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勾践为了复仇,在夫差面前忍辱负重,他真的卧薪尝胆尝过大粪吗

勾践为了复仇,在夫差面前忍辱负重,他真的卧薪尝胆尝过大粪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嘟嘟说电影 访问量:1485 更新时间:2024/1/16 3:36:45

前言:

《聊斋志异》的作者清代文学大家蒲松龄,曾写过一副对联其中一句叫:“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典故指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吴王夫差面前忍辱负重,不仅纡尊降贵,为夫差做马夫,还在夫差生病之时,勾践为了帮助大夫诊断,吃下了夫差的大粪,夫差以此认为勾践是真心归顺,便将勾践放回,最后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终于成就一番霸业。勾践的事迹为后人津津乐道,从而将勾践当成是励志“逆袭”的典范人物,激励自己奋发图强。但仅仅从一些权威代表性的史籍,如《国语》、《左传》,再到《史记》与《吴越春秋》来看,关于勾践的忍辱负重事迹,是被不断增多的,勾践有没有尝过大粪,还有其它忍辱负重的事迹,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左传》中记载的勾践

关于春秋历史的古籍,当属先秦时代的《国语》与《左传》的可信度最高。《左传》最早关于勾践的记载,是在定公十四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这件事。面对强大的敌人,勾践表现得很沉着,他使用计谋最终逼退阖闾,不久后阖闾就因伤而死,在此事件中,能看出勾践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接着在鲁哀公年,吴国大臣伍员评价勾践,说:“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而不劳”。意思是说勾践亲近臣下乐善好施,非常善于团结集体。这个记载是吴国人评价敌人,而不是越国人“奉承”自家君王,因此应该是符合实情的,勾践是个能团结臣下的英明君主。《左传》记载的勾践事迹有限,只能看出他是个有一定能力的君王,而没有提到他忍辱负重的事。

《国语》中记载的勾践

相比《左传》而言,《国语》中关于勾践的记载要详细得多。其中记载在鲁哀公元年,吴王夫差发兵攻打越国,越国的大臣文种向勾践进言,说吴国强大越国不是对手,劝勾践以谦卑的姿态,向吴王夫差求和,再等待时机成熟与吴国进行大决战。勾践深思熟虑之后,采纳了文种的建议,但是最后还是输给了吴国。战败后勾践退守会稽山,并号召国人提供帮助,以报战败之仇。接着吴国答应了勾践的求和,勾践暗地里图谋东山再起,他首先向国人承认错误,是他对战事认识不足导致吃了败仗,勾践表示自己承担战败的全部责任,并恳求国人给他改正的机会。同时勾践采用很多举措,来重新获得国人的信任,例如十年不收税,与民休养生息,又鼓励国民生育,凡生男丁奖励两壶酒一条犬,生女子奖励两壶酒一口猪等。

范蠡“神助攻”帮勾践成就霸业

勾践自己则卑躬屈膝去侍奉夫差,还做了夫差的马夫。《国语》记载中的勾践不够稳重急于求成,继位三年后就想攻打强大的吴国,面对谋臣范蠡的进谏,勾践一意孤行结果遭到了惨败。勾践委身事吴数年回国,在四年后又“头铁”想攻打吴国,范蠡劝勾践“长点心”,攻打吴国的时机还未到,得“猥琐发育”一段,这次勾践同意了暂缓出征。接下来勾践有多次想攻打吴国,都被范蠡成功劝阻,直到时机成熟,范蠡才赞成出兵。战争发动之后,吴国在不利的情况下,多次向吴国求和,勾践也屡次想接受,但又是都被范蠡劝阻,最终成就了勾践的灭吴大业。《国语》中的记载,体现了勾践灭吴的坎坷,也反映出了勾践自身许多的性格不足。

《国语》与《左传》的记载异同

《国语》在战国中期已经成书,后世称为“六经”的文献在当时已经存在,所以《国语》的写作题材,就相对比较多。而且《国语》是个“大杂烩”史籍,将很多前人的材料都放在一起编撰成书,故此关于勾践事迹的记载,《国语》要充实详尽得多。《国语》中有很多关于勾践励精图治的事,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勾践成就霸业,这是值得肯定的。值得一提的是,《国语》虽然比《左传》记载的勾践事迹详尽,但对于其忍辱负重,也只不过是在吴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甘心为夫差驱使,谈不上有多么深刻。到了两汉时期,关于勾践的事迹记载比较详尽的史籍,是《史记》与《吴越春秋》,对比前二史籍,它们关于勾践的记载,有了一些不同之处。

《史记》记载勾践新的材料

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篇章中,描写了勾践从击败阖闾,兵败被困痛定思痛,再到励精图治终灭吴国的过程。《史记》中很多描写,往往都是采编自《左传》、《国语》中的材料,例如勾践卑躬屈膝向夫差求和,并从谏如流任用贤臣范蠡与文种,从这里能看出司马迁对前人著作的继承与学习。但他的记载也不完全与前人一样,司马迁先追溯了勾践的家世,“其先禹之苗裔........文身断发......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是勾践的父亲,能看出勾践是贵族之后,有文身断发的习俗,这是《左传》、《国语》中没有提到的事。另外《史记》还记载在勾践功成名就之后,功臣范蠡飘然而去,而另一个功臣文种继续留在勾践身边,接着有人向勾践进献谗言,称文种欲图谋不轨伺机作反。勾践在未甄别信息可靠性的情况下,将文种赐死。勾践擅猜忌,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的小人形象,便在此凸显而出。司马迁关于勾践忍辱负重的记载也与前人不同,“置胆于坐,坐卧乃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尝胆也是《左传》、《国语》未提到的。

司马迁“加料”的原因

司马迁为何要给勾践加这么“料”呢?这要从他自己的经历说起。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遭受宫刑之后,身心受到巨大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史记》,无疑需要顽强的勇气与毅力。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以圣贤自勉,也对同样处于逆境中的历史人物多加关注,他刻画勾践的形象之时,必然会增加其忍辱负重的“戏份”。《史记》是纪传体史书,通过人物的活动来窥探历史,不仅将历史写得血肉丰满,也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但是司马迁在描写这些历史人物之时,加入了许多自我想象。例如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的密谋,优秀的文笔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有很明显的艺术加工成分在内。同样司马迁笔下勾践,也比《左传》、《国语》中的勾践要生动,但是勾践尝胆这样的事迹,并没有其它先秦史料可以作证,我们有理由对此存疑。

《吴越春秋》首次记载勾践尝大粪

《吴越春秋》中所记载的勾践之事,大致与前面几个著作相近,但对勾践的忍辱负重又有了一些补充。书中记载勾践被打败之后,决定向吴国求和,同时勾践与范蠡到吴国侍奉夫差,他们不仅做夫差的马夫,还住在环境恶劣的石洞中。这也与《左传》中,提到勾践曾为夫差马夫的记载相似,但《史记》只说勾践派范蠡到吴国为臣,没有明确记载勾践也事吴。《吴越春秋》记载勾践到吴国之后,对夫差卑躬屈膝,证明自己真心归顺,还对夫差表现出了极大忠心。某一次夫差生病,勾践主动自告奋勇为夫差尝粪便,帮助大夫诊断病情。夫差痊愈之后,对勾践放下了戒心。《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勾践尝大粪,《左传》、《国语》、《史记》中都没有过记载,尝大粪之事,是为了将勾践的忍辱负重,刻画得更加深刻。

卧薪尝胆的最初来源

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多年后,被夫差放回越国,勾践为了激励自己复仇,除了《史记》中的尝胆之外,还多了“攻之以蓼”,蓼的意思就是薪柴,这就是后人常引用的卧薪尝胆的最初来源。不过也有人认为蓼,不是薪柴而是苦菜,后人说卧薪指的并不是在薪柴上睡觉,从《吴越春秋》的记载来看,关于勾践忍辱负重的材料越来越多,许多记载都是《左传》、《国语》、《史记》中没有提到的事。这其中的差别,与这几本史籍的成书有关。《左传》与《史记》的成书时间比较明确,分别为春秋末年与西汉,而《国语》与《吴越春秋》,成书要复杂得多。《国语》与《左传》记载的历史事件有很多矛盾的地方,行文风格也是大相径庭,这被看作是作者不为同一人的铁证。

尾声

《吴越春秋》是东汉时期,赵晔在《国语》与《左传》、《史记》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史记》对人物故事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以致于后人对《史记》,记载增删的情况不胜枚举,后人在改编《史记》人物故事之时,常常会增加某些人物和事件,这使得原著流传的更加广泛,也不可避免的有与原著不相符合的地方。况且赵晔作《吴越春秋》,材料来源得很杂,其中还有一些民间传说在内,所以他关于勾践忍辱负重的记载,可信度是要打折扣的。《吴越春秋》描写勾践为奴,卧薪尝胆尝大粪,写出了勾践为了复仇,忍人所不能忍的一面,忍辱负重的形象更加生动深刻。勾践这些忍辱负重的事件,被后人不断增添,可能是作者为了突出勾践的隐忍特意写就。这也示了后人,将勾践奋发图强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榜样,但是若拿来做历史研究,就需要多加审慎了。

【参考资料:《左传》、《国语》、《史记》、《吴越春秋》】

标签: 夫差

更多文章

  • 杨行密:历史上最低调的吴王,不是夫差,也不是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夫差

    历史上出名的吴王,莫过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还有三国时期的东吴孙权了,但是还有一个人也是吴王,其能力还不低,堪称历史最低调的吴王。这个人就是杨行密。杨行密发展壮大之前不过是起义队伍中的一个小喽喽,但是在遇见他的贵人以后,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唐朝的栋梁之材。一、杨行密步步高升的秘诀。在杨行密20岁的时候,

  • 吴越争霸:夫差力压晋主称霸;勾践三千越甲吞吴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夫差

    孙武攻楚,一战封神,吴国就此成为东南霸主,周边诸侯莫不忌惮。环眼四顾,身边再也没有像样的对手,北上中原称霸诸侯成为吴国接下来的目标。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南边的邻居越国成长速度之快令人吃惊,盱眙之间竟成为了吴国的心腹大患。吴越形势图传说越国是夏人的后裔,国君以姒为姓。夏朝被后羿篡国后,一部分子民历尽

  • 吴王夫差究竟为何放过越王勾践?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夫差

    最新出土的文献一反我们以往所知:夫差心慈手软,主要是因为吴国实力不足以保证灭亡越国,他也并没有贪财好色、得意忘形这些性格弱点。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的吴王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境内太湖一带)打败越王勾践,挥师攻占了越国。春秋时期地图,吴国与越国位于中原诸夏的东南方向(图中右下方)出乎人们意料的是,

  • 范蠡献给夫差的美女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夫差

    西施1.中国四大美人西施,素有“沉鱼号”之称。很难想象,就连一条鱼在水中见到西施都会忘了游泳,可见西施“倾城倾国”,连吴王夫差都为之倾倒,最后吴国灭亡,吴王自尽。⒉.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时常发生战争,越王勾践被夫差打败,恼羞成怒要报复,西施被发现,范蠡提出要把她交给吴王夫差,看似交

  • 勾践打败夫差后,西施最后花落谁家呢?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夫差

    传说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是春秋末期越国的一名浣纱女。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战败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了复国,与范蠡谋划,最终决定用“美人计”,而其中的主角就是西施。在

  • 勾践为活命,将妻子“借”给夫差三天!复国成功后杀死所有知情者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历史标签:夫差

    很多人只知道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成功,却鲜有人知道他在复国的过程中,做出很多令人难以置信,或者说令人不能理解的事情。远的不说,就说勾践复国之后处死功臣文种,不禁让人感叹鸟尽弓藏的悲凉。勾践在吴国待了三年,受尽了屈辱、痛苦和艰辛,最终得以复国成功。诚然,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确值得后人称赞和学习,

  • 吴王夫差的英雄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夫差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越争霸篇(24)主笔:闲乐生公元前478年的笠泽之战,越王句践将吴军主力几乎灭光,在吴越争霸中笑到了最后。但战后句践并没有急着进攻吴都姑苏,而只在姑苏外围活动,一面扫荡吴军的地方部队,一面抢掠人口粮食。各个击破,慢慢蚕食,这才是大蟒吞象最好也最保险的方法,毕竟,吴国虽败,但地盘比

  • 为什么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没有斩草除根,彻底消灭?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夫差

    每次看到吴越争霸史,很多人都有疑问。吴王夫差为何不彻底杀了越王勾践,反而羞辱他,给越国更多休养生息、报仇雪恨的机会和动力?以吴王夫差的本事,不会不知道割草不拔草的后果吧?所以,在老乐看来,对于很多人的解释,夫差被伯庇等人忽悠了,西施的美貌似乎并不是核心原因。先从怨气的来源说起。越国的崛起始于越王允昌

  • 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为何会在楚国墓中出现?专家:两种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夫差

    在吴越两国铸造的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当属越王青铜剑。当时的人是如何形容青铜剑质量精湛的呢?以肉试剑可断牛马,以金属试剑,可将盘匜一刀两断。挥剑击石,石块会破碎成百块。话虽然有夸张成分,但是其锋利程度可见一二,因此吴越两国铸造的青铜剑,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利器,其主人都会将青铜剑当做珍宝。1965年冬,湖

  • 越王勾践不讲武德先尝粪后吞吴,真是吴王夫差大意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夫差

    越王允常主政越国军政时期,周边吴、楚虽是强国,却不敢轻视和轻易冒犯地处更偏远荒蛮的百越之国。到允常年迈,其进取之心逐渐怠慢,他对越国的发展思路更趋向于内修国政,外结强援,相互制衡,进而逐步削弱主要劲敌吴国,蚕食其国土,再图北上争霸。而其子勾践却认为吴楚大战之后,可乘吴国穷兵黩武,元气未复之际,早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