上将称赞:可顶10挺机枪!他就是唐亮上将。唐亮是湖南省浏阳人。1926年就参加赤卫队闹革命,1930年加入红三军团,并入党。在红军时期就曾是第2师的政治部主任,是师一级的高级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唐亮上将更是出任第三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是大军区一级的主官,1955年被授

  • 三国名将之王平:千里马报恩,不负众望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王平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字数共3166个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力;这一时期,军阀四起,天下大乱;这一时期,统治者之间纷争不断,都为守护自己的一方政权、吞霸另一方政权而不断讨伐征战;这一时期,英才辈出,不少至今都仍被世人称颂赞叹的

  • 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莫地方标签:王平

    有这样一群人,平常啥都不是,在其他人眼里就是废物,但到了关键时期,这些人就能站出来单独承担一些事情。王平就是这样一个关键人物,关键时期站了出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王平(汉化賨(cóng)人)是巴西宕渠人(今四川省渠县)。当初刘备拿下益州后,生活在巴西郡賨(cóng)民本该直接归顺刘备,王平也能早点为刘

  • 上将王平,枪林弹雨中他都不惧生死,为何在这件事上泣不成声?

    历史人物编辑:求知问史标签:王平

    上将王平,枪林弹雨中他都不惧生死,为何在这件事上泣不成声?文/无计读史王平出生于湖北阳新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0年,为了改变旧的中国,让人民实现光明的未来,从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血雨腥风的战争过程中,王平无数次与生死擦肩而过,但每一次他都没有退缩,正是凭借着这种非同一般的胆识和勇气,使得王平在

  • 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为何使得徐晃狼狈而逃?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王平

    “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使得徐晃狼狈而逃”一说出现在三国演义,而在三国历史中,王平是随曹操出征汉中,在被刘备击败后,王平直接投降于刘备。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宕渠,也就是后来张飞和张郃对战的地点。在公元215年,迫于曹操势大,巴西郡七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等率众来依附曹操。正是因为朴胡等人转投曹操,

  • 短短几个月,4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上将王平的战斗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王平

    在人们的心目中,开国上将王平是著名的政工上将,但他同时更是一名九死一生的战将。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是红3军团的重要指挥员,枪林弹雨中,王平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之内4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第五次反“围剿”时,王平担任红3军团第4师11团政委,团长是邓国清。1934年4月,蒋介石以11个师的兵力逼近中央苏区北部

  • 蜀汉后期,被任命为牙门将的王平去哪了?最终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王平

    王平,原为曹操的部将,在汉中之战后,投降于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说到王平,不得不提及马谡。在汉中之战后,王平虽然投降于刘备,但是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蹉跎了一段时间。直到诸葛亮在公元228年北伐之后,王平有机会展现头角。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兵出斜谷,想要径取郿城,直指长安。要想实现这一计划,街亭

  • 王平影响了三国历史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王平

    王平,是蜀汉后期能够拿得出手的大将军。深受诸葛亮的器重,多次随诸葛亮北伐,立下了很多功劳。后来被封为安汉侯,从这个侯爵可以看出王平在蜀汉的地位还是很高的。然而就是这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至少有三次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一下!一:投降刘备,受到重用王平本来是魏国人,建安24年,刘备发动了

  • 蜀汉将领王平,无论是坚守阵地,还是带兵奇袭,力求一个稳字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王平

    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当时汉中蜀军不满三万,因此就有人提议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以待援军,而汉中主将王平却否决了这个提议,据理力争道:这样做是行不通的,汉中地区距离涪城有一千余里,曹爽如果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当下,应当立即派遣刘敏和杜祺先行据守兴势,我为后拒,固守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