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霍去病之死的真相,幕后黑手或许真的是汉武帝刘彻

揭秘霍去病之死的真相,幕后黑手或许真的是汉武帝刘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有点点乱 访问量:1607 更新时间:2023/12/7 1:59:24

汉武帝刘彻是两汉时期最著名的皇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而言,他不仅超越了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甚至超越了开创大汉政权的汉高祖刘邦。

在位期间,汉武帝使得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还大幅扩张了汉朝的疆域面积,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言壮语奠定了坚实基础。难怪,伟大领袖毛主席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秦皇汉武”。

回顾汉武帝这一生的励精图治和征战四方,最倚仗和最信任的军事将领就是卫青与霍去病,称赞他二人为“帝国双璧”。

卫青出生低贱但却战功赫赫,虽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却是军事贡献最大的将领。他不仅打破了“匈奴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更彻底扭转了汉朝在军事上的守势,从此开始对匈奴展开了绝地反击。

霍去病年少成名,作为卫青的外甥,从小就舞刀弄枪并且研习军法。十七岁时,他作为校尉率领八百名骑兵就敢于深入大漠对匈作战,被汉武帝取“功冠全军”之意赐爵“冠军侯”。

而且,霍去病因为善于进行长途奔袭骑兵作战,积极贯彻了汉武帝提出的“大迂回、大穿插”战略而极其受宠。十九岁时,他就官居大司马之职,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权。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却在二十三岁时猝然离世,令整个西汉王朝都无比扼腕。关于他的死因,后世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推测与汉武帝难逃干系。

今天,抱着还原历史和探寻真相的目的,文史不假带您重温霍去病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他代表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死后葬于茂陵,谥号“景桓”。

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接再厉,下令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兵北伐匈奴。此战再次大获全胜,尤其是霍去病这一路人马更是英勇无敌,一直将匈奴人追至狼居胥山才大功而返。

可惜,仅仅两年后的元狩六年,霍去病就突然离世,距离他漠北大捷并“封狼居胥”仅仅过去了两年而已。据《史记》记载:

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而另据《汉书》记载:

去病薨。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

相信您也发现了,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对霍去病之死的原因做出详实记录,前者用到了“卒”,后者用到了“薨”,简简单单一笔带过。对于这样一位功勋卓著且风华正茂的将军,他在二十多岁时突然离世却不去探究原因,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合理的。

而与此同时,各种史料却对于汉武帝如何哀悼,如何祭奠霍去病进行了详细记载,这更加充满了欲盖弥彰的意味。

关于这个疑问,关于真正死因,有人认为霍去病死于疾病,有人认为死于瘟疫,有人认为死于外戚集团。甚至于,还有人认为霍去病之死的罪魁祸首就是汉武帝本人。

一、死于疾病

这种说法是目前流传最广,也是被官方和民间都能认可的。根据褚少孙所编修的《史记·建元已来侯者年表》这样记载: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

司马迁编撰《史记》后,由于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部分遗失,导致许多历史事件记录不全。为此,褚少孙搜集其它史料和民间记载,进行了积极的补充和修善工作。在他的补充内容中,以弟弟霍光的口吻明确认定,当年霍去病是死于疾病复发。

霍去病虽然战功赫赫,但他幼年时却疾病缠身,故而才起了“去病”的名字。而且,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是由于患病而早逝,可见霍家的确有遗传性疾病的基因。

二、死于瘟疫

在数次远征匈奴期间,霍去病初生牛犊不怕虎,坚决执行了汉武帝“大迂回和大穿插”的决策。这样一来,的确达到了出其不意和攻其不备的效果,但最大的隐患就是没有后勤供给,完全依靠“取食于敌”。

为了遏制他的攻势,匈奴人也不断思考对策。其中,最阴损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毒”。匈奴将患瘟疫而死的牛羊或者马匹丢到水源中,导致了汉军骑兵饮用这些水源而感染瘟疫。

不过,若真是有瘟疫的传播,那绝不是霍去病一人感染,但史料中并没有关于汉军大面积感染的记载。而且,这种瘟疫的潜伏期很短,断不会在两年以后才发作。

三、死于外戚

卫青出身不高,凭借自己的军功才获得汉武帝擢拔。他的姐姐卫子夫得益于平阳公主青睐,才一步步成为了汉武帝的皇后,还诞下了太子刘据。几年后,卫青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又迎娶平阳公主为妻。这样,卫家终于成为了当朝的第一外戚集团。

纵观两汉,外戚的势力一直很强大,时刻都会威胁到刘氏的皇权。从之前的吕太后、窦太后和王太后,到现在的卫家,汉武帝自然是心存戒备的。因此,他开始有意疏远卫青,逐步重用霍去病,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

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漠北大捷后,霍去病被不断委以重任,即便生性谦和的卫青能够容忍,但卫氏集团的其他成员却越来越警觉。比如,平阳公主和卫皇后,甚至是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都有动机去伺机除掉霍去病,毕竟这已经事关到太多人的荣辱和兴衰。

四、死于汉武帝

霍去病的一生荣光见顶于“封狼居胥,禅于姑衍”,深入匈奴腹地后,通过祭告天地来宣誓大汉的威严和主权,也为了震慑匈奴残余不敢再次南犯。可以说,他的本意和出发点都是好的,这也就是汉武帝没有公开处罚他的原因。

但是,这种封禅和祭天仪式却不是谁都可以的,只有封建帝王并且是“受命于天”的贤能之主才可以。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啥意思?管仲为了阻止齐桓公封禅,就连“凤凰”和“麒麟”等灵异神物都搬出来了,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成为众矢之的。你想,连春秋霸主齐桓公都没有资格封禅,那霍去病有吗?

而且,霍去病“封狼居胥”发生在公元前119年,而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又亲自到泰山进行了封禅。可见,即便已经事隔了九年,但他还是要通过自己封禅的方式来抹去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的历史影响。

显然,霍去病“封狼居胥”已经触犯到了汉武帝的逆鳞,只是他为了平衡朝局故意隐忍罢了。但是,霍去病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危机和隐患,依然还在固执地维系着自己与卫氏外戚集团的亲情。

元狩六年时,位居高官却极少参与政治事务的霍去病突然联合了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子少傅等官员共同上疏,请求汉武帝“册立三王”。据《史记》记载:

今臣去病上疏,昧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

这件看起来无关卫氏外戚集团的事件,却彻底触怒了汉武帝。

皇子封王表面看起来很正常,西汉历来就有这样的惯例。不过,皇子一旦封王就得远离长安去各自藩国赴任。这样一来,卫皇后所生的太子刘据就会地位稳固,“册立三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卫氏外戚集团。

在霍去病的带领下,群臣依照祖制纷纷上疏。不得以,汉武帝只好把刘闳刘旦刘胥三个儿子分别册封为齐王、燕王和广陵王,并循成例安排他们离京赴任。

在这次事件中,汉武帝明显感受到了卫氏的威胁,也感受到了两大将军联手的威胁,终于决心除去霍去病以稳固自己的皇权。没过多久,霍去病就突然去世了,甚至没有任何的征兆,成为了皇权和外戚斗争的牺牲品。

文史不假个人推测,霍去病极有可能是被汉武帝秘密赐死的。毕竟,在封建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可能危及到皇权的逾越都是必死之罪。

标签: 刘彻

更多文章

  • 刘彻夺嫡事件你了解吗?通过古书,探秘真实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刘彻

    在这场夺嫡事件中,刘嫖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为何她如此积极地参与到支持刘彻夺嫡事件?在后出的《汉武故事》对此有细节描述:某次刘嫖将小侄子刘彻抱在膝上逗着玩。长辈爱拿娶媳妇的事儿逗孩子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即便是皇室之家也和农村老太太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刘嫖就问自己的小侄子:“你想不想要媳妇儿啊?”刘彻说想

  • 汉武帝刘彻得知太子被冤枉非常后悔,为何没有直接立刘病已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刘彻

    戾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来汉武帝刘彻醒悟过来,他十分懊悔,对诬陷威逼过刘据的人恨之入骨,随后便展开了大清洗活动。奸臣江充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刘据斩杀的,而且还灭了他的三族,包括太监苏文也被烧死在横桥上,所有与此事相关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刘彻为了表达自己对太子的哀思,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并修建了归

  • 汉武帝当王爷时叫刘彘,当太子后为何改名刘彻,其中大有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祥子说历史标签:刘彻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汉景帝最开始给汉武帝更名“刘

  • 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如今的哪个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刘彻

    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后,霍去病“打通”了河西走廊,这场战争成为千古壮举:数个匈奴王、大量匈奴贵族投降,汉武帝在这些匈奴人的领地基础上建立了“河西四郡”,这便是河西走廊的“版图”。而如今的河西走廊,正是甘肃自“武威”到“嘉峪关”的一个斜横走向的通道,这条通道在当时看似“平平无奇”,但却改变了往后中

  •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又铁石心肠,对后妃们更无情,凡生子女者必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时知事标签:刘彻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之一。可是,他和所有的封建帝王一样,同样具有很大的缺点。刘彻的后妃夫人们,无一能够善终,都逃脱不掉冷遇、幽居甚至被杀害的凄惨结局。汉武帝刘彻,汉朝的第七位天子,活动于前156年至前87年。后世称他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刘彻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

  •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为掌握朝政大权,巧用辩论诱杀表叔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刘彻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生活在朝局极度动荡不安的年岁,在激烈与纷乱之中登上皇位,夹杂在权谋与黑暗政治中暴烈成长,渐渐变得心思深沉、心狠手辣、手段决绝。汉武帝所参与的政治斗争,其复杂尖锐的程度,在历史上算得上数一数二了。而他在这其中所体现出

  • 刘彻通过削弱诸侯、管控豪强、巡察州郡、选用人才,强化了皇权

    历史人物编辑:北宋秘辛标签:刘彻

    加强中央集权,或者说强化皇权,是历朝历代的帝王梦寐以求的事,只不过由于时期的不同,条件的差别,采取的方法方式不同罢了。西汉武帝刘彻,为了强化皇权,就挖空心思地采取了系列措施。一、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为了在前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压、管控各诸侯王,刘彻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诛杀图谋不轨者,如淮南王

  • 汉武帝刘彻能当上皇帝,其实多亏了这两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刘彻

    提起西汉的皇帝,我们除了想到开国皇帝刘邦外,另外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汉武帝刘彻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刘彻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凭什么十六岁就接手汉景帝的政权,当上皇帝的?难道年纪轻轻的他,玩政权、搞算计或者说谋杀了汉景帝和其他儿子,然后当上皇位的?答案当然不是,其实他能够当上皇帝,真的是

  • 此国不自量力,团灭大汉使者,刘彻礼尚往来,取该国国王首级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刘彻

    话说公元前103年,汉武大帝刘彻派赵破奴率两万精锐深入匈奴大战“儿单于”詹师卢,没想到被詹师卢与左贤王合击,赵破奴被俘虏,全军覆灭,这也是自卫青拿下河南地逆转匈奴后的首次大败。匈奴难得的胜利令年仅十七八岁的詹师卢单于忘乎所以,正所谓“天要其亡,必令其狂”,公元前105年,詹师卢突然暴毙而亡,年仅十八

  • 她是汉武帝刘彻的传奇人物,为爱情牺牲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规说娱乐标签:刘彻

    汉武帝刘彻这个传奇的人物背后却是有着许多为爱情所牺牲的女人。“金屋藏娇”这个成语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与这个成语典故有关。刘彻本是在那深宫之中拼命挣扎的卑微之人,而那陈阿娇却是身份尊贵。其母馆陶公主是当今皇上的姐姐,外祖母更是权倾朝野的窦太后。馆陶公主的本意是将阿娇嫁给太子刘荣,可是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