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柳静 访问量:273 更新时间:2023/12/6 10:25:06

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件事在历史书上经常会提到。因为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可以说是衍生除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思想。事实上秦王扫六合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灭楚国、赵国这两个国家。楚国是因为太大了,赵国是因为之前胡服骑射的改革台强大了。其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远远不是军事上的强大这么简单,这个影响可以说是太多方面了。

我们看战国时期的地图就知道了,赵国处于当时的北边,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都是少说民族,当然他们和处于原始社会差不多,没有中原的国家文明程度这么高。但是文明程度不高,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战斗力。这些人和中原的人不一样的是他们是游牧民族,过的是马背上的日子。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所以造成的影响就是,虽说不能把你灭了,但是天天在后方骚扰你,导致始终不得安宁。赵武灵王看到这些人就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所以,在老是和这些人打交道,但是老是被人打。于是乎老大特别不爽了,得想办法怎么能打败别人。后来想想只能用一种方法了,以夷制夷。但是这个破天荒的想法可以说是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反对,只有肥义支持。当时的中原国家是礼仪之邦,从周公开始就是吃穿住行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尤其是穿衣服,这都是老祖宗规定好的。怎么可已改变呢,发型肯定也是不能变的。还有就是,即使改变,你像其他大国学习也行,竟然向这些没开化的野人学习。我们当时可是称呼他们是犬戎的,光看着称呼就知道是多么鄙视他们了。不过赵武灵王不管这些,你说我们打不过他们能怎么办,只有这样了。赵武灵王的胡服改制很彻底,他不仅要使军队将士改穿,还要全国上下臣民都改穿。这下你可以说媒话说了吧,老大都发话了。不过在军事上,,改进了军队的服装装备。

窄袖交领右衽的服装,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成为中国军队中最早的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这个对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大家都是步兵和战车,没有骑兵的。战车一般由3名甲士分布两处,车后2人,舆侧1人,还有4人共乘之法,称为“驷乘”。从此之后,战车可以说是差不多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场改革导致的结果就是,就在行胡服的次年,赵国就向侵略赵国已久的中山国发动进攻,一直打到宁葭(今河北获鹿县北)。又西攻胡地,到达榆中。林胡王向赵贡献良马以求和。赵武灵王让代地的相赵固专主管所占领的胡地,向内地提供骑兵。赵国在加紧进攻中山的同时,还向北方的匈奴侵略者出击,“攘地北至燕、代”。可以说,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虽说长平之战之后战国国力下降,但是还是秦灭六国最大的阻力。尤其是赵国的将领李牧

那么这场改革其实并不是军事上的影响这么简单。最主要是对中原文化上的影响。这可以我们中原王朝第一次向少数民族学习的。梁超认为赵武灵王是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中的第一伟人,他与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南北朝的宋武帝(刘裕)一样,是中国历史上四位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而且是最值得后代子孙骄傲的一位。这个评价可以说是非常之高。确实主要在思想上面告诉我们,我们并不是天下最厉害的。而且就是不管谁比我们厉害,我们都可以向他们学习,然后为我所用。并不像后来的我是天朝上国,你们的东西太low了,不屑一顾!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搬起两块石头,一块砸垮齐国脊梁,一块砸断自己双脚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成为战国时代正式开启的重要标志,赵国横空出世。三家分晋,魏国开局就是王者,在魏文侯的带领下,轰轰烈烈的改革,轰轰烈烈的发展,成为战国初期霸主。然而,赵国自独立成国后,却一直默默无闻,不见大的发展,国力不比韩燕两国强多少。直到赵武灵王赵雍成为赵国国君,看着强邻环伺、危机四伏的境况,

  • 开启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武灵王,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反而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耿来意标签: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改革前,赵国的实力在七雄中属于中等,还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的军事力量快速增长,由于时间太短,和秦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统一天下自然不可能了;至于赵武灵王最后被饿死,则是因为家事没处理好,在继承人问题上出现了动摇。01:胡服骑射改革时间太短,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统一天下韩赵魏

  • 介子推割股奉君,为何会被晋文公遗忘?答案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霓裳星座标签:介子推

    一朝君主一朝臣,领导最主要的权力,就是人事权,和骊姬,晋惠公一样,晋文公上台第一件事情,便是重用自己人,对跟随自己流亡的赵衰,先轸,狐偃,贾佗,魏犨,胥臣等人,先封赏爵位,再提高待遇,都安排在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上。然而晋文公又不同于他的前任,他虽然提拔自己人,但绝不是任人唯亲,他提拔的这些人在当时都

  • 重耳当国君后,连背叛自己的人都封赏了,为何不封赏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介子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介子推割肉,只为熬汤给重耳的故事。当年,重耳遭人晋献公的追杀,本就衣食不饱,却又遭到了身边随从的背叛。这个随从偷光了他的所有财物,逃得无影无踪。饥饿难耐的他,差点就晕倒在了路上。这个时候,介子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撒谎说他要去山里采野菜。其实,他是跑到没有人的地方,将自己大腿上

  • 为什么不要质疑介子推“割股奉君”?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介子推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多了一项本事,那就是事事追求新创意,新思维,强调独立思维,不人云亦云,要闻过则思,听过则辨。这似乎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今天的商业社会,学会独立思维,有创新意识,追求自己的新卖点,就有可能打破原有的思想桎梏与科技壁垒,寻求到新的突破。中国今天的科技成就,无不体现这一点。但,如果把这样的

  • 介子推割股侍君不受禄,晋文公赐节寒食和清明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介子推

    再过半个多月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了,可对于这两个节日的由来,大家不一定都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年晋文公重耳是如何创立这两个节日的?相传当年晋献公老年娶了骊姬,生下儿子后就要晋献公废了前太子申生,并将重耳和夷吾俩都撵出王宫,见太子自杀,重耳哥俩只好跑路。由于哥俩志向不同,夷吾找机会让秦穆公帮忙

  • 介子推忠心辅助重耳,成功后却归隐山林,观春秋时期士之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介子推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他是晋国贤士,也是晋国文公重耳的谋士之一。在晋文公流亡的十几年中,一直不离不弃,风餐露宿,备尝各种艰辛,对晋文公忠心耿耿。期间还留下了“割股充饥”的故事,然而他并不像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那样,为求名利而追随重耳。在重耳登上晋国国君之后,毅然选择归隐,即使文公几次召唤也

  •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介子推

    关于清明的传说,有则来自春秋霸主晋国。晋献公雄才伟略,贪得无厌,贪的土地多,不厌烦孩子多。史称他“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春秋灭国扛把子;六个老婆五个儿。搅乱春秋,也搅乱自己家。废长立幼,晋国大乱,大儿子申生被杀,二儿子重耳和三儿子夷吾逃跑,有了那句著名的“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说法,不过本

  • 介子推割肉救主,却因主公听信谗言,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介子推

    春秋时期,介子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救了快要饿死的晋文公,没想到晋文公居然听信谗言,反而放火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这天,晋国正值内乱晋文公重耳被追杀,逃到了一个小村庄,本想向村庄的农夫们求救,可没想到,农夫们居然拿土块当做粮食羞辱重耳。重耳饿的实在是没有力气,在马上就要晕过去的时候,介子推悄悄的去了

  • 节令探佚:清明节果真是纪念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介子推

    作者:李大奎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也是重要的自然节气,乃"二十四节气"之五,2006年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8年纳入法定节假日。故清明节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便有了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两大重要的礼俗。从重要的传统节日而言,清明节纪念介之推,也成了民间最为广泛的说法,如同端午节纪念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