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彧、崔琰、杨修,其实都死于一种共同的身份

荀彧、崔琰、杨修,其实都死于一种共同的身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摩尔历史 访问量:4027 更新时间:2023/12/8 6:58:25

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于官渡大败袁绍,而后两年,袁绍忧郁而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曹操以少胜多的光荣战例,进而完成统一中国北方的宏图大业,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以曹操为代表的非世家大族打败了以袁绍为代表的世家大族。

曹操是个什么出身呢?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本没有什么官爵。而且“刑余之后”是比寒门更贱的出身。因这个出身,曹操一直被袁绍这样的世家子弟嗤之以鼻。

而袁绍又是个什么出身呢?他出身于赫赫有名的有着“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等荣誉称号的汝南袁氏。这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第一号世家大族。但是出身卑贱的曹操打败了出身高贵的袁绍,铲除了袁氏家族。这是曹操的胜利,也是非世家大族的胜利。

众所周知,从东汉开始,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批世家大族,也就是累世做官的家族。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并普遍具有深厚的儒家修养,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颖川荀氏、清河崔氏等等。他们垄断官场,操纵着中国社会,统治剥削着那些非世家大族子弟。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正是这种现象的生动描述。

这样,社会就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马克思说,阶级矛盾从来都是不可调和的。非世家大族的曹操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铲除他身边的那些世家大族。

消灭袁绍是一次大胜利,这只是曹操铲除世家大族势力的开始。那么,曹操还要整治哪些世家大族呢?

曹操的武将们一部分是曹操自己的族兄弟,如曹氏兄弟、夏后氏兄弟;一部分是降将,如张辽、张郃;还有一部分则是社会上的亡命之徒,如典韦许褚等。这些人和曹操一样都出身贫贱。他们和曹操情投意合。

文臣们呢?却不然。曹操继承了东汉的衣钵,也就继承了东汉的那些遗老们。因而曹操手下也就少不了出身显赫的世家大族子弟。曹操和这些人天生有种隔阂,甚至格格不入。行军打仗迫不得已需要他们的时候,还委以重任。一旦战事不吃紧,他们惹恼了曹操,曹操也就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挥向这些不合作的世家子弟们。这些人的杰出代表是荀彧、崔琰杨修

荀彧,出身于颖川荀氏。荀氏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呢?荀彧的祖父荀淑,“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十一人,号曰八龙”。天下子弟,半出荀门。那是一个响当当的世家大族。

曹操称荀彧“吾之子房”,的确,曹操在打天下的阶段是极为倚重荀彧的,这时二人配合得还颇为默契。一旦曹操能量膨胀,欲望扩张,想当魏公了,荀彧当即站出来极力反对。二人矛盾激化。

这表面是两个人的矛盾,其实它充分显示了世家大族不接受不允许出身卑微的曹操之流登上统治地位。对于这个矛盾,曹操丝毫不让步,因为他控制着政权,他有刀。

建安十七年,曹操让人送给荀彧一个盒子。荀彧打开一看,“乃空器也”,当即明白曹操这是迫令他自杀,于是,饮药而死。

崔琰,出身于清河崔氏。这是个从东汉至隋唐时期北方的著名大族。崔琰先事袁绍,后事曹操,为人喜欢骂事讥俗,狂傲不逊。建安二十一年,因阻挠曹操加封魏王,说了句“时兮时兮,会当有变时”,被曹操处死。

最后是杨修,这人就更不用说了。他出身于同样有着“四世三公”之美誉的弘农杨氏,这是和汝南袁氏并驾齐驱的显赫家族。曹操杀杨修,有人说是嫉妒他的才能,有人说是因为杨修参与了曹植与曹丕的夺嫡纷争,这些都有理,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非世族政权,一定要打击世家大族的势力,而杨修代表着一个非常显赫的世家大族,他也就成为曹操必须打击的对象。

曹操用尽半生精力铲除了当时几个显赫的世家大族。看来,他是胜利了,因为汝南袁氏被他消灭了,荀彧、崔琰、杨修们都被他处死了呀。然而,事实上,曹操失败了,而且败得极为彻底。

因为半生打压世家大族势力的曹操最后却造就了另一个世家大族:河内大族司马氏。他的杰出代表就是司马懿。聪明一世的曹操,怎么就糊涂一时呢?

其实不然,司马懿之所以没被曹操铲除,一则由于司马懿过人的个人素质,司马懿无论从才智还是从谋略上来说,都不逊于曹操。他懂得怎样表现自己和保护自己。他是个有才干的权谋家。二则,曹操需要司马懿。而且越到后来,曹操越是离不开司马懿。

司马懿总是比别人能干。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了于禁,曹操吓得想迁都,亏得司马懿想出了利用孙权来攻伐关羽的妙计。孙权送来关羽的人头,司马懿一眼就看穿了这是嫁祸之计。

天下尚未统一,敌国尚存,是不能斩杀能臣的。曹操当然明白这一点,而且聪明绝顶的司马懿明显站在曹丕一党,他站对了位置。曹操死时便遗命他为顾命大臣。此后,历魏文帝、魏明帝两朝,司马懿的势力越来越大,终于成为魏国的中流砥柱,实权人物,最终由自己的子孙篡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完全由世家大族统治的大晋政权。

从根本上来说,曹操之所以会失败,是由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特点和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从东汉开始,历魏晋南北朝,是世家大族形成、发展和壮大并最终确立统治的时代。而曹操却想铲除世家大族,确立非世族统治,这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出于统治的需要,在陈群的提议下,亲手确立了维护世家大族利益的九品中正制。到司马氏创立晋朝,世家大族登峰造极。

从另一方面来说,要想铲除一种社会势力,仅靠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种制度。直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最终确立,真正实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地位,从而瓦解了世家大族。

曹操再英明,也不会想到科举制。

字字看来皆是泪,写文辛苦不寻常。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史茶馆(wenshichaguan)

标签: 崔琰

更多文章

  • 三国第一冤案——曹操称魏王后赐死崔琰!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崔琰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崔琰因为说了一句话,被曹操赐死,这堪称是三国第一冤案!易中天先生对此评价: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崔琰,大家看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

  • 曹操处死曹植之妻崔氏,是为了打击崔琰的势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减压历史标签:崔琰

    曹操下令赐死曹植的妻子,出自郭颁《魏晋世语》,原文是:(曹)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曹植的妻子也是崔琰的侄女,人物关系图如下:就这件事,曹植之妻崔氏之死,罪由是违背了曹操定下的制度:曹家的夫人、女儿、媳妇不得穿锦绣衣服。这个制度并不是曹操临时杀人找的借口,在《魏书》中是有记载的,

  • 诸葛亮重用王平的后果?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人物编辑:王蓓蓓标签:王平

    诸葛亮开始北伐,兵出祁山。派参军马谡去把守战略要地街亭,而王平为马谡先锋。马谡察看地形后,决定舍水上山。王平一再劝阻,马谡不听。后蜀军水源被断,大败,士卒离散。唯王平领本部千余人虚张声势,断后,收拾败军徐徐而退。 事后,因功破例升为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可见,王平将军的特点与名

  • 王平获得诸葛亮器重,不仅仅是劝说马谡,还有一个重大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王平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发生在街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马谡、张郃与王平。原文如下:(司马懿)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 军队精简整编时,这两位上将角度不同,发生争执,王平:别计较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王平

    1957年,是军队精简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彭德怀的指定下,分管军事行政、组建建设的副总长张爱萍,在发展陆海空的比例和重点问题上,在军委会议上作一个说明。张爱萍认为,根据现阶段国家经济实力和战争作战指导,陆军依然是战争的主体,应该以陆军为主,发展火炮、坦克等武器;而在空、海军发展中,应该优先发展空军,而

  • 王平:逝世原因令人心酸,葬礼上姜昆蔡明含泪送别

    历史人物编辑:程昊昊标签:王平

    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王平矜矜业业,勤勤恳恳,也有着近乎执拗的专业要求,然而2013年,年仅50岁的王平就这样因为心脏病发而永远的离开的人世。如此突然的消息不仅让喜爱他的观众朋友措手不及,也让他身边的好友亲人痛哭不止,葬礼上,作为好友的姜昆和蔡明二人哭做一团,为其送别。心脏突发,心酸离世2013年2月2

  • 蜀汉平安三候,王平横扫10万大军,另外两位很少有人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臧翁说史标签:王平

    蜀汉后期诸葛亮去世后,他指定的接班人蒋琬、费祎主持全国内政,军政,当时他的传人姜维还没有,掌握军事大全,为了保护蜀汉边境安全,派三位大将镇守边关重地,保障蜀国边境平安,因他们功劳显著,被称为“平安三侯”。王平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因个别原因投降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立下大功

  • 谁是守卫街亭的最佳人选?不是王平,而是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王平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之一,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也是北伐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街亭之战前,人们都建议用魏延、吴仪等将领作先驱者,但诸葛亮不听,于是就任命他非常欣赏的将领马谡,将军王平由诸葛亮任命协助马谡,也就是说,王平是马谡的副手。在街亭之战中,大将军马谡放弃水源,选择爬南山而

  • “天雷滚滚”的创作灵感竟然源于李伯祥!已故爱徒王平也是受益者

    历史人物编辑:暖暖的阳标签:王平

    他们这段相声原名叫《众口难调》,在表演过程中,逗哏演员充分发挥了“学”的特点,从仿学形形色色的“热心观众”中组织包袱。其作品主题深意在于讽刺外行给内行提出的各种看似“合理化建议”,实则违背相声规律。而事实上,这段创编相声的梁子在以往的相声作品中是有章可循的。不光是卢鑫、玉浩借鉴过这段《如何是好》,北

  • 忏悔实录王平:我倒在了权力这把双刃剑上!

    历史人物编辑:别深拥一个梦标签:王平

    忏悔实录王平:我倒在了权力这把双刃剑上!开栏语基本情况王平,男,1959年9月生,曾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副厅长等职。2018年11月,接受四川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4月,王平因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滥用职权犯罪、受贿犯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