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融让梨千古闻名,但你可知道陆绩怀橘?

孔融让梨千古闻名,但你可知道陆绩怀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生活是一盏灯 访问量:3960 更新时间:2024/1/21 23:16:49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生于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出身汉末三国时期的官宦世家,父亲陆康是东吴著名大臣、庐江太守。

《三国志》记载:“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

陆绩的父亲陆康曾担任庐江太守,陆绩六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去九江拜谒袁术。

袁术派人拿来一些橘子招待陆氏父子,陆绩趁着大人不注意,悄悄藏进怀中三枚橘子,告辞拜别的时候,陆绩怀中的橘子掉落在地上。

袁术嘲笑道:“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陆郎到人家做客还要私藏橘子吗?

陆康觉得很丢脸,一脸羞愧之色,但见小陆绩不慌不忙地回答:“欲归遗母。”

我要回家后送给母亲尝尝鲜。

袁术大为惊奇,这小小年纪就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这孩子将来一定错不了。

后人把这段佳话收录在《二十四孝》中,有人写诗赞美陆绩:“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

陆绩自幼聪慧,博学多识,成年后涉猎广泛,精通天文历法、易经预测。

陆绩十几岁的时候,学识超过陆逊(陆绩的侄子)、张敦、卜静、翻、庞统等名士,这些名士虽然年龄都比陆绩大,却都喜欢和陆绩交往。

陆绩最初任职吴主孙权帐下的奏曹掾,深为孙权的器重,却因正直遭到朝臣的忌惮排挤,后出任郁林太守,受封偏将军,帐下有两千兵士。

陆绩虽然常年在军中,却“意儒雅”,加之有足疾,志趣不在从武,而依然坚持著书立说,留有《浑天图》、《易经注》、《太玄经注》等著作。

陆绩奉命南征,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得不到施展而抱怨,颇为郁闷。

他曾预测说:“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从现在开始算起,六十年以后,就会出现“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局面,可惜我等不到那一天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绩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二岁。

陆绩的预测非常精准,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改元泰始。

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晋咸宁六年(吴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吴末帝孙皓投降,至此,三家归晋,西晋统一了天下。

陆绩去世到三国结束,正好六十年。

陆绩在担任郁林郡(今属广西贵港)太守的时候,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朝时期的郁林郡属于生存环境十分艰苦的穷乡僻壤,气候炎热,瘟疫横行。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陆绩率两千士卒奉命镇守郁林。

到任之后,陆绩带领当地民众兴修水利,挖掘水井,构筑城墙,郡内生存环境大为改观。

陆绩还经常寻访民众,体察民情,减轻赋税,控制了瘟疫的大面积扩散,及大地改善了百姓的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深为当地民众敬仰爱戴,人们把开凿的水井称作“陆公井”。

五代时期,南汉官员刘博古仰慕陆绩的孝道,命人在井边栽种橘树,称作“橘井”、“怀橘井”。

陆绩离任的时候,只有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一家人的行囊过于简朴,以至于船身太轻无法抵御风浪,不得不搬来一块大石头压舱,才得以平安渡海回到故乡吴县。

陆绩舍不得丢弃那块压舱石,就安置在旧宅院内,称作“郁林石”。

《新唐书》记载:“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陆氏后裔一直珍藏着这块看似普通,又极不寻常的石头,后人赞美陆绩的清廉,又把这块石头称作“廉石”。

《廉石记》记载:明弘治九年(1496年),吴县知县邝璠派人将巨石移至闻德坊北察院的东侧,监察御史樊祉题写“廉石”二字,命工匠刻在石头上,以警示官员廉洁自律。

标签: 陆绩

更多文章

  • 动画片《廉石铭》——讲述古代苏州人陆绩的孝廉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五彩飞花标签:陆绩

    一部反映古代苏州人陆绩从政廉洁的动画短片《廉石铭》由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廉石铭》的主人公陆绩为三国时东吴人士,他一身正气、博学多才,6岁怀橘遗母,知礼节,懂孝悌。后来孙权派任其为郁林郡太守,在任上,他“布衣素食”,带领民众修水利、挖水井,跋山涉水,巡视民情,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生产条件,

  • 虞翻惨遭流放却有十一个儿子,晋伐吴时他的孩子们有不同的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虞翻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42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东吴篇第二十一章:虞翻惨遭流放却有十一个儿子,晋伐吴时他的子孙为何各有选择?虞翻是一个很不受孙权待见的人,这都是因为虞翻说话太直白,而且事情在执行时如果不按照他的的思路来做就开始“胡闹”,有时他甚至违背孙权的意思并戏耍孙权,最终惨遭流

  • 虞翻耿直崇忠信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虞翻

    虞翻(164-233),字仲翔,余姚人,三国时期著名经学家、哲学家,吴国重臣。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归孙策。孙权即位后任为骑都尉。他性情耿直,又不能协俗,对孙权也敢犯颜直谏,常受他人毁谤,曾几遭杀戮。后来被遣送至边远地方,终被谪交州(今广州)。卒于交州,年七十岁。 虞翻(164-233) 虞翻

  • 虞翻成功预言了孙策被刺和关羽的败亡,却因为口无遮拦惹祸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虞翻

    导语:因为《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我们对于三国时期的故事也都是耳熟能详。不过《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部小说,里面很多的记载也都和历史不同,都是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像书中的舌战群儒中,东吴一干谋士的形象就和历史不符,在书中他们显得十分无能,但在历史上,其中不乏有才能的人士,而虞翻更是当时的神算子。在《三国

  • 被诸葛亮骂惨的虞翻有多牛?孙策不信他,惨死,吕蒙信他,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知池鱼思故渊标签:虞翻

    一、被诸葛亮骂惨的虞翻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恐怕都知道,里面有个“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老哥一人,就把几乎所有东吴文臣给说得——其实就是骂惨了。张昭是文臣之首,第一个发炮,直轰诸葛亮:你天天宅家里,摇着扇子自比管仲、乐毅,咋辅佐了刘备后,非但刘备没任何起色,反而“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

  • 全琮不仅是东吴重臣还是孙权的姑爷,为何他的子孙却投降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全琮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38章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 东吴篇第十七章:全琮不仅是东吴重臣还是孙权的姑爷,为何他的子孙却投降魏国? 东吴有这样一户人家,家族早年追随孙策,后深受孙权厚爱,甚至孙权将长公主下嫁给了他。此家族人丁兴旺,且族人不乏与孙家联姻之人。等孙权死后,其家族后代几乎全部

  • 一代名将全琮,如何辅佐孙权成大业,带领军队南征北战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全琮

    裴松之曾经这样评价全琮:琮辄散父财,诚非子道,然士类县命,忧在朝夕,权其轻重,以先人急,斯亦冯谖市义、汲黯振救之类。全琮,三国时期吴国政权的著名将领。在他早年的时候,他便跟随父亲一起侍奉于东吴政权,由于才华出众被孙权所看中,甚至将女儿嫁给他为妻,从此之后他更是兢兢业业的辅佐在皇帝身旁。他是一个极为正

  • 全琮对孙吴忠心耿耿,被当成榜样,为何他的儿孙却叛国投敌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全琮

    全琮是孙权的女婿,两次劝孙权谨慎用兵,被称为有大臣之节。可惜他的儿子及侄孙却背叛东吴,投降了魏国。这是怎么回事呢?全琮,出生时间不详,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孙权的女婿,桂阳太守全柔的儿子。全琮的父亲跟着孙家父子南征北战,被封为桂阳太守。全柔曾派全琮运数千斛hú大米到

  • 曹休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为什么会相信吴将周鲂的诈降

    历史人物编辑:肖邦青史谈标签:周鲂

    曹休是曹魏的宗室,曹操对他如同亲子。曹丕篡汉后,曹休受到重用,曹叡即位后,曹休成为了大司马。周鲂是东吴的一个将领,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是他却用诈降骗取了曹休的信任,在石亭之战击败了曹休率领的魏军。那么曹休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将,为什么会相信周鲂的诈降呢?其原因有三点。1、曹休急于立功曹休急于立功,因此

  • 身经百战的曹休,为何那么容易就被周鲂欺骗?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周鲂

    提及赤壁之战,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其场景吧?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真正史料《三国志》中,都对其有详细记载。我们观看赤壁之战时,场面宏大精彩,故事情节紧扣,看得很过瘾,却可能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诈降的黄盖,若不是黄盖主动提出火烧战船的建议,还忍痛挨了周瑜几十军棍去诈降,后面的戏真的是进行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