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沈尹默书法中有没有“俗”?他形成个人书法风格了吗?

沈尹默书法中有没有“俗”?他形成个人书法风格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薛明旺 访问量:2612 更新时间:2023/12/11 0:11:44

沈伊默的书法当然有俗的成分,任何书家在书法学习实践过程中,都有从俗到雅的转化过程。在我看来,沈尹默先生在书法艺术上虽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赢得了很多的赞誉,但其书法始终未脱“俗气”二字,始终走不出对二王等古代经典书法的简单模仿。

为什么我要把对古代经典的简单模仿称为“俗”呢?

古代书法家,通过努力吸收前人书法的精华,再结合以艺术实践,创立了自已的风格。我们学习他们的经典,最终目的是要消化吸收,为已所用,是要努力再创造出新的,有自我个性的书法风格。如果我们学习前人只停留在形式上简单模仿的层面上,这个就叫“俗”。

这就好比,你看别人家的装修风格好,然后你去模仿,他也去模仿,结果家家都一样,丝毫体现不出个人的风格特点,造成审美上的疲劳,其结果就是俗不可耐。所以说,对古人简单的模仿就可称为“俗”。

但书法学习是分阶段的,在学习的前期,我们对古人的模仿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我们的书法长期地停留在简单模仿之中,像有的书法家甚至一生都停留在模仿的层面,那他模仿得再好,也终是俗书。

任何艺术都是以追求自我风格,展现自我个性和情感为最终目的,这也是所有艺术的一大共同属性,如果所有人的作品都是一个模样,哪还有欣赏性可言?

我们在学习书法时都知道“俗”是不好的,是应该努力摆脱掉的,是应该向着“雅”的方向努力的。但想摆脱掉俗气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勤奋努力,并且还需要具备一点天赋的。可以说,从俗到雅的过程,就是艺术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家完成蜕变的过程,更是一个艺术家从普通向伟大迈进的过程。

从俗到雅,好像并不遥远,看似容易,但实则很难,难到有的人穷尽一生的时间都走不完。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草书曾被世人认为是“俗气未脱”,黄庭坚在自我评价时说:

“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黄庭坚自我找原因,认为自已俗气未脱的根源在于曾简单模仿周越书法,结果不但未达到周越书法的境界,反倒还沾染了他的习气。黄庭坚的自我检讨,很好地说出了仅靠单纯模仿,是摆脱不了“俗气”二字的。

黄庭坚曾对自已书法中的俗气非常厌恶,并用各种方法努力摆脱。他曾说:

“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黄庭坚认为俗是大问题,是不可救药的问题,是必须摆脱掉的。

黄庭坚通过努力学习晋人王羲之,唐代张旭怀素等人,通过吸收他们书法中的精华,努力理解书法中意境和气韵的重要性,将他的草书从简单的模仿状态转向表达自我之“意”的状态,这才完成从俗到雅的升华,也成就了他一代书法大家的地位。

沈尹默先生的书法,在早期曾学习清代书家黄自元,他亦曾被人批评为“俗气未脱”,沈尹默在自我总结时,将俗气未脱的原因归结为喜用长锋,对毛笔的控制不利,悬肘书写的功力不够等表面原因,未从书法艺术的深层次上反思,结果书艺水平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始终未能向较深方向发展。

说到沈尹默,就不能不提另一位近现代书法家功,启功老先生的书法就完成了从俗到雅的转变,堪称是当代所有书家的楷模。

启功书法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书法个人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追求和表现艺术之美的基础之上的,是与传统书法的审美观点完全吻合的。如果在追求个人风格的过程中丢掉了对美的表现和追求,以丑为美来表现个性,那也难以摆脱“俗”的实质,也是俗书的一种。

尽管很多人对启功的书法也有各种非议,甚至将他的书法贬称为“一捆柴”,但你不得不承认启功书法在追求艺术之美的基础上,所建立的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这种风格是独一无二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而这正是沈尹默先生所欠缺的,因为对书法的理解不同,各人的艺术天赋也不同,这才造成沈尹默先生个人书法风格的缺失,也导致了沈尹默先生的书法终未能完成从俗到雅的升华。所以我说,沈尹默的书法里有“俗”。

标签: 尹默

更多文章

  • 《书法问集》1257、沈尹默先生书法大家,怎么学的人这么少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尹默

    沈尹默先生是20世纪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为什么学沈尹默先生的人比较少,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沈尹默先生的书法风格相对于其他书法家来说更为独特和个性化,难以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沈尹默先生的书法作品强调自然

  • 沈尹默:解读笔法、笔势、笔意,愿我走过的弯路你们别走

    历史人物编辑:佴仙媛标签:尹默

    沈尹默幼年学书,初学黄自元,后又学南京仇涞之,虽然在书法上用心颇勤,但是却没有得书法的妙径。一次,沈尹默在好友刘三处喝酒,写了一首诗。这首诗被陈独秀看到了,第二天陈进了沈尹默家就批评说:“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这种素不相识的刺耳批评,放谁都不一定好受!他曾

  • 晚潮重印之际说尹默先生

    历史人物编辑:成敏标签:尹默

    □周维强小书《笔下云烟:沈尹默先生题签往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去年出版,一年不到即获重印。这何尝不是受惠于沈尹默先生法书的影响力呢?沈尹默先生后来以书法、书法研究、书法教育为世所重。但他早年也曾在新文化、大学教育和教育行政诸方面有过实践和贡献。尹默先生题签。尹默先生在书写。尹默先生书法,也是在博取

  • 民国有个大书家,沈尹默!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尹默

    1 / 9 浙江美院陆维钊教授评沈老书法时,云:“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 2 / 9 浙江美院陆维钊教授评沈老书法时,云:“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 3 / 9 浙江美院陆维钊教授评沈老书法

  • 陈独秀说沈尹默书法“其俗在骨”沈尹默用了三十年时间仍未能改变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尹默

    如果有人问,沈尹默的书法和谢无量的书法,你更喜欢哪一个?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原因很简单,沈尹默的书法更漂亮,而谢无量的书法歪歪扭扭,似小儿涂鸦,偏小众,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但在书法艺术中,漂亮的字未必就是好字,反倒有可能是俗书,比如馆阁体。而那些写得歪歪扭扭的字未必就是丑书,有可能自有高超的艺术

  • 王者之心:为了抓捕小诸葛李恢,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历史人物编辑:奕道君心标签:李恢

    蜀汉重臣李恢,主要是因为劝降了马超而被世人所熟知。尤其是在三国志11的游戏里,他更是独享着“小诸葛”的称号。老玩家们都知道,李恢之所以能够享誉如此称号,关键还是因为他的机智特技能够无限接近诸葛亮的神算控制效果。taptap版《军令如山:王者之心》里的李恢,又是怎样的一副人设呢?其实我最开始压根没想写

  • 孙桓:差点在战场上生擒刘备,不久后,就莫名其妙地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孙桓

    夷陵大战失败,刘备在逃跑的过程中,被一个吴将逼上绝路,差点被生擒。这个吴将就是孙桓。孙桓,生于公元198年,字叔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建武将军。孙坚族子孙河的第三子,吴国定武中郎将孙俊的哥哥。孙桓不仅长得仪表堂堂,而且博闻强记,口才也是一流的。因此被孙权称赞为“宗室颜

  • 眼看孙桓危险,陆逊为何不救?孙权会为侄儿报仇?一切为击败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孙桓

    孙桓是孙河的第三个儿子,孙河被孙坚所收养,跟随他南征北战。所以孙桓从辈分上来说,应该是孙权的侄儿。即使不是亲侄儿,也算是孙权的心腹,毕竟是家里人。而陆逊在夷陵之战前,却差点把孙权的这位侄儿给害死。陆逊提领江东大都督的时候,孙桓被拜为安东中郎将,前往夷道。可是孙桓作为前锋,却被刘备大军重重包围。在这种

  • 三家争雄:孙翊妻为夫报仇,凌统酒宴刺甘宁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孙翊

    三家争雄:孙翊妻为夫报仇,凌统酒宴刺甘宁话说刘备接得荆州来书,即与诸葛亮商议行止,诸葛亮答道:“想是因为黄祖败死,故请将军往议如何抵御东吴,将军不妨前去,亮愿随行。”刘备闻言甚喜,便偕诸葛亮出城,同诣荆州。欲知黄祖败死情形,还须从源至委,补叙一番。先是孙权继承先业安踞江东,曹操恐孙权强盛,责令遣子入

  • 孔明如何看待曹孟德?诸葛亮怒斥薛综是因为何事?会谈持续发酵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薛综

    诸葛亮话音刚落,谋士临淮淮阴人步骘又站出来反驳,他说道:“孔明先生,您不就是学苏秦和张仪,想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跑来游说我们江东吗?”诸葛亮对他说:“您只知道苏秦和张仪是舌辩之士,却不知道他们也是真正的豪杰啊!你看,苏秦佩戴着合纵六国的印绶,张仪两次出任秦国的宰相,他们都有匡复社稷的机智,补完天地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