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时期,刘邦选择了起义。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斩白蛇的事情。也就是历史上的“刘邦斩白蛇”起义。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很多参与起义的人都不敢斩杀白蛇,于是刘邦挺身而出。此后,刘邦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从此开始,刘邦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不断征战的刘邦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刘邦怎么厉害,都是与他的谋士和武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能征善战的武将。那么樊哙肯定是其中之一,樊哙是刘邦的心腹,也是刘邦的妹夫。
要知道,刘邦还是一个草寇的时候,樊哙就追随刘邦了。后来随着战功的不断增多,樊哙越来越受到刘邦的重视。鸿门宴中,樊哙仍然是对刘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项羽设立鸿门宴,想要杀死刘邦。刘邦借故去厕所,于是樊哙前往刘邦所在之处。
就这样,樊哙迎走了刘邦。楚汉之争时,樊哙对刘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刘邦经过了楚汉之争,此时的刘邦开始占据中原。在这时候,天下逐渐稳定。刘邦建立了西汉之后,开始论功行赏。此时的樊哙肯定是重要的功臣之一。
当初吕雉的父亲将吕雉嫁给了刘邦,那么在当时来说,吕雉还有一个妹妹,就是吕媭。后来吕媭嫁给了樊哙,也就是说,樊哙是刘邦的妹夫。由此说来,两人的关系更加亲近。樊哙为西汉建功立业,加上是自己的妹夫,这样看来,樊哙肯定是受到了刘邦的重视。
西汉建立后,刘邦开始铲除异姓王。那么在当时来说,刘邦的做法肯定是引起了异姓王的不满。在清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刘邦的作为让九江王英布吓坏了。于是英布选择了叛变。当时的刘邦病重,此时的刘邦禁止任何人相见。
后来樊哙对刘邦说出了“……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这样的话出现后,刘邦立即醒悟了过来。难道陛下忘记了赵高之祸吗?刘邦奄奄一息之时,燕王卢绾又叛乱了,这时候的刘邦已经不能够御驾亲征。只好选取最信赖的妹夫樊哙为相国,领兵平叛。
樊哙领兵,也就是说樊哙此时有了兵权。在这样的时候,有人向刘邦说了:“陛下就不怕驾崩后,吕氏家族掌权吗?”这样的话无疑是提醒了刘邦。刘邦听了勃然大怒,从病床上站起来召见陈平、周勃,这样做就是想要杀死樊哙。
可是陈平和周勃并没有杀死樊哙,也就是说,两人违抗圣旨。现如今看来,幸好两人违抗圣旨了,否则两人的结局肯定好不到哪里去。陈平和周勃没有杀死两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吕氏家族掌权后,两人仍然是混得风生水起。
陈平和周勃只是控制了樊哙。在这样的情况下,樊哙被押入了大牢。在押送的过程中,刘邦就驾崩了,此时的陈平和周勃肯定是感到了幸运。否则两人的结局肯定好不到哪里去。陈平在汉高祖的灵堂上,说出了“陛下让臣杀了樊哙,臣不敢轻而杀之,樊哙给陛下带回来了。”
当时的吕雉听到这样的话,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刘邦确实是想要杀死樊哙,只不过是陈平和周勃没有这样做。于是在吕后专权期间,陈平和周勃仍然得到重用。那么刘邦临终前为何想要杀死樊哙呢?首先来说,樊哙功高震主,刘邦不想自己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更为重要的是,刘邦晚年的时候,是非常不信任这些大臣的。此时的刘邦变得多疑。刘邦晚年的时候,已经考虑皇位的接班人问题了,此时的刘邦必须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后代,否则自己辛苦建立的西汉岂不落入他人之手?这显然是刘邦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