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一生最畏惧的人是贾逵,贾逵到底是啥人

司马懿一生最畏惧的人是贾逵,贾逵到底是啥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白茹雪 访问量:3075 更新时间:2024/1/23 8:04:42

《西游记》的孙悟空,曾经大闹幽冥界,烧毁“生死簿”,使得自己从此超脱生死轮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光。但这毕竟是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中,自然不可能有哪个人能有如此造化,能够长生不老,永存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是人生普遍规律,概莫能外。即使是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也难逃一死。

不过,虽然“人固有一死”,但死亡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体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公元234年,54岁的诸葛亮出兵北伐,在北伐前线“星落秋风五丈原”,真正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这种悲壮方式告别人世,赢得天下后世千秋敬仰。

但他的老对手司马懿的死亡方式,却迥然有别。诸葛亮活着时为了蜀国操劳一生,呕心沥血奉献了一辈子,以至于才50多岁就积劳成疾溘然长逝。而司马懿则不然,他的才干不在诸葛亮之下,但德行品质却比前者天差地远,一生时刻为自己权力地位、家族利益盘算不休,用尽阴谋诡计,终于篡夺曹魏天下。

公元251年,诸葛亮去世17年后,73岁的司马懿终于也来到生命的尽头。当年四月,忠于曹魏的大臣王凌占据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家族。司马懿亲自带兵出征,平定王凌的叛乱,得胜还朝。回来之后不久,司马懿就因年老体衰卧床不起,虽然百般调治,但病情危重。病中的司马懿常常梦见贾逵,最终惊悸而死。这个贾逵到底是啥人,能让司马懿如此畏惧?

贾逵,河东襄陵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贾逵出身贫寒,家境极为贫困,《魏略》记载,贾逵甚至冬天都没有一条棉裤,有一次他在亲戚柳孚家留宿,早上起床时穿着柳孚的棉裤就走,害得柳孚几天出不了门。但贾逵穷而有志,梦想长大之后保国安民干一番事业。与邻居儿童玩耍时,他经常扮演大将,让儿童们排队操练,很有法度,见者无不称奇。

建安九年,贾逵出任曹魏辖区的渑池县令,在任期间,治理民政井井有条,多次击退盗匪进犯,业绩斐然,得到曹操瞩目,于建安十一年调任他为弘农太守,并表扬他“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对他寄予厚望。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病逝,一时间魏国局势动荡,“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於是军中骚动”,曹魏军队中的青州军团甚至发生大规模鼓噪叛逃,文武百官相顾失色,不知如何是好。此时担任谏议大夫的贾逵挺身而出,他一方面发布文告安抚百姓,劝谕军队,一方面给曹操布置丧事,一方面火速派人到邺城迎接曹丕来到洛阳登基继位,迅速稳定魏国局势,由此受到曹丕信任与重用,让他担任魏郡郡守、豫州刺史。

贾逵性情刚烈耿直,以直言敢谏著称。文物臣僚有作奸犯科者,贾逵往往不顾其后台有多硬,杀的杀关的关,绝不徇情枉法。即使曹丕有言行不当之处,贾逵也往往疾言厉色予以谏阻,让曹丕都对他敬畏三分。曹丕多次夸赞贾逵“逵真刺史矣”,并且“布告天下,当以豫州为法”,让魏国全国都要学习贾逵。

贾逵不仅品行高洁,忠心不二,而且军政双优。他长期主持曹魏与东吴接壤处的江淮防线的防务,多次击败孙权的进犯,威震东南。公元228年,55岁的贾逵因病去世,豫州黎民自发给他建立庙宇,长年祭拜。论品德贾逵远远高出司马懿,论才干也丝毫不逊色于他,论民间的口碑和影响力更让司马懿难以比拟,堪称司马懿的克星,故此成为司马懿生前最畏惧的人。

司马懿人称一代枭雄,毕竟良心未泯,生前对贾逵一直非常敬畏,贾逵的忠诚和贤能让他心怀愧疚,古人都有一定迷信思想,司马懿也害怕贾逵英灵不灭找他的麻烦,最终惊悸而死,也算死有余辜。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贾逵

更多文章

  • 贾家人:贾逵是曹操重臣,贾充毁了曹魏,贾南风导致西晋八王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贾逵

    “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曹操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对贾逵的评价。今天要说的不是贾逵个人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做了多大的贡献,而是这一家三代的都颇具传奇色彩,充满戏剧性。贾逵为曹魏政权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儿子贾充却为西晋政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却又将西晋政权给毁掉了,这真是下一

  • 曾经主持曹操丧事、辅助曹丕继位的贾逵,结局咋样,是否善终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减压历史标签:贾逵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洛阳城顿时乱成一团,有人主张把消息压住,秘不发丧,负责丧葬事宜的贾逵与司马懿相视苦笑:“这等大事岂是那么容易瞒得住的啊!”当时曹操生前选定的继承人曹丕远在邺城留守,曹操临死前召唤的曹彰也还未到,留在曹操身边的人都各怀鬼胎,还有人提议把各个城池的守将都换上曹操嫡系的谯县人

  • 蒋济略施小计解合肥之危,但孙权意在南郡,刘备乘机收复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蒋济

    当得知曹操大军东下的消息后,孙权意识到该是行动的时候了。周瑜那边暂时没问题,孙权决定另外开辟战场,孙权带着二万人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从濡须口进入巢湖,兵锋所向直指合肥城。扬州守军在得到孙权带兵来攻的消息,立即派人快马穿过豫州赶到荆州向曹操报告求援,此时曹操刚刚带领大军离开江陵,沿长江走到巴丘附近;曹

  • 后人说:曹操的一纸空文竟胜千万雄兵,蒋济一书退敌军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蒋济

    赤壁之战后,孙权一面在西线同刘备联盟,共同对付曹操,一面在东线伺机向北扩展势力,同曹操在淮南地区展开了长期反复的争夺。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刚撤回北方,孙权就亲率10万大军围攻合肥。合肥守军人数不多,但团结一致,进行了顽强抵抗。当时阴雨连绵,域墙被水浸泡,有崩塌的危险,城中军民便用茅草加以覆

  • 刘晔建议曹操攻打刘备,曹操立马拒绝,法正一句话就说出了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刘晔

    曹操平定汉中以后,手下谋士刘晔就指出:主公当初以五千士兵起兵讨伐董卓,先后击败袁绍,刘表等人,基本上统一了九州,威震天下,如今又夺取汉中,蜀人闻风丧胆,乘势南下蜀地,可以传檄而定。刘备也算是一代人杰,深有谋略,只不过是反应稍微慢了点,他刚刚夺取蜀地没多久,民众尚未归附。如今主公攻破汉中,蜀人惊恐不已

  • 魏明帝曹睿信任的重臣刘晔,其小人面目是如何被识破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刘晔

    魏明帝曹睿心腹刘烨,如何识破他的奸相说:“君子大度,小人相对”(《论语.述而》),这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基本标准。然而,反派不仅有“远亲”的问题,处理不当还会危害他人,甚至危害社会。这需要人们高度重视。“小人不可惹,小人不可信,小人不可爱,小人不可用。”这是哪个智者说的?我不记得了,但这“四大咒语”是

  • 刘晔身为汉室宗亲却是曹魏三朝元老,一生算无遗策却不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刘晔

    今天小编想来和大家聊聊刘晔,一个并不太出名的三国谋士,然而在我看来,他本该迸发出更夺目的光辉。有人说刘晔是“长命版的郭嘉”,其实我认为刘晔的才能完全不亚于郭嘉,只是一直不受重用而已。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这绝对是纯正的汉室宗亲,比刘备那个什么中山靖王之后靠谱多了。即使是刘表、刘焉这些

  • 刘备出兵伐吴时,刘晔建议曹丕趁机攻打孙权,这个计划可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刘晔

    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以孙权夺取荆州,杀死关羽为由,出兵伐吴。孙权求和无果以后,于是一面调兵遣将迎击蜀军,一面命都尉赵咨出使魏国,向曹丕称臣纳贡,以避免两面作战。赵咨到了魏国以后,朝臣们纷纷向曹丕祝贺,认为曹丕刚刚称帝不久,孙权就主动称藩,是一件大好事。司徒王朗等人更是建议一面接受孙

  • 夷陵之战前,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夹攻孙权,真的是失误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刘晔

    曹丕在朝议上听从王朗的建议(伺机而动),而拒绝刘晔的建议(趁机伐吴),这肯定是战略失误。这一点,从史书上曹丕的行为上应该很容易看出来:如果刘晔的建议不可行,为何曹丕会在九月份宣布三路伐吴?——曹丕在最好的时机不出兵,偏偏等孙权的危机过去了,再向孙权发难,显然是错失良机后的补救行为。王朗的建议是“先坐

  • 《三国演义》中的刘晔,是曹操心目中不可或缺的智囊心腹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刘晔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明月清风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01.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以皇叔自居,并且到处招摇,实则十分可疑。而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倒是记载了一位正宗的刘皇叔。可是这位根正苗红的皇叔,却十分低调,不仅从不炫耀,而且还唯恐他人知晓。本来可完全凭“脸”吃饭,却硬是凭着自己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