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权入魏国为官,但他没有为魏国出一计,一策,也没统兵攻打蜀汉

黄权入魏国为官,但他没有为魏国出一计,一策,也没统兵攻打蜀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桑成阳 访问量:618 更新时间:2024/1/17 22:45:42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消息传到魏国之后,魏国朝堂之上一片欢声笑语,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魏国皇帝曹丕见状,便以此事私下召见于他,黄权的侍从们一个个胆战心惊,唯独黄权镇定自若,曹丕知道这个情况后,对黄权佩服不已。

黄权是巴西郡阆中人,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担任主簿,公元211年,刘璋麾下谋士张松法正二人建议刘璋请刘备入川协防西川,讨伐张鲁,但黄权赶忙进行劝阻,告诫刘璋“一国不容二君”,劝谏刘璋不要引狼入室,但是刘璋实在颟顸愚蠢,不仅仅不采纳黄权的建议,还将黄权贬到了外地去当地方官。

后续,刘备与张松等人图谋西川之事败露,刘璋怒杀张松,与刘备反目,刘备则撕下“伪善”的面孔,率领大军进攻益州,刘璋的人马久疏战阵,在正面战上无法与刘备的军队相互抗衡,很快刘备就率军攻入了成都城下,刘璋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刘备投降。

而驻守广汉的黄权在听闻刘璋开城投降之后,才向刘备归顺,战后,刘备对名声在外的黄权予以重用,任命其为偏将军,而黄权自感遇到了明主,便全身全意的为刘备谏言献策。

公元215年,曹操率军击溃汉中张鲁,张鲁败退至巴中,黄权向刘备谏言道:主公,如果我们放弃汉中地区,就等于失去了手臂一样,于是乎,刘备就任命黄权为护军,率领大军救援和争取张鲁,但是张鲁却极为反感刘备,最终率本部人马投降于曹操。

黄权见状,再一次谏言刘备,一定要夺取汉中地区,刘备应允,率领大军与曹操争夺汉中地区的归属权,汉中争夺战也随之打响,此战双方毫无保留,精锐尽出,但刘备依靠黄权,法正等谋士的策略,击败了曹军的主力的,并诛杀了曹操麾下的大将夏侯渊,成功将汉中地区收入囊中。此战,黄权功不可没,刘备提拔黄权为治中从事。

公元221年,东吴诛杀蜀将关羽,强夺荆州,激怒了蜀主刘备,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也为了夺回荆州,举全国之兵来攻东吴,而黄权对于此事,极为反对,他告诫刘备吴人骁勇善战,并且此举还是深入敌境,胜算不大,同时他还请求蜀主刘备坐镇后方,由自己率军打头阵,试探敌人虚实,但蜀主刘备自负至极,对于黄权的婉言相劝,予以拒之,一个任命就将黄权打发到江北防备魏军去了,而刘备自己,则是一意孤行的率领蜀汉精锐前去攻打东吴。

公元222年,吴国将领陆逊,率军火烧蜀军连营四十余寨,蜀军大败,刘备只得率着残局败退白帝城,而由于返蜀的蜀道被东吴军队截断,使得驻军在江北军的黄权成为了孤军一支,根本无法返回川蜀之地,黄权权衡之下,只能够无奈地向魏国投降。

这个消息传回到蜀汉国内后,许多蜀汉官员要求严惩黄权的家族,但遭到了蜀主刘备的反对,刘备对这些官员说道:这件事情,责任在我,是我对不住黄权,黄权没有对不住我的地方,刘备不仅将这个事情压了下去,同时对黄权的家人们给予了厚待。

黄权入魏国之后,魏国皇帝曹丕曾用言语试探过黄权,问道:你现在率部,前来归顺魏国,是想要效仿名臣陈平韩信吗?而黄权则直言不讳地回道:返蜀的蜀道被东吴军队截断,我退无可退,只能够投降于魏国,并且败军之将,没有被诛杀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敢去效仿古人呢?

曹丕听完黄权的回答之后,对于黄权的直率以及忠诚,大为赞赏,将其任命为镇南将军。

而在魏国朝堂之上,赏识黄权的不仅是魏国皇帝曹丕一人,连魏国权臣司马懿也对黄权颇为赏识,他多次邀请黄权到府中做客,并与之交流,司马懿曾问黄权:蜀汉朝堂之上,像您这样的人有多少?而黄权听后,则笑言道:没有想到竟然被您如此看重,而这个回答也让司马懿更加器重黄权。

虽然说黄权入魏国为官,但他始终没有为魏国出一计,一策,也没有统兵攻打蜀汉,始终都保持着忠于蜀汉的一颗虔诚之心,而这份虔诚之心也被留在蜀中的儿子黄崇所“继承”,黄权之子黄崇在后续的保卫川蜀之战中,奋勇杀敌,最终战死于疆场,令人为之动容!

标签: 黄权

更多文章

  • 黄权为什么选择投降了魏国,他的最终结局又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黄权

    黄权选择投降曹魏而不是东吴是基于现实窘境以及心理上的障碍,才做出最佳选择,那么具体到底如何,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黄权为何要投降曹魏?黄权投降魏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道路隔绝,无法返回。按照先前刘备的部署,黄权军驻扎在长江北岸,以防止曹魏军的袭击。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南岸地区被东吴军占领,陆路被

  • 三国黄权投降,忠义流传,明朝此人投降,受垢万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豆豆子标签:黄权

    1644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10万余人大军,进军山海关。从此,这群八旗子弟正式统治了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22年,随着南明永历皇帝的绞刑,清朝基本统一了全中国。其实,清朝之所以能够顺利夺取明朝的政权,除了依靠精锐骑兵之外,还有不少汉族将领帮了大忙。但是,在这些人当中

  • 华夏历史上的,为何神权从未超过黄权?因为神权只是工具而已

    历史人物编辑:涟漪的西子湖标签:黄权

    古代西方,权力最大的人是罗马教皇,而并非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这多是因为民众对国家的不信任,所以需要找寻一个靠得住的精神寄托,于是上帝、教会便成了大家信奉尊崇的对象,教会的势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带来的后果在罗马帝国的身上体现的分明。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西罗马帝国因此诞生

  • 说一说三国中的黄权其人是徐庶第二吗?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黄权

    在三国“四黄”(黄忠、黄盖、黄祖、黄权)当中,黄权应该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这个人虽然没有进入蜀汉二十八臣的行列,却也不是等闲之辈。我观察了他的命运轨迹之后,忽然觉得他跟徐庶有某些异曲同工或者说是殊途同归之处。譬如说两个人都是尽心辅佐刘备,又都由于不同的原因违心进了曹营。不同的是,徐庶是备求贤若渴时自

  • 刘备帐下大将黄权投降曹丕,为何刘备还要善待他的家属?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以降标签:黄权

    刘备帐下的黄权,一生中侍奉过三位主公,分别为刘璋,刘备和魏主,与他类似的吕布被世人冠以“三姓家奴”的蔑称,而黄权不仅得到了世人的理解,更是在投降曹魏之后得到了刘备的谅解,他留在蜀中的妻儿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究其原因,黄权与吕布不同,作为一个臣子,每在投降之前,他都尽力履行了作为臣子的义务,尽到了最后

  • 三国将领黄权:刘备和诸葛亮的共同好友,为何叛蜀降魏?

    历史人物编辑:超跑保养细节标签:黄权

    导语:刘备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知人善用的几个人之一,他知道关羽张飞有万夫不当之勇,特意以兄弟之情留住他们两人;知道赵云重感情,特意以自己的义气留住赵云;知道诸葛亮有理想有追求,随即用自己的志向和理念留住诸葛亮。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辅佐,刘备才能够在赤壁之战后崛起,10年时间就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而蜀汉

  • 蜀国后期青黄不接的人才荒,不怪刘备和诸葛亮,都怪蜀国大将黄权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黄权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一句流传天下的俗语,形象地描绘出蜀国后期的青黄不接的人才荒局面。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在人才的重要性方面都非常相似,人才荟萃则国家兴盛,人才凋零则国家衰亡,古今一理。蜀国之所以在三国之中第一个被灭掉,与它的人才荒局面密不可分。与同期的吴国和魏国相比,蜀国的人才储备在刘备时代

  • 同是三次易主,为何吕布被骂“三姓家奴”,黄权却被世人一致称赞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黄权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人杰辈出,被称为人中吕布的吕奉先更是骁勇无比,被后世认为是三国时期第一将。在电视剧《三国》中,吕布第一次威名和骂名被同时传开是在三英战吕布时,张飞在与其交战时大喊:“三姓家奴”。究其原因是吕布因其本姓吕,又先后认丁原董卓为义父,所以被称为三姓家奴。但历史上临阵脱逃,改换阵营者并不在

  • 黄权背叛刘备投降曹丕,为何刘备还善待他的家人?幼子为季汉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黄权

    黄权是刘璋手下的铁杆粉丝,本来是刘璋的主簿,相当于曹操的司马懿、杨修。曾经多次劝阻刘璋不要让刘备入川,可是刘璋不听,反倒是将黄权外放到广汉做县长去了。当刘备夺取得益州控制权以后,黄权依旧不肯投降,选择闭门不出。直到刘璋归顺刘备后,黄权这才投降刘备。由此可见,黄权还是比较忠义的一个人。可是有一件事困扰

  • 很多三国粉都说刘备对不起黄权,刘备到底哪里对不起黄权?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黄权

    1、刘备入蜀,黄权第一个劝谏刘璋反对;刘备攻伐刘璋,黄权拒城抵抗最后一个投降;即使这样,刘备依然封其为偏将军。这个阶段肯定不存在“负黄权”的行为。2、计取汉中,黄权进言,告诉刘备汉中的重要性。然而取汉中还有法正之谋、黄忠之勇、刘备亲力指挥、诸葛后勤支持,功劳并不是黄权一个人的。更重要的是,战后论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