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王夫差究竟为何放过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究竟为何放过越王勾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强 访问量:545 更新时间:2024/6/20 22:02:26

最新出土的文献一反我们以往所知:夫差心慈手软,主要是因为吴国实力不足以保证灭亡越国,他也并没有贪财好色、得意忘形这些性格弱点。

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的吴王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境内太湖一带)打败越王勾践,挥师攻占了越国。

春秋时期地图,吴国与越国位于中原诸夏的东南方向(图中右下方)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提倡甚至赞许血亲复仇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非但没有杀死越王勾践,反而放了他一条生路,为自己日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击败埋下了祸根。

对于这次吴越之战,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历史记录主要源于先秦史书《左传》和《国语》。

《左传》和《国语》记载了夫差为什么没有杀死勾践、反而放他回国的原因:在被夫差击败后,勾践迅速派人到夫差那里讲和,提出愿意向吴王夫差称臣,并奉献「金玉、子女」给吴国,作为求和条件。

在这些史书中,骄狂自大而又一心想去争霸中原的吴王夫差,贪图越国的财物、美女和土地,不顾贤臣伍子胥的劝阻,反倒听信了谗臣太宰伯噽的意见,接受了越国的求和,并放过了勾践一条性命。

这种解释被后世诸如《史记》等史籍采纳,并成为了今天人们接受的「定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勾践向吴王屈辱求和的片段

到了诸如《韩非子》《说苑》《吴越春秋》等秦汉典籍里,更是出现了勾践率领群臣亲自到吴国为奴、为夫差开道牵马、甚至为夫差尝粪等桥段。

然而,出土先秦文献的记载,却动摇了这一「定论」。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3至4世纪战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一部被称为《越公其事》的书籍,记载了夫差与勾践的故事。

这部成书年代可能更接近于吴越争霸时代、且没有经过后人编纂甚至篡改的史书中,对于夫差为什么没有杀死勾践的解释,与后世史书中添油加醋的「定论」有着不小的差别:后世为夫差加上的诸如骄横跋扈、贪财好色、刚愎自用、疏远忠良、亲近小人等「昏君」特征,在竹简《越公其事》中一个都没有提到。

虽然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一直都处在敌对和战争状态,然而这批楚国人所编纂的出土古文献中,吴王夫差不但对越国使者十分客气,对前来劝他不要放过越国的伍子胥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更是没有用苛刻而屈辱的条件逼迫越国,始终都是一个谦逊克制且讲道理的明君形象。

据《越公其事》记载,真正使得夫差没有一鼓作气彻底消灭越国的原因,还是因为吴国当时自身实力的不足。

劳师远征的吴国军队在夫椒之战后已经死伤过半,在当时一片蛮荒的越国境内也很难得到补给。而在越国派来的求和使者口中,越国的军队也并没有彻底被吴国消灭。一旦吴国不接受求和而是试图彻底灭越,越国还有最后的八千武士可以拼死一战。

对双方力量对比与形势加以评判之后,吴王夫差自知没有获胜的绝对把握,甚至有可能被越国反败为胜,因此才在被迫与越国和解、结盟之后,撤出越国。至于勾践及其大臣,并没有受到任何羞辱,更没有沦为吴国的奴隶。

因此,出于对敌人的尊重、对越国实力的忌惮、以及对盟誓信义的遵守,吴王夫差还是放过了勾践。

「吴王夫差矛」(左)与「越王勾践剑」(右),均出土于湖北省并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虽然「卧薪尝胆」的故事并未出现,但楚竹书《越公其事》确实记载了勾践为了越国重新崛起而实行的一系列恢复措施,为最终成功伐吴复仇打下了基础。

而夫差之前的「善举」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回报:勾践曾试图阻止吴王夫差自杀,并许诺将赐给他封地和仆从让他终享天年。不过,自觉羞愧难当的吴王夫差,还是选择死亡。在他死后,吴国灭亡。

本文参考:

李守奎,《〈越公其事〉与句践灭吴的历史事实及故事流传》,《文物》,2017年第6期。

标签: 夫差

更多文章

  • 范蠡献给夫差的美女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夫差

    西施1.中国四大美人西施,素有“沉鱼号”之称。很难想象,就连一条鱼在水中见到西施都会忘了游泳,可见西施“倾城倾国”,连吴王夫差都为之倾倒,最后吴国灭亡,吴王自尽。⒉.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时常发生战争,越王勾践被夫差打败,恼羞成怒要报复,西施被发现,范蠡提出要把她交给吴王夫差,看似交

  • 勾践打败夫差后,西施最后花落谁家呢?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夫差

    传说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是春秋末期越国的一名浣纱女。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战败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了复国,与范蠡谋划,最终决定用“美人计”,而其中的主角就是西施。在

  • 勾践为活命,将妻子“借”给夫差三天!复国成功后杀死所有知情者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历史标签:夫差

    很多人只知道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成功,却鲜有人知道他在复国的过程中,做出很多令人难以置信,或者说令人不能理解的事情。远的不说,就说勾践复国之后处死功臣文种,不禁让人感叹鸟尽弓藏的悲凉。勾践在吴国待了三年,受尽了屈辱、痛苦和艰辛,最终得以复国成功。诚然,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确值得后人称赞和学习,

  • 吴王夫差的英雄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夫差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越争霸篇(24)主笔:闲乐生公元前478年的笠泽之战,越王句践将吴军主力几乎灭光,在吴越争霸中笑到了最后。但战后句践并没有急着进攻吴都姑苏,而只在姑苏外围活动,一面扫荡吴军的地方部队,一面抢掠人口粮食。各个击破,慢慢蚕食,这才是大蟒吞象最好也最保险的方法,毕竟,吴国虽败,但地盘比

  • 为什么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没有斩草除根,彻底消灭?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夫差

    每次看到吴越争霸史,很多人都有疑问。吴王夫差为何不彻底杀了越王勾践,反而羞辱他,给越国更多休养生息、报仇雪恨的机会和动力?以吴王夫差的本事,不会不知道割草不拔草的后果吧?所以,在老乐看来,对于很多人的解释,夫差被伯庇等人忽悠了,西施的美貌似乎并不是核心原因。先从怨气的来源说起。越国的崛起始于越王允昌

  • 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为何会在楚国墓中出现?专家:两种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夫差

    在吴越两国铸造的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当属越王青铜剑。当时的人是如何形容青铜剑质量精湛的呢?以肉试剑可断牛马,以金属试剑,可将盘匜一刀两断。挥剑击石,石块会破碎成百块。话虽然有夸张成分,但是其锋利程度可见一二,因此吴越两国铸造的青铜剑,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利器,其主人都会将青铜剑当做珍宝。1965年冬,湖

  • 越王勾践不讲武德先尝粪后吞吴,真是吴王夫差大意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夫差

    越王允常主政越国军政时期,周边吴、楚虽是强国,却不敢轻视和轻易冒犯地处更偏远荒蛮的百越之国。到允常年迈,其进取之心逐渐怠慢,他对越国的发展思路更趋向于内修国政,外结强援,相互制衡,进而逐步削弱主要劲敌吴国,蚕食其国土,再图北上争霸。而其子勾践却认为吴楚大战之后,可乘吴国穷兵黩武,元气未复之际,早早与

  • 春秋后期,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夫差

    在春秋时期,虽然齐桓公率先称霸,但是,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因为陷入到内乱中,所以逐渐走向了衰落。自此之后,晋国和楚国争霸成为主要的历史事件。当然,晋楚争霸绵延百年,这导致两个大国的实力也受到了严重的消耗。于是,到了春秋后期,东南一带的吴国和越国相继崛起,加入到逐鹿中原的队伍中。值得注意的是,吴王夫差即

  • 好名声让季文子死里逃生,也让鲁国免于动乱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季文子

    公元前575年,晋楚在鄢陵展开大战。鲁国没有参战。当时,鲁成公率领军队将要出发,他的母亲穆姜为他送行,途中,要求鲁成公驱逐季文子和孟献子两位卿大夫。季文子是鲁国的执政大夫,为人节俭有德,政治才能出众,是鲁国的头号重臣;孟献子同样德行出众,是鲁国的重要政治家。他们二人掌握着鲁国的大部分政治军事力量,是

  • 季文子一生都做过什么?季文子生平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季文子

    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执政。姬姓,季氏,谥文,史称“季文子”。季孙行父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孙行父为季氏,而非季孙氏。其祖父是鲁桓公之子友,公子友按照排行称“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