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曹操的次子,也是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曹操死后,丕袭魏王、丞相,之后曹丕代汉称帝,为魏文帝,在位期间恢复了汉朝在西域的建置,政治能力突出。不过他的堂叔曹洪到底做了什么,才会让曹丕在曹洪的门客犯法之后立刻连坐,把曹洪打入大牢要处死他?连群臣说情都没能奏效。
献马救主
曹洪是曹操的从弟,初平元年(190年)二月,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在荥阳击败。其间曹操失掉坐骑,而董军追袭甚急,情况危急,曹洪见状跳下马把坐骑让给曹操,曹操推辞不受,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啊!”于是步行随曹操到了汴水边,水深流急又不能涉水过河,曹操最后是因为曹洪在河道搜寻到了一只渡船才得以渡河,返回谯郡,使曹操免于厄难。扬州刺史陈温素来与曹洪相善,曹洪便带领家兵千余人,到陈温处募兵,得庐江上甲兵二千人,往东到丹杨又复得数千人,然后与曹操会师龙亢。
曹洪多随军征伐,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官渡之战时,由曹洪驻守本阵的命令也是曹操下的。汉中之战时,曹洪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大军,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 所以说,曹洪为曹氏一族建立政权立也是付出了不少心血。
一毛不拔,心怀记恨
曹洪擅长积攒财富,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曹氏家族中有钱的成员之列,不过曹洪为人吝啬。《魏略》中记载,“文帝在东宫,尝从洪贷绢百匹,洪不称意,及洪犯法,自分必死”,意思是说黄初七年(226年),当时还是世子的曹丕曾向曹洪提出想借一百匹布绢的申请时断然拒绝,曹丕对此忿忿不平,一直记恨在心,由此二人结下了梁子。曹丕即位后手握大权,一直在找机会报复曹洪,曹洪门客犯事一事就成了绝佳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于是以管教不严治曹洪的罪,但是以曹丕处罚的架势,就是想要了曹洪的命。
曹洪是曹操的功臣,曹丕如此对待他,群臣都来求情却没能说动曹丕,最后是在卞太后的极力劝说下曹丕才免除了曹洪的死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曹洪被免为庶人,摘了曹洪的官职和爵位,收回封地。
敲山震虎,警告宗亲
公元220年年底,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自己坐了上去,但是曹丕自己在雄才大略上比不过父亲,而且曹操尚在时大臣们还有所忌惮不敢造次,但是曹操逝后自己也明显受到以曹洪为首的曹氏宗亲的牵制,宗亲的存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压制外臣,但这一群体同样也对曹丕身为皇帝的个人权威形成威胁。
曹丕生于战乱年代,早在青年时就已随军作战,见到了汉室因诸侯国作乱引发的混乱,所以也早早笼络和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尽可能削弱曹氏宗亲对权力的掌控。曹丕登基后制法削藩,可以享有封地,但不能掌握兵权和治理封地的权力,同时监督他们的行动,曹丕也实现了对权力的最大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