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会被年仅10的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会被年仅10的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德友 访问量:4730 更新时间:2024/1/2 22:20:04

文/清歌向暖

赵武灵王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只两拨操作,直接炸翻朝野。

1、废太子赵章(大儿子),立公子赵何为太子。

2、赵何的“太子”屁股还坐热,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又当朝宣布,禅位给了太子何。

为什么赵武灵王在自己年富力强,吃嘛嘛香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传位给赵何呢?

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赵武灵王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司马迁认为,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集中精力策划一场大规模的对秦战争!

《史记·赵世家》载:

“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行也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

01

从地图上看,山东六国想要进攻秦国,除了楚国可以沿着汉水北上西进武关,其他五国想要有所动作,基本上有且只能有一个选择——大兵云集函谷关,然后一点点的往西推进。

然而历史证明,这个选择的执行力低下到令人发指。

赵雍这辈子经历过两次合纵攻秦战争:

第一次是公元前318年。

以楚怀王为合纵长的五国伐秦之战,这场仗联军大败,盛极一时的楚国被秦国轻松按在地上摩擦;

第二次是公元前296年。

才由孟尝君田文主导再次五国伐秦,效果也不怎么样,联军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才好不容易打破函谷关,最终秦国吐出了一小块儿土地。不过不久之后,秦国又东进逼迫韩、魏两国,咬下来一大块肥肉。

五国攻秦,等于白玩儿。

而在赵雍手上,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在吞并中山国之后,赵国的实力大增,隐约坐上了天下第二的宝座。

从赵国的核心利益出发,那大举东出的秦国一定是赵国最大的威胁。

赵国要掌握战场主动权,就要充分考虑到地缘问题。

秦、赵两国一旦开战,赵军主力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思维模式和秦军在函谷关拼消耗,不但因战争旷日持久而虚耗国力,而且难保韩、魏两国不趁地利之便在赵国背后捅刀子。

虽然韩、赵、魏三国同出晋国一脉,但赵雍不会忘记,战国早期,魏国是围困赵都邯郸次数最多的国家。

02

那赵国攻略秦国的出路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答案是:赵国的北部边境上。

就在赵雍传位于赵何的前一年,赵国已经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前推到位于河套平原的云中郡和九原郡。

位于赵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林胡和楼烦,已经臣服于赵国。

这样一来,就给赵雍进攻秦国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赵国可以联合林胡、楼烦等游牧政权,利用骑兵的大范围机动能力,从云中、九原郡到达秦国的上郡,直取咸阳。

好似一把利刃穿胸而过,而不用去管秦国在函谷关布下的重兵。

而且为了这个伟大计划的顺利实施,赵雍曾经大胆以身犯险,乔装入秦,亲自考察秦国的山川地形及各地的交通情况。

《史记·赵世家》载:“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

所以,为了一战定秦地,赵雍只能做出权力让步,让儿子赵何、老臣肥义处理赵国内政;

自己则给自己想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称号:“赵主父”,带着人到代地的沙丘宫去了。

他梦想着建立一个二元的政治结构,一心开疆拓土,攻略六国。

如果这个事情真被赵雍搞成功了,那中国的历史100%要改写。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赵国“远超时代”的二元政治格局只维系了四年不到的时间。

公元前29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席卷了沙丘宫......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政变的军队围困整整三个月后,黯然离开了人世。

03

赵国怎么就突然发生政变了?

原因就出在赵雍为之洋洋得意的二元政治体系下。

话说公子章被废之后,心里很不服气。

总怪老爹太偏心!

其实,赵雍第一次在朝会上看着公子章向赵何行参拜大礼时,心里也是很不落忍的。

这孩子之前也没犯什么错。

应该选个时机,安慰补偿他一下。

赵雍就打算把赵国一分为二,让公子章在代郡称王。

不过,你也别以为,赵雍之所以会如此考量,是完全处于对大儿子的同情。

其实在他心里,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的。

什么呢?

在禅让王位给赵何的这四年时间里,赵雍的心理其实是有点失落的。

对于赵雍来说,虽然他还有一定的话语权,但群臣向他汇报事情的感情明显不如以前了,有些事情也可以不用他拍板了。

如果赵雍是个庸君,可以趁机偷懒,花天酒地。

可是他恰恰是一位明君。

眼见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在一天一天的流逝,难免会感叹:“当初的我啊,是有点冲动了。”

但这个世界上,最没得卖的药就是后悔药。

自己总不能找儿子,让他把赵王的位置再让出来吧。

那怎么办呢?

把大儿子公子章抬出来当代王,自己再在代地暗中操控着这一切。

分赵何的权。

《史记·赵世家》载:“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还归,行赏,大赦,置酒酺五日,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田不礼相章也......四年,朝群臣,安阳君亦来朝。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劚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说干就干,赵雍先放出风去,把公子章出行的排场弄的跟弟弟赵何一样。

还亲自给公子章站台背书,上演了一幕幕父慈子孝的场景。

甚至仿照肥义兼赵王太傅的配置,给公子章指定了代国的国相田不礼。

公元前295年,赵雍前往沙丘宫避暑,公子章和赵惠文王都随同前往。

照例让公子章跟自己同居一宫,而将赵惠文王安排在别处。

赵雍照例执行着自己的分权计划......

但赵雍不知道的是,自己这几个动作下来——

公子章看到了重掌大权的希望,暗地里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怎么弄死弟弟。

而赵惠文王赵何对老爹的牢骚话也越来越多,既然立了自己做继承人,为什么又捧出哥哥当反对派?这不是给我埋雷吗?

兄弟二人只有一点想法是相同的,都怪那个死鬼老爸。

04

这时候,田不礼给公子章出了个主意:趁着和你爹亲近的机会,把他的令符偷出来,然后派人手执令符把赵何骗到这里,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他,你马上可以登基!

原来夺权这么简单啊!

公子章脑子一热,听话照做。

本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不过也不知道具体执行的时候在哪出了纰漏,肥义坚决阻止赵惠文王去见赵雍。

而且他还很有预见性地通知公子成和奉阳君李兑各自率领兵马赶来沙丘。

一切布置停当之后,肥义又亲自替赵惠文王赴约前往赵雍的住处。

踏进沙丘宫,就等于踏进了鬼门关。

肥义直接被公子章的伏兵剁成了肉泥。

等到公子成和李兑赶到现场,又是一通乱杀。

混战中,田不礼被砍死,公子章逃到了赵雍的住地。

赵雍心软,开门把公子章放了进来。

这时候,公子成和李兑犯难了:

1、

他们不敢动赵雍,好歹是赵惠文王的老爹;

2、

就此收兵回去,万一赵雍秋后算账,追究他们包围行宫的罪过,恐怕也难逃一死。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把沙丘行宫团团围住。

不进攻。

只是不给里面人送吃的。

用意很明显:让赵雍和公子章自生自灭。

时间一晃就是三个月。

赵雍饿到亲自上树掏鸟蛋吃......

05

老子在行宫挨饿,身为人子的赵惠文王在干嘛?

当然在等。

等赵雍饿死,好进去收尸。

现在的父亲,只是赵惠文王权位上的绊脚石。

只有把老爹踢开,他才是赵国真正的主人。

《史记·赵世家》载: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即以其徒与田不礼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可怜赵武灵王英雄一世,临了是这种窝囊的死法。

最重要的是他的南下战略,在他死后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赵国错失了与秦国一争高低的最佳时机。

PS:

为什么赵武灵王要改立赵何?

因为赵何的老妈吴娃是位绝世美女。

为了吴娃,赵雍之前已经废掉了赵章他妈的王后位置。

只可惜红颜薄命。

据说吴娃在临死前恳求丈夫立自己的儿子赵何为太子。

面对最心爱的女人,最后的一个要求,赵雍就含泪都答应下来。

《资治通鉴》载:

“赵武灵王爱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

一首诗结尾吧: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的最后三个月:被围困在行宫,以雏雀为食,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赵武灵王

    说起赵武灵王赵雍,或许诸位会感到陌生,这位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亲手将赵国打造成战国七雄之一,而且他也是战国时期开创国家二元政治的先行者。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政治家,却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食不果腹被迫爬树掏鸟窝,将雏鸟用来充饥,最后被活活饿死。当时的赵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主父”之尊的赵雍会被活活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赵武灵王

    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件事在历史书上经常会提到。因为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可以说是衍生除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思想。事实上秦王扫六合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灭楚国、赵国这两个国家。楚国是因为太大了,赵国是因为之前胡服骑射的改革台强大了。其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远远不是军事上的强大

  • 赵武灵王搬起两块石头,一块砸垮齐国脊梁,一块砸断自己双脚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成为战国时代正式开启的重要标志,赵国横空出世。三家分晋,魏国开局就是王者,在魏文侯的带领下,轰轰烈烈的改革,轰轰烈烈的发展,成为战国初期霸主。然而,赵国自独立成国后,却一直默默无闻,不见大的发展,国力不比韩燕两国强多少。直到赵武灵王赵雍成为赵国国君,看着强邻环伺、危机四伏的境况,

  • 开启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武灵王,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反而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耿来意标签: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改革前,赵国的实力在七雄中属于中等,还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的军事力量快速增长,由于时间太短,和秦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统一天下自然不可能了;至于赵武灵王最后被饿死,则是因为家事没处理好,在继承人问题上出现了动摇。01:胡服骑射改革时间太短,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统一天下韩赵魏

  • 介子推割股奉君,为何会被晋文公遗忘?答案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霓裳星座标签:介子推

    一朝君主一朝臣,领导最主要的权力,就是人事权,和骊姬,晋惠公一样,晋文公上台第一件事情,便是重用自己人,对跟随自己流亡的赵衰,先轸,狐偃,贾佗,魏犨,胥臣等人,先封赏爵位,再提高待遇,都安排在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上。然而晋文公又不同于他的前任,他虽然提拔自己人,但绝不是任人唯亲,他提拔的这些人在当时都

  • 重耳当国君后,连背叛自己的人都封赏了,为何不封赏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介子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介子推割肉,只为熬汤给重耳的故事。当年,重耳遭人晋献公的追杀,本就衣食不饱,却又遭到了身边随从的背叛。这个随从偷光了他的所有财物,逃得无影无踪。饥饿难耐的他,差点就晕倒在了路上。这个时候,介子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撒谎说他要去山里采野菜。其实,他是跑到没有人的地方,将自己大腿上

  • 为什么不要质疑介子推“割股奉君”?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介子推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多了一项本事,那就是事事追求新创意,新思维,强调独立思维,不人云亦云,要闻过则思,听过则辨。这似乎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今天的商业社会,学会独立思维,有创新意识,追求自己的新卖点,就有可能打破原有的思想桎梏与科技壁垒,寻求到新的突破。中国今天的科技成就,无不体现这一点。但,如果把这样的

  • 介子推割股侍君不受禄,晋文公赐节寒食和清明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介子推

    再过半个多月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了,可对于这两个节日的由来,大家不一定都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年晋文公重耳是如何创立这两个节日的?相传当年晋献公老年娶了骊姬,生下儿子后就要晋献公废了前太子申生,并将重耳和夷吾俩都撵出王宫,见太子自杀,重耳哥俩只好跑路。由于哥俩志向不同,夷吾找机会让秦穆公帮忙

  • 介子推忠心辅助重耳,成功后却归隐山林,观春秋时期士之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介子推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他是晋国贤士,也是晋国文公重耳的谋士之一。在晋文公流亡的十几年中,一直不离不弃,风餐露宿,备尝各种艰辛,对晋文公忠心耿耿。期间还留下了“割股充饥”的故事,然而他并不像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那样,为求名利而追随重耳。在重耳登上晋国国君之后,毅然选择归隐,即使文公几次召唤也

  •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介子推

    关于清明的传说,有则来自春秋霸主晋国。晋献公雄才伟略,贪得无厌,贪的土地多,不厌烦孩子多。史称他“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春秋灭国扛把子;六个老婆五个儿。搅乱春秋,也搅乱自己家。废长立幼,晋国大乱,大儿子申生被杀,二儿子重耳和三儿子夷吾逃跑,有了那句著名的“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说法,不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