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战略眼光看,《古文观止》中曹刿是如何论战的?

从战略眼光看,《古文观止》中曹刿是如何论战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王美食屋 访问量:3870 更新时间:2023/12/19 14:02:33

曹刿论战记述了我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长勺之战。在这之后的第三年,曹刿又做了一件事,成为司马迁史记中的第一刺客。而这一切广阔的历史背景要从美女文江和哥哥的不伦之恋说起。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是古文观止的第八篇曹刿论战,喜欢古文观止的朋友可以进入合集观看更多古文观止的解读视频。

每段历史呢,都有它的原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要从齐国美女文江和哥哥齐襄公说起,说起这二人啊,看过前几期古文观止的朋友都比较了解,文江呢,是齐国美女,也是鲁桓公的夫人,但是文江不太检点,和亲哥哥齐襄公乱来,结果公元前694年,绿成一片大草原的鲁桓公。

被暴虐的齐襄公杀了,悲惨的死在了齐国,两国呢,就此结仇,而鲁桓公和文江的儿子登上了王位,他便是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父亲被齐桓公所杀,鲁庄公一直怀恨在心,但又没实力去跟齐国硬来。终于八年后,机会来了,当时齐国政变,齐襄公被杀,鲁庄公立刻便护送齐国公子纠回国继位,希望日后能通过公子纠控制齐国朝政,但鲁庄公的希望却落空了,最终继任齐国国君的是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就这样,齐鲁两国的仇恨越来越深,鲁庄公呢,不忘齐国的杀父之仇,齐桓公记恨鲁庄公干预齐国朝政,两国连着打了两次仗,但均以鲁国战败告终。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又一次进军鲁国,这次齐国尤为咄咄逼人,战场设在距离鲁国国都很近的长勺。就这样,曹刿论战这一幕历史大戏终于上演。知道齐军来犯,曹刿便去见了刘庄公。很多人都很纳闷,曹刿是一介平民,怎么能轻易见到君王呢?在这里不得不提周朝的一个制度,国野制。国野制简单来说,就是将人口分为了两类,一类住在城外,称为野人,不能参与国家事务,也不能当兵,只能供应粮草。而另一类人呢,住在城里,称为乡人或者国人。这部分人呢,可以议问国事,也可以参军打仗,而曹刿正是国人,所以他是有资格见到国君议问国事的。曹刿见到了鲁庄公呢,什么都不说,开口就问了三个字,何以战?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你凭什么打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啊,一介平民见到尊贵的君王,上来就问,你凭啥打仗?言辞挺犀利的。那么曹刿为什么要问这句话呢?根据背景,我们知道鲁国曾经扶持过齐国公子修,而且公子修当时差点杀了齐桓王,所以齐国是来报仇的,他不是要灭鲁国,只是要把他打服。那么曹刿这句何以战的意思就很明确了,你先掂量掂量能不能打,要是天时地利人和,哪样都不战,就别硬扛,赶紧服软投降得了。

鲁庄公是怎么回答的呢?鲁庄公说,我为人很慷慨,吃的穿的从不独享,一定要分给别人。曹刿听了内心很无语,因为他从没有分到过,所以直接答,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没人给你卖命。鲁庄公又说,我祭祀很用心,从不敢虚报祭祀用品,曹贵达,这只是小信用,老天爷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估计这会儿有点心虚,终于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清楚,但一定要处理的合情合理。听到这句话,曹刿才说,这倒是尽了君主的本职,可以凭这个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同您一起去。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段对话有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跟计梁吉堆处师有点像。这段对话反映出曹刿对鲁庄公的试探和考察,最终曹刿对鲁庄公处理政务勉强满意,才说可以一试,这暗藏了取信于民的思想。二人会谈完毕,鲁庄公便带上曹刿共同奔赴了长勺战场。双方不好阵势,鲁庄公立马就想擂鼓出击,打算先发制人,一举破敌。但曹刿制止了鲁庄公,说不可。鲁庄公倒也听话,真的就按兵不动。一直到齐军三次击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军了。就这样,鲁军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曹刿只是等齐军打了三通鼓后才击鼓进军,然后他就赢了,这也是一鼓作气。

这个成语的由来,但这里有个奇怪的点,也是当初我自己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不太明白的地方,为什么齐军前两次击鼓都没有进军,非要等到鲁军击鼓齐军才进军的呢?因为春秋早期战争是讲究礼节的,当时的交战双方会约好时间、地点,摆好阵型,然后一同击鼓,战车对冲,被冲垮的一方认输,战争便结束。

战争以打服对方为目的,不以歼灭对方为目标。那时候会有一些战争规则,比如不鼓不成列,就是不攻打没有列好阵的敌人,再比如不重伤,不主北,就是不能让同一个人重复受伤,如果对方已经受伤,就不能再打了,打败了别人呢,得见好就收,不能揪住不放。这里有个非常有趣的例子,有一次晋国和楚国打仗,晋国打。

输了,输了就得跑啊。结果晋军在逃跑过程中,他的战车陷到泥坑里面了,在后面的楚军看见,主动上前帮晋军把战车弄出了泥坑,然后楚军就呆在一边等。等什么呢?等晋军修好战车能正常行驶了,才又去追。不过呢,晋军没跑几步,战车又坏了,楚军这次干脆直接帮晋军修车,车修好了,晋军又跑,楚军才又追。

所以当时两军交战是非常君子的。也由此可见,曹刿的这次胜利其实是一种出奇制胜。这里就有一个齐和正的概念了。什么是齐,什么又是正呢?正是常规,是规范,齐是破常规,是初心,是变化。举个例子,比如道德经里面说以正治国,以其用兵,这话是说治国要有规范性,用兵要有出其不意的谋略。

因为治国方略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国家都会乱,但打仗呢,只要击破对方的仁和一环,你就胜利了。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很好的演绎了旗,按照当时的规矩,肋骨以后就应该对冲,但曹刿偏没有,这就破坏了对方作战环节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士气。

总结这次战役,若非曹刿的出奇制胜,鲁国一定会大败。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儿,公元前681年冬,齐桓公与鲁庄公登坛会盟时,一名鲁国大将突然冲上来,手持匕首劫持了齐桓公,直到齐桓公许诺会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这名鲁国大将才收手。这个人便是司马迁笔下的五刺客之首曹墨。那这个曹墨跟我们今天说的曹刿有什么关系吗?

部分学者认为,古音曹墨和曹刿的发音很接近,所以呢,曹墨就是曹刿。按这个观点,曹刿在长勺之战后又一次出奇制胜,只靠一把匕首便要回了鲁国被侵占的土地。不过,虽然曹刿善于出奇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曹刿参与的这次长勺之战是战争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打仗不流行用计谋,在这一仗之后,伴随着整个东周的李峰乐坏,战争开始慢慢的不按规矩怎么赢怎么来了。好了,本期的棉花读书就到这里,如果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标签: 曹刿

更多文章

  • 曹刿论战:看鲁国的民主程度,平民可以说君主是“鄙人”

    历史人物编辑:微阁说史标签:曹刿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非常重要的一篇经典著作。以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的长勺之战为题材,雄踞中原东部的齐国,无论军事实力还是外交政治正处于极盛状态,准备兴兵侵犯邻居鲁国,双方因此对峙长勺(今山东莱芜)一带。为了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处于弱势的鲁国庄公与谋士曹刿围绕如何打赢这场战役,所展开一些列的论

  • 长勺之战,齐桓公称霸的第一战,却成就了“曹刿论战”的名气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曹刿

    齐桓公在乾时之战中击败鲁国,巩固了自己在齐国的统治,又进一步逼迫鲁庄公杀死公子纠,把天下第一等的人才管仲收入囊下。此时的齐桓公意气风发,雄心壮志,迫不及待地走上了称霸天下的路。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再次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企图征服鲁国,以报复鲁国一年前对公子纠的支持的宿怨并,向中原诸侯展示齐国的实

  • 再读《曹刿论战》:曹刿从哪里来?打了一场漂亮仗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曹刿

    曹刿是个没落的贵族,他在齐国出兵进攻鲁国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要向鲁庄公建言献策。曹刿的同乡问他干什么去,曹刿说,求见国君鲁庄公抵抗齐国的军队。同乡说,这些军国大事有吃肉的人考虑,你操那个闲心干啥?曹刿很理直气壮地说,吃肉的那帮家伙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计议深谋远虑。于是鲁庄公接见了曹刿。曹刿在会见鲁庄

  • 刺客鼻祖还有将军身份,他是曹沫又叫曹刿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曹刿

    在《左传》中,曹刿与鲁庄公论战,通过语言对话与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帅形象。曹刿观察细致、谋划周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而在《史记》中,曹沫作为刺客鼻祖历史留名。为了维护鲁国尊严,好勇尚力,表现出一个刺客忠义诚信的品质。在司马迁所记录的刺客中,这是唯一一个完成使命而又存活下来的幸运者。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刿,后来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曹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一篇文章《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也是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顾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此前为了护送公子纠去齐国即位,齐鲁已经发生了几次战争,鲁国都被打败,听闻齐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

  • 《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

    历史人物编辑:智睿生活日常标签:盗跖

    《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说起国漫,就不得不提《秦时明月》。《秦时明月》自2007年播出《百步飞剑》以来,就一直广受好评,目前已经更新到了《沧海横流》,积累了

  • 《秦时明月》盗跖为什么那么讨厌盖聂?不光因为蓉姑娘,还因为他

    历史人物编辑:少年梦不惜标签:盗跖

    《秦时明月》盗跖为什么那么讨厌盖聂?不光因为蓉姑娘,还因为他喜欢看国漫的小伙伴们大家好啊!身为一名国漫粉,我本人是非常喜欢看《秦时明月》的,最近又重温了一遍,不得不说,剧情非常精彩。盗跖是一个盗贼,而且有“盗王之王”之称,可见他偷的能力非凡,而且他轻功非常快。在第二季、第四季、第五季都有非常重要的展

  • 十三岁就可以杀人不眨眼的秦舞阳,为何看到秦始皇却这么害怕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秦舞阳

    因为特权。秦舞阳知道,就算杀了人,也能逃过法律的惩罚。 再糟糕,也可以贿赂官员放过路,跑到其他国家逃跑。 无论如何,你不必死。如果孙小果知道,只要他打,就算别人打他,只要他还手,他就会互相打。 他会先被拘留,他敢打吗? 更不用说邪恶了。大秦强悍,称霸天下,秦法严密。 刺杀秦王更是杀三族之罪。 就算秦

  • 为什么13岁就杀人的秦舞阳,一见到秦始皇就吓得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秦舞阳

    燕王丹为实现扭转秦灭燕局面,采取“先射人,再射马!“擒贼先擒王”弯道超车,对秦始皇进行殊死刺杀。目的不好说,但势必会导致局势大变,重创秦军将士的士气,但秦舞阳的表现却令人震惊。”荆轲不动声色,连忙解释道:“北蛮人是个卑微的人,没见过皇帝,所以大惊。这也体现了荆轲非凡的胆识和智慧。秦武阳为何后燕将军?

  • 秦舞阳真的是懦夫吗?为什么名气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半城繁花半城殇标签:秦舞阳

    因为秦舞阳是和荆轲一起去刺杀秦王的,也算是名流千古,所以名气很大,那么为什么有人说他是懦夫呢,这是因为他随着荆轲去见秦王,结果见到了前秦王,他竟然被吓得发抖。不过我觉得这件事情有可原,毕竟他当时年龄也不大,当然,他也不能算是一名勇士。秦舞阳的祖父是燕国的贤将秦开,也算是出身名门,在他大约十二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