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汉武大帝刚刚继位时,还是以和亲政策保持汉匈两国和平共处的关系,匈奴军臣单于乐此不疲,刘彻刚刚送来的小公主被他欺凌和折磨,这事儿被游走在汉匈之间的商人聂壹知道了,聂壹将此事转告给王恢。王恢是汉廷中的主战派,他一方面派聂壹打探匈奴情报,一方面通过经商从中获利,两国一旦开战,他便有了建功立业的资本。同样,聂壹的理想也不仅仅是赚钱,能够从政是他的心愿,因此他甘心为王恢做事。
聂壹献计,匈奴现在对汉朝警惕心不足,如果将公主被虐一事上报朝廷,皇帝被激怒很可能下决心与匈奴一战,届时他可以负责引诱军臣单于率兵入境,汉军即可在边境设下埋伏,进而将其歼灭。王恢在朝中一直被求和派的韩安国压制,趁此机会,他在朝廷上通报了公主被军臣虐待一事,痛斥军臣的野蛮行径,顿时激起满朝文武的愤慨。王恢还向刘彻推荐了聂壹,聂壹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公主在匈奴的遭遇,并从匈奴的习俗,匈奴管理层的组织结构,军队建设情况,作战方式甚至匈奴要员的人事关系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此番朝议,刘彻虽未表态,但已撬动了刘彻心中的巨石。
下朝后,刘彻召见王恢和聂壹,询问二人是否有击匈奴之良策。王恢将聂壹此前的建议复述了一遍,提议在马邑设伏,刘彻觉得可行,又召集重臣商议后着手办理此事。公元前135年6月刘彻任命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李广为骁骑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李息为材官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总计兵力三十万前往马邑,准备伏击匈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聂壹这股东风是否能够引军臣入瓮呢?
聂壹继续以商人的身份拜见军臣。此前,汉朝双边贸易已经关闭,匈奴想得到汉朝之物便要依靠聂壹走私过来。这次聂壹到来,军臣以为他又带来了什么宝贝,热情上前招呼。聂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军臣哭诉:“小人可能再也不能为单于献宝了,最近汉朝打击走私,我在马邑囤积的价值上万的货物被马邑县令搜刮,连我的家人也被抓去做了牢,现在我独自一人逃了出来,请单于保我平安。如单于有意,我愿意潜回马邑,刺杀县令,打开长城关隘,放匈奴入关。”
军臣见聂壹说得声情并茂,且说的十分有道理的样子,便无一点怀疑。军臣虐待小公主本意就是刺激刘彻,希望两国重燃战火,有此等良机军臣不想放过,于是,军臣派聂壹潜回马邑刺杀马邑县令和县丞,自己则召集了十万骑兵紧随其后,等待聂壹的消息。回到马邑的聂壹杀了一名死刑犯,将其人头挂在马邑城头,又将马邑城中牛羊等牲畜从城内放出,军臣得到消息后,大喜,率兵来攻。当看到四散奔逃的牲畜时,军臣反而有所怀疑,就算城中已被聂壹控制,牛羊等牲口也不至于无人管理而四处奔逃。就在怀疑之际,匈奴抓到了一个汉朝雁门尉史,此人为活命将汉军在马邑埋伏的事情全盘托出。
军臣得到这样的惊雷消息,赶紧下令撤军逃跑。回到大漠后,他的心绪才稳定下来。他对那个尉史说:“我得你,乃天意”随即封了那个尉史为“天王”。汉军大费周折劳师动众的预备了场伏击,没想到匈奴到了城下转了一圈就跑掉了。刘彻认为王恢伏击不够果断,布兵也有问题,如何在马邑城外百里之内就提前埋伏,匈奴单于早已死在我大汉的铁骑之下,于是以贻误战机之罪杀了王恢。聂壹见王恢被杀,顿时心灰意冷远走他乡,据说后来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世便改姓为张。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张辽是他后代最出名的一个,三国志也有明确记载“(张辽)本聂壹之后,以避怨改姓。”
马邑之伏没有给匈奴以沉重打击,此事件也将汉匈两国的关系推向了冰点,两国兵戎相见即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