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探秘|庞涓是否真的指挥过马陵之战?

历史探秘|庞涓是否真的指挥过马陵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撸猫的娜娜 访问量:2260 更新时间:2024/1/15 4:39:26

提到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一场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的封神一战。

当时的齐国和魏国作为两个东方强国,一直以来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而多次发生冲突。齐国的军师孙膑和魏国将军庞涓同为鬼谷先生的徒弟,在当时颇负盛名。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在马陵之战中,孙膑率领齐国击败魏国,并用计射杀了庞涓,报了被庞涓陷害致残的仇。

但一些学者在研究了史料文献后,提出了庞涓并没有指挥过马陵之战的结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关于马陵之战的记述,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多次提到庞涓是魏国将领的事。里面描述魏王让庞涓作为大将军,太子参作为上将军出兵韩国。

在魏国和韩国交战之际,齐威王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派兵攻打魏国,魏国太子申率兵抵抗,但被齐国部队尽数歼灭。

随后齐国用了减少士兵做饭造坑的计策,成功诱使率领魏国军队追击的将军庞涓进入了马陵道,让庞涓中计身亡,太子参也被齐国俘虏了。

这一战让魏国元气大伤,再也恢复不了往日的实力了。

以此来看,马陵之战,魏国的指挥官的确是庞涓。

有的学者提出,对于战国时期东方霸权的争夺,齐国和魏国曾发生过两次大战,就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这两场战争相隔时间不久,而且两国无论出战人物还是齐国的计策都有重合。桂陵之战是齐国的围魏救赵之机,而马陵之战则是围魏救韩之基。

这就让两场战役容易产生混淆。

他们认为,庞涓很可能没有参加马陵之战。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挖掘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就有《孙膑兵法》这部兵书。这是孙膑所创的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著作,里面用实战经历记录了很多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

其中有一篇就是秦庞涓,上面写道,周显王15年时,魏国派将军庞涓带兵8万攻打赵国,齐国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也出兵8万援救赵国。

孙膑并没有直接去赵国,而先是派人攻打魏国守备森严的平陵城,被魏国守备军很快就击败了,以此来麻痹庞涓,让他觉得齐国军队不过如此。

但暗地里,孙膑集合齐国精锐,突然袭击了魏国国都大梁,庞涓得知后,只能撤离了对赵国的包围,援救魏国国都。孙膑用计在桂陵生擒了庞涓,这就是齐魏两国桂陵之战的始末。

在这部著作中,庞涓是在桂林之战被生擒的,那庞涓如何能在十余年后继续指挥魏国军队参加马陵之战呢?

对于庞涓被放回魏国,这在史书中可是没有记载的。

其二、根据战国策中对于齐魏两国马陵之战的描述,也透露出当时魏国的将领并不是庞涓。

里面讲到齐国在马陵战胜魏国,10万军队损失殆尽,并擒获了魏国领军的太子参。

其中并没有提到庞涓,而战国策中关于魏太子的传记里也提到了马陵之战时,魏国太子申亲自带领魏国大军,在与齐国人交兵时被俘虏至死,没再回到魏国故乡。

这两段描述可以证明马陵之战的指挥者是魏国太子本人,而不是庞涓。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在史记中将马陵之战中魏国指挥者写成庞涓呢?

学者们认为,司马迁虽然是致使严谨的太史公,但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有很多地方是存在错误的,比如对魏惠王、齐威王徐州相争时期存在王号改元的错误记录,这就让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相聚时间,在后世著作就有14年和十年两种不同的说法。

还有马陵之战的地点问题,表述也是不清晰的。

太子领兵和齐国交战,曾路过宋国的外黄地区,也就是如今的商丘民权县,这里处于当时魏国国都大梁东面,是如今的河南开封。太子参从开封出兵前往马陵地区,是不需要路过商丘的。

这些错误甚至让后人产生了马陵之战在历史中可能不存在的疑问。

对于这段历史,马陵之战的亲历者孙膑写明了魏将庞涓是在早于马陵之战前就被俘虏了,在当时齐国和魏国的紧张争霸状态下,放他回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史记》对于孙膑在马陵道设伏杀死庞涓的描述,更多是体现了孙膑大仇得报的因果论。这种观点虽然具备了逻辑和感情上的合理性。

但很多人认为,《战国策》和《孙膑兵法》的描述比较相似,可信度更高。庞涓很可能没有参加过马陵之战,孙膑的仇在十年前的桂陵之战就已经得报了。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卫辉民间故事|你知道孙膑和庞涓为何反目成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庞涓

    人们大都知道,很早以前,孙膑和庞涓在云蒙山同师学艺。他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可是,两人后来却成了磨眼里插擀杖——大稠(仇)。你想知道他们反目为仇的原委吗?那时候,孙膑和庞涓从黄河南岸千里迢迢来到了卫辉北部的云蒙山求学,一起跟鬼谷子习武练艺,共同读书布阵,研究用兵打仗之策。闲暇之余,师徒又在山坡上栽种

  • 庞涓下山前,鬼谷子曾给他8字预言,最后果然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庞涓

    提起鬼谷子,也许不知道历史的人对这位人物并不熟悉,但要是提起他的学生,即庞涓、孙膑、苏秦、张仪这些人物,大家就应当对这位神秘的人物有印象了,鬼谷子在中国的历史上被誉为千年一遇的奇才,他几乎无所不知,尽管鬼谷子一生远离朝堂,但是有传言说,他左右了战国末年天下的局势,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他的学生庞涓的事情

  • 为什么孙膑战胜庞涓后,被鬼谷子叫回民间了?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庞涓

    孙膑在打败庞涓之后,有没有被鬼谷子叫回民间还真的不好说,毕竟没有史料可以佐证。但是,更加普遍的说法是,孙膑把庞涓给打败后,他和大将田忌就逃亡楚国隐居起来了。他们之所以会逃,是因为他们受到了齐国邹忌的排斥,那时候邹忌是齐王手下的红人。邹忌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所以,把孙膑连同田忌一起排挤了出去。齐国也恰

  • 孙膑与庞涓:一段传奇的同门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庞涓

    孙膑与庞涓同为战国时期的名将,他们二人本是同门师兄弟,却因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而结下了不解之仇。一天,庞涓献谗言于魏帝,指责孙膑不忠不义,意图篡位。魏帝深信不疑,命人将孙膑拘禁,并将其髌骨挖出,以削弱其战斗力。孙膑被迫装疯以躲避魏国的追杀,这时齐国的国君听说孙膑的遭遇,便派人前来营救。孙膑终于重获自由

  • 意不意外?庞涓原来是个大绿茶!

    历史人物编辑:佳佳懂时尚标签:庞涓

    三家分晋之后,一开始最强的是魏国。魏惠王很是奋发图强,为了招揽人才,投入了不少的血本。庞涓本就是魏国人,从鬼谷子那儿学成出山后,眼见魏惠王给天下豪杰开出的条件那么好,自然便去毛遂自荐。魏惠王也不是来者不拒,而是给庞涓出了一道考题: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东边是齐国,西边是秦国,南边是楚国,北边是赵国和韩国

  • 被庞涓在脸上刺字、剔去膝盖骨,孙膑的复仇,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庞涓

    春秋战国时代,人才辈出。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个时代虽然战乱不断,但是人才也很容易被发现、被重用。这里我们讲的故事,是孙膑和庞涓的故事。这两位都是兵家子弟,在那个时代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个人是师兄弟的关系。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干,和他面和心不和。庞涓去往

  • 孙膑两次使用围魏救赵计谋,庞涓在马陵之战中为何还能上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庞涓

    围魏救赵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成语故事,它诞生于战国时期两个军事家孙膑与庞涓的斗智斗勇。但这里有个疑问,孙膑两次使用这一计谋都取得成功,作为同门师兄弟的庞涓,为什么在马陵之战中不汲取教训,反而继续上当?妒才忌能,庞涓心胸狭窄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门下学生,虽然两人性格相差甚远,但论学习成绩庞涓还要优于

  •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庞涓因妒生恨,孙膑的残忍无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庞涓

    战国时期鬼谷子的两个徒弟庞涓与孙膑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不过史书记载的许多版本说法不一,甚至有不少地方差别甚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两人的故事。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两个学生,两人都有一番雄心壮志且经常一起切磋学问,两人谈话很是投机,自然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庞涓性格比较激进浮躁一些,所以先出山去辅

  • 同门操戈的争斗-孙膑VS庞涓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庞涓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国力日渐强盛,旁边的魏惠王也想学秦孝公的先例,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讽刺的是,商鞅就是从魏国跑到秦国的)。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魏惠王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很高兴,就拜庞涓为将军。庞涓不负魏惠王的期待,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魏国附近的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

  • 历史小车轮就碾压庞涓了,不服?憋着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庞涓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坊间广为流传,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版本是:孙膑,战国齐阿鄄(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人,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年青时与庞涓同学兵法。后来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知道自己的才干不及孙膑,便将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此人称孙膑。后来他通过齐国使臣的帮助潜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