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国司马昭派钟会、邓艾和诸葛绪,兵分三路,进攻蜀汉,最终,在钟会率主力,在剑阁与姜维主力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邓艾偷渡阴平,捡漏了,灭亡了蜀汉。
后主刘禅投降之后,被送往洛阳,实际上被控制起来,以免再生事端。
魏国三路大军,以镇西将军钟会率兵十万,兵力最多,妥妥的是主力,而征西将军邓艾和诸葛绪,分别率兵三万,三大军队从不同方向,合力进攻蜀汉。
先是钟会以诸葛绪作战不力为借口,将诸葛绪部收编为自己所用,此时,钟会兵力多达十三万人,是邓艾的数倍。
因为邓艾偷渡阴平,迫使刘禅投降,蜀汉灭亡,邓艾的偏师立下大功,一举超过钟会,钟会心中非常嫉妒,加上邓艾出身寒微,在成都又擅自加封后主刘禅为骠骑大将军,并准备封为扶风王,没有请示司马昭,因此,邓艾这种自专的行为,让钟会找到了借口。
于是,钟会联合监军卫瓘等人,给司马昭写密信,诬告邓艾谋反,司马昭闻知大怒,于是,下令让钟会逮捕邓艾父子。
钟会非常聪明,他把抓捕的邓艾的事情交给了监军卫瓘,钟会的意图很明显,如果邓艾真的谋反,肯定会杀监军卫瓘,这样,既证实了邓艾谋反的事实,又可以除掉监军卫瓘,一箭双雕。
然而,没想到,监军卫瓘也很聪明,他带了很少几个随从,先趁夜秘密进入邓艾的军中,提前发出抓捕的邓艾的信息,并明确告知,主抓主谋,其余不问。
这样,邓艾的军中没人再反抗,一大早,卫瓘带人去抓邓艾,此时,邓艾父子还在军帐中睡觉,还没起来,毫不知情,就这样,邓艾父子束手就擒。
卫瓘抓捕了邓艾父子之后,钟会随后就到了,他宣布将邓艾父子打入囚车,押送京城,交给司马昭处置,然后,接管了邓艾的部队,这样,钟会吞并了邓艾的部队,大约三万人,也可能没有三万人,但两万人还是有的。
加上邓艾接受了姜维的投降,姜维还有五万人,成都城内,放弃抵抗投降的军队还有两三万人,钟会手握二十多万大军,没三十万也差不了多少了,他开始自负起来,有了异心,打算争夺天下,如果不成功,便学刘备,占据成都。
值得注意的是,以钟会的才能和头脑,他不知道造反,和司马昭作对的后果吗?他知道。
钟会知道司马昭的手腕和实力吗?知道。
钟会既然很了解司马昭,也很了解魏国的综合实力,他为什么还要造反,去冒这个险呢?
钟会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灭了蜀汉,钟会功高震主。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比如白起、韩信等人,近在眼前的就有,邓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司马昭看到钟会一家独大,肯定不愿意,钟会回去,就算司马昭不杀他,也容不下他,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让他交出兵权,隐退。这样的结果,对于年轻气盛的钟会来说,他是肯定不愿意的。
其二,钟会手握近三十万大军,他觉得自己有赌一把的实力。
钟会的算盘打得很响,即使夺取天下不成功,也可以在成都自立,大不了学刘备,也比回去隐退,老死于林泉之下好。
然而,姜还是老的辣,司马昭意识到钟会有异心之后,早已提前做好准备和部署,他甚至还亲自率兵到长安,坐镇指挥。
而跟随钟会一起灭蜀的军队,早已不愿再打仗了,都想赶紧回到魏国家园,因此,无人再给钟会卖命,甚至,直接反抗钟会的行动。
最终,钟会被胡烈的儿子胡渊带兵杀死,年仅四十岁。
司马昭成为了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