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同文化提供最多碰撞机会的,便是战争。在今日的邯郸市,耸立着一座赵武灵王的雕像,意气风发的武灵王身穿窄袖战衣,上披甲胄,架马弯弓,仪态英武!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处,无不提醒着人们,他最大的功绩——胡服骑射。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赵国虽然国土辽阔,但实力不算上乘,面对虎视眈眈的北方劲敌,更显弱小。公元前302年,武灵王下令全国一起学习游牧民族的衣着打扮,并加紧练习骑射技能。他立志要用利箭快马的骑兵取代不适合新作战地点的步兵、车兵。
可是,这次改革的难度,超出他之前的预计。西周以降,衣物不仅用来遮风挡雨,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里里外外要分得清清楚楚。我们现在穿的这种裤子,在当时之只能称为内衣。而他们实际意义上的裤子,是只有两条裤腿组成的。
这种“裤子”虽然可以御寒,但是无法保护私处。还有一种叫做“穷袴”的,高可及腰,但是裆部却是打开的,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开裆裤。这两种裤子都没有裆,平时在外坐着要加倍小心,稍有不慎就要走光的。
相传,庄子妻子过世,惠子前来吊唁,庄子非但不哭,还箕坐歌唱。庄子这种有违礼法的举动,侧面反映着他视生死于虚无的想法。改穿胡服,首先就要穿他们的裤子。胡服的裤子叫做“裈”,这种合裆裤第一次将中原的将士们送上了战马的马背!
赵武灵王对这套军装还融入了自己的设计,从胡人的左衽改为右衽,这一点尊重了汉服的传统,汉服讲究生死有别,左衽是死人穿的,右衽才是活人,他做出的这点改进大大提高了战士们的斗志。另外,武灵王还购入了胡靴,胡靴由皮革制成,有高筒,方便在水草中长途跋涉,矫健耐用。
虽然在武灵王的殚精竭虑下,一应新军终于装备一新了,可是他的做法却遭到朝中保守派的指责。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们纷纷发起指责,别人倒还不要紧,最要命的是,武灵王的亲叔父用装病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此时的武灵王左右为难,一边是为国,一边是为家。终于,他鼓起勇气跟自己的叔父辩论,整整一天一夜,叔父终于接受了他的想法。看到叔父的倒戈,那些保守派们慢慢的土崩瓦解。
那是第一次,华夏民族骑上了战马,与侵犯自己家园的胡人一较长短。赵国军服,也渐渐演变为秦汉时期标准的军服。也正是赵武灵王前无古人的卓越功绩,带给他这独特的两个谥号,一个武一个灵。勇者为武,聪慧为灵,文武双全的武灵王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