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兴督蒋舒只是被调到阳安关辅助关中都督傅佥,为何就要叛蜀投魏

武兴督蒋舒只是被调到阳安关辅助关中都督傅佥,为何就要叛蜀投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月月烧川菜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4/1/2 5:49:54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描写魏灭蜀之战时,阳安关守将蒋舒临阵投敌,害死主将傅佥的故事。那蒋舒为何要叛蜀降魏,其行为又对蜀汉造成了哪些影响,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驻守武兴

蒋舒出身不详,不过从他后来担任武兴督来看,当是世族子弟出身。当时蜀汉有一个蒋姓大族,就是源于荆州零陵郡的零陵蒋氏,其杰出代表就是蜀汉四相之一的丞相蒋琬。不过史书并未记载蒋舒与蒋琬有任何关系,因此蒋舒的家族当是益州的蒋氏世族而非零陵蒋氏。

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蜀记)

后来蒋舒凭借家族的影响力而得以出任武兴督,而武兴为武都郡辖地,靠近汉中重镇阳安关,战略地位重要。

然而蒋舒本事平平,在任上庸碌无为,所以蜀汉朝廷将其调走,让他到汉中协助关中都督傅佥守卫阳安关(或称阳平关)。可蒋舒并不认为自己遭到撤职是自己能力不足的问题,反而怨恨蜀汉朝廷用人不公。

其实蒋舒的毛病我们很多人都会犯,比如一件事情没做好,我们通常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反而会认为这是别人的过错。如果确实是自己有错,那也会心安理得的给自己找个替罪羊,认为就是对方有错,从而让自己摆脱负罪感。

二,欺骗傅佥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大举伐蜀,而魏将钟会所部东路军有十二万大军,是魏军主力。然后钟会率军从关中出发,兵分三路南攻汉中。

当时蜀汉在汉中治所南郑附近设置了汉城、乐城、阳安关等多座军事要塞,而这些要塞都是凭借汉水及其周边的山脉而建,地势险要,易受难攻。因此蜀汉大将军姜维的战略是让各个要塞守军依据坚城抵御魏军并拖延时间,等到魏军粮草不足而退军,那蜀军就可以乘胜追击。然而蒋舒的临阵倒戈,却让这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

当时钟会为了清除汉中周围的蜀军据点,保证大军南进没有后顾之忧,于是派护军荀恺围攻汉城,前将军李辅围攻乐城,护军胡烈攻打阳安关。

阳安关主将傅佥见魏军人多势众,便立即执行姜维的政策,下令全军坚守不出。可蒋舒见曹魏大军前来,认为自己报复蜀汉朝廷的机会来了,便立即决定临阵倒戈。

蒋舒将出降,乃诡谓傅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众出。佥谓其战也,至阴平,以降胡烈。(汉晋春秋)

然后蒋舒为了除掉傅佥,于是欺骗他说:“现在敌人前来我们却畏缩不出,这不是好的办法呀!”

傅佥回答说:“我们奉朝廷的命令镇守阳安关,只要力保城关不失,那就是功劳。如果违背命令而擅自出击,一旦损兵折将,那就是战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呀!”

蒋舒不服气的反驳说:“你认为保住阳安关不失就是功劳,可我认为出城打败敌军才是大功。既然你我意见不同,那就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三,献城投降

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三国志·姜维传)

然后蒋舒就假意带着本部人马出城迎敌,实际上他一见到魏将胡烈,就立马投降了。可傅佥并不知道蒋舒的真实打算,还以为他真是出城作战了,就没有防备。结果蒋舒带着胡烈突袭阳安关,很快就攻入城内。傅佥这才发觉自己被蒋舒骗了,于是力战而亡。此后蒋舒下落不明,可能死于次年的钟会之乱。

《汉晋春秋》提到蒋舒出城是跑到阴平向胡烈投降,然而攻占阴平是魏军中路军主帅雍州刺史诸葛绪的任务,跟钟会没有任何关系。况且胡烈一直是钟会的部下,奉命攻打阳安关,没有必要西进到几百里的阴平去帮助诸葛绪。因此此处“阴平”当为“阳平”之误。

此时

汉城与乐城还在蜀军手中,一直没有被魏军攻克。可见如果没有蒋舒临阵投敌,魏军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攻克阳安关。那汉中也将牢牢控制在蜀军手中,而姜维也不用退守剑阁,那魏军东路军主帅邓艾所部就属于孤军深入,极有可能被蜀军消灭。而魏灭蜀之战的结局也会大为不同,蜀汉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标签: 傅佥

更多文章

  • 董卓首席毒士还是无辜小人物?弑君者李儒的变态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李儒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时代,是一个诸侯并起的时代。俗话说得好,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哦,不是,每一个风光的诸侯背后都有一位多谋的谋士、军师或儒臣,这些谋士们有的通晓军事,临军阵前,从容淡定;有的精通人事,运筹帷幄,决胜人心;有的精通政事,护国佐王,理事安邦……乱世的故事因他们而

  • 历史上的李儒真的是一位很厉害的谋士吗?

    历史人物编辑:观史修文1标签:李儒

    李儒的两个形象李儒的形象有两个,广为人知的是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罗贯中给他“加戏”,充当了董卓的女婿和首席谋士,帮董卓出谋划策,在《三国演义》的前期剧情中就非常抢眼。而在史书上,李儒的记载可谓只字片语,并未有传,搜刮一下,也只有两处记载。一,初平元年初(190年),李儒担任前废帝,弘农王刘

  • 董卓的西凉集团之所以迅速败亡,皆因李儒所出的这六大昏招!

    历史人物编辑:小盛说历史标签:李儒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起因于董卓兵进洛阳,他杀害忠良,无恶不作,满朝宗卿敢怒不敢言,致使袁绍、袁术、曹操等逃出洛阳,发文讨贼,十八路诸侯一起举兵,共讨董卓,从而天下失和,再起烽烟。董卓固然无道,但如果能有一个优秀的智谋之士鼎力相助,也不一定会输的那么惨,当时的董卓进入洛阳后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

  • 李儒:董卓手下头号谋士?小说中鸩杀皇帝,历史上竟然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李昊燃爱生活标签:李儒

    李儒奉董卓之命,领着鸩酒,对废帝刘辩说:“这酒可是好东西,能够延年增寿,祛邪趋福!”刘辩大摇其头:“我不信!这必定是毒酒!”李儒冷笑道:“大王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不管这是什么酒,今天大王不喝也得喝!还请大王给自己留些体面!”刘辩还是不肯,厉声喝斥:“我都已经被贬为‘弘农王’了,董卓还不肯放过我吗!

  •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李儒

    文/四季文史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帝推上龙椅。同时,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间权倾朝野。在我国历史上,汉末

  • 李儒、李肃傻傻分不清楚?别急,捋一捋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李儒

    近来,看到有人在争论到底是谁劝降了吕布,是李儒还是李肃?小编也觉得有点傻傻分不清楚,所以专门查阅相关史料和《三国演义》,捋一捋李儒和李肃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李儒、李肃的历史记载:据《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初平元年(190年)李儒为弘农王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192年董卓被王允、吕

  • 《三国演义》首位出场的谋士李儒

    历史人物编辑:熊英标签:李儒

    《三国演义》一书中大约写了1200余个人物,既有曹操、刘备这样的常青树,也有些人物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但也如流星一般留下了自己的辉煌。李儒,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因为他是书中出场的首位谋士,而且心思之阴狠、手段之毒辣,让人毛骨悚然。首次出场,宦官与外戚集团

  • 李儒曾劝董卓将貂蝉送给吕布,董卓甩脸色说了8个字,令李儒崩溃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李儒

    东汉末期,汉朝在名义上依旧做着天下的主人,实则是内部统治四分五裂暗中争斗不止,各方诸侯蠢蠢欲动暗中扩张着兵力,为自己明日登的天下之位做着打算。董卓作为当下势力最盛的诸侯奔赴京城分领天下,他率领的士兵大多是关西人士,受频繁战乱影响关西人常年习武,妇人也可以携剑而出。进京后的董卓更是目睹了政局的动荡和朝

  • 三国演义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五个人,其实实力非凡,李儒算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儒

    1、李儒李儒是作为董卓的头号谋士而出现的,事迹不多,比较清晰的有去孙坚营中求亲被取笑,火烧洛阳等,这也让李儒变得容易让人忽略,甚至有一些了解三国较少的人都不认识他。其实,李儒还是很强的,董卓从最一开始的将军混到可以霸京师,大部分都是李儒的功劳,可惜乱世之中,明主难求。2、陈到陈到,字叔至,生卒年不详

  • 糜竺是投资天花板?都是土财主,张既凭借一大优点在魏晋混的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张既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64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曹魏篇第二十一章:糜竺是投资天花板?都是土财主,张既凭借一大优点在魏晋混的更好张既字德容,是冯翊高陵人。他的家族虽然在政治上当时没有较大影响力,但他家就是有钱,家族规模也不小。因为财力支持,张既入仕途比较顺利,张既参加工作后,其政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