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文帝刘恒,为刘邦收尾,为刘彻奠基,为何还被历史严重低估

汉文帝刘恒,为刘邦收尾,为刘彻奠基,为何还被历史严重低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旭阳 访问量:4273 更新时间:2023/12/7 1:47:50

刘邦去世之后,汉朝廷进入外戚专权时期。

刘邦本有8个儿子,由于生母不同,他们的地位命运和结局,也相差甚大。

刘邦死后,次子刘盈继位,在母亲吕雉的摆布之下,开始对兄弟进行迫害。

长子刘肥,因为家宴座次的问题,吕雉要杀他,最终只能献出一部分封地,娶吕雉的女儿为妻子,才逃过性命。

三子刘如意,年仅15岁就被吕雉毒死,五子刘恢也被迫去吕氏女子为妻,原配妻子也被吕雉逼迫至死,刘恢殉情自杀,六子刘友也被迫娶吕氏女子为妻,因为宠爱其他妻妾,最后也被吕后幽禁而死。

汉惠帝刘盈死后,膝下无子,吕后专政8年。

吕雉去世之后,众位大臣,夺取兵权,准备迎接刘邦的儿子当皇帝。

这个时候,大家猜发现,刘邦只剩下了刘恒、刘长两个儿子。

刘长因为母亲早逝,由吕雉抚养长大,直接被否定,最后只能勉强将刘恒扶上皇位。

刘恒的母亲——薄姬,地位非常的低,原本是魏豹的妻子,被刘邦宠幸后,生下刘恒。刘恒出生之后,很少能见到刘邦,最后被封到一个偏远的地区为王。

刘恒本来不愿意当皇帝,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而上。

刘恒虽然名声不显,极具有政治手腕。

通过封赏功臣,光封刘氏子孙为王,并预立太子等手段,很快就清楚了吕氏在朝廷中的影响,也侧面削弱了功臣集团的力量,让皇权得到巩固。

在政治方面,汉文帝三年,侄子刘兴居,举兵叛乱,刘恒直接将其镇压。三年之后,淮南王刘长,欲举兵造反,还没有实施就被发现,被废黜王位,发配蜀地,途中自杀。

在发展经济方面,刘恒的政策更加的高明。

战乱中建国,紧跟着吕雉专政,汉朝的经济十分的落后,物价也高得离谱,《史纪》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米至十万钱,马一 匹则百金。

为了稳定社会,刘恒首先注重发展农业,继位不久,就创建了“藉田”,甚至“躬身玄默,劝趣农桑”,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位下地耕田的皇帝。

为了鼓励农耕,刘恒改编的税收政策,将“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

汉文帝十三年,刘恒直接颁布法令免除所有的田租,持续了十多年。

为了保证充足的劳动力,刘恒将徭役政策,从一年一次,改成三年一次,利用一切办法,将所有的劳动力,都集中在农业生产上。

同时,汉文帝实行“重农宽商”政策,下诏书,开放全国的山林川泽,允许私人开发,开发矿山,渔业,盐业。

刘恒很快就让汉朝达到“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地步。

刘恒最大的创举,令人惊叹!

汉文帝继位之后,在国家统一上,做出了一项伟业。

秦朝时期,岭南地区,设置了三个郡:桂林,南海,象。

秦朝末年,有一个叫做赵佗的家伙,趁着战乱,控制了南海郡,不久有征服其他两个郡,成立政权,与中原王朝分庭抗争。

刘邦,一直想拿下赵佗,由于当时民生凋敝,财力不足,只能作罢。

吕雉当权时期,汉朝和南越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最后赵佗直接称帝自称“南越武王”,吕雉一怒之下,直接毁掉赵佗父母在中原的墓地。

吕雉去世,汉文帝上台之后,就开始分析赵佗。

汉武帝认为,赵佗不想从中原分离出去,于是就下令让人修复赵佗父母的墓地,并派兵专门守护,进行祭祀,重用赵佗在中原的亲属。

之后,汉文帝又让赵佗的旧人——陆贾,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出使南越。信件之中,汉武帝主动放低姿态,劝说赵佗,一点发生战火,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汉文帝劝说赵佗,放弃帝号,接受朝廷的册封。

果不其然,赵佗接受了汉文帝的意见,放弃“南越武王”的称号,再一次被汉朝封为“南越王”。

汉文帝并保证“服领以南,王自治之”,也就是说,汉文帝只要主权,其他的一概不管,他的这种做法,与“一国两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文帝支持“文治”,废除了肉刑,包括刺字,砍脚,割鼻子等等。

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如果没有汉文帝,就不会有以后的“文景之治”。

然而遗憾的是,刘邦是开国之君,汉武帝刘彻是鼎盛之君,在两人中间的刘彻,尽管居功至伟,仍旧亮点不多,让世人低谷了他的价值。

标签: 刘彻

更多文章

  • 刘彻曾经凭借此理由,灭了附近的国家,扩大了自己的疆域!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刘彻

    汉朝的时候在汉朝的边境有一个叫南越的小国,在汉武帝刘彻刚上位的时候,南越发生了一场叛乱,这一场叛乱被刚上位的刘彻给制止了。在安定了半个多世纪后,南越王去世了,即位的是一个还很小的孩子赵婴齐。从历史上的种种事情我们可以发现,小孩子当皇帝肯定做不了主,所以就需要有人帮忙。当时辅佐赵婴齐的是南越的丞相吕嘉

  • 汉军三十万大兵伏击匈奴单于,却被一“天王”搅局,刘彻怒斩主将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刘彻

    话说汉武大帝刚刚继位时,还是以和亲政策保持汉匈两国和平共处的关系,匈奴军臣单于乐此不疲,刘彻刚刚送来的小公主被他欺凌和折磨,这事儿被游走在汉匈之间的商人聂壹知道了,聂壹将此事转告给王恢。王恢是汉廷中的主战派,他一方面派聂壹打探匈奴情报,一方面通过经商从中获利,两国一旦开战,他便有了建功立业的资本。同

  • 刘彻弟弟的墓中,发现了几件文物,专家看后脸红了!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刘彻

    盗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口中经久不衰的话题。盗墓风险很高,可以一夜暴富,也可能命丧当场。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起著名的盗墓事件,这起事件可不简单,牵扯出了几件不得了的文物。龙塘位于江苏省盱眙(xuyi)县的大云山上,这个看似普通的水塘下面,却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墓葬,其实这个墓葬被公诸于世就是跟一起盗墓案有关

  • 刘彻作为汉景帝第十个儿子,为什么能够越过哥哥和叔叔,登基为帝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刘彻

    刘彻也就是汉武帝,最初他可不叫这个名字,他叫做刘彘。我永远都想不明白,一个父亲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儿子取这么一个名字,唯一的可能就是非常不重视他。当时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汉景帝刘启正在吃中饭,筷子上正夹着猪肉呢,这边刘彘就诞生了。所以刘启就随便给了刘彘这么一个名字,刘彘就是刘猪的意思,居然还有这样的父亲

  • 赵匡胤、李世民、康熙、嬴政、刘彻、曹操关在一起,谁能活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南书说历史标签:刘彻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博弈。这几个人,都是封建王朝帝王中的人尖子,都是那种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猛人,如果把他们关在一起,谁能够活到最后呢?前提是:谁也没法出去!没有人能找得到,无法召唤部下!都是赤手空拳!互相知道对方的身份!那么,帝王大乱战开始吧!一,第一个被干掉的,肯定是康熙!后金鞑子、金钱鼠尾,不类中原

  • 21岁的刘彻为何忍心将自己不到10岁的女儿嫁给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刘彻

    刘彻十六岁继位,他还很年轻,只能继续推行和亲政策。军臣对刘彻并不了解,于是暂且同意与汉朝和亲休战。不过匈奴向来是嘴上答应,暗地里还是派小股兵力不断骚扰边塞,刘彻派使者质问,军臣就慌说自己不知道,是手下人所为。刘彻面对军臣的百般刁难下定决心着手准备征讨匈奴的军事行动。刘彻想到了一个妙招,这些年投降大汉

  • 揭秘霍去病之死的真相,幕后黑手或许真的是汉武帝刘彻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刘彻

    汉武帝刘彻是两汉时期最著名的皇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而言,他不仅超越了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甚至超越了开创大汉政权的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汉武帝使得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还大幅扩张了汉朝的疆域面积,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言壮语奠定了坚实基础。难怪,伟大领袖毛主席会在《沁园春·雪》

  • 刘彻夺嫡事件你了解吗?通过古书,探秘真实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刘彻

    在这场夺嫡事件中,刘嫖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为何她如此积极地参与到支持刘彻夺嫡事件?在后出的《汉武故事》对此有细节描述:某次刘嫖将小侄子刘彻抱在膝上逗着玩。长辈爱拿娶媳妇的事儿逗孩子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即便是皇室之家也和农村老太太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刘嫖就问自己的小侄子:“你想不想要媳妇儿啊?”刘彻说想

  • 汉武帝刘彻得知太子被冤枉非常后悔,为何没有直接立刘病已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刘彻

    戾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来汉武帝刘彻醒悟过来,他十分懊悔,对诬陷威逼过刘据的人恨之入骨,随后便展开了大清洗活动。奸臣江充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刘据斩杀的,而且还灭了他的三族,包括太监苏文也被烧死在横桥上,所有与此事相关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刘彻为了表达自己对太子的哀思,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并修建了归

  • 汉武帝当王爷时叫刘彘,当太子后为何改名刘彻,其中大有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祥子说历史标签:刘彻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汉景帝最开始给汉武帝更名“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