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权为什么选择投降了魏国,他的最终结局又是怎么样的?

黄权为什么选择投降了魏国,他的最终结局又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志庆 访问量:362 更新时间:2024/1/9 16:17:17

黄权选择投降曹魏而不是东吴是基于现实窘境以及心理上的障碍,才做出最佳选择,那么具体到底如何,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

黄权为何要投降曹魏?

黄权投降魏国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道路隔绝,无法返回。

按照先前刘备的部署,黄权军驻扎在长江北岸,以防止曹魏军的袭击。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南岸地区被东吴军占领,陆路被隔断;而水路也完全被东吴水军占领,这就导致黄权军连撤回蜀汉的路也没有,真可谓上天无门,入地无路。

第二原因:心理障碍需要克服。

既然无法撤回蜀汉,因此,摆在黄权面前的路有三条:第一条就是全部战死;第二条就是投降东吴;第三条就是投降曹魏。

第一条:全部战死。这条道路已经不可取,面对数量和战力占优的东吴军,贸然求战只不过是无谓的死亡而已,对于战局已经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

因此无谓的战死,被黄权排除在外。

第二条:投降东吴。既然打不过,那就投降吧,可是目前而言,东吴是死敌。如果贸然投降东吴,这对于蜀汉来看,无疑让刘备更加蒙羞,这让黄权军上下无法接受,至少从心理角度来看,这个坎无法迈过。

因此,投降东吴成了下下之选,也无法接受。

第三条:投降曹魏。慨然赴死依然不可能,投降敌人从心理无法接受,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投降曹魏。

曹魏和东吴一样都是蜀汉的死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地位远胜于东吴,可是以目前窘境来看,选择投降曹魏远比东吴要好过得多,毕竟目前击败蜀汉的是东吴,不是曹魏。投降目前的死敌,才是失败的耻辱。

因此,黄权经过权衡之后,决然选择了耻辱感最小的曹魏,以避开给蜀汉带来更多的羞耻或者蒙羞,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减轻了给刘备带来的羞耻感,从而克服作为降者心理上的障碍。

蜀汉和曹魏为何都敬重黄权呢?

黄权投降的行为并没有给他带来差评,反而为世人所理解和支持,甚至大加褒扬,那么为何出现如此怪异的事情呢?

这就需要从蜀汉和曹魏两方面的情况来分析,以此解开这个谜团。

站在蜀汉的角度来看:

黄权之所以被蜀汉所原谅,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黄权尽职尽责。

作为臣子,黄权可谓尽职尽责,以他卓越的眼光规劝了刘备,他认为“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可是黄权的劝谏不但不为刘备接受,还让他率领水军为前驱,直接去抵御曹魏可能的夹击。

对于刘备的任命,黄权无怨无悔,依然接受,并且按照刘备的要求统兵驻扎在长江北岸,以抵抗曹魏可能的袭击。

第二,黄权投降曹魏免遭受辱。

蜀汉败于东吴,这对于刘备来是奇耻大辱,因此,刘备在败退白帝城的时候,就哀叹道:“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耶!”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刘备来说,被东吴击败,特别是不太出名的陆逊击败,却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情。

因此,假如黄权不顾情面,投降东吴,那么其折辱的伤口将会更大,特别是黄权这样一个让刘备看重的大臣,更让人无法接受。

所以当黄权选择投降曹魏而不是东吴的时候,至少心理那个坎也要好受得多,不至于雪上加霜吧。

第三,刘备本人宽宏大量。

刘备向来以仁爱之风名于世,从而让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来投靠,这也是刘备能够以弱胜强,从弱小逐步变得强大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刘备正是凭借他卓越的人格魅力赢得许许多人的拥护,这个也包括不得不选择投降曹魏的黄权。

对于刘备来说,黄权投降曹魏纯属自己不当行为导致,和黄权本人没有任何关系,错在自己,怎么能够将投降的责任归咎于黄权呢?

因此,刘备否定了要追究黄权的责任,并且将一切罪过归于自身,从而为黄权投降曹魏减轻了名声上拖累。

在这个方面来看,刘备做得比曹操要高明,比曹丕更是多几个量级差别。于禁投降不但没有得到曹操的理解,反而感叹自己识人不明,从而为后世总结于禁定了基调,导致于禁成了降人中的反面教材。

站在曹魏的角度来看

黄权之所以能够被曹魏所接受,同样也是源于三个方面理由:

首先,黄权本人的不卑不吭。

作为一个降者,大部分人为了获得新主的恩宠,无不做出低级下流的事情以获得对方的宽宥,可是作为被迫投降曹魏的黄权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做出不卑不吭的态度,从而赢得了曹丕的敬重。

根据《三国志》黄权传记载:

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

面对曹丕抛来的橄榄枝,大部分人都会借坡下驴,顺着对方的意愿来回答,可是黄权却没有这么做,反而大义凌然的说出了出自内心的想法:

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

黄权不卑不吭的说道:“我受过刘主(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

黄权的对答不但没有招来曹丕的记恨,反而赢得了尊重,于是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可谓恩宠之极。

其次,黄权对蜀汉的敬重。

作为投降的人,黄权除了本人在面对曹丕的时候不卑不吭外,还表现了对蜀汉上下的敬重,从而充分的表面了他高贵的品质。

其一,相信刘备的为人。当有人造谣说刘备已经诛杀他的家人时,他却依然相信刘备,认为刘备不会那么绝情绝义。

其二,敬重故主。当刘备去世的消息传来,黄权并没有表现出喜悦的表情来取悦曹魏,这个行为不但没有惹怒曹魏,反而赢得了敬重。毕竟忠义无论是对于敌人还是己方,都是可贵的品质。

其三,不愿意诋毁同僚。作为昔日的同僚,即使已经投降曹魏,黄权还是保持着对诸葛亮的敬重,并没有刻意的去诋毁。

最后,黄权并没有出卖蜀汉而获得利益。

黄权从公元222年8月投降曹魏伊始,到公元240年去世,黄权并没有做出危害蜀汉的事情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啻为有志有节的义士。

黄权的结局最后怎么样?

作为一个投降的降人,像黄权这样受到两方认可的人物并不多,非常罕见。

一方面,刘备并没有追究黄权投降的责任,反而照顾他的家人,其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

另外一方面,投降曹魏之后,黄权受到曹丕的看重,从而“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

到了曹丕的儿子曹睿时期,其恩宠不减,更是“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在公元240年去世的时候,被谥为景侯,其爵位被在曹魏的另外一个儿子黄邕继承。

至于黄邕这个儿子是从蜀汉带去还是到了曹魏之后又生的,那就难以考证。

总而言之,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黄权虽然历经三主:刘璋,蜀汉以及曹魏,可是无论站在哪个位置上,都能够做到尽责尽忠的人臣之礼,从而受到各方的好评。

标签: 黄权

更多文章

  • 三国黄权投降,忠义流传,明朝此人投降,受垢万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豆豆子标签:黄权

    1644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10万余人大军,进军山海关。从此,这群八旗子弟正式统治了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22年,随着南明永历皇帝的绞刑,清朝基本统一了全中国。其实,清朝之所以能够顺利夺取明朝的政权,除了依靠精锐骑兵之外,还有不少汉族将领帮了大忙。但是,在这些人当中

  • 华夏历史上的,为何神权从未超过黄权?因为神权只是工具而已

    历史人物编辑:涟漪的西子湖标签:黄权

    古代西方,权力最大的人是罗马教皇,而并非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这多是因为民众对国家的不信任,所以需要找寻一个靠得住的精神寄托,于是上帝、教会便成了大家信奉尊崇的对象,教会的势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带来的后果在罗马帝国的身上体现的分明。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西罗马帝国因此诞生

  • 说一说三国中的黄权其人是徐庶第二吗?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黄权

    在三国“四黄”(黄忠、黄盖、黄祖、黄权)当中,黄权应该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这个人虽然没有进入蜀汉二十八臣的行列,却也不是等闲之辈。我观察了他的命运轨迹之后,忽然觉得他跟徐庶有某些异曲同工或者说是殊途同归之处。譬如说两个人都是尽心辅佐刘备,又都由于不同的原因违心进了曹营。不同的是,徐庶是备求贤若渴时自

  • 刘备帐下大将黄权投降曹丕,为何刘备还要善待他的家属?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以降标签:黄权

    刘备帐下的黄权,一生中侍奉过三位主公,分别为刘璋,刘备和魏主,与他类似的吕布被世人冠以“三姓家奴”的蔑称,而黄权不仅得到了世人的理解,更是在投降曹魏之后得到了刘备的谅解,他留在蜀中的妻儿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究其原因,黄权与吕布不同,作为一个臣子,每在投降之前,他都尽力履行了作为臣子的义务,尽到了最后

  • 三国将领黄权:刘备和诸葛亮的共同好友,为何叛蜀降魏?

    历史人物编辑:超跑保养细节标签:黄权

    导语:刘备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知人善用的几个人之一,他知道关羽张飞有万夫不当之勇,特意以兄弟之情留住他们两人;知道赵云重感情,特意以自己的义气留住赵云;知道诸葛亮有理想有追求,随即用自己的志向和理念留住诸葛亮。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辅佐,刘备才能够在赤壁之战后崛起,10年时间就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而蜀汉

  • 蜀国后期青黄不接的人才荒,不怪刘备和诸葛亮,都怪蜀国大将黄权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黄权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一句流传天下的俗语,形象地描绘出蜀国后期的青黄不接的人才荒局面。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在人才的重要性方面都非常相似,人才荟萃则国家兴盛,人才凋零则国家衰亡,古今一理。蜀国之所以在三国之中第一个被灭掉,与它的人才荒局面密不可分。与同期的吴国和魏国相比,蜀国的人才储备在刘备时代

  • 同是三次易主,为何吕布被骂“三姓家奴”,黄权却被世人一致称赞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黄权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人杰辈出,被称为人中吕布的吕奉先更是骁勇无比,被后世认为是三国时期第一将。在电视剧《三国》中,吕布第一次威名和骂名被同时传开是在三英战吕布时,张飞在与其交战时大喊:“三姓家奴”。究其原因是吕布因其本姓吕,又先后认丁原董卓为义父,所以被称为三姓家奴。但历史上临阵脱逃,改换阵营者并不在

  • 黄权背叛刘备投降曹丕,为何刘备还善待他的家人?幼子为季汉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黄权

    黄权是刘璋手下的铁杆粉丝,本来是刘璋的主簿,相当于曹操的司马懿、杨修。曾经多次劝阻刘璋不要让刘备入川,可是刘璋不听,反倒是将黄权外放到广汉做县长去了。当刘备夺取得益州控制权以后,黄权依旧不肯投降,选择闭门不出。直到刘璋归顺刘备后,黄权这才投降刘备。由此可见,黄权还是比较忠义的一个人。可是有一件事困扰

  • 很多三国粉都说刘备对不起黄权,刘备到底哪里对不起黄权?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黄权

    1、刘备入蜀,黄权第一个劝谏刘璋反对;刘备攻伐刘璋,黄权拒城抵抗最后一个投降;即使这样,刘备依然封其为偏将军。这个阶段肯定不存在“负黄权”的行为。2、计取汉中,黄权进言,告诉刘备汉中的重要性。然而取汉中还有法正之谋、黄忠之勇、刘备亲力指挥、诸葛后勤支持,功劳并不是黄权一个人的。更重要的是,战后论功行

  • 浪姐4:淘汰环节拖沓无趣,《千千阙歌》大合唱浪漫戳心,许靖韵让人意难平

    历史人物编辑:水中烧烤的鱼标签:许靖

    文 | 烤娱《浪姐4》正在热播,相较于前3季,芒果的舞美、编曲和选曲进一步升级,节目整体策划更是提升了一个档次。7位外国姐姐的加入,不仅让公演舞台的观赏度大大提升,也让“大美中国”的主题得以升华。《浪姐4》一公舞台,33位姐姐开启同阵型PK战,最后27位姐姐顺利晋级下一轮比赛,唐伯虎、陈冰、王佳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