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真能代表当时所有贵族吗

《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真能代表当时所有贵族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文浩 访问量:610 更新时间:2023/12/19 13:09:02

◆前言:

曹刿论战》被编入了高中课本,其中有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做到深谋远虑不能真正为国家做事。

史籍物是反映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曹刿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大概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也能对“食肉”的贵族阶层探讨一二。

◆个人通俗分析: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前一句话是“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间焉”,意思是“国家有吃大鱼大肉的人谋划就够了,你又要瞎凑什么热闹?”

从乡人的话中能看出他们只把自己当做一个被支配者,国家大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可以高高挂起的事情,其实这种思想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为什么曹刿说肉食者不能谋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春秋战国的贵族阶层。

具有广泛的血缘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依然有西周的遗风,在政治领域沿袭着“周天子-诸侯-大夫-士-平民”的结构,周天子的地位虽然在日趋衰弱但是诸侯王和大夫的势力依然牢不可破。

春秋战国就在各个国家的领导阶层带领下不断改革和前进,虽然不同国家间的贵族已经有了各自不同的利益,但是归根到底他们的血脉都归在了周天子那里,所以他们也都算关系日趋疏远的亲戚。

贵族的身份是由自己身上流的血确定的,他们从生下来就是肉食者,他们从生下来就不懂得竞争和底层百姓的命苦。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晋国的公子重耳,他在外颠沛流离了几十年,但是重新回到晋国他依然是风光无限的晋文公,而且晋国的二把手卿大夫也没有任何异议更没有篡位的想法。

退一步讲,即使卿大夫做着“晋公”的梦,温顺的百姓也会起义,合作把他从王位推下去,这就是血缘的魅力,从上到下的人都会认。

文化的教育和高贵的道德

孔子曾说:“我十五而志于学。”

孔子是乐学之人,古代男子也都是崇尚早成才,在十五岁时早已经成家又立业。孔子之所以十五才志于学是因为他在十五岁才成为名义上的贵族,才有资格去志于学,春秋时期的贵族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

中国贵族文化的当头一字便是“礼”,他们被“礼”所保护,也崇尚礼制。

举一个最赤裸裸的例子,他们在战争场上都要恪守战争礼节。我们对于战争的理解通常是兵刃相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既血腥又混乱,如若你清楚贵族之间的战争恐怕会十分惊讶。

(1)当时以车战为主,所以会先选择一个开阔平坦的地方,然后在两边摆开阵仗。

双方会互相派遣使者,而且使者会在敌国受到优待,会被敲锣打鼓的欢迎还会以好酒好菜相接待。开战以后还有战争的规则,先派人单挑,射箭都要你来我往,一人一箭,十分友好。

(2)贵族也不是好当的,需要学习很多的本领,其中最基本的六艺就是“御,书,礼,乐,射,数”贵族需要样样精通,其中的射御就是为出战所准备的,因为在当时上场作战也是贵族所独有的。

贵族在精神上也十分的丰富,他们崇尚道德崇尚自由有独一份的贵族绅士魅力,绝对不是现在开豪车喝花酒动辄就对人喝来唤去的暴发户。当时的贵族才是刘梦溪刘老笔下的真贵族。

高雅的审美意识和生活品味

有一些人他本就拥有一些东西他把这些东西当做寻常之物,他不会因为此而哗众取宠,他注重感受而不即兴呼演,贵族以超越的品格、内心的尊贵淡定、不流庸俗粗俗的雅典引领行为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品味。

而且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和我们潜意识中所想的古代官员是不同的,官员多了一份世俗多了一份贪婪,苦学十年登上梦寐以求的官位,他们恨不得骑着高头大马一日望尽长安的花,像一个现代版的暴发户一样,眼睛只会俯视,忘记了尊重和曾经。

但是贵族不同,从小的教养使他们谦逊有礼,他们尊重礼制对任何人都彬彬有礼。那是的贵族像是冰冷的月,他们看似高高在上和普通人云泥之别。

但他们身上的柔和的光却可以照到每一个人的心里,让你从心中生出一分敬佩和尊敬,这时你不会抱怨为什么他含着金汤匙出生,你会觉得那是从血液里灌输出来的尊贵。

◆贵族的特质在上文已经说得很清楚,看似人畜无害,但为何又会给出那样的评价呢,这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作为统治者和上场作战的统治者不知战争的残酷,没有多少的胜负欲,更没有体会过战争的失败会带来怎么样严重的后果。

只有退无可退才会绝地反击,只有真正面临过绝望才知道光明的珍贵。战争虽然会有利益的争夺虽然也会有贵族所追求的东西,但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权利和金钱。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即使是作战他们也会采取最为保守的方法。

只要不会输或者说不会输的很惨,都是他们可以接受的结果,毕竟天塌下来有诸侯王顶着,他们只有有自己的身份,身上有足够的钱财,即使被灭国他们也不会有多坏的结果,也可以在别人的名下过自己惬意的小生活。

但是下层的百姓是不一样的,你是鲁国的人民,鲁国的诸侯王可以觉得你是那个支撑他国本的亲子民,但如果鲁国灭亡被别的国家统治了,你将会被打上战败国的名义,你本就是一个卑贱的民,但之前和你平等的别国的民现在都可以骑在你头上,而你也会承担最重的赋税和劳役,让本就艰难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战争虽然是贵族之间的,但最后最大的受害者是人民,所以没有那么多忧虑的贵族自然不会殚精竭虑的去获取胜利。

第二:曹刿确实有能力而且有属于自己的私心。先谈一下曹刿的私心,曹刿属于一个乡人,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侯间开始了混战,他们都认识到了人才对本国的重要性,于是都开始礼贤下士广纳人才,许多草根咸鱼有了机会,做出贡献就有机会咸鱼翻身走上贵族之路。

从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礼崩乐坏和贵族奢靡生活对于一般人的吸引。再有就是曹刿的军事指挥实力了:

《曹刿论战》有多处都提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以及“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都可以看出曹刿的计谋,也确实有了一个很好的结果。

◆结语:

《曹刿论战》的前半部分是王上和曹刿的对话,曹刿从一个草民的角度对上层贵族进行发文,我们就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阶级在同一件事上在意的点是不尽相同的。贵族的好生活和手中的权势注定使他们拥有不同的心性,也会和尊他们为贵族的普通百姓产生一定的隔阂。

标签: 曹刿

更多文章

  • 从战略眼光看,《古文观止》中曹刿是如何论战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王美食屋标签:曹刿

    曹刿论战记述了我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长勺之战。在这之后的第三年,曹刿又做了一件事,成为司马迁史记中的第一刺客。而这一切广阔的历史背景要从美女文江和哥哥的不伦之恋说起。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是古文观止的第八篇曹刿论战,喜欢古文观止的朋友可以进入合集观看更多古文观止的解读视频。每段历史呢,都

  • 曹刿论战:看鲁国的民主程度,平民可以说君主是“鄙人”

    历史人物编辑:微阁说史标签:曹刿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非常重要的一篇经典著作。以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的长勺之战为题材,雄踞中原东部的齐国,无论军事实力还是外交政治正处于极盛状态,准备兴兵侵犯邻居鲁国,双方因此对峙长勺(今山东莱芜)一带。为了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处于弱势的鲁国庄公与谋士曹刿围绕如何打赢这场战役,所展开一些列的论

  • 长勺之战,齐桓公称霸的第一战,却成就了“曹刿论战”的名气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曹刿

    齐桓公在乾时之战中击败鲁国,巩固了自己在齐国的统治,又进一步逼迫鲁庄公杀死公子纠,把天下第一等的人才管仲收入囊下。此时的齐桓公意气风发,雄心壮志,迫不及待地走上了称霸天下的路。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再次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企图征服鲁国,以报复鲁国一年前对公子纠的支持的宿怨并,向中原诸侯展示齐国的实

  • 再读《曹刿论战》:曹刿从哪里来?打了一场漂亮仗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曹刿

    曹刿是个没落的贵族,他在齐国出兵进攻鲁国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要向鲁庄公建言献策。曹刿的同乡问他干什么去,曹刿说,求见国君鲁庄公抵抗齐国的军队。同乡说,这些军国大事有吃肉的人考虑,你操那个闲心干啥?曹刿很理直气壮地说,吃肉的那帮家伙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计议深谋远虑。于是鲁庄公接见了曹刿。曹刿在会见鲁庄

  • 刺客鼻祖还有将军身份,他是曹沫又叫曹刿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曹刿

    在《左传》中,曹刿与鲁庄公论战,通过语言对话与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帅形象。曹刿观察细致、谋划周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而在《史记》中,曹沫作为刺客鼻祖历史留名。为了维护鲁国尊严,好勇尚力,表现出一个刺客忠义诚信的品质。在司马迁所记录的刺客中,这是唯一一个完成使命而又存活下来的幸运者。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刿,后来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曹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一篇文章《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也是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顾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此前为了护送公子纠去齐国即位,齐鲁已经发生了几次战争,鲁国都被打败,听闻齐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

  • 《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

    历史人物编辑:智睿生活日常标签:盗跖

    《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秦时明月》盗跖与白凤谁更快?双方各执己见,其实都不如他说起国漫,就不得不提《秦时明月》。《秦时明月》自2007年播出《百步飞剑》以来,就一直广受好评,目前已经更新到了《沧海横流》,积累了

  • 《秦时明月》盗跖为什么那么讨厌盖聂?不光因为蓉姑娘,还因为他

    历史人物编辑:少年梦不惜标签:盗跖

    《秦时明月》盗跖为什么那么讨厌盖聂?不光因为蓉姑娘,还因为他喜欢看国漫的小伙伴们大家好啊!身为一名国漫粉,我本人是非常喜欢看《秦时明月》的,最近又重温了一遍,不得不说,剧情非常精彩。盗跖是一个盗贼,而且有“盗王之王”之称,可见他偷的能力非凡,而且他轻功非常快。在第二季、第四季、第五季都有非常重要的展

  • 十三岁就可以杀人不眨眼的秦舞阳,为何看到秦始皇却这么害怕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秦舞阳

    因为特权。秦舞阳知道,就算杀了人,也能逃过法律的惩罚。 再糟糕,也可以贿赂官员放过路,跑到其他国家逃跑。 无论如何,你不必死。如果孙小果知道,只要他打,就算别人打他,只要他还手,他就会互相打。 他会先被拘留,他敢打吗? 更不用说邪恶了。大秦强悍,称霸天下,秦法严密。 刺杀秦王更是杀三族之罪。 就算秦

  • 为什么13岁就杀人的秦舞阳,一见到秦始皇就吓得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秦舞阳

    燕王丹为实现扭转秦灭燕局面,采取“先射人,再射马!“擒贼先擒王”弯道超车,对秦始皇进行殊死刺杀。目的不好说,但势必会导致局势大变,重创秦军将士的士气,但秦舞阳的表现却令人震惊。”荆轲不动声色,连忙解释道:“北蛮人是个卑微的人,没见过皇帝,所以大惊。这也体现了荆轲非凡的胆识和智慧。秦武阳为何后燕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