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围魏救赵”“减灶诱敌”中,是孙膑谋略高超,还是庞涓容易上当

“围魏救赵”“减灶诱敌”中,是孙膑谋略高超,还是庞涓容易上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方圆教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3/12/22 14:07:07

东周末年,原本臣服周朝的诸侯国纷纷割据,出现诸侯王凌驾于周天子之上,士大夫架空诸侯王的现象。其中,最有名的两次事件分别是“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原属晋国的士大夫“赵氏、魏氏、韩氏”三家联合,灭掉最大的智氏势力,随即将晋国的土地一分为三。趁周天子虚弱之际,上表请求册立为诸侯国。由此先秦从春秋五霸进入战国七雄的时代。

赵国、魏国、韩国作为战国时代新生的三股势力,为了能够与强齐悍楚等国抗衡,分别采取“远交近伐”的图强策略。昔日伙同一起瓜分晋国的盟友,逐渐成为水火不容的劲敌。三家中魏国地盘最大、军事实力最强,带领两个兄弟国联结强国,吞并弱国,魏国很快实现称霸战国的目的。所以,战国策曾记载说:

“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

齐魏战争夹杂着公仇私怨

伴随魏国的强大,各家诸侯国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要说秦楚等强国不满,连魏国的兄弟“赵国”和“韩国”也十分忧虑。在华夏疆域固定成型的情况下,魏国想要做大,只能从以前的强国手里抢夺利益。在接连不断的征伐摩擦中,魏国很快招惹上强大的齐国。一次是“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另一次是“减灶诱敌”的马陵之战,两次战争均以魏国惨败收场。更加巧合的是两次战争中,双方主帅竟是同门师兄的魏国庞涓与齐国孙膑

庞涓与孙膑原本是同门师兄,两人共同拜鬼谷子为师学艺。庞涓天资聪慧,较早地修完学业,准备下山一展拳脚,机缘巧合下来到魏国,成为魏国的重要将领。孙膑相对没那么幸运,原想投靠师兄庞涓,一起给魏国效力,结果遭到庞涓“妒忌贤才”的虐待,一双膝盖被庞涓挖掉,幸亏自己装疯卖傻,又在齐国使者的运作下,逃出魏国庞涓的虎口。因为庞涓与孙膑私人恩怨的掺和,使得齐魏之间“桂陵”与“马陵”之战,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公私双重属性。

齐国是老牌强国,“远交近伐”的经验更丰富

魏国虽然依靠吴起等人励精图治,实现称霸称雄的目标,但它作为新兴的诸侯国,除了军事的瞬间崛起外,缺乏与邻国的外交经验。相对没落的齐国,虽然没有过去的辉煌,毕竟曾在齐桓公的带领一下,有过春秋五霸的全盛时期,作为最早一批诸侯国,拥有数百年的治理经验,在“远交近伐”的手段上显得更加老练成熟。

齐国远居东方,又是盐铁富饶的大国,凭借游说拉拢、贸易利诱、武力威慑等方式,成功地拉拢到周边的小国,以此形成以齐国为核心的战国“亲友团”。再看魏国,西有秦国、北有赵国、南有韩国楚国、东边是齐国,相当于处于战国的中心位置。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魏国很尴尬,秦楚实力强悍,既不可能被拉拢,又不能强行攻打,只剩下赵韩两国。结果两次战役全因赵韩两国不愿意附属魏国,魏国才兴兵犯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魏国与齐国的摩擦交火中,很难能够取胜。换做是谁,面对老牌与新兴的强国之间,必然会选择成熟完善的一方。所以,“桂陵与马陵”之战中,齐国能够大获全胜,悠久的历史传承是无形的加分项。

庞涓的军事才能没有得到施展

庞涓是从鬼谷子,想必军事才能绝非等闲之辈。虽然史书描述两次战役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庞涓“轻敌贪功冒进”。抛开史料的记载,深入剖析下,整个先秦时期因为“大意轻敌”而导致败北的名将只有两个,一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另一个是庞涓,而且庞涓更有意思,居然连续两次被齐国孙膑所蒙蔽。到底是孙膑骗人的手法高明,还是庞涓的智力太低?史料记载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都值得人怀疑。

真正造成首次“桂陵之战”失败的根源,是魏惠王没有给庞涓充分发挥的机会。按照史书记载说,孙膑故意派出精锐驱车逼近魏国都城大梁,故意给魏惠王施加压力,迫使魏惠王下令让庞涓撤兵回救,然后再于半道阻击庞涓率领的魏军,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如此轻描淡写地取胜,是否有些贬低庞涓的味道呢。

但凡有些军事常识的将领都该知道,帅兵远征是不可能举全国之兵,即便是将领想这么干,作为君主也万不可能答应,不然自己的安全问题如何保障,他们也担心将领带走全部兵力后,万一临阵倒戈,转过身将矛头指向自己,又该怎么办。

所以,按照庞涓的作战方略,魏国大梁城必然有“守有余”的兵力,庞涓带着主力一举歼灭赵国,再回师驰援大梁城,与魏国守城兵力内外夹击齐国,纵使孙膑有奇才,也难以抵挡应对。不巧的是,魏惠王却接二连三急召庞涓回救。如此一来,最被动的人变成庞涓。魏惠王没有军事谋略,庞涓撤兵时,必然会面临赵国守军与齐国援军内外夹击的窘境,庞涓安能不败。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孙膑与庞涓同门师兄弟,为何要拼个你死我活

    历史人物编辑:滔滔子美食标签:庞涓

    #历史开讲#当初,孙与庞滑都学习兵法,庞滑在魏国任将军,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膜,就请孙滨来魏国。孙候到后,庞滑便陷害他,删掉他的膝盖骨又刺他的脸,想使他终生残废不能出任官职。齐国使者来到#国孙滨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求见,说动了齐国使者。齐国使者偷偷地把孙滨载上车一起返回齐国。田忌看重孙滨并以宾客之礼待他

  • 历史探秘|庞涓是否真的指挥过马陵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庞涓

    提到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一场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的封神一战。当时的齐国和魏国作为两个东方强国,一直以来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而多次发生冲突。齐国的军师孙膑和魏国将军庞涓同为鬼谷先生的徒弟,在当时颇负盛名。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在马陵之战中,孙膑率领齐国击败魏国,并用计射杀了庞涓,报

  • 卫辉民间故事|你知道孙膑和庞涓为何反目成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庞涓

    人们大都知道,很早以前,孙膑和庞涓在云蒙山同师学艺。他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可是,两人后来却成了磨眼里插擀杖——大稠(仇)。你想知道他们反目为仇的原委吗?那时候,孙膑和庞涓从黄河南岸千里迢迢来到了卫辉北部的云蒙山求学,一起跟鬼谷子习武练艺,共同读书布阵,研究用兵打仗之策。闲暇之余,师徒又在山坡上栽种

  • 庞涓下山前,鬼谷子曾给他8字预言,最后果然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庞涓

    提起鬼谷子,也许不知道历史的人对这位人物并不熟悉,但要是提起他的学生,即庞涓、孙膑、苏秦、张仪这些人物,大家就应当对这位神秘的人物有印象了,鬼谷子在中国的历史上被誉为千年一遇的奇才,他几乎无所不知,尽管鬼谷子一生远离朝堂,但是有传言说,他左右了战国末年天下的局势,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他的学生庞涓的事情

  • 为什么孙膑战胜庞涓后,被鬼谷子叫回民间了?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庞涓

    孙膑在打败庞涓之后,有没有被鬼谷子叫回民间还真的不好说,毕竟没有史料可以佐证。但是,更加普遍的说法是,孙膑把庞涓给打败后,他和大将田忌就逃亡楚国隐居起来了。他们之所以会逃,是因为他们受到了齐国邹忌的排斥,那时候邹忌是齐王手下的红人。邹忌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所以,把孙膑连同田忌一起排挤了出去。齐国也恰

  • 孙膑与庞涓:一段传奇的同门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庞涓

    孙膑与庞涓同为战国时期的名将,他们二人本是同门师兄弟,却因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而结下了不解之仇。一天,庞涓献谗言于魏帝,指责孙膑不忠不义,意图篡位。魏帝深信不疑,命人将孙膑拘禁,并将其髌骨挖出,以削弱其战斗力。孙膑被迫装疯以躲避魏国的追杀,这时齐国的国君听说孙膑的遭遇,便派人前来营救。孙膑终于重获自由

  • 意不意外?庞涓原来是个大绿茶!

    历史人物编辑:佳佳懂时尚标签:庞涓

    三家分晋之后,一开始最强的是魏国。魏惠王很是奋发图强,为了招揽人才,投入了不少的血本。庞涓本就是魏国人,从鬼谷子那儿学成出山后,眼见魏惠王给天下豪杰开出的条件那么好,自然便去毛遂自荐。魏惠王也不是来者不拒,而是给庞涓出了一道考题: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东边是齐国,西边是秦国,南边是楚国,北边是赵国和韩国

  • 被庞涓在脸上刺字、剔去膝盖骨,孙膑的复仇,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庞涓

    春秋战国时代,人才辈出。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个时代虽然战乱不断,但是人才也很容易被发现、被重用。这里我们讲的故事,是孙膑和庞涓的故事。这两位都是兵家子弟,在那个时代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个人是师兄弟的关系。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干,和他面和心不和。庞涓去往

  • 孙膑两次使用围魏救赵计谋,庞涓在马陵之战中为何还能上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庞涓

    围魏救赵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成语故事,它诞生于战国时期两个军事家孙膑与庞涓的斗智斗勇。但这里有个疑问,孙膑两次使用这一计谋都取得成功,作为同门师兄弟的庞涓,为什么在马陵之战中不汲取教训,反而继续上当?妒才忌能,庞涓心胸狭窄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门下学生,虽然两人性格相差甚远,但论学习成绩庞涓还要优于

  •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庞涓因妒生恨,孙膑的残忍无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庞涓

    战国时期鬼谷子的两个徒弟庞涓与孙膑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不过史书记载的许多版本说法不一,甚至有不少地方差别甚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两人的故事。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两个学生,两人都有一番雄心壮志且经常一起切磋学问,两人谈话很是投机,自然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庞涓性格比较激进浮躁一些,所以先出山去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