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儒、李肃傻傻分不清楚?别急,捋一捋

李儒、李肃傻傻分不清楚?别急,捋一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 访问量:4200 更新时间:2024/1/2 9:07:44

近来,看到有人在争论到底是谁劝降了吕布,是李儒还是李肃?小编也觉得有点傻傻分不清楚,所以专门查阅相关史料和《三国演义》,捋一捋李儒和李肃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李儒、李肃的历史记载:

据《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初平元年(190年)李儒为弘农王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诛杀,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击败吕布,重新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控制东汉政权。李傕以贾诩为左冯翊,并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因为李儒曾毒死弘农王,汉献帝下诏加罪于李儒,后受到李傕的保护而得以幸免,此后事迹不详。

李肃的记载见于《三国志·董卓传》:“……布使同郡骑都尉肃等、将亲兵十馀人,伪著卫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卓死,吕布使李肃至陕,欲以诏命诛辅。辅等逆与肃战,肃败走弘农,布诛肃。”从这段记载看,李肃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被吕布安排刺杀了董卓,后来因为兵败被吕布杀了。

史书中关于李儒和李肃的记载非常简单。李儒能够被记载下来是因为被董卓派去毒杀了弘农王,李肃则是因为被吕布安排刺杀董卓。《三国演义》则根据相关史书记载,大大丰富了李儒、李肃的形象,给他们加了很多戏。

在《三国演义》的刻画下,李儒是董卓的女婿,也是第一谋士。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

罗贯中笔下的李儒,堪称董卓的第一心腹、智囊,看他的各个计谋,绝对称得上顶级水准。董卓的各项举动,都是在李儒的出谋划策之下进行的。而且最后李儒还识破了王允的连环计,劝阻董卓不要上当,可惜董卓不听,落得身死的下场,李儒也被牵连处死。

李肃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戏份,他是董卓的部将。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主要描写了董卓如何引诱吕布杀了丁原,兼并了丁原的军队。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李肃,因为李肃和吕布是老乡、旧识,所以主动提出让董卓用赤兔马和金珠利诱吕布,并且亲自说服吕布杀丁原投董卓。

董卓问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破天下,何惜一马!”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李肃赍了礼物,投吕布寨来。这说明李肃向董卓提出诱降吕布时,李儒也在场,而且肯定了李肃的建议。因此,劝降吕布主要是李肃的功劳,但李儒也参与其中。后来李肃因与牛辅作战不利,被吕布处死,这点和历史记载相一致。

关于李儒、李肃,比较史料记载和《三国演义》的描写,我们会发现《三国演义》还是基本遵循了史实。而且进行了合理化推理,比如李儒作为董卓的谋士肯定会提出很多建议,董卓一个大老粗离不开李儒这个“博士”的辅佐。李肃和吕布是老乡,所以极有可能董卓、李儒安排他去诱降吕布杀丁原。

据相关统计,《三国演义》一直以来都是排名靠前的畅销书,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文艺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把史实、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这是枯燥、简短的历史记载所不能做到的。所以我们喜欢历史,既要遵循史实,也应肯定文学作品的作用!

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

标签: 李儒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首位出场的谋士李儒

    历史人物编辑:熊英标签:李儒

    《三国演义》一书中大约写了1200余个人物,既有曹操、刘备这样的常青树,也有些人物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但也如流星一般留下了自己的辉煌。李儒,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因为他是书中出场的首位谋士,而且心思之阴狠、手段之毒辣,让人毛骨悚然。首次出场,宦官与外戚集团

  • 李儒曾劝董卓将貂蝉送给吕布,董卓甩脸色说了8个字,令李儒崩溃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李儒

    东汉末期,汉朝在名义上依旧做着天下的主人,实则是内部统治四分五裂暗中争斗不止,各方诸侯蠢蠢欲动暗中扩张着兵力,为自己明日登的天下之位做着打算。董卓作为当下势力最盛的诸侯奔赴京城分领天下,他率领的士兵大多是关西人士,受频繁战乱影响关西人常年习武,妇人也可以携剑而出。进京后的董卓更是目睹了政局的动荡和朝

  • 三国演义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五个人,其实实力非凡,李儒算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儒

    1、李儒李儒是作为董卓的头号谋士而出现的,事迹不多,比较清晰的有去孙坚营中求亲被取笑,火烧洛阳等,这也让李儒变得容易让人忽略,甚至有一些了解三国较少的人都不认识他。其实,李儒还是很强的,董卓从最一开始的将军混到可以霸京师,大部分都是李儒的功劳,可惜乱世之中,明主难求。2、陈到陈到,字叔至,生卒年不详

  • 糜竺是投资天花板?都是土财主,张既凭借一大优点在魏晋混的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张既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64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曹魏篇第二十一章:糜竺是投资天花板?都是土财主,张既凭借一大优点在魏晋混的更好张既字德容,是冯翊高陵人。他的家族虽然在政治上当时没有较大影响力,但他家就是有钱,家族规模也不小。因为财力支持,张既入仕途比较顺利,张既参加工作后,其政绩为

  • 曹操死后,贾逵成了曹魏定海神针,怼曹彰、安抚青州兵、拥立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贾逵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一代枭雄就此寿终正寝。然后就是曹丕继位,同年十月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东汉灭亡曹魏建立。然而实际上在曹操死后,曹魏内部发生了不小的动乱,曹丕的继位也不是那么顺利。为何说曹操的死,给曹魏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呢?因为曹操去世的前一年发生了太多大事,曹操及整个曹

  • 司马懿一生最畏惧的人是贾逵,贾逵到底是啥人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贾逵

    《西游记》的孙悟空,曾经大闹幽冥界,烧毁“生死簿”,使得自己从此超脱生死轮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光。但这毕竟是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中,自然不可能有哪个人能有如此造化,能够长生不老,永存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是人生普遍规律,概莫能外。即使是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也难逃一死

  • 贾家人:贾逵是曹操重臣,贾充毁了曹魏,贾南风导致西晋八王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贾逵

    “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曹操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对贾逵的评价。今天要说的不是贾逵个人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做了多大的贡献,而是这一家三代的都颇具传奇色彩,充满戏剧性。贾逵为曹魏政权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儿子贾充却为西晋政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却又将西晋政权给毁掉了,这真是下一

  • 曾经主持曹操丧事、辅助曹丕继位的贾逵,结局咋样,是否善终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减压历史标签:贾逵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洛阳城顿时乱成一团,有人主张把消息压住,秘不发丧,负责丧葬事宜的贾逵与司马懿相视苦笑:“这等大事岂是那么容易瞒得住的啊!”当时曹操生前选定的继承人曹丕远在邺城留守,曹操临死前召唤的曹彰也还未到,留在曹操身边的人都各怀鬼胎,还有人提议把各个城池的守将都换上曹操嫡系的谯县人

  • 蒋济略施小计解合肥之危,但孙权意在南郡,刘备乘机收复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蒋济

    当得知曹操大军东下的消息后,孙权意识到该是行动的时候了。周瑜那边暂时没问题,孙权决定另外开辟战场,孙权带着二万人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从濡须口进入巢湖,兵锋所向直指合肥城。扬州守军在得到孙权带兵来攻的消息,立即派人快马穿过豫州赶到荆州向曹操报告求援,此时曹操刚刚带领大军离开江陵,沿长江走到巴丘附近;曹

  • 后人说:曹操的一纸空文竟胜千万雄兵,蒋济一书退敌军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蒋济

    赤壁之战后,孙权一面在西线同刘备联盟,共同对付曹操,一面在东线伺机向北扩展势力,同曹操在淮南地区展开了长期反复的争夺。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刚撤回北方,孙权就亲率10万大军围攻合肥。合肥守军人数不多,但团结一致,进行了顽强抵抗。当时阴雨连绵,域墙被水浸泡,有崩塌的危险,城中军民便用茅草加以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