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门弟子,商人,卧薪尝胆影子推手,改变五国命运-子贡

孔门弟子,商人,卧薪尝胆影子推手,改变五国命运-子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雅俗共赏容 访问量:630 更新时间:2023/12/28 13:35:09

让司马迁高看一眼,在《史记》中两次重点出现的人物,除了范蠡、淳于髡,还有子贡。子贡是孔子的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用如簧巧舌改变五国命运,经商致富助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得意“瑚琏之器”

子贡画像。

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位列孔门十哲,“言语”专业优秀毕业生,毕业后曾任鲁国、卫国丞相,善于经商,孔子弟子中“首富”。

“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孔子与子贡师徒二人经常就某些问题展开辩论,子贡在“言语”方面天赋异禀,善于巧辩,经常让老师下不来台,孔子经常斥责他善辩。

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比较,谁更强一些?”

子贡知道孔老师最喜欢颜回,所以回答说,“我怎么敢跟颜回比呢?”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了自己的优秀,于是又继续补充了一句,“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闻一以知十”意思跟举一反三相似,子贡跟老师说颜回比较厉害,但是子贡也不差。这个回答可以看得出,子贡有自知之明,而且迎合了孔子心理,证明了“利口巧辩”这一特点。

因此在子贡毕业鉴定时,孔子给了四个字“瑚琏之器”。“瑚琏之器”,意思是指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的确如孔子所料,司马迁说子贡“常(通‘尝’)相鲁卫”,意思是曾经做过鲁国和卫国的丞相。然而,更能证明子贡有“瑚琏之器”才能的是一次外交活动,穿梭四国改变春秋局势。

“巧辩”改变五国命运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以伐鲁。”田常有野心想搞乱齐国,然后独揽大权,但是担心四大家族,所以他就对外转移矛盾,出兵攻打鲁国。

这一年究竟是哪一年呢?司马迁没有说,而《史记》中记载有些杂乱,有待之后分析。暂时相信确有其事吧。

孔子为此忧心忡忡,对众弟子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想从众弟子中选派一人出使齐国,说服田常停止攻打祖国——鲁国。

孔子画像。

究竟谁才可以当此大任?

仲由子路、颛孙师子张、公孙龙子石先后主动请缨,可是孔子却一一拒绝了。“子贡请行,孔子许之。”孔老师这心眼太多了,知道子贡可行却不安排,非让人家自己站出来。

当然,孔子确有知人之明,子贡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走先后出使四国,最终“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十年之内,影响了春秋五国的局势。

第一站:齐国,调转进攻目标

“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史记·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

子贡到了齐国,主要是游说田常。田常接班田乞,继承了齐国的相权。也正是田常谋划攻打鲁国。

子贡对田常说,攻打鲁国是错误的决策,鲁国难打,吴国容易打,你应该打吴国。

田常一听生气了,子贡把我当二傻子?鲁国弱吴国强,傻子都知道哪个更容易攻打。不过,田常还是好奇地问究竟为何。

子贡清楚田常攻打鲁国无非想进一步独揽大权,进而削弱四大家族的势力。

子贡继续分析说:战胜鲁国,四大家族实力得以壮大,而且鲁国弱小众所周知,打败弱国岂能立威?攻打强大的吴国就不同了,既可以消耗四大家族,又可以架空齐王。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忧患在国内的转移矛盾攻打强大的,忧患在国外的先解决薄弱的。

田常一听说的有道理,不过已经派兵前往鲁国,如今要调头攻打吴国,师出无名。于是问子贡该怎么应对?

“按兵无伐”,子贡说:只要你按兵不动,我到吴国走一趟,让他们来攻打齐国,到时再出兵迎吴军。

第二站:吴国,弃越攻打齐国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史记·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

子贡见到了吴王夫差,说:“齐国在攻打鲁国,想把鲁国占为己有,下一步再与吴较量了,吴国危险了。”

吴王夫差有称霸的野心,担心腹心之患的越国,有征伐齐国的想法,但是想在扫平越国,稳定后方再去攻打齐国。

子贡忽悠夫差,救援鲁国攻打齐国,即可以扬名天下,又能够获得利益,还可以让晋国臣服。而且越国非常弱小,吴越又签订了盟约,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更何况,越国实力不如鲁国,吴国实力又不如齐国,如果搁置齐国而攻打越国,齐国攻占鲁国必然实力大增,吴国就很难有机会再与齐国争强。

夫差被子贡说动了,但勾践“苦身养士,有报我心”,也不得不防。

子贡一听越国仍然是吴王夫差的后顾之忧。“大王实在是担心越国,我到越国走一趟,让越国派兵追随吴国出征。”

“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名义上追随吴国讨伐齐国的不义之举,实际上让越国空虚。吴王夫差听后非常高兴,派兵保护子贡出使越国。

吴王夫差。

第三站:越国,倾国助吴伐齐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求取)其志,重宝以悦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史记·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越王清扫扫路,郊外迎接,亲自驾车到宾馆会见。勾践能够反败为胜有一定道理。单从接待子贡的最高礼遇,就能看出来勾践“能屈”到什么程度。

除了荣耀尊崇,临别还赠“金百镒,剑一,良矛二”,所谓礼多人不怪,子贡在保鲁国的时候,也顺手帮了越国。当然,子贡没有接受这越王勾践赠送的财礼。

子贡说:我本来劝说夫差救鲁伐齐,夫差有这个想法不过担心越国趁机复仇。所以他说了,要先灭掉越国,再去讨伐齐国。一旦吴国再次出手,越国就从此消失了。

这些足够让勾践肝颤了,但子贡并未点到为止。“无报仇的想法却被怀疑,真够笨拙的;有报仇打算却被人家知道,那就太大意了;事情还准备好就被人家猜到计划,那就危险了。”

“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子贡性情中人,既可以表扬别人的优点,也不知忌讳批评别人的缺点。

勾践听到直接吓破胆了,“卧薪尝胆”岂不是白白舔巴了?于是慌忙问子贡:“那怎么办呢?您一定有办法,请告诉我吧。”

派兵、给钱、讨好,鼓动吴王夫差伐齐。被齐国打败了,那就是越国的福分;吴王打败齐国,必然会接挥师西进,威逼晋国。让我北上晋国,劝晋王以逸待劳攻打吴兵,那样子吴国必然会损兵折将,越国可以趁吴兵虚弱而灭掉吴国。

越王勾践。

第四站:返吴,汇报越国之行

“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毕,许其师,而辞其君。”——《史记·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

子贡搞定勾践后,马不停蹄返回吴国报告好消息。“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子贡把夫差的话转告给勾践,勾践竟然吓得不行了,表示什么都听大王的。

五天之后,文种也被勾践派遣到吴国,“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浮夸的虚词让夫差乐翻天了。然后派兵三千,送武器装备,打消了吴王最后的疑虑。

本来越王勾践表示跟随吴王一起伐齐,并给吴王的打先锋。子贡又用“仁义”名义劝阻吴王,征用越国士兵、钱粮就足够了,越王勾践不需要跟随了。

“遂发九郡之兵伐齐”,吴王带着所有的部队倾巢而出,雄赳赳气昂昂地去攻打齐国,“大兴义举”营救鲁国。大局已定,鲁国已经保住了。

对吴国攻打齐国,越国大夫逢同与子贡不谋而合。勾践在会稽被困后的第七年,准备向吴报仇,逢同建议“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表面上看对吴国友好,实际上纵容吴王四处征战,满足无限的贪欲,从而四处树敌,消耗吴国国力。

逢同像。

第五站:晋国,修兵休卒以待

“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史记·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

子贡没有忘记对勾践的许诺,吴国开拔攻打齐国,他又长途漫漫奔赴到晋国去。

此时晋定公在位,六卿逐渐强大起来,赵鞅把持政权。对于吴王夫差攻打齐国,晋定公应该是漠不关心,晋定公在位三十七年,世家记录的事迹主要是与夫差黄池会盟。

子贡还是找准了晋定公的痛点,吴国与齐国之战,被齐国打败,越国就是下一个目标;如果打败齐国,肯定会再进攻晋国。

涉及到国家安危,晋定公这才慌了神,“为之奈何?”

于是,子贡告诉了他七字箴言,“修兵休卒以待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秣马厉兵,训练军队,以逸待劳”。

当然,最终同子贡所料不差,吴王夫差于艾陵打败齐国,收服了齐国七个将军带领的士兵,但是并没有凯旋,而是借着胜利带兵跑到了黄池。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而全周室。”夫差想借此称霸,与晋定公争夺霸主地位。谈判桌上和谈都是由战场实力决定,赵鞅带晋兵大胜吴军,最终晋定公获胜。

当然,晋定公获得霸主地位的背后有勾践的贡献,勾践带兵偷袭了吴国国都,并俘虏了监国的吴太子友。

子贡的外交之旅完美结束。子贡果然为“瑚琏之器”,一出手便让齐、吴、越、晋等国打了起来,最终鲁国不费一兵一卒,便转危为安。

而此后齐、吴、越、晋发生了重大变化:齐国逐步走向田氏代姜齐;吴国被越国灭亡;越国复仇并称霸;晋国王室式微,最终三家分晋。在这些背后隐藏着子贡的影子。

经商治学相得益彰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史记·列传第六十九 货殖》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司马迁对子贡着墨最多,其篇幅相对而言在孔子众弟子中是最长的。不仅孔子对子贡青眼有加,司马迁对子贡也是格外厚爱。

其实,子贡的确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人物。前面一次外交经历已经直接反映了子贡的政治、外交才能卓越,再次证明子贡学习优异,文化修养丰厚。子贡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司马迁在货殖列传还有补充内容。

子贡为孔门“言语”专业优秀毕业生,这为子贡成为优秀商人比其他人多了几分天赋,能说会道,善于沟通和谈判,这在生意场上无形资产,更何况“常相鲁卫”,还有官方背景。

子贡经商主要在曹、鲁两国,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家累千金。“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颜回穷得丁当响,就连谷糠野菜都吃不饱,而子贡不安本分,囤积居奇,猜测行情屡屡准确。

正是由于子贡在经商上获得成功,所以“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司马迁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推动的缘故。

孔子周游列国财力耗费不少。

出钱赞助孔子周游列国,除了子贡还会有谁呢?而且,孔子被困陈、蔡之间,当时孔子其他弟子除了抱怨,人人不知所措。关键时刻,子贡出使楚国,“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所以,司马迁认为子贡经商成功,对于孔子主张的推行,乃至孔子名扬天下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标签: 子贡

更多文章

  • 孔子的赞助商:子贡。是如何拯救鲁国、玩死夫差的?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子贡

    前面说过,吴越争霸,最终以越王勾践胜出。这其中和范蠡的那么,事件的起因究竟是怎样?又是如何具体演变的?齐国大臣田常欲作乱齐国,但又忌惮国中贤臣,便移兵伐鲁。鲁国是孔子的家乡,孔子是鲁国的太宰,孔子断然不会坐视祖国沦陷不管的。虽然当时孔子自始至终都未掌握过实权,但他在列国之间的名望,却无一望其项背。另

  • 《长月烬明》:感动的终章,透着束手无措的忧伤,子骞真的十恶不赦?

    历史人物编辑:雾里藏心标签:子骞

    《长月》这个故事很复杂。英雄澹台的例子,他的身份是五,意味着他的生命是五。前世与来世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差点把《CPU》小编的脑子给烧坏了。了解了前因后果,再来说说白子骞这个奇怪的名字,他是谁?这个关键人物对故事的结局非常重要。何深远的影响?01轮回不停据说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魔神是拯救世界的唯一希

  • 郭开有多厉害,秦国百万雄兵都干不过的李牧,被他一招打败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郭开

    赵国作为,唯一实力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虽然并没有利害的君主,但是还是有点东西的,赵国也有很厉害的能人名将,李牧就是一位,当然 还有被大家戏称,秦国第一功臣的郭开,毕竟赵国也算灭在他受伤,赵偃继位之后,赵国岌岌可危,看似可以轻易消灭,但其实因为这些能人的坐阵,秦国想要灭掉赵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嬴政将

  • 战国五大乱臣:齐楚燕赵秦各有一人,破坏力最强者不是郭开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郭开

    历史上王朝的兴衰更替离不开祸乱朝纲的乱臣,战国时期这样的乱臣也不在少数,除了韩国和魏国之外,其余五国都有乱臣,有些一定程度上还促成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早日到来,今天就来说一说战国五大乱臣:齐楚燕赵秦各有一人,破坏力最强者不是郭开。燕国子之子之是燕王哙时期的国相,从他是姬姓来看他应该是燕国的宗室公子,子之

  • 郭开:赵国丞相,却是嬴政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他打败了李牧和廉颇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郭开

    文|四季文史秦国的第一功臣是谁?有人说是百里奚,因他帮助秦穆公称霸;有人说是商鞅,因为他的变法,让秦国逐渐走向强大;还有人说是“战神”白起,他指挥的长平之战,为秦国一统天下扫平了道路……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秦国的第一功臣当属郭开,他虽然领兵打仗不行,不过他却凭借一己之力轻松拿下赵国两员大将,直接为秦

  • 战国第一奸臣郭开,抵制廉颇,诬陷李牧,最终让赵国兵败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郭开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汉朝兴衰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总结是十分到位,然后蜀汉政权并没有摆脱这样的历史悲剧,诸葛亮死后不久,后主刘禅就宠信黄皓,最终为蜀国的灭亡增加了不少助力。相对于黄皓来说,战国时期的郭开更是堪称战国第一大坑,纵横今天就跟大家

  • 大秦赋:“秦国第一战将”郭开,并非编剧杜撰,他的下场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郭开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乱世中,总是猛将辈出,群雄逐鹿,尤其是战国这种多国互相争夺的阶段,就是各位大将大显神通的好机会,白起、廉颇等人,无一不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不过因为古代影视剧的影响,有一些人还是被大家所误解。在《大秦赋》当中,一位叫做郭开的猛将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这位貌

  • 《大秦赋》李牧被郭开害死,历史上李牧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郭开

    在《大秦赋》剧情中,赵国的名将李牧,最终是死在了郭开的手里的,其实这一段是对历史进行了改编的,历史上真实的李牧并不是这样死的,但相比起来,真实的李牧的死,比被郭开杀掉还要憋屈,那么历史上李牧究竟是怎么死的,而对赵国来说,大将李牧的死,是否就意味着赵国的灭亡即将到来呢?1、大秦赋李牧是怎么死的作战密会

  • 郭开贞:曾经“出柜”、风流、放荡不羁;后来觉醒改名“郭沫若”

    历史人物编辑:小鑫观史标签:郭开

    儿时的郭开贞有浓郁的女性特质,眉清目秀,皮肤白皙。他曾自述,少年时有一位姓章的男子经常接近他,表现出对他的爱慕。“他尽劝我喝酒,我喝吐了。他劝我休息一下,我便和衣睡下去了。他把房门闩了,走到我床边来,出乎意料地便把我抱着,要和我亲热。我用力地给他一拳,把他打倒在床下,愤愤地起来抽开房门走了。”自述中

  • 大秦第一功臣,解决战国两大名将的郭开,秦始皇灭六国后如何对他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郭开

    对于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功臣,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当年帮助穆公称霸的秦穆公的百里希,要是没有他帮助穆公称霸西戎,以后还有什么秦国。另一些人则说是商鞅,因为秦国的强大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而商鞅正是完善秦国法治的人。但是也有不少人觉得,郭开才是大秦一统天下的真正的功臣,不少人还认为他是秦朝派出的“卧