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56年——198年,当时的高顺是东汉末年吕布麾下的一员猛将,担任中郎将。高顺为人正直忠诚,做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满腹韬略,所统率的部队叫做“陷阵营”,从无败绩。
在公元198年2月,高顺奉命攻打刘备所居住的沛县,曹操派大将夏侯淳支援刘备,当时主将夏侯淳的一只眼睛被高顺射瞎,在沛县被攻破后刘备逃走了,剩下的家眷全被高顺所俘虏。
高顺有勇有谋,在公元196年的某日半夜吕布军中有人突然叛乱,吕布和妻子衣不蔽体的逃到高顺的军营。高顺冷静的根据叛乱首领是河内人的口音,立马就判断是郝萌反了,带兵平叛,斩杀郝萌。
高顺作战勇敢,思考的比较长远,经常劝导吕布,比如战事失利,不要移罪下属。不要随意收取不义之财,会毁名节。吕布对高顺并不是很信服,经常怀疑高顺有分叛之心,平时将部队指挥权收缴,让自己的亲戚魏绪掌控,在需要的时候才给高顺指挥权。就算这样高顺仍然无怨无悔,对吕布忠心耿耿忠于职守。
在公元198年9月曹操率军东征吕布,吕布被陈登用计从徐州骗出,徐州被曹操占领,吕布被曹操围困在沛县,手下的将领侯成、宋宪、魏续等人相继叛变,吕布、高顺、陈宫、张辽等人被曹操俘虏。
张辽
出生于公元169年,亡于公元222年,是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一位名将,曾经是丁原、董卓。吕布手下的将领,在吕布败于曹操手下之后,张辽就归顺了曹操。在公元207年张辽跟着曹操四处征战,在公元215年当时的合肥之战是张辽一生的巅峰之战,“威震逍遥津”就是从这次的战役中得来的。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创下了八百破十万战绩,更是有了一个吓得“东吴小儿不敢夜啼”的传说,在这场战事后曹操更是授予张辽征东将军之号。
曹操
曹操是个实干家,唯才是用,这点在曹操对待关羽的时候表现的最明显,就像郭嘉死后,曹操痛哭流涕更是能完美的体现。至于曹操为什么砍了高顺?为什么会重用张辽?
这其实和两个人的性格有关系,这次直接就是性格决定了彼此的命运。高顺被押到曹操面前的时候一语不发。
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引自三国演义)。
在曹操看来自己问话高顺不回就是看不起自己的意思。于是高顺就是因为这样被斩首了,但是张辽的做法和高顺的做法正好相反,所以张辽才被留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高顺统率的“陷阵营”以前和曹军作战的时候经常性的重创曹军,曹军上下没有一个不恨他的。曹操如果不杀高顺的话肯定会影响自己军队的士气。再加上当时高顺还射瞎了夏侯淳的一只眼睛,高顺必死无疑。
熟知帝王之术的曹操,当然知道对被俘将领中得有杀有留,才能让没被杀掉的产生敬畏之心,从此忠于自己。如果一个不杀,将士可能会心生傲慢,忠诚度也会下降。高顺相等于是吕布军队的军魂,杀高顺最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张辽不能于高顺相比但也是个人才,所以关羽的求情,曹操做了顺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