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的西凉集团之所以迅速败亡,皆因李儒所出的这六大昏招!

董卓的西凉集团之所以迅速败亡,皆因李儒所出的这六大昏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盛说历史 访问量:769 更新时间:2024/1/2 9:10:22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起因于董卓兵进洛阳,他杀害忠良,无恶不作,满朝宗卿敢怒不敢言,致使袁绍袁术曹操等逃出洛阳,发文讨贼,十八路诸侯一起举兵,共讨董卓,从而天下失和,再起烽烟。

董卓固然无道,但如果能有一个优秀的智谋之士鼎力相助,也不一定会输的那么惨,当时的董卓进入洛阳后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无论是政治上的优势还是军事上的实力,在当时都是属于最强大的一方,然而占尽先机的董卓,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迅速夭折,且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致使董卓的西凉集团失败,一方面归结于他的残暴生灵,另一方面就要归结于他帐下的第一谋士李儒

李儒这个人刚一出场就进入了政治权力的中心,比起后来才扬名天下的那些人,一手好牌可谓尽归于李儒一人之手,但是一步错,步步错,辅佐董卓期间,连出六大昏招把董卓拖入了死境之地。

1.放走袁绍、袁术,酿成后患

袁绍、袁术兄弟俩四世三公之后,门生故吏遍布于天下,背景之深,影响力之大是多数人所无法企及的,当年袁绍和董卓发生争执后,袁绍反出洛阳,袁术也趁机逃出京师重地前往淮南,结果兄弟两人很快利用袁家的声望各自组建了一支义军,并明发讨贼檄文,共诛董卓。

身为董卓帐下第一谋士的李儒,并没有及时的看到这一点并帮董卓权衡利弊,以至在天下很快的形成了一股讨董联军。

2.杀袁隗,以震百官

当年的洛阳离心动乱,内有隐忧,外存战患,这种情况可以说完全是董卓亲手造成的,当时的董卓对李儒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而李儒作为第一谋士,竟然认为这种情况应该先杀袁隗以绝袁氏兄弟里应外合之计,作为一名谋士他只能对局势洞察到这一层,可以说是极其短视的眼光。

只知道袁隗可能会里应外合,却没有想到袁隗身为三公,名动天下,一旦杀了他会引来袁绍和袁术的以死反抗,天下士人的离心离德、满朝文武的惶恐不安等弊端。

3.抢夺洛阳富户的钱财

想要拥有天下就必须需要有当地豪族乡绅力量的支持,这种力量虽然不是武力上的力量,却是政治上的力量,人心上的力量,像诸如袁绍、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人之所以势力能够做大做稳,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地士族和乡绅的招抚以及拉拢。

4.把十八路诸侯留在洛阳的宗党以及其家族全部诛灭

这种行为说白了是一种无能的行为,只能够泄一时之私愤,私愤泄完后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加深十八路诸侯与自己的敌对关系,国仇家恨,此行为一出,想再要分化瓦解诸侯联军几乎是痴人说梦。

5.诛杀皇族,废少帝,立新君

在废帝之前,董卓镇压以袁绍为首的反董联军还能打着平叛的名义进行征讨,毕竟政治上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这次无故废帝,诛杀皇族,改立少帝的行为则是连政治上仅存的那最后一点优势都会丧失殆尽,这一举动将会彻底的和天下所有人站到了对立的局面。

6.火烧洛阳,迁都长安

如果说之前李儒的那些计谋是损招的话,那这次无疑是大大的昏招,民心,政治、军心丧失殆尽,远离中原逐鹿的格局,更将董卓集团彻底推向了破灭的深渊。

经营国家需要的是智慧,经营国家归根结底经营的是人心,人心附则天下归,人心离则天下亡,曹操在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从来不敢跟汉献帝有过当面的冲突,因为他需要汉室这座大旗为他吸引天下民心的归附,吸引天下士子的归附,在政治上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而李儒帮助董卓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与经营人心民意背道而驰,纵观董卓进入洛阳之前的行为,其实他也是有着一番治理天下的理想,只是志大才疏,武人当国,身边又没有一个得力的文臣,最后才走向了败亡的地步,就是到最后,董卓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失败的。

标签: 李儒

更多文章

  • 李儒:董卓手下头号谋士?小说中鸩杀皇帝,历史上竟然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李昊燃爱生活标签:李儒

    李儒奉董卓之命,领着鸩酒,对废帝刘辩说:“这酒可是好东西,能够延年增寿,祛邪趋福!”刘辩大摇其头:“我不信!这必定是毒酒!”李儒冷笑道:“大王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不管这是什么酒,今天大王不喝也得喝!还请大王给自己留些体面!”刘辩还是不肯,厉声喝斥:“我都已经被贬为‘弘农王’了,董卓还不肯放过我吗!

  •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李儒

    文/四季文史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帝推上龙椅。同时,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间权倾朝野。在我国历史上,汉末

  • 李儒、李肃傻傻分不清楚?别急,捋一捋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李儒

    近来,看到有人在争论到底是谁劝降了吕布,是李儒还是李肃?小编也觉得有点傻傻分不清楚,所以专门查阅相关史料和《三国演义》,捋一捋李儒和李肃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李儒、李肃的历史记载:据《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初平元年(190年)李儒为弘农王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192年董卓被王允、吕

  • 《三国演义》首位出场的谋士李儒

    历史人物编辑:熊英标签:李儒

    《三国演义》一书中大约写了1200余个人物,既有曹操、刘备这样的常青树,也有些人物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但也如流星一般留下了自己的辉煌。李儒,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因为他是书中出场的首位谋士,而且心思之阴狠、手段之毒辣,让人毛骨悚然。首次出场,宦官与外戚集团

  • 李儒曾劝董卓将貂蝉送给吕布,董卓甩脸色说了8个字,令李儒崩溃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李儒

    东汉末期,汉朝在名义上依旧做着天下的主人,实则是内部统治四分五裂暗中争斗不止,各方诸侯蠢蠢欲动暗中扩张着兵力,为自己明日登的天下之位做着打算。董卓作为当下势力最盛的诸侯奔赴京城分领天下,他率领的士兵大多是关西人士,受频繁战乱影响关西人常年习武,妇人也可以携剑而出。进京后的董卓更是目睹了政局的动荡和朝

  • 三国演义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五个人,其实实力非凡,李儒算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儒

    1、李儒李儒是作为董卓的头号谋士而出现的,事迹不多,比较清晰的有去孙坚营中求亲被取笑,火烧洛阳等,这也让李儒变得容易让人忽略,甚至有一些了解三国较少的人都不认识他。其实,李儒还是很强的,董卓从最一开始的将军混到可以霸京师,大部分都是李儒的功劳,可惜乱世之中,明主难求。2、陈到陈到,字叔至,生卒年不详

  • 糜竺是投资天花板?都是土财主,张既凭借一大优点在魏晋混的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张既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64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曹魏篇第二十一章:糜竺是投资天花板?都是土财主,张既凭借一大优点在魏晋混的更好张既字德容,是冯翊高陵人。他的家族虽然在政治上当时没有较大影响力,但他家就是有钱,家族规模也不小。因为财力支持,张既入仕途比较顺利,张既参加工作后,其政绩为

  • 曹操死后,贾逵成了曹魏定海神针,怼曹彰、安抚青州兵、拥立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贾逵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一代枭雄就此寿终正寝。然后就是曹丕继位,同年十月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东汉灭亡曹魏建立。然而实际上在曹操死后,曹魏内部发生了不小的动乱,曹丕的继位也不是那么顺利。为何说曹操的死,给曹魏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呢?因为曹操去世的前一年发生了太多大事,曹操及整个曹

  • 司马懿一生最畏惧的人是贾逵,贾逵到底是啥人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贾逵

    《西游记》的孙悟空,曾经大闹幽冥界,烧毁“生死簿”,使得自己从此超脱生死轮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光。但这毕竟是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中,自然不可能有哪个人能有如此造化,能够长生不老,永存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是人生普遍规律,概莫能外。即使是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也难逃一死

  • 贾家人:贾逵是曹操重臣,贾充毁了曹魏,贾南风导致西晋八王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贾逵

    “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曹操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对贾逵的评价。今天要说的不是贾逵个人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做了多大的贡献,而是这一家三代的都颇具传奇色彩,充满戏剧性。贾逵为曹魏政权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儿子贾充却为西晋政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却又将西晋政权给毁掉了,这真是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