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刘彻的醉酒之言,引起后人猜测,连宗室刘向都散布不利言论

汉武帝刘彻的醉酒之言,引起后人猜测,连宗室刘向都散布不利言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学无涯 访问量:2242 更新时间:2023/12/6 23:51:18

汉初六十余年,朝野上下本着清净无为,致力于战争创伤的医治、抚慰,努力恢复发展经济,从而给汉武帝刘彻搭建了舞台。

刘彻登基后,把属于他的五十四年演绎得可谓有声有色。

一、刘彻“雄才”开后世

中国封建社会的若干制度、措施,都始创于汉武帝时期,如尊儒术、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等等。另外,中国的疆域版图基本奠定刘彻统治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开通于刘彻统治时期。

当为征服匈奴而导致多年的穷兵黩武,使得汉王朝的社会、政治、经济显现危机时,刘彻于公元前八十九年痛下“罪己诏”,并立即把国政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发展上来。年届六十八岁的刘彻,依然果敢有为、胆魄惊人。

因此,班固在《汉书武帝本纪》中评价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

可是,他的一次酒后谈话,却让后人的议论、猜测不休,导致他的子孙的统治处在不合法、不认同的状态之中。

二、刘彻“醉酒”留谶言

《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在一次宴会上,对朝臣们说:“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众臣听了,都赶紧拍马奉承,大汉王朝是承受天命的,将永世长存,万岁您怎么能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呢?

听了众臣的恭维之话后,汉武帝又借着酒劲说道:“吾醉言耳。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

汉武帝刘彻的意是说,汉朝可能会有六、七之难,按理会有人临危受命,那么宗室的子孙中谁能够担此重任呢?六七四十二位皇帝后,能统领汉朝者,应该是一位能力非凡、德高望重的大人物。

显然,他本意认为,汉朝即使遇到问题,也一定会有雄强的刘氏子孙挽狂澜于即倒的。

但是,他又说,自古以来,没有听说哪一家哪一姓能永远称王称霸于天下。

于是,他的这些话在当时就被人当成了谶言。当时是“谶纬学”盛行,一遇到乱世,就更有人去想象着极力发挥。

三、子孙都被劝“禅让”

话传话,一般是越传越离谱。西汉末年的“禅让"说一直影响着汉王朝的统治。

尤其是从刘彻话中择出的“代汉者,当涂高也。”一句,更是令某些人肆意解读,想入非非。

袁术曾就因为自己的字号是“公路”(他以为就是“涂高”),而自立为“命中天子”,结局惨不忍睹。

自汉昭帝刘弗陵开始,就不断有人在民间传言:刘氏的江山不会太长久了,汉家天子已经到了该退位的时候了。

董仲舒的再传弟子眭弘对汉昭帝说,汉室气数将尽,汉家皇帝应该及时寻求贤能之人,把皇位让给他。汉宣帝刘询的太中大夫盖宽饶,也曾建议刘询禅让。

汉成帝刘骜的时候,大司农谷永曾对“沉湎酒色”的皇帝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意思也是要他让位。

就连汉朝的宗室,曾供职于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朝的刘向,也散布不利于汉王朝统治的言论:“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汉书·刘向传》)

到了汉哀帝刘欣时,为了避免“禅让”的悲剧,他自导自演了“再受命”的闹剧,改名为“陈胜刘太平皇帝”。他向上天祈祷,希望天帝再将天命授予汉朝。

后来,他发现这样做更不好,就立即收回了成命。事实证明,上天并没有关顾他,就凭他的“断袖情深”?

那么,汉哀帝的天下依然是越来越乱,其统治依然是越来越糟。

一点感悟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若只是一味地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若只是一味地诿过于人,怎能挽救江河日下的王朝统治!

得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根打哪儿烂的,然后对症下药,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赶紧修正自己;是别人的问题,赶紧采取合理措施。

可那些帝王们能这样做吗?甭说才德不足的,就是哪些有修为的也不见得能做到。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秦皇汉武”,有多少“唐宗宋祖”?有几个“文景之治”、“康乾盛世”?就是这些个所谓的明君、盛世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何况其他?

因此说,有些说法的出现并不能真正昭示什么。如果出现了,或者及时化作对自我的鞭策、鼓励;或者及时找到自我修正的途径,那才是正理。

标签: 刘彻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刘恒,为刘邦收尾,为刘彻奠基,为何还被历史严重低估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刘彻

    刘邦去世之后,汉朝廷进入外戚专权时期。刘邦本有8个儿子,由于生母不同,他们的地位命运和结局,也相差甚大。刘邦死后,次子刘盈继位,在母亲吕雉的摆布之下,开始对兄弟进行迫害。长子刘肥,因为家宴座次的问题,吕雉要杀他,最终只能献出一部分封地,娶吕雉的女儿为妻子,才逃过性命。三子刘如意,年仅15岁就被吕雉毒

  • 刘彻曾经凭借此理由,灭了附近的国家,扩大了自己的疆域!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刘彻

    汉朝的时候在汉朝的边境有一个叫南越的小国,在汉武帝刘彻刚上位的时候,南越发生了一场叛乱,这一场叛乱被刚上位的刘彻给制止了。在安定了半个多世纪后,南越王去世了,即位的是一个还很小的孩子赵婴齐。从历史上的种种事情我们可以发现,小孩子当皇帝肯定做不了主,所以就需要有人帮忙。当时辅佐赵婴齐的是南越的丞相吕嘉

  • 汉军三十万大兵伏击匈奴单于,却被一“天王”搅局,刘彻怒斩主将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刘彻

    话说汉武大帝刚刚继位时,还是以和亲政策保持汉匈两国和平共处的关系,匈奴军臣单于乐此不疲,刘彻刚刚送来的小公主被他欺凌和折磨,这事儿被游走在汉匈之间的商人聂壹知道了,聂壹将此事转告给王恢。王恢是汉廷中的主战派,他一方面派聂壹打探匈奴情报,一方面通过经商从中获利,两国一旦开战,他便有了建功立业的资本。同

  • 刘彻弟弟的墓中,发现了几件文物,专家看后脸红了!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刘彻

    盗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口中经久不衰的话题。盗墓风险很高,可以一夜暴富,也可能命丧当场。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起著名的盗墓事件,这起事件可不简单,牵扯出了几件不得了的文物。龙塘位于江苏省盱眙(xuyi)县的大云山上,这个看似普通的水塘下面,却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墓葬,其实这个墓葬被公诸于世就是跟一起盗墓案有关

  • 刘彻作为汉景帝第十个儿子,为什么能够越过哥哥和叔叔,登基为帝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刘彻

    刘彻也就是汉武帝,最初他可不叫这个名字,他叫做刘彘。我永远都想不明白,一个父亲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儿子取这么一个名字,唯一的可能就是非常不重视他。当时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汉景帝刘启正在吃中饭,筷子上正夹着猪肉呢,这边刘彘就诞生了。所以刘启就随便给了刘彘这么一个名字,刘彘就是刘猪的意思,居然还有这样的父亲

  • 赵匡胤、李世民、康熙、嬴政、刘彻、曹操关在一起,谁能活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南书说历史标签:刘彻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博弈。这几个人,都是封建王朝帝王中的人尖子,都是那种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猛人,如果把他们关在一起,谁能够活到最后呢?前提是:谁也没法出去!没有人能找得到,无法召唤部下!都是赤手空拳!互相知道对方的身份!那么,帝王大乱战开始吧!一,第一个被干掉的,肯定是康熙!后金鞑子、金钱鼠尾,不类中原

  • 21岁的刘彻为何忍心将自己不到10岁的女儿嫁给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刘彻

    刘彻十六岁继位,他还很年轻,只能继续推行和亲政策。军臣对刘彻并不了解,于是暂且同意与汉朝和亲休战。不过匈奴向来是嘴上答应,暗地里还是派小股兵力不断骚扰边塞,刘彻派使者质问,军臣就慌说自己不知道,是手下人所为。刘彻面对军臣的百般刁难下定决心着手准备征讨匈奴的军事行动。刘彻想到了一个妙招,这些年投降大汉

  • 揭秘霍去病之死的真相,幕后黑手或许真的是汉武帝刘彻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刘彻

    汉武帝刘彻是两汉时期最著名的皇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而言,他不仅超越了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甚至超越了开创大汉政权的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汉武帝使得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还大幅扩张了汉朝的疆域面积,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言壮语奠定了坚实基础。难怪,伟大领袖毛主席会在《沁园春·雪》

  • 刘彻夺嫡事件你了解吗?通过古书,探秘真实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刘彻

    在这场夺嫡事件中,刘嫖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为何她如此积极地参与到支持刘彻夺嫡事件?在后出的《汉武故事》对此有细节描述:某次刘嫖将小侄子刘彻抱在膝上逗着玩。长辈爱拿娶媳妇的事儿逗孩子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即便是皇室之家也和农村老太太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刘嫖就问自己的小侄子:“你想不想要媳妇儿啊?”刘彻说想

  • 汉武帝刘彻得知太子被冤枉非常后悔,为何没有直接立刘病已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刘彻

    戾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来汉武帝刘彻醒悟过来,他十分懊悔,对诬陷威逼过刘据的人恨之入骨,随后便展开了大清洗活动。奸臣江充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刘据斩杀的,而且还灭了他的三族,包括太监苏文也被烧死在横桥上,所有与此事相关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刘彻为了表达自己对太子的哀思,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并修建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