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膑两次使用围魏救赵计谋,庞涓在马陵之战中为何还能上当

孙膑两次使用围魏救赵计谋,庞涓在马陵之战中为何还能上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上的皇宫 访问量:2052 更新时间:2024/2/14 22:19:51

围魏救赵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成语故事,它诞生于战国时期两个军事家孙膑庞涓的斗智斗勇。但这里有个疑问,孙膑两次使用这一计谋都取得成功,作为同门师兄弟的庞涓,为什么在马陵之战中不汲取教训,反而继续上当?

妒才忌能,庞涓心胸狭窄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门下学生,虽然两人性格相差甚远,但论学习成绩庞涓还要优于孙膑。所以,当诸侯招贤纳士普选能人时,庞涓非常轻松地受到魏王的重视,并在屡次战斗中建立功勋,官拜大将军。

随着地位的不断巩固和提升,庞涓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离开鬼谷子下山后,听说孙膑正在偷偷学习《孙子兵法》,这可是他梦寐以求想要的兵书,所以就以举荐孙膑为官作诱饵,把孙膑骗下了山。

孙膑来到大将军府里,庞涓迟迟不让他和魏王见面,私下里却好酒好菜地招待孙膑,言语之中像个小学生一样谦虚地向他讨教《孙子兵法》的内容。孙膑老实,都是同门师兄弟,将来的荣华富贵都要依靠庞涓举荐,就毫无保留地把鬼谷子教的精髓都传授给了他,但庞涓贪得无厌,当了大将军后,再没有以前那么谦虚好学了,也没心思学习其中要义,就想把兵书独占,要求孙膑把《孙子兵法》的精髓抄写在纸上。

原以为兵书精髓交给庞涓,就可以走马上任了,没想到庞涓暗地里在魏王耳边谗言一番,诬蔑孙膑通敌,魏王下令要他严加查办。庞涓心虚不敢与孙膑正面交锋,一面吩咐手下对孙膑施以酷刑,挖掉双腿膝盖骨,并在脸上刺上字,一方面又假意安慰试探孙膑的底细。

当孙膑在仆人那里得知,这一切都是庞涓设计陷害以后,悲愤之余就装疯卖傻,在庞涓把他丢进猪圈的时候,有意当他面吃猪粪躲过一劫,最后在齐国使臣帮助下来到齐国。

卧薪尝胆,孙膑身残志坚

齐威王看到诸侯招贤纳才,他也在到处寻找能人,加上齐国大将田忌也是个爱才之人,在他举荐下,孙膑做了齐国的军师。

正在这个时候,庞涓正在魏国风生水起,他带领魏军对赵城邯郸围困了一年之久。公元前353年,邯郸守军抵挡不住,眼看赵国就要灭国了,赵王派使臣到齐国求援。齐威王要孙膑挂帅出征,但孙膑以身残影响齐军形象为由推脱,后以军师之职辅佐田忌同行。

在前往救赵的途中,田忌询问对策,坐在用斗篷遮盖的马车上,孙膑想出了围魏救赵的主意,齐军直接攻打魏国的大梁,迫使庞涓围赵大军撤回,齐军转而在魏军撤退的半路中阻击。此役,庞涓毫无防备,魏军大败。

这一战,齐军打出了威风,孙膑也打出了地位,围魏救赵计谋享誉诸侯。

骄傲轻敌,庞涓取胜心切

邯郸一战,是庞涓跟孙膑直接交手的一战,他后悔当初没有杀了孙膑。但是,庞涓并没有从这起战役中汲取教训,而是埋怨孙膑出师无名,不敢面对面跟他战场厮杀,他把上次战役的失败归罪于孙膑投机取巧,魏军指挥失误上面。

公元前341年,庞涓带领魏军攻打韩国,韩国抵抗不住也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命令田盼和孙膑救援。孙膑算准了庞涓刚愎自用,仍然使用围魏救赵的老计策,这次,齐军直接打进了魏国的腹地。

魏国被围,庞涓只好撤围回救,并在太子申亲自带领下,举全国之力全力阻击齐军。眼见魏军求胜心切,孙膑果断采取逐步减灶的办法迷惑庞涓。当庞涓隔一天发现齐军营地锅灶越来越少时,他自认为胜券在握,命令魏军全力追赶。

当庞涓追赶到马陵一带时,道路狭窄路旁障碍众多,但他求胜心切,完全忘了夜黑有埋伏的顾忌,命令魏军连夜追击。当士兵们发现前方有障碍阻拦,旁边树木全部砍倒横在路上,唯有一棵大树挺立路旁,隐约能看到剥了皮的树干上还写了一行字。庞涓不知是计,居然命令点起火把看看写的什么内容,当他看清“庞涓死于此树下”时,箭雨也疯狂从四周射向火把,齐军把魏军全部包围在峡谷之中,魏军死伤大半,太子申被捉,庞涓自杀谢罪。这场被称为马陵之战的战役,成为军事史上精典之作。

纵观孙膑与庞涓这两场斗智斗勇,孙膑并没有直接跟庞涓照面,他只是使用智慧摸清了庞涓求胜心切的心理,以冷静对急功冒进,以智慧对骄傲轻敌。不得不说,孙膑用同样的一个计谋打赢了两场战争,既报了庞涓忘恩负义之仇,也帮赵韩两国解了兵临城下之围,实是一箭双雕的一招妙计。(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新鲜的历史资讯。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庞涓因妒生恨,孙膑的残忍无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庞涓

    战国时期鬼谷子的两个徒弟庞涓与孙膑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不过史书记载的许多版本说法不一,甚至有不少地方差别甚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两人的故事。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两个学生,两人都有一番雄心壮志且经常一起切磋学问,两人谈话很是投机,自然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庞涓性格比较激进浮躁一些,所以先出山去辅

  • 同门操戈的争斗-孙膑VS庞涓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庞涓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国力日渐强盛,旁边的魏惠王也想学秦孝公的先例,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讽刺的是,商鞅就是从魏国跑到秦国的)。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魏惠王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很高兴,就拜庞涓为将军。庞涓不负魏惠王的期待,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魏国附近的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

  • 历史小车轮就碾压庞涓了,不服?憋着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庞涓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坊间广为流传,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版本是:孙膑,战国齐阿鄄(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人,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年青时与庞涓同学兵法。后来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知道自己的才干不及孙膑,便将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此人称孙膑。后来他通过齐国使臣的帮助潜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

  • 被信赖的师兄嫉妒陷害、惨遭膑刑,孙膑如何智斗庞涓为自己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庞涓

    孙膑和庞涓本是同门,师从鬼谷子。战国时,百家争鸣。这位鬼谷子,很难将他归于哪一家,传说他精通阴阳学、兵家、道家、谋略等,似乎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庞涓和孙膑同时学的兵法。两人年龄相仿,兴趣相投,因此经常在一起切磋兵法,并约定将来互相扶携、共同富贵。不久,庞涓下山买盐,途中听说魏惠王正不惜重金四处网罗人

  • 鬼谷子平生最得意的两个弟子,不是孙膑和庞涓,而是这两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庞涓

    学得一身本事的鬼谷子最开始并没有当隐士,而是选择了入世做官。那么他做的什么官呢,级别如何呢?据相关史料零星记载,鬼谷子曾当过楚国的宰相。这个位置,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中极品,但是,鬼谷子的本意并不在此。后来,他索性辞官离去,回到了卫国的一个名叫鬼谷的小山沟,在那里收徒教学,传播学问。在他的众多

  • 庞涓妒忌师兄孙膑,挖掉了孙膑的膑骨,孙膑又是如何报复庞涓的?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庞涓

    以从古至今的生活经验来看,一个人心胸的广阔程度往往可以决定他的声望与地位。春秋时期,鲍叔牙举荐管仲为齐桓公所用,齐桓公并没有纠结于管仲曾经射杀自己的事情,而是大方的将其任命为相国。果不其然,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各方面的发展都蒸蒸日上。历史上有像鲍叔牙这样心胸宽广的贤才,自然也有不能容人的臣子。战国时

  • 二人师出同门,庞涓因利益对同窗设套陷害,孙膑庞涓从此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庞涓

    引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思是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出自《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段话意在告诉人们,面对上天设下的阻碍与考验不要灰心丧气。正是为了使你成长变得更优秀,所以才

  • 庞涓与孙膑:妒忌犹如一株毒草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庞涓

    庞涓自杀了,他是在一阵绝望的吼叫之后自杀的。他死在孙膑为他设计的时间和地点。刀火无情,智慧无垠,孙庞之争,至此尘埃落定。合上《史记》中这精彩血腥的一页,我为孙膑的神机妙算而心折,也为庞涓的含恨毙命而悲惋。庞涓和孙膑是同窗,曾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那个时候,能做鬼谷子的学生,自然资质出众,资质出众

  • 孙膑一生就用这二个计谋,就绝杀庞涓,啥计谋如此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庞涓

    孙膑,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战国中期兵家的代表人物,伟大的思想家、卓越的军事家。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高人鬼谷子。后来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妒忌孙膑的才能,就派人把他诓骗到魏国,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所以人们称他为孙膑。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离魏国,到齐国做了军师。公元前354年,魏惠

  • 被庞涓砍了膝盖骨,孙膑复仇有多狠?杀人诛心,庞涓被逼拔剑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庞涓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提到《孙子兵法》,历史爱好者们并不陌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论兵法的书籍,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此书作者孙武也因此流芳历史,享誉世界。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后亦称《齐孙子》,证明了该书的历史地位。据可考历史,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