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钟会明知道魏国强大,以他的才智,不难决断,为什么还要造反?

钟会明知道魏国强大,以他的才智,不难决断,为什么还要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瞿凯明 访问量:1977 更新时间:2024/1/16 17:02:16

公元263年,魏国司马昭钟会邓艾诸葛绪,兵分三路,进攻蜀汉,最终,在钟会率主力,在剑阁与姜维主力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邓艾偷渡阴平,捡漏了,灭亡了蜀汉。

后主刘禅投降之后,被送往洛阳,实际上被控制起来,以免再生事端。

魏国三路大军,以镇西将军钟会率兵十万,兵力最多,妥妥的是主力,而征西将军邓艾和诸葛绪,分别率兵三万,三大军队从不同方向,合力进攻蜀汉。

先是钟会以诸葛绪作战不力为借口,将诸葛绪部收编为自己所用,此时,钟会兵力多达十三万人,是邓艾的数倍。

因为邓艾偷渡阴平,迫使刘禅投降,蜀汉灭亡,邓艾的偏师立下大功,一举超过钟会,钟会心中非常嫉妒,加上邓艾出身寒微,在成都又擅自加封后主刘禅为骠骑大将军,并准备封为扶风王,没有请示司马昭,因此,邓艾这种自专的行为,让钟会找到了借口。

于是,钟会联合监军卫瓘等人,给司马昭写密信,诬告邓艾谋反,司马昭闻知大怒,于是,下令让钟会逮捕邓艾父子。

钟会非常聪明,他把抓捕的邓艾的事情交给了监军卫瓘,钟会的意图很明显,如果邓艾真的谋反,肯定会杀监军卫瓘,这样,既证实了邓艾谋反的事实,又可以除掉监军卫瓘,一箭双雕。

然而,没想到,监军卫瓘也很聪明,他带了很少几个随从,先趁夜秘密进入邓艾的军中,提前发出抓捕的邓艾的信息,并明确告知,主抓主谋,其余不问。

这样,邓艾的军中没人再反抗,一大早,卫瓘带人去抓邓艾,此时,邓艾父子还在军帐中睡觉,还没起来,毫不知情,就这样,邓艾父子束手就擒。

卫瓘抓捕了邓艾父子之后,钟会随后就到了,他宣布将邓艾父子打入囚车,押送京城,交给司马昭处置,然后,接管了邓艾的部队,这样,钟会吞并了邓艾的部队,大约三万人,也可能没有三万人,但两万人还是有的。

加上邓艾接受了姜维的投降,姜维还有五万人,成都城内,放弃抵抗投降的军队还有两三万人,钟会手握二十多万大军,没三十万也差不了多少了,他开始自负起来,有了异心,打算争夺天下,如果不成功,便学刘备,占据成都。

值得注意的是,以钟会的才能和头脑,他不知道造反,和司马昭作对的后果吗?他知道。

钟会知道司马昭的手腕和实力吗?知道。

钟会既然很了解司马昭,也很了解魏国的综合实力,他为什么还要造反,去冒这个险呢?

钟会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灭了蜀汉,钟会功高震主。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比如白起韩信等人,近在眼前的就有,邓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司马昭看到钟会一家独大,肯定不愿意,钟会回去,就算司马昭不杀他,也容不下他,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让他交出兵权,隐退。这样的结果,对于年轻气盛的钟会来说,他是肯定不愿意的。

其二,钟会手握近三十万大军,他觉得自己有赌一把的实力。

钟会的算盘打得很响,即使夺取天下不成功,也可以在成都自立,大不了学刘备,也比回去隐退,老死于林泉之下好。

然而,姜还是老的辣,司马昭意识到钟会有异心之后,早已提前做好准备和部署,他甚至还亲自率兵到长安,坐镇指挥。

而跟随钟会一起灭蜀的军队,早已不愿再打仗了,都想赶紧回到魏国家园,因此,无人再给钟会卖命,甚至,直接反抗钟会的行动。

最终,钟会被胡烈的儿子胡渊带兵杀死,年仅四十岁。

司马昭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标签: 钟会

更多文章

  • 明明有着大好未来的钟会,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钟会

    钟会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自幼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后来曹魏的政权掌握在了司马家的手里,不过钟会到没有受什么影响。因为他早年间受到司马师的赏识,是司马氏的重要幕僚。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负责机密事务,又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大力支持司马昭

  • 钟会伐蜀之后,手握重兵,功高震主,他如何才能自保?

    历史人物编辑:瞿凯明标签:钟会

    钟会是魏国太傅钟繇的小儿子,从小就绝顶聪明,中护军蒋济曾一眼就看出时年只有五岁的钟会是非常之人,大加赞赏,可见,钟会非常引人注目。钟会四岁的时候,就能背孝经,七岁就能背论语,十岁能背尚书,十五岁进入太学,可以说是神童,一点也不为过,钟会的聪明才智,也为他日后为司马氏效力,立下赫赫功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钟会若是灭了蜀汉后,成功取代刘禅,三国格局会有如何改变?

    历史人物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钟会

    公元260年6月2日,曹魏少帝曹髦玉碎九重,而司马昭当街刺杀皇帝留下千古骂名。——是时,司马昭三辞、三受之礼尚未彻底完成,然而禅让之路却就此断绝,司马集团迎来了空前之危机。众所周知,大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究其根本离不开“三辞三让”,如若不然,将会为天下耻笑,将失去天下之人心和正统......一、司马

  • 钟会为什么要杀掉许褚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钟会

    许褚之子名为许仪,算是将门虎子,因为他的父亲跟随魏武帝曹操,征战沙场,几次把曹操愣是从阎王爷手里夺了回来,功勋显著,许褚的儿子因此也继承了当时许褚的爵位,享受先父应有的待遇,跟随钟会伐蜀期间,许仪被任命为钟会的先锋大将。许褚这么德高望重,许仪也是名门之后了,这种人讲道理地位应该很高的,为什么钟会说把

  • 钟会、邓艾虽然重兵在握,又足智多谋,但都被此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钟会

    魏国后期,钟会和邓艾双剑合璧,如同当年的张良、韩信一般,平灭蜀国,《军师联盟》也有他们的剧情。他们名气虽然很大,功劳也很显著,最后却栽在同一个人手上。此人名声不显,却间接影响了魏国甚至中华的走势,他就是卫瓘。卫瓘出生于儒学官宦世家,他最为人称道的是秉公办事,不亲不疏,因此在曹魏时期就受到重用。邓艾、

  • 袁氏兄弟投靠公孙康,曹操为何没有乘胜追击?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公孙康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今天的小崔说古谈今,我是小崔说古谈今的小编。三国历史非常的有趣,也非常值得细细品味,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曹操北伐乌桓攻克柳城之后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当时袁氏兄弟因为柳城失守,抱头鼠窜,逃到了辽东,去投靠公孙康。曹操部下纷纷建议他乘胜追击,将袁氏势力彻底消灭,可是曹操却表示,不需要乘胜追击

  • 曹操平定乌桓后,为何不乘胜追击,灭了辽东公孙康呢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公孙康

    在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是中原大地的巨大威胁,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中原百姓的人身安全和统治者的统治稳固。所以,古时候中国皇朝的统治者,在统治稳固之后,一般都会对北方的游牧民族采取军事行动,不仅是为了稳定自己国家的边境,同时更是为了向外扩展版图。毕竟真正的扩充华夏之地,才是国家最大的功绩。公元206年

  • 三国最惨的人是秦宜禄吗,是个男人都在“惦记”他的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秦宜禄

    三国,是男人的时代,是万千男人驰骋疆场的时代。而吕布又是当时的超级猛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人说,如果一个武将能在吕布手下当差,那是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吕布手下的这个武将,在三国之中,被认为是最惨的人,是个人都在“惦记”他的老婆杜夫人,真的是这样的吗?一共有几个人“惦记”他的老婆了?根据《三国志·

  • 曹操纳了秦宜禄妻子,关羽为何“心不自安”?原因背后暗藏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秦宜禄

    孤罔炎史,主攻两汉三国历史。谈历史,讲文化。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收获。今日话题:关羽”心不自安”背后的故事《三国志·关羽传》引蜀记的记载,说是吕布被曹操、刘备围攻之前,关羽多次向曹操提出,城破以后请将秦宜禄妻子杜氏许配给自己。曹操本来是答应的,但架不住关羽反复提醒,就怀疑这个女子姿色不一般。派人

  • 秦宜禄的老婆为何给曹操生了两儿一女?是个男人都惦记他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给生活一个方向标签:秦宜禄

    秦宜禄,三国中的小人物,早期为洛阳守城士兵,后转为铚县县长。后来为东汉末年吕布的部将。没有什么战功也不是什么高官。却因为自己的妻子十分貌美而出名。其妻子杜夫人究竟有多美丽呢,《三国志蜀书关羽转》中曾记载:公疑其有异色,先谴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起初秦宜禄是吕布的部下,吕布当时也是一表人才。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