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无法得到刘彻重用,原因与其性格缺陷有关

李广无法得到刘彻重用,原因与其性格缺陷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平华泛教育 访问量:3425 更新时间:2023/12/7 7:19:45

飞将军李广在汉朝历史中非常有名,也被唐宋两朝列入了古今名将榜之中。然而他虽然战功卓著,但却一生未能封侯,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遗憾。之前的文章中曾分析过李广未能封侯的原因,是因为壮年时遇到了战略保守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以至于一身本事未能发挥。可到了中老年时,李广却也是汉武帝刘彻手下有名的将领,一度被任命为卫尉的中药职务。但是李广依旧没能封侯,甚至没有被刘彻重用,成为征讨匈奴的主帅。这样的遭遇让后世学者感到唏嘘不已,后来者都为他感到遗憾。

千百年来分析李广不受刘彻重用的文章很多,不论是正规史书,还是文人笔记中都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李广年老,而刘彻喜欢年轻人,所以不重用李广。也有的说是李广运气很背,刘彻因此故意叮嘱卫青不可重用李广。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在史书中有对照的证据。但是这些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对比汉朝史书的记载,可以发现这些原因并不是主因。李广不受重用还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的这种性格使他难以得到刘彻的信任,因此在各种重要的战役中都不作为军队的主要将领所使用。

李广有个极大的性格缺陷便是傲上而媚下,这种性格让他极易得罪人,而且与朝廷的权贵们格格不入。虽然他也因此得到了中下级的军官和士兵的支持,但这些军官和士兵并不能主导西汉朝廷的走向。在对匈奴的战争的问题上,李广将自己的性格缺陷发挥到了极致,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与朝廷的决策发生对立的行为,这也使他难受受到刘彻和朝廷方面的信任。反观刘彻时期讨伐匈奴的代表卫青和霍去病,则是能够事事以朝廷决策为先,又与刘彻有着亲密的外戚关系,自然能够得到重用,成就了一番功业。

实际上在刘彻即位初期还是非常重用李广的,将其委任为卫尉,负责宫廷的宿卫责任。要知道卫尉是西汉朝廷的九卿之一,在朝廷中也是位高权重的。从军事角度来看,卫尉的职位仅次于太尉,是皇帝身边重要的军队将领。刘彻刚即位时便听说了李广的名声,将其调到了这个职位。不但如此,当时刘彻身边有很多功勋家族的子弟作为随从,李广的儿子李当户便是其中之一。从历史记载来看,李当户能够当着刘彻的面和韩嫣发生冲突,可见他受到的宠信。从这个安排来看刘彻对李广是寄予厚望的,但李广的表现却并不能如刘彻满意。

刘彻第一次重用李广是在马邑之谋中,李广作为骁骑将军跟随御史大夫韩安国出战匈奴。由于边境小吏泄漏了西汉伏军的信息,使得军臣单于紧急撤退,三十万汉军因此无功而返。这次战争的策划者王恢因为没有积极追击匈奴而被下狱逼死,但与王恢平级的李广却没有任何表现。虽然刘彻没有处置李广,但李广的表现却是令他失望的。作为刘彻身边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居然也没有率军追击匈奴军队,这让刘彻力主的对匈奴作战更像是个笑话。李广作为主战派之一,在这方面的是很积极,但临阵的表现却不能让刘彻满意。

此后李广作为卫尉领军从雁门出发讨伐匈奴,但取得的战果非常有限。他一度战败被俘,在被送往匈奴单于大营的路上逃回西汉。也曾出现了勇战无功的场面,给西汉军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和损失。虽然这样的表现有着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看的确没有能够让刘彻信任的能力。实际上李广以勇略出名,但在战斗指挥上并不太出色,政治上更是显得幼稚低能。他可以以勇猛著称,博得了飞将军的名声,但在战斗指挥上不是和合格的将军。他多次在战争中遇伏,或者迷路,都表现出了这方面的问题。

然而李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问题,反而以自己的勇略和资历为傲,继续任性地发挥着傲上媚下的性格。与李广齐名的名将程不识就对比过两人的不同,也从侧面说明了李广的缺陷。程不识用兵非常严谨,条条框框很多,军队令行禁止。李广用兵就比程不识粗糙很多,他全靠自己的威信带兵,并没有太多约束军队士兵纪律的行为。虽然两人打仗都很厉害,但程不识发挥的是士兵集体作战的能力,而李广则更依托于士兵个人的勇力。从军事角度看,支撑李广傲慢性格的不是军事指挥技能,而是个人的武勇。

这种个人的武勇虽然在单兵作战时非常有用,也从侧面证明了李广能够指挥的军队数量非常有限。刘彻派军队出塞与匈奴人作战,动辄是几十万大军,而以李广这种粗糙的指挥方式,显然是难以胜任的。从他几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看,他指挥的军队不是中伏,就是迷路,真的只是运气原因么?为什么卫青、霍去病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深思这个问题,可以发觉李广所引以为豪的勇力,在大兵团作战中发挥的余地非常有限,这也是他难以独挡一面的地方。可他没有自知之明,还坚持如此作战,也就难以得到刘彻的重用了。

李广的傲上媚下的性格除了在战争中表现为刚愎自用和迷信勇力外,在政治上也使他变得非常幼稚。他兵败被贬为庶民后隐居在蓝田,与前颖阴侯的孙子灌强打猎回家时遇到了霸陵尉的吓阻。因为醉酒的原因,霸陵尉没能让李广夜间通过。李广便在被重新启用后,借机将霸陵尉调入自己军中处死。

他看不起霸陵尉这样的官员,草菅他们的生命,但同样也违反了军纪。他上书给刘彻请罪,刘彻虽然没有怪罪他,但从回信中可以透露出失望。刘彻回信提到,“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邻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这说明刘彻希望李广干的是抵御匈奴侵略,而不是自相残杀。

由于当时在北边抵御匈奴入侵不力,刘彻必须依靠李广这样的老将,所以才重新的启用他,包含了他滥权杀人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彻同意他这么做,实际上刘彻是把这种事情看得很重的皇帝。霸陵尉之死对国家没什么影响,但如果这事进入到了朝廷高层,那情况就不一样的。李广的任性而为实际上让刘彻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自然难以重用。而李广并没有觉察,在很多地方当官时都任性为之。他最出名的便是在陇西当郡守时诱杀了八百羌人,这种违反当时汉朝国策的行为,也彻底断送了李广的前途。

刘彻虽然是汉武帝,但其实是对政治看得非常重的皇帝,深刻理解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个铁律。李广在当官和作战中多次违背这个铁律,自然无法得到刘彻的信任。他杀霸陵尉为自己出气,实际上破坏了军队的军纪,让军队内部的政治团结出现波动,也违背的朝廷的命令。他诱杀羌人,与西汉朝廷吸纳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国策相抵触,加深了北方边境的矛盾,使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仇怨更深,这也不利于西汉对边境的治理。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李广傲上媚下的性格使他在行为上不讲政治,不讲大方略,只会任性地肆意妄为。

因为军事上迷信个人勇力,政治上不守规则,常常违反刘彻定下的战略方向,李广不被刘彻信任就很正常了。再加上他傲上媚下的性格在朝廷中得罪了太多的权贵,想要受到重用就更难了。然而李家为大族,在朝廷中人也不少,李广的堂弟李蔡是朝廷重臣,他的儿子在讨伐匈奴中因战功封侯,所以刘彻并没有完全抛弃李广,依旧让他在讨伐匈奴的军队中任职。只是刘彻不将其作为独当一面的大将,而是作为具有威信的老将存在。所以在最后的战争中,卫青并没有安排李广证明迎击匈奴单于的主力,而是采用了侧面迂回的路子。

在因为迷路而失去在漠北和卫青会师的战机后,李广因犯下了大错而自尽。卫青没有再去查迷路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但从史书来看卫青猜测李广又做了什么违反原定军事计划的事情。他的自杀与其说是为属下担责,不如说是维护他一生名将的名声。这个事情如果被捅出去,李广或许因为年老而免责,但部下肯定会被处以极刑。李广自杀将这个事情掩盖下来,将自己一贯任性和傲上媚下的作风进行到底。可以说李广是成于这种性格,也是败于这种性格。他是个强悍的战士,但并不是个合格的将军,更不是成熟的军事家。

标签: 刘彻

更多文章

  • 刘彻和朱允炆都进行了削藩,为什么朱允炆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刘彻

    我国历史上每一代王朝基本上都会为了保证中央的权利而对于藩王进行削藩,历史上的每一次削藩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腥风血雨。如果藩王对于朝廷忠诚或者朝廷实力强大,那么藩王也就只能忍气吞声,但藩王如果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的话又怀有二心,那么必然会造反。历史上最著名的削藩实例当中刘彻算是最成功的一位。但同样进行了削

  • 刘姓家族出一上联:“刘彻,刘备,刘德华”,周姓家族霸气回复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刘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许多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最终成为优秀的中华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文化,拿最常见的来说,每个人的姓氏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姓氏算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了,早在部落社会时期,姓氏就已经产生,绵延千年不曾断绝,并且它是中国人寻根问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姓氏文化虽然看似简单

  • “中国金字塔”汉武帝刘彻茂陵数次被盗,专家依然非常乐观

    历史人物编辑:小志爱风景标签:刘彻

    汉武大帝的故事,咱们在影视剧中都有所了解,但对于汉武帝的陵墓,不是生活在陕西的朋友,对其很少有耳闻。汉武帝的陵墓名为“茂陵”,兴建于公元前141年,在汉武帝继位的第二年,汉武帝就着手准备为自己修建死后的陵墓,这也是古代帝王的一贯作风。汉武帝的茂陵,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的东北方向,因位于当地槐里县

  • 汉武帝刘彻采取独尊儒术,是维护皇权的必然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刘彻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帝王之一,他的历史功绩受到了后人的一致赞誉,也影响了中国古代数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他的一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中国古代帝王的典范人物。在这些成就中,独尊儒术绝对是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政策之一,也为数千年来的中国儒家文化奠定了根基。可是这项措施在现代却受到了很多历史学者

  • 西汉宫廷斗争:汉武帝刘彻为何扬言灭舅舅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刘彻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的在向前迈进,在这其中王朝的更迭起伏,似乎都显得没有那么波澜壮阔。但是在这其中,孕育出来的君王有很多,其中不乏有一些,完全可以称得上大有作为。尽管他们生逢乱世,但是还给了老百姓一片安定。就比如说汉武帝刘彻,他在位期间,就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但他刚刚上位的时候,所面临的的确是比较尴尬的

  • 汉武帝刘彻改立太子的权术:利用、利用、还是利用

    历史人物编辑:青史君呀标签:刘彻

    在汉武帝刘彻改立太子的事件上,我们看到了刘彻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恐怖的,残酷的帝王权术,在此,对于刘彻改立太子一事上所呈现出来的权谋,我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利用、利用,还是利用。刘彻利用谁了呢?他又是如何利用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全局式复盘:汉景帝刘启去世,刘彻继位,也就是我们

  • 汉武帝刘彻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刘彻

    “美人泪,杯中酒,天下任,丈夫肩,风潇潇,路漫漫,情切切,雨绵绵。”汉武帝刘彻,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影视剧《大汉天子》中的刘彻,风流倜傥,建功立业,大家耳熟能详,刘彻身边美女如云,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对刘彻影响较大的几位。陈阿娇:“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金屋藏娇大家都听过,刘彻能当时皇帝还得多亏阿

  • 不可一日无妇人——汉武帝刘彻

    历史人物编辑:何须叹离开叶标签:刘彻

    “金屋藏娇”的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里面的主角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位汉武帝刘彻,长公主馆陶把当时还是胶东王的刘彻抱在怀里,指着一众的丫鬟问道:“你想娶她们中的哪人吗?”见刘彻摇头,长公主又问:“愿意娶阿娇吗?”当时不过几岁的刘彻答:“若得阿娇作妇,当做金屋贮之也。”长公主闻言大喜,把阿娇嫁给了刘彻,并

  • 汉武帝刘彻一生当中最爱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刘彻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与秦始皇帝并称的伟大帝王,大家对他的文治武功都耳熟能详,但对刘彻的感情史却知之甚少。他一生风流成性,喜好美人,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帝王生涯中,宠幸过无数的女人。其中以四个女人最为重要,分别是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和钩弋夫人。这四人当中,到底谁是汉武帝刘彻最爱的女人呢?有的人说是卫子夫,

  • 卧病不起的刘彻面对26岁的宠妃,太年轻太漂亮了,刘彻:赐死吧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刘彻

    古今美女往往仅靠一张容颜就可享用一生,如鱼得水,稍有些心力者便可与皇上平布青云甚至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比如帝纣对妲己就是言听计从,妲己说杀人娱乐纣王立刻下令抓捕,妲己要四建五造亭楼歌台,纣王可耗尽国力去办。今天我们讲的虽也是闭月羞花之貌,但她没有坏心肠,安心做一个被宠爱的小老婆,可惜身处宫廷,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