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李儒真的是一位很厉害的谋士吗?

历史上的李儒真的是一位很厉害的谋士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观史修文1 访问量:4013 更新时间:2023/12/18 9:10:52

李儒的两个形象

李儒的形象有两个,广为人知的是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罗贯中给他“加戏”,充当了董卓的女婿和首席谋士,帮董卓出谋划策,在《三国演义》的前期剧情中就非常抢眼。

而在史书上,李儒的记载可谓只字片语,并未有传,搜刮一下,也只有两处记载。

一,初平元年初(190年),李儒担任前废帝,弘农王刘辩的郎中令,他接受董卓的指示,毒杀刘辩。从而让关东反董军的政治诉求落空(因为起兵反董的袁绍等人试图恢复刘辩的帝位)。

《后汉书·皇后纪下》:明年(190年),山东义兵大起,讨董卓之乱。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酖。

二,初平三年(192年),李傕掌控朝政,向天子刘协举荐李儒为侍中,刘协断然拒绝,还要治李儒毒杀兄长刘辩的罪,李傕连忙请罪,说毒杀刘辩是董卓的主意,李儒也是奉命行事,本是无辜,不应治罪。这事没有后续记载,看来也是不了了之。

《后汉纪·卷27》:李傕举博士李儒为侍中,诏曰:“儒前为弘农王郎中令,迫杀我兄(刘辨),诚宜加罪。”辞曰:“董卓所为,非儒本意,不可罚无辜也。”

史书上也就这么两段,可以分析出:

李儒是凉州人董卓、李傕的亲信。

李儒担任过博士,说明很有学问,算是一位名士,所以董卓、李傕这些大老粗会重用他。

——这就是李儒的历史形象。

在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曹全碑”上,也有李儒的大名。

《曹全碑》文节选: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咨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逆,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量,俊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米粟,赐癃盲,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皋、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辑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害,退於戌亥之间,兴造城郭,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

在碑阴还有李儒捐钱的记载。

在这里,我们还能知道李儒字文优。

碑主曹全是在光和七年(184年)三月,被汉廷任命为凉州酒泉郡福禄县长,之后又担任司隶左冯翊郃阳县长,他在本地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拥戴。本地士人没有机会被朝廷提拔为官,经过曹全的努力,李儒、栾规、程寅等人才有机会去朝廷做官。

由此可见,李儒的籍贯是司隶左冯翊郃阳县人,并非与董卓、李傕同为凉州人;联系碑文后李儒的名头为“征博士”,可见李儒当时已经被朝廷征为博士了。

因为这个“博士”与《后汉纪》中“李儒担任过博士”的记载吻合,所以推测《曹全碑》中的李儒很可能就是史书中的李儒了。

两相比较

在《三国演义》里李儒是董卓的谋士,还是女婿,甚至可以说是董卓的首席谋士,董卓有很多计谋都是李儒提供的。

转到正史上,真相是:在董卓秉政之前,李儒只不过是朝廷里的一个博士,一个读书人而已。他是东汉司隶左冯翊郃阳县人,之前和董卓并无任何交集记载。

李儒在董卓团队中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

李儒之所以在现在有这么大的名气,全靠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给他加戏。

李儒毒杀刘辩故事

在董卓秉政之后,董卓废掉少帝刘辩,改封为弘农王,这时候,李儒得以成为弘农王府的郎中令。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190年),董卓为了让关东反对自己的人(比如曹操等人)失去政治筹码,便派李儒去献毒酒给刘辩,刘辩被迫饮鸩身亡。

在这件事里,李儒是接受董卓指使去的。

当时王府官员设置应该还有其他官员,例如《英雄记》中有说董卓在派李儒出发之前,还装模作样把王太傅喊来斥责一通:“我听说弘农王生病了,你怎么不跟我汇报啊?”然后派兵去找太医拿药,强迫太医交出毒药来,最后再是让李儒去献毒酒。

李儒是被迫行动,还是愿意协助董卓,这就无从考证了。

反正刘辩死后,身为傀儡的汉献帝刘协把这个仇默默记在心里。

约初平三年(192年)末,李傕想表举李儒为侍中(担任汉献帝的身边随从官员),刘协不肯同意,就把之前的杀兄之仇拿出来说事了。说道:“李儒杀害我兄长,这样的有罪之人怎么可能还让他做官?”

这时候,场面气氛尴尬,李傕只好打圆场,说毒杀刘辩是董卓的意思,李儒不过是奉命行事,不应该受到惩罚(潜台词是:反正董卓现在也死了,这事咱们就不提了,都翻篇了好吧?)。

李儒的记载,仅此而已。在正史上,绝没有在《三国演义》中那么厉害了。

标签: 李儒

更多文章

  • 董卓的西凉集团之所以迅速败亡,皆因李儒所出的这六大昏招!

    历史人物编辑:小盛说历史标签:李儒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起因于董卓兵进洛阳,他杀害忠良,无恶不作,满朝宗卿敢怒不敢言,致使袁绍、袁术、曹操等逃出洛阳,发文讨贼,十八路诸侯一起举兵,共讨董卓,从而天下失和,再起烽烟。董卓固然无道,但如果能有一个优秀的智谋之士鼎力相助,也不一定会输的那么惨,当时的董卓进入洛阳后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

  • 李儒:董卓手下头号谋士?小说中鸩杀皇帝,历史上竟然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李昊燃爱生活标签:李儒

    李儒奉董卓之命,领着鸩酒,对废帝刘辩说:“这酒可是好东西,能够延年增寿,祛邪趋福!”刘辩大摇其头:“我不信!这必定是毒酒!”李儒冷笑道:“大王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不管这是什么酒,今天大王不喝也得喝!还请大王给自己留些体面!”刘辩还是不肯,厉声喝斥:“我都已经被贬为‘弘农王’了,董卓还不肯放过我吗!

  •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李儒

    文/四季文史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帝推上龙椅。同时,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间权倾朝野。在我国历史上,汉末

  • 李儒、李肃傻傻分不清楚?别急,捋一捋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李儒

    近来,看到有人在争论到底是谁劝降了吕布,是李儒还是李肃?小编也觉得有点傻傻分不清楚,所以专门查阅相关史料和《三国演义》,捋一捋李儒和李肃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李儒、李肃的历史记载:据《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初平元年(190年)李儒为弘农王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192年董卓被王允、吕

  • 《三国演义》首位出场的谋士李儒

    历史人物编辑:熊英标签:李儒

    《三国演义》一书中大约写了1200余个人物,既有曹操、刘备这样的常青树,也有些人物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但也如流星一般留下了自己的辉煌。李儒,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因为他是书中出场的首位谋士,而且心思之阴狠、手段之毒辣,让人毛骨悚然。首次出场,宦官与外戚集团

  • 李儒曾劝董卓将貂蝉送给吕布,董卓甩脸色说了8个字,令李儒崩溃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李儒

    东汉末期,汉朝在名义上依旧做着天下的主人,实则是内部统治四分五裂暗中争斗不止,各方诸侯蠢蠢欲动暗中扩张着兵力,为自己明日登的天下之位做着打算。董卓作为当下势力最盛的诸侯奔赴京城分领天下,他率领的士兵大多是关西人士,受频繁战乱影响关西人常年习武,妇人也可以携剑而出。进京后的董卓更是目睹了政局的动荡和朝

  • 三国演义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五个人,其实实力非凡,李儒算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儒

    1、李儒李儒是作为董卓的头号谋士而出现的,事迹不多,比较清晰的有去孙坚营中求亲被取笑,火烧洛阳等,这也让李儒变得容易让人忽略,甚至有一些了解三国较少的人都不认识他。其实,李儒还是很强的,董卓从最一开始的将军混到可以霸京师,大部分都是李儒的功劳,可惜乱世之中,明主难求。2、陈到陈到,字叔至,生卒年不详

  • 糜竺是投资天花板?都是土财主,张既凭借一大优点在魏晋混的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张既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64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曹魏篇第二十一章:糜竺是投资天花板?都是土财主,张既凭借一大优点在魏晋混的更好张既字德容,是冯翊高陵人。他的家族虽然在政治上当时没有较大影响力,但他家就是有钱,家族规模也不小。因为财力支持,张既入仕途比较顺利,张既参加工作后,其政绩为

  • 曹操死后,贾逵成了曹魏定海神针,怼曹彰、安抚青州兵、拥立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贾逵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一代枭雄就此寿终正寝。然后就是曹丕继位,同年十月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东汉灭亡曹魏建立。然而实际上在曹操死后,曹魏内部发生了不小的动乱,曹丕的继位也不是那么顺利。为何说曹操的死,给曹魏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呢?因为曹操去世的前一年发生了太多大事,曹操及整个曹

  • 司马懿一生最畏惧的人是贾逵,贾逵到底是啥人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贾逵

    《西游记》的孙悟空,曾经大闹幽冥界,烧毁“生死簿”,使得自己从此超脱生死轮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光。但这毕竟是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中,自然不可能有哪个人能有如此造化,能够长生不老,永存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是人生普遍规律,概莫能外。即使是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也难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