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临死犯糊涂,派人去杀妹夫樊哙,幸亏有此人解围

刘邦临死犯糊涂,派人去杀妹夫樊哙,幸亏有此人解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简史说 访问量:1604 更新时间:2024/1/17 16:58:23

刘邦杀连襟妹夫,是连续两次老糊涂的结果。

公元前196年,即汉高祖12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刚刚回到长安城,屁股还没坐热乎,就得到奏报燕王卢绾又举兵叛乱,心力交瘁的刘邦派妹夫樊哙以大汉相国的身份前去平定叛乱。

刘邦躺在病床上,但是大臣一点不想让他省心,史书记载“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也就是说,有大臣向刘邦悄悄进言,樊哙是吕后的同党,等到刘邦归天之后,樊哙就会利用手中的兵权将戚夫人、儿子刘如意全部一网打尽。

此时樊哙已经带着军队出发了,刘邦闻言感到内心惊恐,所以将陈平召至跟前,要求陈平以传召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为确保万无一失,将周勃偷偷藏在马车中,准备将樊哙斩杀之后,由周勃来统管军队。

刘邦至少有两件糊涂事,第一次是过分宠爱戚夫人,以至于生出废立太子的念头。

汉高祖刘邦本是混混小喽啰出身,就连妻子吕雉都是“白漂”所得,在刘邦登基称帝后,对于结发妻子吕雉越来越厌恶,反而对年轻貌美的戚夫人甚是宠爱,最后以至于生出要立戚夫人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子之位乃是国之重器,刘邦的这个想法立即引起朝野的轩然大波。作为嫡长子的刘盈紧张起来,而刘盈的母亲吕雉更紧张,立即开始动用人脉关系手段。

吕雉找到张良请教应该如何做,最后为太子刘盈请来了隐居的世外高人商山四皓,通过这件事改变刘邦对太子刘盈的看法,希望能够保住太子之位。

刘邦废立太子的想法遭到朝臣的反对,反对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吕氏集团的官员,有的是坚持太子之位不可反复。最终在大臣的压力之下,刘邦暂时放弃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在选择继续保留刘盈太子之位后,刘邦明白戚夫人与刘如意的处境将会非常凶险,虽然刘盈性情宽厚温和,但是吕雉的心狠手辣足以让戚夫人和刘如意死翘翘。

刘邦知道吕雉的手段,所以提前将御史大夫周昌提拔为赵相,派他去保护刘如意的安全。从结果来看,刘邦选择周昌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在周昌确实尽心尽力地保护刘如意,直到吕雉将刘如意调回京城才被毒死。

刘邦在宠爱戚夫人废立太子之事上确实犯了糊涂,太子之位关系到大汉王朝的根基,并且刘邦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吕雉刘盈背后的家族势力,在这点上刘邦不如张良看得清。

正是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结果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帮助戚夫人和刘如意,反而是坚定吕雉将来下狠手的决心。

刘邦第二次犯下糊涂是听信谗言,误解樊哙有不臣之心。

刘邦与樊哙的关系有两层,首先两人是共患难的兄弟,樊哙是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其次两人是亲戚关系,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两人是亲上加亲。

促使刘邦怀疑樊哙的重要原因是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樊哙不仅是开国功臣,也是吕氏外戚势力的重要部分,并且樊哙手中掌管着大量的兵马。

樊哙与刘邦是同乡,最初的职业是卖狗肉的,当然也负责杀,而平日里樊哙经常和刘邦这群狗肉朋友聚在一起喝酒。

樊哙是典型的武将风格,心肠直来直去,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也是刘邦非常信任樊哙的重要原因。但是显然在有人谗言构陷樊哙时,刘邦忘记了曾经的信任。

刘邦兼具运气和实力,竟然率先攻克秦都咸阳,就在刘邦迷恋宫廷美女妄想做关中王时,是樊哙和张良提醒刘邦整饬军队退军城外,等待楚霸王项羽的到来。

在鸿门宴上,项羽和范增严阵以待,试图上演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戏路,没想到被樊哙半路出来巧妙阻拦。现场与项羽对话毫无惧怕之感,条理清晰地告诉项羽沛公率先攻入函谷关,但是仍然在霸上等待,这样劳苦功高的人竟然没有被封赏,反而是听说要诛杀有功之人。

鸿门宴对于刘邦来说是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而在鸿门宴上樊哙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刘邦晚年时期,由于生病不愿接见大臣,即使是周勃、灌英都不敢请求入内拜见。这样的情形持续十多天后,樊哙带着多位朝臣就闯了进去。

樊哙看到刘邦正枕着宦官睡觉,樊哙痛哭流涕地对刘邦说,当年陛下与臣等起兵争夺天下,那时候多么雄壮,现在天下都已经安定了,为什么就疲惫了呢!现在陛下生病不见大臣,却在这和宦官独自相处,难道秦朝赵高的先例已经忘了吗?刘邦听后哈哈大笑,随后站起来。

樊哙不仅在建立大汉王朝过程中功勋卓著,当时打仗是以斩首敌人头颅数量作为晋升标准的,仅仅在一场战斗中樊哙就砍下15颗首级,在与大将章邯的战斗中,樊哙又砍下23颗人头,击败李由的战斗中又斩获16颗,死在樊哙刀下的鬼魂数不过来。

而且在刘邦称帝之后也战功累累,经常肩负重要任务,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乱,与周勃一起平定代地的叛乱,还有前文所说的讨伐卢绾的叛乱。

樊哙的性格特点已经非常清晰,是属于典型的心直口快武力值爆棚类型,但是对刘邦始终忠心耿耿。

作为皇帝的刘邦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恐惧感,他担心的事情太多了,总是害怕有人谋反推翻自己的江山,所以对樊哙产生怀疑,虽是刘邦犯了糊涂,但是对于如履薄冰的帝王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刘邦犯下的糊涂债幸亏遇到聪明的陈平。

陈平接到刘邦的指令后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也不得不去执行,于是在前往樊哙军营的路上,陈平迅速在脑海中对当时的形势进行分析。

从目前刘邦的身体条件来看,应该是命不久矣,根据当前的朝堂局势,刘邦驾崩之后,掌管朝局的一定是吕后,所以如果自己这次真的将樊哙杀死,将来吕后肯定要秋后算账,恐怕到时候要小命不保。

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将樊哙杀死带回,眼下刘邦这一关都过不了,更别说以后了,所以陈平和同行的周勃商量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计策。

陈平只是将樊哙逮捕后押解到刘邦面前,请刘邦亲自来审查处理樊哙,两人愉快地依计行事。樊哙不知周勃同行,只以为是陈平一人,因此心中认为只是普通的传诏,并没有多想。

这里不得不感谢陈平的机智行事,如果被樊哙提前觉察陈平奉命前来剿杀樊哙,也许会造成樊哙兵变反水。最后,樊哙被陈平、周勃羁押带回,准备面见刘邦处置。

幸运之神落在樊哙身上,就在陈平一行向回赶的时候,刘邦驾崩的消息就传来了,最终樊哙没死,陈平也安然无恙,圆满收场。

标签: 樊哙

更多文章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救命恩人樊哙?真相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时间都去哪了标签:樊哙

    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这是为何?这是因为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其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楚强汉弱,可是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

  • 勇猛无敌的樊哙,只崇拜一个名将,甚至会下跪迎接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樊哙

    《鸿门宴》,是《史记》的经典片段,其中的樊哙,很多人对其推崇备至。有人比之以李逵,说他鲁莽;有人比之以鲁智深,说他粗中有细。但笔者以为,樊哙只是一个勇武之人,谈不上一个智者,更谈不上有谋。樊哙闯帐,的确令人钦佩:项羽不仅没杀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沛公骖乘,反称之为“壮士”,赐之生猪肘;面对樊哙的责问,

  • 刘邦临终前为何想要杀死妹夫樊哙?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大力侃历史标签:樊哙

    秦末时期,刘邦选择了起义。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斩白蛇的事情。也就是历史上的“刘邦斩白蛇”起义。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很多参与起义的人都不敢斩杀白蛇,于是刘邦挺身而出。此后,刘邦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从此开始,刘邦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不断征战的刘邦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刘邦怎么厉害,都是与他

  • 鸿门宴中,项羽赐樊哙生猪腿的用意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樊哙

    鸿门宴中,项羽赐樊哙生猪腿的用意何在?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当时汉王刘邦与楚王项羽在鸿门宴上会面,但最终以刘邦胜利而告终。在这个故事中,项羽赐樊哙生猪腿的场景备受关注,人们对这一细节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和想象。我将深入探讨项羽赐樊哙生猪腿的用意何在。要知道,猪腿作为礼物

  • 樊哙:一个无名的屠狗之辈如何出将入相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樊哙

    文:简诩我叫樊哙,我的正经职业是屠狗,虽然我的身份很低贱,比不上那些地连千顷的贵族老爷们,可讲道理的话,在我们那个时代,我这样的人已经算是小半个富户了。所以你们说我出身“贫贱”是不对的,我只是贱,可我不贫,至少我饿的时候还能给自己剁个狗腿压压惊。所以后来每当一起起义的那帮老伙计喝高了吹牛,说“虽然咱

  • 忠实无二的樊哙,最被低估的西汉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达人不凡标签:樊哙

    樊哙,沛县人,靠卖狗肉为生,刘邦就经常蹭吃他的狗肉,哥俩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一个碗吃饭,并且还是连襟,樊哙媳妇率嬃是吕雉的妹妹。相传有一次,刘邦又来樊哙蹭吃狗肉,樊哙的妻子见到了刘邦,非常热情地邀请他进屋,给他做了一道狗肉。可是刘邦嫌狗肉的味道有些腥,便叫人再放一些调料进去。樊哙听从刘邦的话,放了一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让陈平一定杀了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游史说标签:樊哙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当举国哀悼的时候,大将陈平却还奔波在回京的路上,因为他押解着一个特殊的犯人舞阳侯樊哙,只因刘邦要将他处死,是因为樊哙跟其他异性王一样,造反了吗?其实不然,在此之前他还在为刘邦平定叛乱。说起樊哙,就会想到鸿门宴。也正是这场酒宴,樊哙才真正意义上被世人知晓。以前只知道他是

  • 兵权被夺后,韩信路过樊哙家门口自嘲的一句话,流传至今已成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樊哙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勇的将领和智勇双全的政治家,他们的事迹和言论,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其中,韩信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谋和勇猛,使他在战争中屡次取得了胜利。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悲剧,他的兵权被夺,他的地位被贬,他的生命被夺。在他的生命最后阶段,

  • 为什么刘邦临死之前要除掉救命恩人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樊哙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汉高祖刘邦“发小”,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与刘邦成了“连襟”,学过《鸿门宴》的都知道,他曾亲赴敌营救过刘邦一命。可就是这样一位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刘邦晚年,居然只因为小人一句谗言,就对他动了杀心。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时兄弟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刘邦得了江山做了皇帝

  • 被项羽刮目相看的樊哙,想带十万兵马横扫匈奴,为何吕后不同意?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东东标签:樊哙

    因为在鸿门宴上的出色表现,樊哙可能是楚汉之际知名度最高的将军之一了。当年,鸿门宴席上,范增指使项庄舞剑,意在刺杀沛公刘邦,项伯看出端倪,与项庄共舞,几次对刘邦以身相护。张良见势头不妙,赶紧去找樊哙商议,听说了宴席上的情况,樊哙怒发冲冠,愿意冲入项羽的营帐,与沛公刘邦同生共死。樊哙以盾牌护身,挡开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