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之后,一开始最强的是魏国。
魏惠王很是奋发图强,为了招揽人才,投入了不少的血本。
庞涓本就是魏国人,从鬼谷子那儿学成出山后,眼见魏惠王给天下豪杰开出的条件那么好,自然便去毛遂自荐。
魏惠王也不是来者不拒,而是给庞涓出了一道考题: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东边是齐国,西边是秦国,南边是楚国,北边是赵国和韩国,全是实力强势的大国。我们魏国该怎么办呢?对了,赵国还刚刚把我们的中山给抢去了。
庞涓一看,显然这个问题是魏惠王的心腹之患,此时不趁机要待遇更待何时?便不屑一顾的说道:“大王觉得他们都是大国,但是在我眼中,不过是草芥而已。灭了他们都是举手之劳,更不用怕他们了。当然了,前提是您得封我做大将军,给我兵权。”
魏惠王说:“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你不会是吹牛吧?”
庞涓一来急于上位,二来也确实有本事,便立下军令状说道:“如果不能说到做到,我甘愿受罚。”
魏惠王一心想称霸,正愁没人能够替自己实现霸业,眼见庞涓胸有成竹,便拜他为大将军和军师。同时把庞涓的儿子和侄子也都封为了将军。
庞涓虽然夸下了海口,可是也不会真的傻乎乎的一上任就去找那些大国开干,万一没打好,那可真是没好下场的。
但是他也明白,魏惠王肯定不会让他光享福不干活,所以便先挑软柿子捏,从实力比较弱的卫国和宋国开始下刀。
魏国本就是强国,当年的魏武卒本就是战国最强战力,再加上庞涓也确实有两把刷子,于是很快就打的卫国、宋国都投降了,同时还把鲁国也给吓的跑来向魏惠王服软。把魏惠王乐的不行。
同时齐国也来锦上添花,主动进攻魏国,结果被庞涓给揍了回去。
如此一来,魏惠王就更加信任庞涓了。
庞涓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魏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但是庞涓忘了一件事,或者说是故意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还有个同学叫孙膑,他在下山之前的时候跟孙膑约好了:“苟富贵,莫相忘。”如果自己混出了名堂,一定替孙膑引荐。
庞涓忘了,可是有人却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墨子首席大弟子禽滑厘。
禽滑厘在云游天下的时候,也到了鬼谷,见到了孙膑,知道了庞涓和孙膑之约。
于是禽滑厘就来到魏国,跟魏惠王汇报了这件事。
魏惠王一想,一个庞涓就这么厉害了,如果能把他的同学孙膑也招过来,那不就是如虎添翼吗?
于是魏惠王就主动对庞涓说道:“我听说你还有个同学,叫孙膑,是孙子的后代,熟知兵法十三篇,你为什么不把他也请过来呢?”
庞涓知道孙膑的本事比自己大,当然是不想孙膑来了,他来了,自己不是被比下去了吗?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贬低孙膑的本事,因为魏惠王既然知道了孙膑,肯定也是听过了孙膑的能力,于是便使出了绿茶第一招。
“孙膑是我的同学,我对他很熟悉,他的能力很强,跟我不相上下。”庞涓言辞恳切的说道,“我是非常想让他也来为大王您效力的,实际上,我一直有这个想法。但是我又一直不敢,因为孙膑他是齐国人,他的家人、亲戚、朋友都在齐国,如果把他招来,恐怕他的心里也装的是齐国,而不是魏国。如果他吃里扒外,那我就对不起大王,成了魏国的罪人了。”
魏惠王求才心切,并没有吃庞涓的绿茶招数,仍是坚持让庞涓把孙膑请来。
庞涓也知道不可能凭三言两语就打消魏惠王请孙膑的念头,他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给魏惠王心中种下一根刺而已。
于是庞涓便写了一封信去请孙膑。
孙膑出山来到魏国,先去见了庞涓,感谢他的举荐之恩,然后师兄弟二人一起去见了魏惠王。
魏惠王同孙膑聊了聊,发现他确实有本事,便当即表示要封他为副军师,跟庞涓共掌兵权。
庞涓哪儿里愿意兵权被分?于是又使出了绿茶第二招。
“大王此举不妥。”庞涓连连摇头,“孙膑是我的师兄,本领又比我大,哪儿能让他给我当副手呢?应该是我给他当副手才行。如果大王非让他给我当副手,我宁可辞职。”
庞涓已经在魏惠王那儿证明了自己,孙膑刚来,还没证明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呢。魏惠王自然不可能让庞涓给孙膑当副手啊,于是就陷入了两难之地。
庞涓趁机又说道:“不如这样。我们暂且也不让孙膑当副军师,而是请他做个‘客卿’,等他日立了功,我就立刻让位给他,如此一来,名正言顺。”
客卿的地位很高,但是没有任何实权,如此安排魏惠王和孙膑都很满意,同时庞涓也保住了自己的权力。不可谓不高明啊。
但是让孙膑一直这么待着,肯定会有立功的那天,难道庞涓真的会让位给他吗?自然是不会的,他根本就不给孙膑立功的机会。所以就用出了绿茶第三招。
庞涓主动找到孙膑说:“师兄,我知道你是齐国人,家人都在齐国。可是你现在做了魏国的客卿,是不是该把家人都接过来啊?”
孙膑说道:“师弟啊。虽然你我同学一场,可是我从没跟你提过家里的事儿。你不知道啊。我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死了;九岁的时候,父亲也死了。我是打小住在叔叔孙乔家里的。我叔叔曾经当过齐国的大夫,后来田氏代齐,老臣们死的死,逃的逃。我们孙家也是七零八落,叔叔带着我和他的两个儿子孙平、孙卓逃到了洛阳,然后就失散了。我现在也不知道家人在哪儿啊。”
如此一来,庞涓就顺利套出了孙膑的家庭信息,方便他进行绿茶第四招。
过了半年左右,有个操着齐国口音,叫丁乙的人来找孙膑,说他是在洛阳做生意,受孙膑兄长的委托送信到鬼谷,到了鬼谷才知道孙膑已经来到魏国做了大官。
孙膑看了信,果然是哥哥孙平和孙卓写来的。信里说他叔叔已经死了,齐王现在招老臣回去,两位哥哥已经回到了齐国,叫孙膑也回齐国。不然家里的祖坟都没人上坟了。
孙膑很是悲伤,但仍是说道:“我现在已经做了魏国的客卿,不能随随便便就回齐国。我写封信你帮我带给兄长吧。”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庞涓搞出来的,孙膑的回信自然是被魏国人给查获了,而且献给了魏惠王。
魏惠王本来就因为庞涓的说辞,在心里存下了一根刺,现在见了这封信,自然是更加怀疑孙膑了,便找庞涓来商量。
庞涓趁机使出了绿茶第五招:“齐国毕竟是孙膑的家乡,他思念家乡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不能让他回到齐国啊,大王你是知道他的本领的,如果让他做了齐国的将军,对我们肯定不利啊。不过,大王也不必着急。我先去劝劝我师兄,如果他愿意留下来的话,大王就给他加官进爵。如果他非要回齐国,就请大王把他交给我。毕竟人是我举荐的,就该由我负责。”
庞涓从魏惠王那儿一出来,就立刻找到孙膑说道:“你是不是给家里写信了?”
“是啊。”孙膑坦诚相告,“我兄长写信让我回齐国。可是我现在已是魏国客卿,怎么能离开呢?”
庞涓说道:“话虽如此,可你毕竟离家多年,确实是该回去上个坟的。你可以去跟大王请一段时间的假,回去一趟,然后再回来。这样不就忠孝两全了吗?”
孙膑说:“我确实是想回去一趟,可是我怕大王起疑心啊。”
庞涓拍着胸脯说道:“这不是有我吗?不用怕。”
孙膑于是信了庞涓这个绿茶的话,便去跟魏惠王请假要回齐国上坟。
魏惠王怕的就是孙膑私通齐国,如今见他果然要回齐国去,自然是要背叛魏国了。于是当时就把孙膑骂了一气,把他送到庞涓那治罪。
于是孙膑就真的成了“孙膑”——被剔去两块膝盖骨,变成了一个瘸子。
如果你是孙膑,你能扛得住庞涓的这些绿茶招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