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名臣胡铨简介: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四名臣”

南宋名臣胡铨简介: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四名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473 更新时间:2024/1/8 18:15:57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胡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胡铨募乡丁助官军捍御。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有《澹庵集》等。

人物生平

胡铨自小潜心学问,强记博览。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在淮海策问进士,胡铨对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回答说:“汤、武顺从民众而兴起,、纣顺应天道而灭亡。现在陛下起于干戈锋镝之间,外乱内讧,而策问臣下数十条,都质问于天道,而不倾听民众呼声。”又说:“现在的宰相不比过去的晏殊,枢密、参政又不是过去的韩琦、杜衍、范仲淹。”答问长达一万多字,高宗看到而惊异,打算把他列为第一名,有人忌恨他的耿直,移为第五名。授予抚州(今江西抚州市)军事判官,未上任,恰逢隆佑太后(孟皇后)为避金兵逃到赣州,金兵随后追击,胡铨以漕司檄文统摄本州幕僚,召募乡丁辅佐官军抵御,受赏转承直郎。服父丧,从乡先生萧楚学习《春秋》。

绍兴五年(1135年),张浚设都督府,辟举胡铨任湖北仓属,胡铨没有赴任。有诏令到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推荐他,赐对,任枢密院编修。

绍兴八年(1138年),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二人作为“江南诏谕使”,携带国书,在王伦的陪同下,来到南宋都城临安进行和谈。金使态度极其傲慢,目中无入,对南宋当局百般侮辱。但高宗和秦桧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与金使议和。此举激起了朝中大多数大臣与全国军民的义愤,纷纷起来反对。胡铨反对议和最为激烈,他上书高宗,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斩秦桧、王伦、孙近的头。他还表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宁愿投东海而死,也决不在小朝廷里求活。

胡铨这篇奏疏一经传出,立即产生强烈反响。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此书刻版付印散发,吏民争相传诵。金人听说此事后,急忙用千金求购此书,读后,君臣大惊失色,连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奏疏上报之后,秦桧认为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令除名,贬送昭州(今广西省平乐县)管制,并降诏传告朝廷内外。给事中勾龙如渊、谏议大夫李谊、户部尚书李弥逊、侍御史郑刚中等人纷纷想方设法出面营救,秦桧迫于公论,只得改派胡铨去广州监管盐仓。

绍兴九年(1039年),改为签书威武军判官。

绍兴十二年(1142年),谏官罗汝楫弹劾胡铨饰非横议,诏令除名,贬送新州(今广东新会县)管制。

绍兴十八年(1148年),新州守臣张棣攻讦胡铨与宾客唱酬对答,诽谤怨恨朝廷,胡铨再被贬至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崖城镇)。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秦桧死,胡铨量移至衡州。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胡铨获准随意居住。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胡铨复职奉议郎、知饶州。孝宗召他入对,胡铨上奏修德、结民、练兵、观衅四事。孝宗说:“朕很早就听说你耿直诚实。”任命他为吏部郎官。

隆兴元年(1163年),迁任秘书少监、擢任起居郎。针对自隆兴北伐失败后朝中的议和之风,胡铨多次上表予以反对。

当时发生旱灾、蝗灾和星变,孝宗下诏垂询政事缺失,胡铨应诏上书数千言,全篇引用《春秋》记载灾异的方法,论述政令缺失的情况有十种,而上下情不合的情况也有十种,并说:“、舜四目明白,四耳通达,虽有共、之乱,不能堵塞。秦二世赵高为腹心,刘邦项羽横行而没有听说;汉成帝杀死王章,王氏移鼎而没有听说;汉灵帝杀死窦武陈蕃,天下崩溃而没有听说;梁武帝信任朱异,侯景斩关夺隘而没有听说;隋炀帝信任虞世基,李密称帝而没有听说;唐明皇驱逐张九龄,安、史包藏祸胎而没有听说。陛下自从即位以后,号召延揽宾客,与我同时召来的张焘、辛次膺、王大宝、王十朋,现在张焘已离开朝廷了,辛次膺离开朝廷了,王十朋离开朝廷了,王大宝也将离去,只有臣还在。以言论为避讳,而想堵塞灾异的根源,臣知道必然不能做到。”

胡铨又说:“过去周世宗被刘旻击败,周世宗处斩败将何徽等七十人,军威大震,果然打败刘旻,夺取淮南,抚定三关。一天之内处死七十位将领,哪里还有将领可以使用?但周世宗终能恢复失地,这难道不是因为无能懦弱的人离开,而勇敢的人出来了吗?近来宿州之败,将士死于敌手的布满原野,而败军之将以得到的金银贿赂权贵以求得自解,上天以灾异昭示人们,陛下必须信赏必罚以顺应天道变化。”他又谈论台谏官说:“今朝廷大臣以箴默不言为贤,取悦陛下为忠,导致唐德宗时‘卖直’那样的事发生,正所谓‘一言丧邦’。”孝宗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些。”

金朝请求和议,胡铨说:“金朝知道陛下锐意恢复中原,因此用好话欺骗我,希望绝口不要说‘和’字。”孝宗将边防事宜全部交付张浚,而王之望、尹穑等人专主议和排挤张浚,胡铨当廷斥责他们。胡铨兼任权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张浚儿子张轼被赐金紫,胡铨收缴上奏,认为不应当这样对待勋臣子弟。张浚与胡铨交情深厚,胡铨不顾忌这一点。

十一月,孝宗就战和问题向朝臣征求意见,与会的十四人中,力主和议的占一半,模棱两可的占一半,反对议和的不过胡铨一人。朝廷任命他为宗正少卿,胡铨请求外任,没被允许。

早先,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以泗州地投降,萧琦率兵一百人投降,诏令都授予他们节度使。胡铨说:“接受投降自古以来都是件棘手的事情,六朝七次得到河南地区,但很快又都丧失;梁武帝时侯景将河南地区来投降,不久台城沦陷;本朝政和、宣和年间,郭药师从燕云来投,不久成为中国祸患。现在金朝三大将前来归附,给予高官厚禄,优待他们的部队,以维系中原民心,是不错的。但让他们驻在都城附近,万一他们包藏祸心,作为内应,将来会后悔莫及,希望不要任命他们掌管兵权,把他们的部众迁移到湖、广地区以杜绝后患。”

隆兴二年(1164年),胡铨兼任国子监祭酒,不久任权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八月,孝宗因灾异避住偏殿减少膳食,诏令廷臣议论政事缺失和当前急务。胡铨认为救灾是当务之急,同金讲和是政事缺失,认为“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并举“十吊”之事,再次反对议和。

当时,金兵向商、秦之地进发,楚荆、昭关、滁等地先后失守,只有高邮守臣陈敏顽强地拒敌于射阳湖(今江苏东部)。形势十分危急,胡铨受命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一面上表弹劾拥兵不救的大将李宝,敦促他迅速出师救援;另一方面又亲自带兵上前线抗金。时值严冬腊月,河水冻结,胡铨身先士卒,手持铁锤下河击冰。将士们深受鼓舞,一鼓作气,奋勇作战,终于击退了金兵的入侵。许久后,提举太平兴国宫。

乾道初年,胡铨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知漳州,改任泉州。上朝奏事,留任工部侍郎。入朝对策,说:“少康以一旅之师恢复夏禹基业,今陛下富有四海,不只一旅,而即位已经九年,恢复过去基业的效果还未显著。”又说:“天下多水旱灾害,左右不上报,这是为国谋画者的过错,应该命令有关部门迅速做好防灾准备。”请求退休。

乾道七年(1171年),任宝文阁待制,留经筵。请求离职。以敷文阁直学士出外任宫观官。辞行时,还以归还陵寝、恢复故疆上言,孝宗说:“这是朕的志向。”并问他回到哪里,胡铨说:“回到庐陵,臣以前在岭海曾经训解经书,想写成此书。”孝宗特赐通天犀带以示宠荣。

胡铨归去后,献上所著《易》、《春秋》、《周礼》、《礼记解》,孝宗诏令收藏于秘书省。不久复任原官,升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转提举玉隆万寿宫,进为端明殿学士。

淳熙六年(1179年),召胡铨归经筵,胡铨以疾病极力推辞。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已届78岁高龄,疾病缠身,不能再上朝,孝宗准许他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退休。5月,胡铨病危,弥留之际,仍口授遗表,悖悖期望孝宗“舍己为人,安民和众”,牢记家仇国恨,收复失地。他自己则愿学习唐代安史之乱时忠贞杀敌、以身殉国的张巡,“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就在忠君爱民、杀敌报国嘱咐声中,胡铨溘然辞世。孝宗闻讯后,特赠通议大夫。

淳熙十三年(1186年),追谥“忠简”。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雍正与允祥有最亲密的关系,他对允祥有哪些超规格的待遇?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无论是载还是影视剧的演绎,雍正和他十三弟允祥的关系是最亲密的,雍正待允祥的很多方面都远远超过其它的兄弟,甚至超过历史上绝大部分君臣之间的关系!究其原因,简单来说,是因为老十三对雍正忠心耿耿,而且能力强,还懂得谦逊和进退。那雍正对允祥有哪些超规格的待遇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汉中之战:一场决定蜀汉生死存亡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蜀汉中大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魏蜀汉中之争指的是发生在公元217到219年间,蜀国和魏国为争夺汉中而展开的一场战争。根据学者薛凤飞的介绍,此次战役没有独立成篇的文献,所以他从各个文献中摘录了相关的文献介绍了此次战役。除了薛先生的文献以外,我们将对比其他文献

  • 食邑是什么意思?食邑源自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春秋,历史解密

    食邑,简单来说就是君王将某一地区的税收赏赐给有功的臣下,让这些人可以衣食无虑,没有后顾之忧的为朝廷效力,且这些赏赐的土地基本是可以世袭罔替的,子子孙孙不论痴傻还是愚钝,都将会是荣华富贵在身,这也是对立功之人最高的封赏。食邑制又叫做食封制,而食邑亦可以称之为采邑、采地、封地。其盛行于西周时代,最早是周

  • 揭秘:秦始皇有没有立过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秦朝,野史秘闻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许多的谜团。正史上没有关于秦始皇的妻妾们的任何记载,这一点引起了后人的好奇和探究。正史上虽然没有关于秦始皇妻妾的详细记录,但是却曾经提到过秦始皇后宫妃嫔的人数有“万余人”。这万余人中有征讨六国获得的美女,也有手下官员孝敬的美姬,由此可见秦始皇还是个颇

  • 褒姒为何不笑?漫长的宫心计之后才有烽火戏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周,褒姒,风云人物

    夏桀时两条龙的口水集结成龙珠被冷冻数百年,后于周厉王时附身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宫女身上,小宫女因此怀孕,而且一孕四十年,终于在周宣王亲征犬戎期间分娩一女。你没想错,此女正是日后祸乱西周,平时苦瓜脸,一笑倾人国的褒姒。褒姒难道真的不爱笑吗?其实不是,宝宝心里苦,只是宝宝不说而已。众所周知,褒姒集周幽王万千

  • 就算赵王没将廉颇换成了赵括,赵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长平之战是秦国能完成统一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最后赵国全军覆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歼灭战。不过急于求胜的赵王在这场战斗中把善于防守的廉颇换成了赵括,很多人把这个举动当做了一个转折点,但是就算没换人赵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么?其实也是非常渺茫的,毕竟秦国的国力远强于赵国,打持久战对赵国更加不利。下面小编就

  • 周文王开疆拓土灭密、黎之战 三年灭密五年灭黎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

    导读:周文王二年,周攻灭邘(今河南沁阳北),三年攻灭密(今甘肃灵台),五年攻灭黎(即“耆”,今山西省长治县境)等国,解除了周国北方和西方后顾之忧。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周文王三年灭密商帝辛三十二年(公元前儿世纪),在周灭商之战中,周军攻灭密须(今甘肃灵

  • 李莲英和慈禧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何会引人怀疑他不是太监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莲英,慈禧,历史解密

    李莲英是清朝末年时地位最高的太监了,一提起他,我们就会有很多疑问,因为他简直就是个传奇,他的各方面经历让人不禁怀疑:他是真的太监吗?慈禧很早就成为寡妇了,在守寡期间,她跟太监李莲英的关系极好,在李莲英四十岁生日的时候,慈禧送给了他很多的奇珍异宝,就在李莲英陪慈禧看戏的时候,慈禧还会专门为他准备了他爱

  • 古代皇室的生育率低吗?为什么孩子总是夭折?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我们都知道,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皇帝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治权利和财富的中心,作为皇帝的妃子也会有比一人要好的很多的生活。想要进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无数的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希望可以进到皇宫里做皇帝的女人。其实皇帝有那么多的后宫嫔妃并不是完全因为皇帝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后宫的妃子越多越

  • 曹操收编的30万黄巾军为什么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曹操收编的30万黄巾军为什么不用?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交兵,史称官渡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根据《三国志·武帝纪》中的描述:"绍众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也就是说袁绍有十多万人,而曹操兵力不足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