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神童周不疑与曹冲自幼交好,为何曹操一定要杀他?

神童周不疑与曹冲自幼交好,为何曹操一定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鸿讲古今史 访问量:1667 更新时间:2024/1/15 12:38:24

曹操是三国时期对于人才极其渴求的诸侯,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宦官中常侍曹秋的养子,汉朝灭亡的原因都被怪罪在这些宦官身上,这导致曹操不仅仅被百姓唾骂,还被许多自视清高的名门望族拉到黑名单,而当时又是天下大乱,被算命先生评为“盛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怎么会甘心成为万千蝼蚁中的一员?

再加上因为十八路诸侯的事情,让他在某些人面前刷了波好感,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成功仅仅是靠自己是不够的,而曹操也深深地明白这一点,于是他就三次发布《求贤令》,但如此求才若渴的曹操,也有因为他人太过于妖孽而将其除掉。

这个人就是周不疑,周不疑是荆州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在相关历史文献上记载他聪明机智,是一个万年不遇的天才,而周不疑一开始是跟随舅舅刘先混的,随着刘先跟随曹操,周不疑也自然跟随他前往曹魏阵营,并且在许都与曹操之子曹冲结交,两个天才成为好友。

而周不疑被曹操杀掉的问题也是因为曹冲,众所周知,曹冲是一位极其聪明的孩子,最出名的就是曹冲称象,这个典故也一直被流传,如此才思敏捷,曹冲自然满身傲气,能够成为他的朋友,那肯定是与他差不多的存在,毕竟强者只会结交强者,弱者只是彰显他们实力的衬托物。

所以周不疑就算是没有曹冲聪明,那俩人也是相差无几,如果曹冲能够顺顺利利长大成人,那周不疑也不会死了,因为曹冲死之前,曹操对于周不疑是极其和蔼可亲的。

但到了建安十三年,曹冲因为重病,生命危在旦夕,城府极深的曹操极其哀伤,甚至亲自向天地求情,希望曹冲能够安稳的活下来,可惜天妒英才,曹冲还是与世长辞,而作为他的结交好友周不疑此时就极其尴尬了。

首先就是曹操对于曹冲的看中不仅仅亲自舍下脸皮,抛弃城府,在大庭广众之下请求上天保佑,在曹冲死后,还专门让甄氏给他合葬,而作为他的好朋友周不疑,是不是应该也下去陪曹冲?毕竟曹操能够给13岁的小孩子配阴婚,要是有这个想法也不足为奇。

其次就是周不疑太聪明了,曹冲活着的时候,展现出的才智就让曹操多次想让他当曹魏阵营的接班人,而曹冲去世后,作为他的好友周不疑能够成为曹家掌控的存在吗?毕竟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能够和曹冲结为好友的智商会不会成为曹魏阵营最大的隐患?

所以说周不疑成也曹冲亡也曹冲,虽然周不疑一生没有多大的功绩,但以同类相互吸引的思想来看,他的实力必然不容小看。

所以周不疑在曹冲去世的几个月后就被曹操派人给刺杀了,虽然在刺杀之前,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丕去求情,但他被曹操训斥了一番,训斥的大意:曹冲那么聪明,才能和周不疑做朋友,而你又没有曹冲聪明,你怎么能保证他听你的?就靠你的求情?

周不疑的去世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他的舅舅刘先在这件事中,从始至终都没有现身过,作为带着周不疑来到曹魏阵营的他,说什么都应该有关于他为侄子求情的文献吧?

但奇怪的就是现如今出土的任何文献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刘先也并没有去往前线牺牲,他反而安安稳稳活到了魏国建立,还被封为尚书令,不得不让人嘀咕一句,这母舅是怎么当的?要知道母舅在古代可是比叔叔还要亲的存在,而他这个舅舅在侄子被刺杀前,一点情都没去求。

总结:自古以来都是“伴君如伴虎”,如果曹冲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那周不疑将会成为有龙之功,但世事无常,曹冲的去世让年仅十几岁的周不疑也跟着去世,但更大的原因是帝王的猜忌,帝王那世事无常的心,害死了多少名将能人?

标签: 周不疑

更多文章

  • 天才曹冲早逝,又一天才周不疑为何却遭杀害,原因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周不疑

    曹操不仅自己才能非凡,而且他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他深知在那样一个动乱的时期,要想取得成功,是离不开各种人才的。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还多次发布消息,招揽天下人才。为了得到想要的人才,他还用计从别人那里将人才挖过来,不仅如此,对于和自己结过怨的人,只要有能力他也愿意重用。在我们

  • 曹操连17岁神童周不疑都杀,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周不疑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这个人很喜欢猜忌,也非常喜欢杀人,只要他认为该死的人,一般不会留着。比如德才兼备、才貌双全的崔琰,因为对曹操称王的事,发表几句模棱两可的评论,曹操认为他是在高级黑,便将崔琰下狱处死。而清廉正直的毛阶,也因崔琰死后发了几句牢骚而被下狱,之后郁郁而终。连曹操年轻时候的好友兼得力谋士

  • 被三国历史湮没的天才少年周不疑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周不疑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的智慧和英武让后世崇敬。其间也诞生了众多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神童,真可谓童星闪闪放光芒!其中就有七岁称象的曹冲、四岁让梨的孔融、还有那个会猜曹操之谜的杨修……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就熟悉的三国神童,而在那个时期,还有一个被曹操无辜杀害被三国历史湮没的周不疑。说起三国时期的天才少

  • 司马懿和周不疑都被曹操忌惮,为何只有周不疑被曹操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熊猫电竞推荐标签:周不疑

    在三国时期,曾涌现出了许多天才少年,例如四岁能让梨的孔融,七岁能称象的曹冲等等。还有一个天才少年与曹冲年纪相仿,他就是刘先的外甥,在到了许都之后和曹冲的关系一直很好。然而在曹冲去世后,曹操竟然将此人暗杀了,这位天才少年,就是周不疑。那么司马懿和周不疑都被曹操忌惮,为何只有周不疑被杀,而司马懿却没有呢

  • 神童周不疑,在曹冲死后,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凌烟阁论历史标签:周不疑

    说到曹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而曹操的儿子,曹冲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神童,也是曹操最为疼爱的儿子。曹冲自幼聪慧,更是留下了家喻户晓的“曹冲称象”典故。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描述曹冲的才智,“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也就是说,曹冲五六岁时的智力跟成人差不多。然而,却过早地夭逝,极令

  • 司马懿与周不疑一样出众,为何曹操要杀掉周不疑,却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周不疑

    我们之前说过,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谋略家特别多,神童也一代接一代,然而,不仅仅是天妒英才这么简单,17岁的周不疑就因为锋芒太盛,被曹操无情暗杀。那么此刻疑问就来了,司马懿的才华一样出众,为什么曹操没有灭掉他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析分析。曹操这个人疑心极重,也十分喜欢杀人。只要他觉得这个人该死,

  • 黄权入魏国为官,但他没有为魏国出一计,一策,也没统兵攻打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黄权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消息传到魏国之后,魏国朝堂之上一片欢声笑语,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魏国皇帝曹丕见状,便以此事私下召见于他,黄权的侍从们一个个胆战心惊,唯独黄权镇定自若,曹丕知道这个情况后,对黄权佩服不已。黄权是巴西郡阆中人,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担任主簿,公元211年,刘璋麾下谋士

  • 黄权为什么选择投降了魏国,他的最终结局又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黄权

    黄权选择投降曹魏而不是东吴是基于现实窘境以及心理上的障碍,才做出最佳选择,那么具体到底如何,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黄权为何要投降曹魏?黄权投降魏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道路隔绝,无法返回。按照先前刘备的部署,黄权军驻扎在长江北岸,以防止曹魏军的袭击。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南岸地区被东吴军占领,陆路被

  • 三国黄权投降,忠义流传,明朝此人投降,受垢万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豆豆子标签:黄权

    1644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10万余人大军,进军山海关。从此,这群八旗子弟正式统治了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22年,随着南明永历皇帝的绞刑,清朝基本统一了全中国。其实,清朝之所以能够顺利夺取明朝的政权,除了依靠精锐骑兵之外,还有不少汉族将领帮了大忙。但是,在这些人当中

  • 华夏历史上的,为何神权从未超过黄权?因为神权只是工具而已

    历史人物编辑:涟漪的西子湖标签:黄权

    古代西方,权力最大的人是罗马教皇,而并非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这多是因为民众对国家的不信任,所以需要找寻一个靠得住的精神寄托,于是上帝、教会便成了大家信奉尊崇的对象,教会的势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带来的后果在罗马帝国的身上体现的分明。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西罗马帝国因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