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救命恩人樊哙?真相很简单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救命恩人樊哙?真相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时间都去哪了 访问量:2304 更新时间:2024/2/13 2:37:53

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这是为何?这是因为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其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楚强汉弱,可是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

刘邦夺取天下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第一,确立了“以关中为根据地,进则争雄天下,退则据关而守”的战略。因为此战略,所以刘邦即使每次都是逢项羽必败,但是只要性命在,大后方都能送过来粮草士兵,从而东山再起。项羽的失败乃是典型的战略失败。他不是战死的,而是困死的。虽是猛兽,无奈落入陷阱,利齿又有何用。

第二,注重外交,善于结盟,孤立了项羽。不得不说,刘邦十分善于结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对付最主要的敌人。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是敌不过系统的力量的。项羽的“大棒”外交最终难敌刘邦的“胡萝卜”外交了。这一推一拉的力量最终使项羽成了孤家寡人。

刘邦成功后为什么杀功臣?

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而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姓诸侯王(还有陈豨)。

根本原因在于萧何、张良、曹参他们的嫡系身份,刘邦没有封他们为王的必要。要知道盗匪劫掠之后,参与者都要分一杯羹,这是常理。军功阶层或王或侯,也是历朝历代马上得天下后的必然秩序。

异姓王难以把控,林立于东方的局面对刘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阳。定都长安,正如张良所说,是出于”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目的,而后再找机会剪除异己。而另一方面,异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满足于分赃结果,而一人谋叛,则牵动全局,人人自危。事实上,诸王被诛,每人都有谋反的举动。威胁到皇权,又哪有善终的道理,必定是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连救命恩人樊哙在高祖临死前被赐死呢?

刘邦临死前,下令杀掉救命恩人兼连襟的盖世名将樊哙,主要是其疑心在作怪。

第一刘邦是要把自己汉室王朝的江山送给姓刘的子孙。这个时候快要老死的刘邦,或许在考虑如何减除掉这个曾经他最爱最恨的女人的党羽。刘邦快死了,他知道他一死,有谁压的住樊哙。

第二,刘邦在老年的时候是十分的不信任,多疑的。人一旦老了,火气一上来,照顾过老年人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他就是那骨子的倔脾气,比如说陈平在他和周勃率领着军队出去追樊哙的时候两个人曾经有一段对话,陈平说现在陛下肯定在气头上,等到我们到了军营里面直接把他给杀了,那么今后出了事情肯定是咱们两个担责任,那我们还不如把它抓了,直接送到陛下面前要啥要剐听陛下怎么说。免得咱们来背这个锅是不是?从这个当事人,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刘邦此时的多疑到了什么地步。刘邦在大臣们心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第三,樊哙为什么要骂他?樊哙为什么一直跟随刘邦,樊哙这个人肯定是一个重情义的人那么看着自己曾经的弟兄一个一个老死,一个一个病死,一个一个被刘邦给讨伐了然后死掉,尤其是这次过去讨伐的那个人是刘邦的发小。历史书上,没有说不过从一些小事情上确实可以推断的出来返款曾经跟刘邦爆发过一次比较大的争执,以至于樊哙只要说一点点坏话。刘邦就起了杀心。

标签: 樊哙

更多文章

  • 勇猛无敌的樊哙,只崇拜一个名将,甚至会下跪迎接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樊哙

    《鸿门宴》,是《史记》的经典片段,其中的樊哙,很多人对其推崇备至。有人比之以李逵,说他鲁莽;有人比之以鲁智深,说他粗中有细。但笔者以为,樊哙只是一个勇武之人,谈不上一个智者,更谈不上有谋。樊哙闯帐,的确令人钦佩:项羽不仅没杀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沛公骖乘,反称之为“壮士”,赐之生猪肘;面对樊哙的责问,

  • 刘邦临终前为何想要杀死妹夫樊哙?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大力侃历史标签:樊哙

    秦末时期,刘邦选择了起义。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斩白蛇的事情。也就是历史上的“刘邦斩白蛇”起义。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很多参与起义的人都不敢斩杀白蛇,于是刘邦挺身而出。此后,刘邦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从此开始,刘邦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不断征战的刘邦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刘邦怎么厉害,都是与他

  • 鸿门宴中,项羽赐樊哙生猪腿的用意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樊哙

    鸿门宴中,项羽赐樊哙生猪腿的用意何在?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当时汉王刘邦与楚王项羽在鸿门宴上会面,但最终以刘邦胜利而告终。在这个故事中,项羽赐樊哙生猪腿的场景备受关注,人们对这一细节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和想象。我将深入探讨项羽赐樊哙生猪腿的用意何在。要知道,猪腿作为礼物

  • 樊哙:一个无名的屠狗之辈如何出将入相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樊哙

    文:简诩我叫樊哙,我的正经职业是屠狗,虽然我的身份很低贱,比不上那些地连千顷的贵族老爷们,可讲道理的话,在我们那个时代,我这样的人已经算是小半个富户了。所以你们说我出身“贫贱”是不对的,我只是贱,可我不贫,至少我饿的时候还能给自己剁个狗腿压压惊。所以后来每当一起起义的那帮老伙计喝高了吹牛,说“虽然咱

  • 忠实无二的樊哙,最被低估的西汉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达人不凡标签:樊哙

    樊哙,沛县人,靠卖狗肉为生,刘邦就经常蹭吃他的狗肉,哥俩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一个碗吃饭,并且还是连襟,樊哙媳妇率嬃是吕雉的妹妹。相传有一次,刘邦又来樊哙蹭吃狗肉,樊哙的妻子见到了刘邦,非常热情地邀请他进屋,给他做了一道狗肉。可是刘邦嫌狗肉的味道有些腥,便叫人再放一些调料进去。樊哙听从刘邦的话,放了一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让陈平一定杀了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游史说标签:樊哙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当举国哀悼的时候,大将陈平却还奔波在回京的路上,因为他押解着一个特殊的犯人舞阳侯樊哙,只因刘邦要将他处死,是因为樊哙跟其他异性王一样,造反了吗?其实不然,在此之前他还在为刘邦平定叛乱。说起樊哙,就会想到鸿门宴。也正是这场酒宴,樊哙才真正意义上被世人知晓。以前只知道他是

  • 兵权被夺后,韩信路过樊哙家门口自嘲的一句话,流传至今已成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樊哙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勇的将领和智勇双全的政治家,他们的事迹和言论,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其中,韩信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谋和勇猛,使他在战争中屡次取得了胜利。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悲剧,他的兵权被夺,他的地位被贬,他的生命被夺。在他的生命最后阶段,

  • 为什么刘邦临死之前要除掉救命恩人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樊哙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汉高祖刘邦“发小”,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与刘邦成了“连襟”,学过《鸿门宴》的都知道,他曾亲赴敌营救过刘邦一命。可就是这样一位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刘邦晚年,居然只因为小人一句谗言,就对他动了杀心。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时兄弟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刘邦得了江山做了皇帝

  • 被项羽刮目相看的樊哙,想带十万兵马横扫匈奴,为何吕后不同意?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东东标签:樊哙

    因为在鸿门宴上的出色表现,樊哙可能是楚汉之际知名度最高的将军之一了。当年,鸿门宴席上,范增指使项庄舞剑,意在刺杀沛公刘邦,项伯看出端倪,与项庄共舞,几次对刘邦以身相护。张良见势头不妙,赶紧去找樊哙商议,听说了宴席上的情况,樊哙怒发冲冠,愿意冲入项羽的营帐,与沛公刘邦同生共死。樊哙以盾牌护身,挡开所有

  • 刘邦临死之前为什么要下令除掉救命恩人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樊哙

    刘邦和樊哙打小在沛县一起混到大,后来分别娶了吕雉、吕鬚姐妹,哥们之外又加了一层“连襟”关系,两人不可谓不亲密。刘邦结束芒砀山的流亡,回乡占据沛县起义时,也是樊哙、卢绾、灌婴等“发小”在周围全力张罗支持。尤其以屠狗为业的樊哙,上了战场更是冲锋在前攻城掠地,屡次斩敌首级立下赫赫战功,是刘邦阵营中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